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德尔菲法的高职"儿科护理学"课程内容体系重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4-12 11:22: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以儿科护理相应岗位需求调研为基础,通过查阅相关文件、文献等资料,设计了函询问卷,在参考 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应用德尔菲法确定了高职“儿科护理学”课程内容结构,通过统计分析发现,重构的“儿 科护理学”课程内容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顺应了儿科护理岗位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对课堂教学、教材 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课程,内容体系,德尔菲法,高职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进教学内容与教材。教学内容应随着岗位需求发展不断调整,改进课程内容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环节,也是服务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近年来,关于护理专业课程模块构建的报道越来越多,但大多是基于整个专业多门课程之间的整合研究,关于单门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研究报道还较少。“儿科护理学"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内容覆盖面广,酒盖了从新生儿到儿童期健康保健、疾病照护与重症救护的护理典型工作任务”,受儿童生理解剖结构的独特性、与儿童沟通获取信息的不确定性、儿童疾病谱及疾病发展的特殊性、儿童配合医护的困难性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对儿科护理岗位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更高,这对儿科护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为使“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更加贴近岗位工作任务,进一步服务专业建设,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儿科护理学”省级青品课程建设团队运用德尔菲(Delphi)法对本门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了重构,最终确定了“儿科护理学”课程内容体系的基本框架,现报道如下,

  一、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拟定函询问卷


  课程建设小组以儿科护理相应岗位需求调研为基础,通过查阅相关的文件、规定,研讨人民卫生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最新版《儿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儿童护理》等国家规划教材,《儿科常用护理技术》《儿科最新指南合集》,以及学习通、中国大学慕课等平台课程中相应的教辅资料,初步设计了函询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项目简介,主要介绍项目的调研背景、意义、填写方式、回复时限等;第二部分是专家的基本情况调查,主要包括专家的工作领域,职称、学历、从业年限等客观资料:第三部分是“儿科护理”课程模块及各模块下项目、任务的确定,并提出对各项目或任务呈现形式的意见或建议,第一轮函询表共确定了 5 个一级指标、21 个二级指标和 71 个级指标。

  (二)遴选函询专家

  专家遴选标准:①承担护理专业核心课教学作或临床儿科护理工作、教育研究工作 8 年以上非儿科护理学教育者需要对医学生教育有一定的认识:②专业技术等级十级及以下(即中级及以上):③本科及以上学历:@愿意参加本次研究并配合至少两轮函词。

  (三)开展函询

  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通过腾讯 QQ、邮箱、微信等形式发放和回收专家的函询问卷。请专家对函询表中的评价条目的重要性进行评分,采用李克特逐级评分法,1 分代表完全不重要,2分代表不太重要,3分代表重要,4 分代表比较重要,5分代表非常重要在 3-5 分层级的项目中选择教学的呈现方式,包括线上、线下及混合式,另外还设置了专家对各条目的修改、增加或删除的意见栏。第一轮函询时间为 2023年1月17 日至2023年2月18 日,收回函询问卷后进行数据整理录入、归类、统计,之后组织讨论,据此修订出新的函词问卷后开展第二轮函词,时间为2023年2月21 日至2023年3月17日。在第二轮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时,函词结束。

  (四)指标及专家意见的筛选

  对于满足重要性赋值均数=3.5、变异系数(C·V)≤25%、满分比=20%的指标,予以保留。若 为两名及以上的专家提出同一种意见且研究小组无人反对的 可予以采纳;若研究组有人反对或仅有一名专家提出 的意见,则在研究小组讨论通过后予以采纳。

  (五)统计学方法

  将函询结果以数据的形式整理录入 Excel, 采用 SPSS 20.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 。 以均数(X)、标准差(S)、百分比、协调系数(W)、变异系数(C·V)等进行描述。

  二、研究结果

  (一)专家相关信息


  第一,专家的基本信息。共 12 名专家参与本研究, 专家一般情况如表 1 所示。


\

 
  第二,专家积极程度 。专家积极程度以发放函询 问卷的回收比和有效比表示 。两轮函询各发放问卷 12 份,回收有效问卷 12 份,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 均为 100%。

  第三,专家的权威程度 。专家的权威程度由专家 对函询的问题的熟悉程度和专家对指标做出判断的 依据得出 。专家的熟悉程度 Cs=0.850.判断依据 Ca= 0.867.权威系数 Cr=0.858.

