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项目化学习:推进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的抓手论文

发布时间:2024-04-09 11:15:3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项目化学习的目标是育人,教师需要通过构建综合性的学习项目驱动学生学习,进而达成教学目标。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项目化学习需要教师对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引起重视,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在课堂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明确了将项目化学习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并提出了可行的实践策略,旨在为学生提供细致体验,使学生能够深度融入项目,层层递进完成学习任务,取得学习成果。

  [关键词]小学美术,项目化学习,教学实践

  美术学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应用项目化学习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项目化学习将项目作为载体,通过设计有效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学习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美术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也起到积极作用。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要转变学生的被动式学习状态,以学生为主体,进一步开发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推动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项目化学习概述

  (一)项目化学习的内涵

  项目化学习的相关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提出。项目化学习即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与挑战,从而对重要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掌握,完成任务并取得收获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创建项目,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学习的过程是项目化学习的核心,而需要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则是基础的认识技能与思考,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再结合实际设计学习项目,以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项目化学习需要教师选择适合学生进行探究的内容创建项目,引导其通过学习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

  (二)项目化学习的意义

  项目化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开展深度学习,以问题为引领,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有助于小学美术教学实现以美育人的教育目标,对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一方面,将项目化学习应用于小学美术课堂可以发展学生的美术思维。项目化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开放、充足的思考空间,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究,基于自身经验形成新的理解。另一方面,项目化学习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项目化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在不同项目的引领下使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促进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二、项目化学习下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一)结合教学目标,提炼项目学习主题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项目化学习时,教师应从顶层设计入手,明确教学目标,提炼项目化学习主题,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了解教学的总体目标及学生需要达成的要求,结合小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平确定项目化学习主题,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在教学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暖色”时,教师可以将其与“生活中的冷色”合并,构成一个大项目。教师应对两个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实际生活,学习暖色的基础知识,了解暖色,体验生活中色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受;“生活中的冷色”的教学目标与前一单元相似,引导学生对冷色的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并学会用冷色创作,绘制一幅冷色调的风景画。基于此,教师可以将两个单元融合,明确项目化学习主题:“色彩鉴赏”,让学生在主题的引领下开展项目化学习,对色彩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掌握暖色和冷色的运用,并对其他关于色彩的美术知识产生兴趣,促进学生美术思维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二)搭建学习支架,驱动项目学习落实

  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而言,支架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且支架的形式十分丰富,包括方法、策略、路径等。教师在明确项目化学习主题后应对学习支架进行设计,以问题和任务来完善支架,促使学生真正融入项目化学习,提升学习质量。这就需要小学美术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全面了解,结合教学内容搭建完善的学习支架。与此同时,教师要意识到支架只是辅助作用,是一种教学手段,因此,还要了解如何拆除支架,从而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充分发挥学习支架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画影子”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搭建项目化学习支架。传统的美术课堂上,一些教师只是让学生对影子进行观察,并未以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影子进行了解,不注重表达,导致学生只是在课堂上欣赏影子,却不会表达自己观察影子的发现。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设计项目化学习活动“真真假假:认知影子与表达”,并分两个阶段设计教学任务。阶段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影子;阶段二:教师向学生传授了解影子的方法及表达技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物品的影子,以及与影子相关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对影子进行初步认识。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搭建学习支架,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1.这些关于影子的作品好看吗?它们的美体现在哪里?2.事物和影子之间的关系?3.画家会运用哪些方法创作影子?请你根据色彩、构图等方面进行讲述。4.你可以画一幅与影子有关的作品吗?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会对画作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发现影子可以分为阴影和倒影,让画面更加生动,并学习画影子的绘画技巧。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表达,说一说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好看的影子,在总结影子的绘画方法后让学生展开创作。有的学生画了一片湖,并在水面上画出了几道波纹,使湖面波光粼粼;有的学生画了大树在午后的影子,并将影子拉长,描绘夕阳西下的景色;还有学生用阴影画出了自己的影子,十分生动。可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项目化学习时,教师应搭建完整的学习支架,让学生在支架的引导下对影子进行欣赏,了解影子的特点,掌握画影子的方法,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以语言和绘画的形式呈现影子的美。搭建学习支架是为了引导学生对美术知识进行梳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也要搭建合理的学习支架,推进项目化学习的开展。

\

  (三)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项目化学习背景下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时,教师应发挥引导的作用,不要事无巨细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而是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和学习的空间。通过设计一系列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地完成学习,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沉浸其中,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

