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情境教学作为一种以情境和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应用。本文首先探讨了情境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价值所在,包括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幼儿的应用能力等方面。同时,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阐述了情境教学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的应用策略及方法,主要有:情景设计、教学策略、评价方法、整合课程以及教师角色等方面。希望为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情境教学,幼儿园,社会教育,价值,应用
情境教学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通过创设真实的社会情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兴趣,设计不同的情境,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社会化知识与技能。这样,幼儿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情境教学,幼儿将会成长为具有社会意识和社会行为能力的孩子,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情境教学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首先,情境教学能够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幼儿总是待在教室那个一成不变的环境中,很难感受到社会的真实情境,而情境教学提供的真实情境可以使幼儿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学习内容。例如,在学习交通安全知识时,可以在幼儿园的角落设置一个模拟的马路场景,让幼儿亲身体验过马路、注意交通标志等,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交通安全知识。
其次,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幼儿处于探索世界的阶段,他们对于新鲜事物、新奇经历充满了好奇心。情境教学提供的情境可以让幼儿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农民耕作的知识时,可以设置一个小农田的情境,让幼儿在虚拟的农田中体验播种、浇水、收割等操作,激发他们对农作物生长的好奇心。
再次,情境教学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社会交往是幼儿园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情境教学可以提供一个合适的情境让幼儿在其中进行社交活动。通过与其他幼儿的互动,幼儿可以学会尊重他人、合作共享、解决冲突等社会交往技能。例如,在学习团队合作的知识时,可以组织幼儿在虚拟的情境中进行团队活动,让他们互相合作、分工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情境教学能够提高幼儿的应用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追求知识的传授,而情境教学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在情境教学中,幼儿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急救知识时,可以设置一个急救情境,让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急救操作,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二、情境教学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的应用
(一)情境设计
设计符合幼儿认知水平和幼儿感兴趣的情境,如布置一个“小商店”的情境。在“小商店”里,有一位“店主”和些许“顾客”。每个幼儿都需要扮演特定的角色与其他幼儿进行互动和交流。这样,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到不同的社会角色,并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和沟通。
这个“小商店”需要具备儿童乐于参与的趣味性,比如可以销售一些玩具、零食等,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其中的一位教师可以先扮演店长,另外的教师和幼儿则扮演顾客,当第一轮情景游戏结束后,可以让幼儿尝试不同的角色,不仅可以扮演性格各异的顾客,也可以扮演店长。在情景活动中,幼儿会发现,店长需要掌握经营技巧和沟通技巧,而不同的顾客也有不同的性格,有的热情、有的淡漠,当遇到无厘头的顾客时,店长还需要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具体情景如下:店主正在整理货物,一些顾客进去后快速地找好自己所需要的商品,但他觉得太贵了,于是他询问店主是否可以优惠、有什么活动,店主开始热情地介绍商品的特点及店铺活动,顾客很爽快地便付款离开了;有一些顾客情绪相对淡漠,自己研究好价格和所需商品后便离开了;而有一些顾客(由其他老师扮演)蛮横无理,把商品随便乱放,对不参与活动的商品要强行参与活动购买,在面对顾客的不友好时,店主始终耐心讲解,微笑服务,没有使事态扩大,还将商品售出。当第一轮情景活动结束后,开始第二轮由幼儿轮流扮演店主的情景时,因为有了第一次活动作为参照,幼儿也由开始的不熟练,渐渐地得心应手了。在情景活动中,幼儿不仅学会了如何购物、如何在购买时讲价,如何向顾客介绍产品以及如何处理突发事件。
在关于“小商店”的情景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对自己参与活动的经验和感受进行了交流和分享,并告诉幼儿,当遇到情绪不好的人时,一定不要使自己的情绪受到影响,要保持好的心态和平稳的情绪,积极地去化解,而不是硬碰硬地使自己受到没必要的伤害。
这个案例表明,通过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幼儿在模拟的社会情境中获取真实的学习体验。幼儿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培养社会化意识和社会行为能力。他们通过角色扮演和交流,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处理问题和解决冲突的方式。
(二)教学策略
研究在情境教学中采用哪些教学策略能够最有效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如问题导向学习、探究式学习等。问题导向学习是一种常用的教学策略,它通过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推动其学习。例如,在幼儿园中,使用问题导向学习策略来帮助幼儿学习字母。选择一个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的问题:“怎样使字母变成有形的?”在提出问题后,教师首先将幼儿分成小组,然后组织幼儿将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并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寻找答案。在小组讨论和自主尝试的过程中,幼儿们提出了许多有趣的想法和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最终,他们利用一些废纸制作了很多形状各异的字母人偶,展示了他们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获得的认知和技能。问题导向学习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学习是另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它通过让幼儿亲身参与、实践和探索,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例如,使用探究式学习策略来带领孩子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教师可以选择几个植物样本,并给每个幼儿提供一个小盆栽和一些播种材料。在课堂上,首先通过相关电子课件向孩子们展示播种的过程,并解释每个步骤的目的。然后,让每个幼儿自己动手播种,并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和鼓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鼓励幼儿们提出问题、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帮助他们总结和归纳所获得的知识。通过这个案例,发现探究式学习策略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实践和思维能力。