  第四,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 度通过变异系数和协调系数来表示。两轮专家函询的 变异系数在 0—0.24.有 2 个项目的 C·V 超过 0.25.予 以删除;专家意见总的协调系数为 0.735(P<0.01),其 余各级指标协调系数如表 2 所示。


\

 
  (二)课程内容各级指标的确定

  第一轮专家函询结束后 , 根据结果一级指标修 改了 2 项,增加了 1 项;二级指标整合修改了 4 项变 为 2 项,增加了 1 项;三级指标删除了 7 项,增加了 2 项 。在一级指标中,3 位专家认为模块一中的“儿科护 理的概述”“ 儿科医疗机构的设置”“ 住院儿童的心 理反应”都属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是对儿童 、儿科 的基础性介绍,应予以合并,改为“认识儿科护理”,安 排在第一个模块,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对儿科护理学有 初步的了解;传染病是不属于任何一个系统的疾病 , 具有特殊性,且在医院中,对于传染性疾病的治疗护 理也开设了单独的科室,故应单独列出来,因此新增 了“传染病患儿的护理”模块 。在二级指标中,由于生 长发育离不开营养与喂养,故将“ 儿童生长发育与评 估”的相关内容纳入模块二“ 儿童营养与保健”;另外 , 模块二中的“ 儿童意外事故的预防”主要介绍了交通 意外、溺水、气管异物和窒息的急救护理,属于儿科急 诊的服务范围,故应整合到“ 急危重症患儿的护理”模 块中,而“交通意外”的受伤程度有轻有重,属于外伤 , 故应予以修改 。在三级指标中,有专家认为与疾病护 理相关的指标表述和多数教材一样按照疾病的名字 命名,未体现按照岗位工作流程设计的高职项目化教 学的特点,故在疾病的后面均加上“ 患儿的护理”,如 将原来的“项目三 肾病综合征”改为“项目三 肾病综 合征患儿的护理”;“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介绍 了各分期的保健重点,而“各年龄期小儿的保健重点 ” 与之有重合 , 故应删除其中一项;“新生儿低血糖”在 “ 儿童营养不良”中的“并发症的护理”中有介绍,故要 并入其中;“ 新生儿低钙血症”在“ 维生素 D 缺乏性手 足搐搦症”中有介绍,也予以合并;结合我校专业模 块、教学任务分配的设计,由于“过敏性紫癜”“尿路感 染”“ 出血性疾病”“ 急性白血病”在内科护理学中已 有详细介绍,所以应删除;2 位专家认为在新生儿疾病 中脐炎是较常见的疾病,且对于未断脐的宝宝,脐部 护理很重要,若脐部发生感染,由于新生儿免疫力低 , 有可能导致全身感染甚至引起败血症,所以在“ 新生 儿败血症”的前面增加了“新生儿脐炎的护理”;4 位专家提出 , 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一直备受关 注,故在传染病儿童的护理中增加了“ 流行性感冒患 儿的护理”。经过对专家意见的梳理修改各级指标后,第 2 轮函询中所有专家对各级指标的设定均表示同 意,最终确定了 6 个一级指标、20 个二级指标和 67 个 三级指标,如表 3 所示。
\
\
\



