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与评价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4-12 09:53:0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不仅能向学生传递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将学科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内容缺乏趣味性,设计不够严谨,且安全、环保等理念的融入较为有限等。文章旨在通过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研究,探索一种更富有趣味、安全、环保、定量化的实验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定量实验

  当前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仍然侧重于传统的实验内容,如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反应等,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实验设计较为传统,实验步骤固定,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地完成,这不利于学生培养实验设计和执行能力。学生在实验中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容易发生化学品泼溅、烧伤等意外。同时,实验室安全规程的执行也存在问题。部分实验内容使用大量化学试剂,浪费资源,且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而学生在实验中也未受到环保和资源节约理念的引导。定量实验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常常被忽视,学生未具备足够的定量实验经验,在后续的学习和研究中往往存在困难。实验往往以纯粹的操作为主,缺乏将实验与实际应用相联系的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培养。由于上述问题,部分学生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兴趣逐渐下降,甚至产生负面情感,不愿意深入学习化学知识。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实验内容选择的改进

  1.定量实验的引入

  定量实验是一种强调测量和记录精确数量的实验方法,要求学生准确地进行操作,使用仪器设备进行精确的测量,从而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技术水平。通过定量实验,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从而增强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定量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中保持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态度,从而培养对待科学研究的严肃态度。

  在教学中,教师可选择一些涉及反应物浓度的实验,如酸碱滴定,让学生通过实验测定反应物的浓度,掌握滴定技术。通过气体体积和摩尔关系的实验,如气体生成实验,让学生了解气体的体积与摩尔数之间的定量关系。选取一些电化学实验,如电解溶液,让学生通过测定电量来定量研究反应的进行。

  2.融入生活元素的实验主题

  通过选择融入生活元素的实验主题,教师可以使化学实验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可设计与食品中营养成分相关的实验,如维生素含量的测定、蛋白质的检测等。通过这些实验,学生能够了解食物中的化学成分,培养对健康饮食的认识。选择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实验主题,如水质净化、废水处理等。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了解环保技术和化学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探讨生活用品背后的化学原理,比如香水的制备、洗涤剂的成分等。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将能够理解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制备过程和化学性质。

  3.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选择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实验,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到科学的乐趣,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实验课程,更好地理解和内化化学知识。通过小组合作、互动性强的实验设计,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在趣味性和互动性强的实验环境中,学生更容易展开思维,提出新的实验想法和改进方案。

  以化学反应为基础,设计与艺术相关的实验,如彩色火焰实验、发光化学等。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感受到化学的美感,激发探究艺术与化学结合方式的兴趣。利用化学知识解释食物烹饪和调味的过程,设计实验模拟厨房中的一些化学反应。这样的实验将生活与化学知识结合,激发学生对烹饪化学的兴趣。设计与健康相关的实验,如药物的制备、药理学实验等。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药物与健康之间的化学联系,激发对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兴趣。将实验设计成小游戏,例如谜题解锁、实验任务挑战等。通过游戏化元素,学生能够在实验中体验到竞争、挑战和成就感,增加趣味性。

  (二)实验内容设计的改进

  1.实验步骤的明确和规范

  明确和规范的实验步骤能够帮助学生准确地执行实验操作,从而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每个步骤严谨详细的说明和清晰的操作指导有助于学生减少误操作,提高数据的精确性。明确的操作顺序和清晰的语言指导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组织实验流程,提高实验效率。通过遵循明确和规范的实验步骤,学生能够养成严谨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方法。规范的实验步骤使得实验结果更容易被他人理解和复现,这对于科学研究的可重复性和结果的验证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用简单、清晰的语言说明实验步骤,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每个步骤。对于每个步骤的实际动作,教师应提供具体的指导,包括搅拌、加热、混合等,这有助于学生准确地模仿和执行每个步骤。对于涉及的试剂,教师需明确列示其名称、浓度、用量等信息,确保学生使用正确的试剂,并避免混淆不同试剂。每个步骤中使用的仪器应有明确的标识,包括名称、型号等信息,并提供相关的使用说明,以帮助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设备。

  对于需要在特定时间内完成的步骤,教师要提供明确的时间标准。这有助于学生掌握整个实验的时间流程,防止步骤之间的冲突。对于需要特定条件的步骤,如加热或保持特定温度,教师需提供详细的温度设置或操作步骤,确保学生掌握关键的操作条件。教师可为每个步骤绘制示意图,清晰展示实验操作流程,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教师可提供实际操作的照片,显示实验者具体的动作和操作场景。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验操作的实际情况,降低操作失误的可能性。

  教师应在每个步骤中标明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如有毒气体、高温等,让学生充分了解潜在的危险,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对于潜在的危险,教师需提供详细的防护措施,包括穿戴防护装备、通风要求等,确保学生在实验中能够遵循正确的安全操作步骤。

  2.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要求

  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在高中阶段,学生通过实验开始接触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培养准确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为未来深入科研奠定基础。准确的实验数据是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的基础。学生只有通过分析准确的实验数据,才能理解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并形成对实验结果的合理解释,从而提高科学思维水平。

  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应强调数据记录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数据准确性的认识。教师应将数据记录与实验目的紧密关联,让学生明白准确的数据记录是实现实验目标的必要步骤。教师需提供明确的数据记录格式,包括表格、图表等,并规定记录的单位,确保学生使用一致的测量标准。在实验前教师应进行数据记录的示范演练,让学生了解正确的格式和单位应该如何使用。

