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深度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4-04-11 10:24:3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传统的小学阅读教学存在浅层化现象,不但阻碍学生建立深刻的阅读认知,还影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深度教学理念可以纠正阅读教学浅层化问题,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深度教学理念的指引下,紧抓深度学习理念下的阅读教学特点,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入手,联系具体的阅读教学内容,着力实施深度教学,纠正阅读教学浅层化现象,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促使学生获得良好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深度教学理念

  在信息化时代,获取信息的方式愈加便捷,人们的阅读呈现出快速化、快餐式的特点。小学生是信息化时代的“原住民”,深受快餐式阅读的影响,容易出现阅读浅层化的现象。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和认知世界的途径,也是学生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助力。然而,浅层化的阅读不但无法使学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正确地认知世界,还阻碍了学生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小学语文教师是阅读教学的引导者,针对阅读浅层化现象,应当形成深度教学理念,把握深层阅读的特点,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走进阅读深处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一、深度教学的相关内涵

  深度教学是郭元祥教授针对浅层教学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在郭元祥教授看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表层符号学习走向深层的知识逻辑和意义学习,深入探寻知识背后蕴含的深刻意蕴,实现意义建构。通过学习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的深度教学研究成果,可以将深度教学界定为教师以知识的内在结构为基础,以学生为本,采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知识表层含义走向知识深层意义理解,促使学生实现有意义建构,发展高阶思维能力,提升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教学方式。相应地,深度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简称为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体验阅读活动,在提取和加工阅读文本信息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剖析文本内容,获得独特的阅读感受、深刻的阅读认知,获取阅读方法,积累阅读经验,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

  二、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特征

  (一)观照生活的价值追求

  从内容上看,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重视观照现实生活。具体地,生活既是语文教学的来源,又是语文教学的归途。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诸多阅读文本素材均来源于现实生活,蕴含着现实世界中的种种现象和深刻的人生感悟。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注重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思考、认识现实世界,丰富人生经验和情感,尤其将认知转化为行动,积极体验现实生活。

  从学生年龄特点来看,小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借助了各种各样的现象,建立了一定的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表明,熟悉的事物、现象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迁移已有认知,深入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深度教学讲求意义建构。在联结阅读文本内容和自身生活经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实现有意义建构,同时丰富生活认知,有利于学生走进现实生活。

  (二)对话中心的组织形式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阅读文本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教学引导作用,采用适宜的方式启发学生与文本对话,促使其走进文本深处,建立深刻的阅读认知,同时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加强意义建构。在教学方式上,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追求以多元对话为中心的组织形式,扭转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展开积极对话。课堂上学生可以彰显个性,进行批判性思考、理解,建立深刻的阅读认知,提升思维发展水平,增强核心素养发展效果。

  (三)深层体验的意义追寻

  从教学过程上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学生深层体验,强调意义追寻。阅读本身是一项极具个性的活动。在此活动中,学生要彰显个性,迁移生活经验、人生认知,剖析文字语言,建立独特的认知,同时丰富经验,发展情感,塑造精神品格。从教学内容上看,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阅读文本大都是作者生活经历的结晶。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与自身经历类似的经验,可以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自觉投身其中,与作者对话、与文本中的主人公对话,产生情感共鸣,进一步地丰富自身的生活认知,实现意义追寻,有利于学生积极地体验现实生活。

  三、深度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深化阅读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目标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设定的具体要求,是整个阅读教学的指导。教学重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是教师设计教学目标的依据。一般情况下,教师要剖析阅读文本,把握教学重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以《白鹅》为例,这是一篇描写动物的名家佳作,需要用两个课时来进行讲授。在这篇文章中,丰子恺先生先简单地介绍了白鹅的来历,接着用“左顾右盼”一词表述出了白鹅的特点——高傲。然后围绕“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总起句,从叫声、步态和吃相三方面展开描述,凸显出白鹅的特点。整篇文章典型地体现出丰子恺个性的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这正是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重中之重。于是,教师围绕这一教学重点,设计两个课时的教学目标。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1)诵读文本内容,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2)细读文本,探寻、感知白鹅的特点,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1)诵读文本,赏析作者使用的写作方法,欣赏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准确描述的方法,描绘小动物,展现其特点。在如此教学目标的作用下,教师可以知道“教什么”“如何教”“教到何种程度”,便于心中有数地实施阅读教学,增强教学深度,促使学生读有所得,增强阅读教学效果。

\

  (二)拓宽阅读教学内容

  尽管教材和教学内容有密切的关系,但是二者绝对不能等同。倘若教师等同教材和教学内容,很容易将学生局限在狭小的空间中,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阻碍学生深度阅读。在实施深度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打破教材的限制,联系教材内容,挖掘与之相关的评论、文本原作、作者生平经历、其他类似作品等,拓宽阅读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尤其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探究,增强阅读感悟。