 
  三、讨论

  (一)基于德尔菲法构建高职“ 儿科护理学”课程 内容体系的可靠性分析


  本研究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 , 采用德尔菲法,确 定了高职“儿科护理学”课程内容的基本体系,以岗位 分布制定教学模块,以内在结构区分项目,以临床常 见疾病及护理确定模块任务 。德尔菲法的研究中,函 询结果的可靠性决定了研究结论的科学性、有效性。 而本研究结果显示,两轮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都很 高,说明专家参与的积极性高 。专家对函询内容的熟 悉程度 为 0.850 , 判断系数 为 0.867 , 权威 系 数 为 0.858.达到了可接受信度 。专家对重要性赋值的协调 系数均符合 P<0.05 , 说明专家的意见一致性程度高, 本研究构建的“ 儿科护理学”课程内容指标具有可靠 性。在三级指标的各任务中,其重要性赋值均=3.5.标 准差< 1.5.变异系数≤0.25.说明专家认为各指标均重 要且意见较集中,结果可靠。

  (二)重构高职“ 儿科护理学”课程内容体系是“三 教”改革中教材改革的必然要求

  课程是支持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课程的内容对 教学质量和育人结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教 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就是教材,重构教材结 构与内容体系是非常必要的[2] 。本研究在查阅资料的 时候发现,目前儿科护理相关教材多是以章、节的结构形式呈现的,教材建设的模式、形态等方面都不能 让师生完全满意[3],且课程之间的整合程度不高[4] 。多 年来,虽然各出版社对教材略有改版,但基本框架几 乎没有改变,在教学实践中还是存在不足[5]。教材只是 将原来的“章”变为“ 项目”、“节”改为“任务”,没有从 实际上改变原来的结构 。另外,教材中多是将儿科护 理实训的内容单独列为一个章节或项目,没有穿插在 相应的理论章节或项目中,不能体现各课程内容之间 的内在联系 。基于此,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习惯顺着 章节授课,就可能导致知识前后衔接不紧密,理论与 实训相分离。

  教材内容建设滞后于课程改革,阻碍了高职课改 向纵深发展 。而本研究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将理论 与实践学习内容融入一个项目或任务,能够弥补教材 体系存在的不足,也为“三教”改革中的教材改革提供 了实践依据 。基于函询结果可知,为实现课程内容体 系与职业需求相对接,弥补教材更新赶不上临床进展 的缺陷,在临床专家的指导下开发了符合职业教育特 色的新型活页教材,新增了脐炎、流行性感冒患儿的 护理两项三级指标 , 新增的任务将融入教学内容,并 以线上线下多元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同时在今后还 将根据临床发展继续更新,以便更好地实现院校双主 体育人,接轨最新的理论技术,满足职业教育的人才 培养需求[6]。