此外,游戏化学习也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教学策略。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将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中。例如,在教授数学概念时,使用卡片游戏、数学拼图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评价方法
评价幼儿在情境教学中的学习成果,如何量化和记录幼儿在情境中展示的能力和表现。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在情境中展示的能力和表现,从而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学习发展,以便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和指导。
案例分析一:幼儿园的美食节
在幼儿园的美食节活动中,教师通过搭建不同的情境,如餐厅、超市等,让幼儿体验和学习与美食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情境中,幼儿有机会实践购买食材、学习做简单的食品和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等。
评价方法:
1.观察记录:教师可以记录幼儿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和表现,如幼儿是否主动参与活动、是否能够主动与他人合作等。通过观察记录,可以了解幼儿对情境的兴趣和参与度。
2.作品展示:幼儿在活动中制作的作品可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例如,他们可以制作食谱、绘制食物的图片等。作品展示不仅可以反映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让他们通过分享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3.资料分析:教师可以收集有关美食和健康饮食的资料,让幼儿进行阅读和思考。通过学习与展示资料,并能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和总结出重要观点,来评估幼儿的学习成果。
案例分析二:户外探险活动
在户外探险活动中,幼儿有机会与自然互动,探索和观察周围的环境。例如,教师组织幼儿参观花园,观察花草的生长过程,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等。
评价方法:
1.记录观察:教师可以记录幼儿在花园中观察到的事物和对事物的描述。通过观察记录的方式,可以了解幼儿对自然环境的敏感性和观察力。
2.问题回答: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回答。例如,“花为什么要开花?”“植物是怎样吸收养分的?”等。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可以了解幼儿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自由探索:教师可以给予幼儿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观察他们如何与花园中的事物互动。通过观察和交流,可以评估幼儿的探索和发现能力。
评价幼儿在情境教学中的学习成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观察记录、作品展示以及问题回答等方法相互结合,可以全面了解幼儿的学习成果。不仅要注重幼儿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幼儿的情感态度、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只有通过多角度的评价,才能真正地了解幼儿的学习发展情况,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四)整合课程
将情境教学与其他学科课程进行整合,使幼儿能够在不同情境中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在幼儿园教育中,整合课程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为了使幼儿能够在不同情境中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教师们需要研究如何将情境教学与其他学科课程进行整合。
假设主题是“春天”,通过整合科学、数学、语言和艺术课程来展开。首先,可以在科学课上讨论春天的自然现象,比如花草的生长、昆虫的活动等。在数学课上,可以通过测量植物的生长速度或者昆虫的数量来进行实际的数学运算。在语言课上,可以让幼儿通过描述春天的景象或者写春天的感受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在艺术课上,可以让幼儿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来表达他们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这样的整合课程设计,幼儿不仅可以在不同情境中学习到各种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来设计具体的活动,并注重引导幼儿在实践中进行学习。此外,教师也需要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让他们了解整合课程的意义和目的,并鼓励他们在家中与幼儿一起参与相关的活动。
通过整合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相信幼儿的学习将更加生动和有趣,他们将能够在不同情境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五)教师角色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作用是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首先,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教室或户外创设具有真实感的情境,如超市、动物园等。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超市情境,在教室里摆放各种商品,引导幼儿扮演店主和顾客的角色,学习购物、算账等技能。这样的情境设计可以让幼儿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示范、解释等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超市情境中,教师可以问幼儿:“你用什么单位来量物品的重量?”“你应该如何算出这些商品的总价?”通过带领幼儿思考问题,教师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第三,教师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如图书、实物、模型等,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操作。例如,在超市情境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购物清单、钱币模型等,让幼儿在购物过程中,通过模拟操作,学习购物技巧和算账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幼儿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幼儿在情境教学中的学习情况和成果。例如,在超市情境中,教师可以观察幼儿的购物行为、计算能力等,并记录下来,以便后续评估和改进教学。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幼儿对情境教学的态度和看法,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应用意义。通过情境教学,幼儿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参与、体验和观察,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价值观和道德意识,应予以深入研究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晓玲.情景教学法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中的应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3):76-78.
[2]薛灿灿.情景教学法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4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