  在实验后引入一个数据验证的环节,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确保各项数据的一致性。提供标准值或预期结果,让学生将实验结果与标准值进行对比,进一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在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分享数据验证的结果,促进学生之间的经验共享。鼓励学生识别可能存在的错误,并提供纠正错误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反思能力。

  3.安全性与环保理念的融入

  在实验前,教师提供详细的化学品信息,包括性质、危险性等,让学生了解所使用化学品的基本信息,以保障实验安全。进行必要的实验安全培训,确保学生了解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强调并明确个人防护要求,包括穿戴实验室服、护目镜、手套等,确保学生在实验中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制定实验室设备的操作规范,确保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室仪器设备,降低操作风险。

  选择对环境友好的绿色试剂,尽量避免使用对环境有害的物质。例如,选择可降解的替代品,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使用可循环的器材,减少对环境的资源消耗。设计低耗材料的实验,通过合理规划实验步骤,减少对资源的浪费。教师可将环保理念整合到实验项目中,设计与环保相关的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

  二、实验教学的评价研究

  (一)在评价中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学科兴趣是推动学生持续学习的重要动力。在评价中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相关的实验内容,使学生能在有趣的实验中呈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强调实验的应用性,设计相关实验,判断学生是否能够将化学原理应用于现实生活。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展开创新性的尝试,评估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弱批评与鼓励的平衡策略

  弱批评是一种注重指导和鼓励的批评方式。与严厉的批评相对,弱批评强调在指出问题的同时给予建设性的反馈,帮助被评价者更好地理解错误或不足。弱批评的本质在于指导学生改进,而非简单地指出错误。在评价学生的实验表现时,教师应注重给予具体的建议和方法。这包括对错误的深入解释,阐明改进的路径,并提供相关的学科知识支持,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问题所在,并进一步改进。弱批评并不意味着缺乏鼓励。在批评的同时,教师应当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强调学生在实验中的优点和努力,突出他们的进步和取得的成就。

  弱批评与鼓励的策略应个性化。每个学生的学科水平和学习风格都有所不同,因此,反馈的方式和内容也应该具有差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个性化地设计批评和鼓励的内容,使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案例

  【实验主题】

  测定某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目的】

  了解维生素C的化学性质和定量分析方法。掌握定量实验技能,培养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技术水平。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通过有趣的实验引发对科学的好奇心。

  【实验原理】

  维生素C(抗坏血酸)可以与碘液发生化学反应,反应方程式如下:

\

  在反应中,碘液是淡褐色的,但当加入维生素C后,碘液被还原,消失淡褐色,而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与消耗的碘液量成正比。

  【实验材料】

  饮料样品、0.01M碘液、淀粉溶液、玻璃仪器(烧杯、试管、滴定管等)、称量仪器、计时器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备碘液和淀粉指示剂

  1.制备碘液:在小烧杯中放入适量碘酒,将其加热,直至溶解,冷却后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制备得到0.01M的碘液。

  2.制备淀粉指示剂:在小烧杯中取少量蒸馏水,加入适量淀粉,搅拌均匀,制备得到淀粉溶液。

  步骤二:测定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

  1.称取饮料样品:使用天平称取10.00g的饮料样品,精确到0.01g。

  2.加入碘液:将饮料样品放入烧杯中,滴加碘液,直至溶液变成深蓝色。

  3.终点检测:加入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溶液由深蓝色变为无色。记录滴加的碘液体积。

  步骤三: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

  1.根据滴加的碘液体积,计算饮料中维生素C的质量。

  维生素C的含量(mg)=(ml)×0.01×176.13

  2.计算平均值,得到饮料中维生素C的平均含量。

  【实验注意事项】

  1.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佩戴实验室服、护目镜等防护装备。

  2.使用实验仪器时,注意操作规范,确保实验安全。3.注意饮料样品的准确称量,保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4.严格控制碘液的滴加速度,避免误差的产生。

  【实验拓展】

  1.尝试不同品牌和种类的饮料,比较其维生素C的含量。

  2.探究不同温度下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

  3.将实验结果与饮料包装上标注的维生素C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其准确性。

  【实验评价】

  1.实验安全性(占比:15%)

  佩戴防护装备:学生是否佩戴实验室服、护目镜等安全装备。

  废弃物处理:废弃物的处理是否符合实验室规定,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2.实验技能(占比:30%)

  仪器使用:对称重仪器、滴定管等仪器的正确使用。

  实验操作:操作的熟练度,是否按照实验步骤进行。

  滴定技巧:滴定时的技巧,是否准确掌握滴定液的滴加速度。

  3.实验数据准确性(占比:35%)

  称量准确性:饮料样品称取的准确性,是否按照实验要求精确称取。

  滴定结果:记录滴定时消耗的碘液体积是否准确,是否计算了维生素C的含量。

  4.实验分析与讨论(占比:20%)

  数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数据分析。

  错误讨论: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结论:对实验结果的结论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回答实验目的。

  5.实验报告(占比:15%)

  报告撰写:报告的格式是否规范,是否包括必要的部分,如目的、原理、材料、步骤、结果、讨论、结论等。

  语言表达:表达清晰、准确,语法和拼写是否正确。

  参考文献:

  [1]王娟.探析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2(23):118-120.

  [2]刘岩.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3(32):39-4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741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