  (三)构建的高职“ 儿科护理学”课程内容体系更 贴近岗位,有利于儿科护理人才培养

  重构课程内容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路 径,是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 基本问题的实践回答。有研究[7]探讨了儿科护理的模 块整合,结果与本研究相似,包括初识儿科、儿童保 健、营养性疾病,但将器官系统的疾病护理划分为单 独的模块 , 且缺少急危重症及传染性疾病儿童的护 理, 这可能与其和该校其他科目的课程授课内容有 交叉有关 。本研究最终确定的课程内容体系贴近岗 位,包括儿科护理初识(模块一)、儿童保健(模块 二),岗位主要集中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级医院 儿保门诊;新生儿护理(模块三),岗位主要集中在各 级医院新生儿科、产科;医院儿科护理(模块四),岗 位主要集中在各级医院综合儿科或儿专科; 儿童传 染病护理(模块五),岗位主要集中在发热门诊、各级 疾控中心;儿童急危重症护理(模块六),岗位主要集 中在儿科急诊、重症监护室、急救中心 。这样的模块 体系构建让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岗位分区, 有助于培 养学生的专科思维 。在函询中,有专家指出,随着国 家计划免疫程序的全面铺开,8 个月以上的儿童都能 接种免费的麻疹疫苗 , 目前麻疹的患病率已经非常 低,故三级指标中“ 麻疹患儿的护理”可以删除 。另 外,随着 NICU 的建立提高了暖箱的应用率、家庭取 暖条件的优化等环境的改变 ,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 征的发病率也非常低,三级指标中的“ 新生儿寒冷损 伤综合征的护理”也建议删除 。但考虑到目前的护士 资格证考试仍可能遇到麻疹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 征的相关考题,所以研究组没有采纳此意见,而是予 以保留 。这也反映了目前的教材和试题某些内容较 为陈旧,没有与时俱进,缺乏与临床实践联系的证据 支持[8],这可能会导致学生难以学以致用的情况 。另 外,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的重复可能导致学生学习兴 趣下降, 不利于其对各科目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9], 且浪费了高职本就紧张的课时, 因此在三级指标中 删除了一些指标 , 这并不是因为这些内容不重要或 不适用,而是将其调整在其他科目的教学中完成,如 白血病、尿路感染在内科护理中已有全面介绍,在儿 科护理的教学中就不再赘述;又如,关于结核病的简 介、原发型肺结核患者的护理及抗结核药物的介绍, 内科护理教师已经进行了详细授课 , 那么儿科护理 教师就只需要补充儿童结核病的特点及结核性脑膜炎的内容即可 。因此,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不能只是 本门课程的教学人员进行研究,还应跨学科研讨,对 各学科内容进行整合 、增加课程之间的互补联系是 很有必要的 。本研究还发现,各条目的重要性赋值反 映了儿科护理岗位的需求程度 , 重要性赋值较高的 项目多属于儿科护理的高频工作任务, 学生在这些 任务中的表现情况在行业工作中受到较高的关注, 故应作为教学活动的重点。

  本研究构建的课程体系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各岗 位的需求程度,为制定专科人才的培养方向提供理论 依据 , 在内容设计中旨在通过项目或任务的实施,让 学生实现对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掌握[10] 。受函询的专家 中多数来自临床,可以保证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 标准对接 。接下来还应进一步构建模块课程资源、开 展模块课程教学、制定模块课程考核标准等[11]。

  总之,本研究重构的“ 儿科护理学”课程内容体系 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顺应了儿科护理对岗位人才培 养的需求,对课堂教学、教材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由于德尔菲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指标体系的应用 还有待验证,本研究仅对“ 儿科护理学”课程内容体系 的构建进行了讨论,对于具体教学内容的实施、课堂 思政等方面的设计,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赵华,杨晓婷,梁夏,等.高职院校儿童护理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 华护理教育,2022.19(10):881-885.

  [2] 马桂香,邓泽民.我国职业教育教材研究 40 年综述[J].职教论坛, 2019(10):57-64.

  [3] 吴全全,王茜雯, 闫智勇,等.新时期职业教育活页教材的理念澄 明与结构遴选[J].职业技术教育,2022.4(43):31-38.

  [4] 何敏卿.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广州:广 州大学,2018.

  [5] 李姗姗.本科护理学专业《护理教育学》教材体系优化的探索[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3):37-39.

  [6] 王红艳,张先庚,武友德,等.“三教”改革背景下护理专业技能课 活页式教材开发的研究[J].循证护理,2022.8(13):1760-1762.

  [7] 郭丽莎,张鹏,赵淼,等.模块化教学结合对分课堂在儿科护理学 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18):90-93.

  [8] 陈琼, 陈声宇,张君君.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历史沿革和发展方 向[J].中国护理管理,2022.22(5):641-644.

  [9] 郑硕, 陈培培,赵妍妍,等.职业院校基础护理与护理人文整合课 程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22.37(1):1-5.

  [10] 陈贵清.基于模块化教学的课程体系构建[J].高教学刊,2022(11): 106-109.

  [11] 郭福春,王玉龙. 以规范的课程设置推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3):20-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745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