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绘本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6-10 09:56: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绘本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新型教学资源,具有直观性、趣味性、教育性,可以辅助学生有效地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紧抓绘本的运用价值,重视绘本教学,尤其依据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遵循适当的原则挖掘绘本,并以道德与法治课堂为依托,采用多元方式运用绘本,创设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体验的过程中获得良好发展,提高学习效率。基于此,文章立足教师的教学经验,在阐述绘本运用价值的基础上,论述了挖掘绘本和运用绘本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绘本;有效教学策略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依据。该版本教材添加了大量的绘本资源,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依据教材特点,借鉴教材经验,善于选择、运用绘本实施教学。
  一、绘本概述
  (一)绘本的界定
  绘本是指以图画为主,具有直观性、形象性、教育性的一种读物,它契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有助于儿童获得良好的认知发展。
  (二)将绘本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
  1.补充教学素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虽然添加了绘本资源,但这些内容多以描述性文字和一两张图片为主。且其内容过于直白,很难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探究。绘本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可与教材中的绘本资源相辅相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绘本《一片叶子的生命》用简单的文字、简洁的画面描述了一片叶子所经历的四季,展现了叶子的生命历程,揭示了生命存在的价值。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沉浸其中,经历生命的发展历程,产生独特的感悟,由此增强绘本阅读兴趣,乃至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兴趣。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发挥
  主体作用的机会,积极探究、解决问题,建构良好的认知,同时发展探究精神。例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教学需要,提供相关的绘本。在学生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教师依据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借助具体文字、图画内容,探究问题答案,建立深刻的阅读认知,同时锻炼探究能力,培养探究精神。
  3.丰富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踊跃体验
  教学活动化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组织教学活动。与教材相比,绘本更具开放性,有助于教师开放思维,设计、组织多样的教学活动,驱动学生踊跃体验。例如,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阶段观看动画版的《猜猜我有多爱你》。在观看过程中,学生会受到温情画面的影响,感受到浓浓的父子情。在课堂上,教师可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看感受。在畅所欲言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建立积极的情感。教师可顺势开展课堂教学,依据教学内容,播放动画版的《猜猜我有多爱你》中的相关片段,让学生进入具体场景思考问题,感受亲情的美好。

基于绘本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论文

  二、基于绘本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要想实现绘本的实践价值,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在课前阶段精选绘本,然后以道德与法治课堂为依托,采用多样策略,在教学中运用绘本。
  (一)做好课前准备,精选绘本
  对于绘本的选择,教师可以将绘本内容、绘本篇幅、绘本语言作为参考标准。
  1.绘本内容与课程主题相近
  绘本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服务者”,其内容应与教学主题相似[1]。因此,教师要在理清课程主题的基础上,选择与之相关的绘本。例如,统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围绕“我们在公共场所”这一主题,先后安排了“这些是大家的”“我们不乱扔”“大家排好队”“我们小点儿声”四个框题,引出了“公共财物”“公共卫生”“公共秩序”“公共文明修养”等话题,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共有、共享公物的基本意识,维护公共卫生的习惯,遵守公共文明规则的品质,养成文明礼仪习惯。教师可以选取绘本《汤姆挨罚》。该绘本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调皮捣蛋的汤姆形象:在幼儿园里,汤姆抢夺其他小朋友的玩具,破坏他人的游戏,甚至拿积木扔自己的好朋友……结果汤姆挨罚了。爸爸在知道汤姆挨罚的事情后,并没有责怪他,而是带他走进公共场所,引导他发现并了解各种违反规则的行为。爸爸告诉他:大家生活在一起,要遵守各种规则。此绘本内容与单元主题相似,便于学生借助生动有趣的故事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学会遵守规则,践行文明礼仪行为。
  2.绘本篇幅适合课堂教学
  绘本是学生探究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建构良好认知的辅助。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教材中的知识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但每节课的知识较多。因此,教师可依据课堂教学需要,选取篇幅适宜的绘本。例如,动画版《猜猜我有多爱你》共215集,每集时长10分钟左右,以爱为主题,讲述了大棕兔、小棕兔和朋友们的历险故事,展现了浓浓的父子之爱。因为每集的主题都是父子之爱,所以在教学“父母多爱我”时,教师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一集,将其加工成时长为4分钟的微课。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依据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播放微课,引导学生进入充满温情的场景,体会大棕兔和小棕兔之间的爱,借此理解本节课的主题。
  3.绘本语言与图画生动有趣
  应用绘本的目的之一是调动学生的兴趣[2]。绘本中的语言和图画是影响学生兴趣的直接因素。因此,教师要选择语言有趣、画面生动的绘本。例如,“当冲突发生”这节课重在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友谊。依据教学主题,教师在教学前可选择绘本《我会非常非常小心的》。该绘本集文字、图画、童趣、想象于一体,以非常新奇、极具现代感又犀利的风格来诠释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会给学生带来直接的冲击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随着故事情节提出一些问题,如“劳拉能小心地保护露塔的大衣吗?”“劳拉将露塔的大衣弄丢了,她会怎么做呢?”等,由此走进后续故事中,借助文字、图画了解劳拉的做法,建立独特的感悟——坦诚地与伙伴交往,遇到矛盾只有鼓起勇气道歉,才能获得真诚的谅解。
  (二)做好教学工作,善用绘本
  在精选绘本后,教师要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为依托,依据课堂教学需要应用绘本,生成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切实做好教学工作。
  1.善用绘本,创设情境
  情境是学习者进行有意义建构的载体。创设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利用恰当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场景中,使学生积极体验,强化理解的教学活动[3]。绘本正是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资源。尤其,应用绘本创设出的教学情境更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绘本创设情境。
  例如,“地球——我们的家园”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分析环境问题,理解环境问题最终会危害人类自身。教师可选择绘本《地球感冒了》。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先在电子白板上出示《地球感冒了》的封面,吸引学生的目光,同时用生动的语言进行导入:“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是万物的母亲,是我们人类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应爱护她、保护她、珍惜她,可我们真的都这样做了吗?从前那个蔚蓝美丽的星球脸上开始笼罩着阴霾,人类的破坏、大量的污染让她感冒了……”与此同时,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展示绘本内容,将学生带入地球发烧、颤抖、打喷嚏甚至不能呼吸的场景中。在此场景中,大部分学生深受语言文字和图画内容的触动,会产生保护地球的想法。教师把握时机,向学生提出问题:“地球为什么会感冒?地球感冒了对我们有影响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在问题的作用下,大部分学生会产生探究兴趣。教师则顺势带领学生走进“地球——我们的家园”一课,从中探寻问题答案。