  例如,在教学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设计生活标志”时,教师应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标志进行观察,了解常见标志的作用,发挥想象力,设计一个有意义的生活标志。部分学生很难在一节课上掌握所有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应用项目化学习,设计分层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进行掌握。教师可以围绕“设计生活标志”,设计项目化学习任务主题“走近生活,了解标志”,并细分出子任务,以不同的子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子任务1:欣赏生活中的常见标志。任务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常见标志,如公共场所中“禁止吸烟”的标志、学校的校徽、商城中各种品牌的标志。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这些标志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生活标志的用途和特点:用途是警示、引导等;特点是醒目、美观等。通过这个任务可以让学生了解生活标志的作用和特点,并感受标志的简洁美。子任务2:分析生活中的常见标志。要求学生分析生活标志的创意性,如环保标志以绿色为主,禁止标志通常以红色为主;标志中的图形多为简洁的动物、人物、器物等;标志中有中文、数字或外文。子任务3:设计生活标志。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简洁、美观的生活标志,并介绍自己设计标志的意义及用途。这样教师可以通过分解项目化学习内容设计一系列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学生深入学习,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发现美术知识的实用价值,感受美术创作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

  (四)开展实践活动,拓展项目学习深度

  小学美术教师应充分发挥项目化学习的作用,在课堂中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开阔的学习平台,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锻炼实践能力,实现学习深度的拓展,并以饱满的情绪完成活动,从而提高艺术素养。

  例如,在教学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变垃圾为宝”时,该课属于环保教学课,融合设计与多种美术表现技法,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环保理念与环保意识,通过实践锻炼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将废旧物品变废为宝。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主题为“让废旧物品散发新光芒”的项目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前收集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带到课堂上进行美术加工,如有的学生家中有一些因为受到损坏而闲置的民族乐器,虽然已经无法用于演奏了,但从艺术视角出发,很多民族乐器的外观比较精美,加上乐器的材质有保存时间长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实践活动,对民族乐器进行改造。教师为学生准备磨砂纸,让学生用磨砂纸打磨民族乐器磨损的地方,或者让学生用画笔、颜料等为乐器绘制“新衣”。这样学生可以体验二次创作的快乐,积累相关经验,到生活中对废旧物品进行改造。

  (五)突出多元多维,优化项目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项目化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美术课堂相比,项目化学习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展开综合评价,如学生个人创作的作品、作品的创意性、小组合作情况等,评价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对此,教师应优化项目化学习的教学评价,强调评价的多元性,对评价指标、内容、形式进行优化,使教学评价的价值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开展教学评价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自主评价,如自己在项目中的表现、通过项目取得的收获,还存在哪些问题等。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还要让学生在评价中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有助于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同时教师能根据评价结果反思项目化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例如,在教学完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提袋的设计”后,虽然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了设计手提袋的方法和技巧,但为了考查学生是否达成了项目化学习目标,需要教师开展多元化评价,明确学生能否在设计作品时运用掌握的知识和技巧。在开展评价活动时,教师可以将评价细分为:手提袋的平面设计、手提袋的立体制作、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小组成员互评。学生需要根据评价标准进行有效评价,包括:设计的手提袋是否具有创意性?谁设计的手提袋最有创意?创意体现在哪里?针对小组内其他组员的作品提出感受和建议。与此同时,教师要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总结问题,如个别小组内组员设计的手提袋题材雷同,均选择了小熊;有的学生在设计手提袋时没有运用课堂上学习的方法等。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发现出现问题的原因,共同总结通过项目化学习取得的成果,这样不仅能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还能发展学生的创意思维,使学生通过多元化的评价获得启发,达到项目化学习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开展项目化学习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时,教师应明确以美育人的出发点,发挥项目化学习理念的优势,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升美术教学活动的质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等,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此同时,教师要利用好项目化学习理念,以优质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够自然、深度推进,进而发展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毅杰.项目化学习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分析[J].智力,2023(28):135-138.

  [2]张莹.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美术主题单元教学设计[J].教育界,2023(18):125-127.

  [3]张沛力.小学美术项目化学习在“双减”背景下的应用和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22(19):174-176.

  [4]金波.项目化学习视域下小学美术示范教学的挑战性与改进路径[J].中国中小学美术,2022(5):15-19.

  [5]赵宥棋.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美术常态课堂探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11):114-1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713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