  以《爬山虎的脚》为例,在这篇文章中,叶圣陶先生围绕自身细致的生活观察,把握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使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叶圣陶先生的细致观察,但仍需要增强感受。于是,教师以细致观察为着眼点,登录网站,收集其他名人细致观察的故事,制作阅读资料袋。在课堂上,教师在学生认知文本内容后,呈现阅读资料袋,引导学生阅读、了解名人故事。基于此,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细致观察的角度与方法。在学生探究后,教师鼓励学生再次走进课文,明白作者的写作手法,借助课外阅读所得“反哺”课内阅读,积极地与作者对话,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同时汲取细致观察经验,为在生活中运用方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优化阅读教学过程

  深度阅读的过程是还原与下沉、经验与探究、反思与上浮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迁移已有认知,积极探究文本内容,进一步地丰富认知,同时将认知转化为自身知识和行为。对此,教师要应用适宜的方式引导学生彰显自主性,让学生读有所得,切实优化阅读教学过程。

  1.探寻疑点,引发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是学生走进阅读文本深处的关键,也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实践诠释。“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疑问是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起点。阅读文本中不乏疑点,教师可以就此提出疑问,或引导学生提出疑问,由此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以《枫桥夜泊》为例,在这首诗中,张继满怀深情地描述了寒山寺的钟声。实际上,在千百年以来,无数的文人墨客描述寒山寺的钟声,如王士祯“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陆游“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唐寅“谯阁更残角韵悲,客船夜半钟声度”等。于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枫桥夜泊》时,引入其他描写寒山寺钟声的诗句,丰富阅读内容。在学生阅读时,教师提出疑问:“为什么诗人们热衷于描写寒山寺的钟声?寒山寺的钟声是什么样的钟声?”这个问题值得学生深度思考,容易引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在积极情感的作用下,走进古诗中,深入探究寒山寺钟声的深刻内涵,有利于建立深刻的阅读感悟。

  2.紧扣矛盾,拓展思维深度

  拓展思维深度既是学生体验深度阅读教学的保障,又是学生体验深度阅读教学的目的。大部分阅读文本中存在一些矛盾处,是学生值得细细品味的。尤其,在品味矛盾处的过程中,学生活跃思维,透过文字表层感知作者的意图,实现与作者的对话,获得深刻的阅读理解,同时自然而然地拓展思维深度。对此,教师可以紧扣文本中的矛盾处,助力学生拓展思维。

  以《桥》为例,在洪水来临之际,老汉组织村民排队通过窄桥。在监督村民时,“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洪水慢慢地爬上了老汉的胸膛,队伍中只剩下了老汉和小伙子。老汉“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老汉一揪一推的动作看似矛盾,却彰显出老汉美好、伟大的精神品质。老汉将小伙子从队伍中揪出,体现的是作为共产党员的老汉的无私奉献;老汉在生死存亡之际,将小伙子推上木桥,又体现了作为一名父亲对儿子的爱。这样的矛盾之处值得学生反复品味。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以这一矛盾为着眼点,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相关内容,探究老汉如此作为的原因。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拓展思维,超越某一语句,站在整体语境中,联想老汉的不同身份,就此剖析其所作所为的原因,最终感受到主人公身上美好的精神品质,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与作者实现情感共鸣。同时,学生因此积累思维经验,便于今后自主探究阅读文本中的矛盾处,切实地拓展思维深度,提高思维水平。

  (四)关注阅读教学评价

  阅读教学评价是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方面可以使教师、学生了解阅读情况,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发现自身的认知偏倚,及时改正,建立正确的认知。语文教师要以学生的阅读过程为入手点,采用适宜的方式,如提问、随堂练习等,融入过程性教学评价,帮助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

  以《火烧云》为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绘了火烧云的变化多端。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以火烧云的变化多端为入手点,详细分析,建立独特的感受。基于学生阅读的情况,教师引导他们观察天空中的白云,想象、描述白云的样子。在想象时,一些学生受到文本内容的限制,将白云想象成各种动物,并使用比喻手法进行描述。教师及时赞赏学生的良好表现,同时亲身示范,将白云比作花篮、自行车等。在教师的示范下,学生深受启发,继续观察、想象,依据白云的形态,在脑海中浮现不同的事物,如火车、棉被、水杯、花草树木等,认真描述。如此教学评价,不但使学生及时地纠正了认知偏差,还使学生获得了无限想象和表达看法的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结语

  深度阅读教学助力学生成为阅读课堂的主人,积极地与教师、文本对话,建立深刻的阅读认知,同时增强思维深度,提升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等发展水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树立深度教学理念,紧扣深度阅读教学的特点,围绕教学重点深化阅读教学目标,延伸教材丰富阅读教学内容,围绕文本疑点、矛盾处优化教学过程,依托学生阅读过程融入教学评价,借此推动深度阅读教学落地。在学生体验深度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始终关注其阅读情况,及时地应用适宜的方式给予学生阅读指导,促使学生一步步地走向文本深处,获得认知、思维、能力、素养等方面的发展,实现语文阅读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石巍.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内涵、特征及模式构建[J].吉林教育,2022(36):30-33.

  [2]孙中虎.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教学策略探析[J].安徽教育科研,2023(34):16-18.

  [3]江荣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深度阅读模式的有效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2(16):141-143.

  [4]王慧晶.深度阅读视角下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22.

  [5]孔庆振.能动学习促使小学语文教学实现深度阅读的教学改革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21(A0):28-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732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