基于绘本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论文

  2.善用绘本,建构认知
  学生建构认知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点。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在一定程度上缺少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同时,大部分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抽象思维能力不高,很难深刻地建构理论认知。然而,绘本内容生动、简单,往往借助趣味故事揭示各种道理。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用绘本,让学生在读故事的过程中思考各种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建构良好认知。
  例如,在“我很诚实”这节课上,学生要学会诚实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围绕这一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但部分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提出了疑问:“我感觉自己是一个诚实的人,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会说真话。但是,我觉得一些人不喜欢我。这是不是说明有时候做一个诚实的人是不好的?”此疑问引发了其他学生的共鸣,也恰好符合教师的教学预设。于是,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展示绘本《我要诚实》,引导学生阅读。为了使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教师围绕绘本内容提出问题:“为什么弗兰克不被人喜欢?”“弗兰克为什么说爷爷撒谎了?他心里是怎样想的?”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会有目的地阅读,依托具体场景分析弗兰克和爷爷的所作所为。在此过程中,部分学生会认为弗兰克虽然是一个诚实的人,但是说话办事很直白,容易伤害其他人。部分学生则认为爷爷也是一个诚实的人,同时他用好听的话取悦了别人。基于此,教师总结绘本内容,概述做一个诚实的人的做法——诚实是最好的品德,我们需要用恰当的话语说出真话,让对方在心满意足的情况下接受指正。大部分学生结合绘本内容,对教师总结的内容表示认同。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学会诚实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真正地丰富生活经验,积极体验现实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做一个诚实的人。
  3.善用绘本,升华情感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5]。一般情况下,学生会在积极情感的驱动下践行良好行为,更好地体验现实生活。亲身体验是学生建构积极情感的途径之一。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尊重学生认知成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表演绘本故事,借此强化认知,建立积极的情感,为参与现实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可爱的小动物”一课为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探究,逐步感受到小动物的可爱,意识到要和动物和谐相处。为了使学生深化认知,升华情感,教师可在电子白板上出示绘本《我和小蜻蜓》,引导学生和小组成员一起阅读,了解故事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小组成员演绎《我和小蜻蜓》的故事。在演绎过程中,一名学生扮演瓶子中的小蜻蜓,一名学生扮演瓶子外的小蜻蜓。其他学生观看,感受瓶子中和瓶子外的小蜻蜓的心情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悟。经过亲身体验,大部分学生意识到蜻蜓虽可爱,但我们不能将其占为己有,因为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蜻蜓才是最可爱的。如此一来,学生可以轻松获取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做法,进一步增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从而建立积极的情感,在生活中与小动物和谐相处。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绘本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良好助力,可以在调动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的同时,辅助学生积极探究学习内容,建构良好认知,建立积极情感,积累生活经验,从道德与法治课堂走向现实生活,做到知行合一,提高道德与法治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可将绘本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工具,围绕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选取相关绘本,并依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最大限度地实现绘本的实践价值,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绘本、运用绘本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对此,教师要留心关注、反思,及时解决问题,提高绘本选择和运用的有效性,推动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会利.巧用绘本让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鲜活有趣[J].学苑教育,2023(24):24-26.
  [2]苏大鹏.融合绘本资源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J].智力,2023(18):135-138.
  [3]严莉洁.利用绘本提升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3(14):152-154.
  [4]杨海玲.运用绘本故事打造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J].知识文库,2023(4):34-36.
  [5]瞿冬瑜.童化“绘”,“育”“践”成长:利用绘本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的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3(2):191-19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770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