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思政课教学资源的建构思维、开发原则与路径——以《哲学与文化》教学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4-04-09 10:53:2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是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用好统编教材的大背景下,教师应该基于现实的生活逻辑梳理教学资源与学生需求的内在逻辑关系,在资源开发中要注意遵循正确方向、选用权威资料、逻辑严密以及高度的可及。在用好统编教材资源的基础上,可以对教材资源进行仿制、挖掘、逆向和延伸开发,让教学过程符合教师的教学风格,真正让统编教材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指引与工具。

  [关键词]资源,逻辑,开发

  教学资源是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一般指为贯彻教育目标而必须具备的文本、音视频、图像等素材,是构建教学情境的重要载体。教学资源既可以包含情境与任务两个方面,也可以只包含学习素材,不设任务,以拓展学生视野为目的。教材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代表了未来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学业质量评价的要求,因此在开发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应以教材思路为蓝本,同时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基础,即建构在生活逻辑的基础上,而不宜贪大求全,使教学资源高悬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之上。

  一、建构教学资源的几种思维

  建构教学资源可以利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分析统编教材中常见的教学资源建构的方式,以为我们的教学资源开发提供借鉴。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教学资源建构的思维更多的是指向资源与教学需求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而非文本的或电子等资源的呈现形式。

  (一)从结论的唯一性上看,可分为限定性资源与开放性资源

  限定性资源,指在情境中完成任务所得的结论具有唯一性,且具备明确的“是”或“非”的评判标准,情境与任务结论之间存在必然联系。这一类教学资源多用于以明确观念为目标的教学活动。例如:

  某制药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多年畅销不衰,很受消费者欢迎。当记者问企业的总经理有何经营秘诀时,这位总经理说,我们秉承着一个信念,药是为患者生产的,是为人生产的,不是为利润。药的疗效好了,企业的利润也肯定会如期而来。我们对这一点记得越牢,利润就越大。

  这个企业所秉承的信念与其成功有什么关系?

  ——必修4《哲学与文化》73页阅读与思考

  在这一教学资源中,“信念”与“成功”之间的关系是既定的。情境以具体的事例对上述关系进行佐证,以得出确切的结论。

  开放性资源,指通过学习任务得出的结论不具有唯一性,且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观点均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和表达空间,情境与任务结论之间是或然关系。例如:

  个人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内容。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

  ——必修4《哲学与文化》81页阅读与思考

  在上述学习资源中,“提高自身素质”可以是多方面的。学生若从其他角度进行阐释,言之成理,逻辑自洽亦可给予正面评价。这一类学习任务不能应用“是”或“非”的评价,而更适合采用等级性评价的方式。

  (二)从得出结论的方式看,可分为归纳、演绎和类比性资源

  归纳式资源,即利用归纳思维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资源。例如:

  史伯说,夫何时生物,同则不济。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上述说法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必修4《哲学与文化》37页阅读与思考

  在上述学习情境中,包含两句相互并列的观点。学习任务要求阐释“上述说法”包含的哲学道理,实质是通过归纳二者间的共同观点,以得出学习结论。

  演绎式资源,即运用演绎思维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资源。例如:

  蔷薇花总是有刺,我相信天上可爱的天使,他们也绝不会没有瑕疵。……天幕上最光洁的星辰,要是伤了风,也会堕入凡尘。

  最好的苹果酒常带橡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有黑点可以看到。

  上述诗句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同学、老师、家长和自己,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必修4《哲学与文化》41页阅读与思考

  上述教学资源中包含两个学习任务,任务1运用归纳思维,在多个对象之间寻找其共同点,并由此概括出哲学上的普遍规律。在任务2中,以任务1得出的结论为普遍前提,分别以同学、老师、家长和自己为对象,由一般性前提得出个性化结论,在前提中即已经蕴含着结论中的原理,是典型的演绎思维。

  上述教学资源通过巧妙的情境和任务设计,实现了归纳-演绎的逻辑推演,达成了由现象到理论、由理论再回归现实的学科核心素养训练,既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哲学结论,又在潜移默化中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类比式资源,即通过运用类比思维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的资源形式,例如:

  研究显示,塑料进入海洋能够存在数百年时间,持续危害海洋生态系统,进入土壤会污染地下水,影响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动物和植物,危害人类健康。经过太阳照射,塑料中的大量毒物还会排入大气层,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

  联系生活实际,看看还有哪些事例能说明联系的多样性。

  ——必修4《哲学与文化》29页阅读与思考

  在上述学习资源中,在情境中给出了联系多样性的示例,学习任务中包含了结论即“联系的多样性”,要求学生仿照情境当中的示例给出相同的联系多样性的佐证,即是运用了类比思维来建构学习资源。

  上述所论述的几种思维,是统编教材常见的几种教学资源建构方式,也体现了统编教材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开发的不同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资源开发过程中可以有所借鉴。

\

  二、教学资源开发的主要原则

  教学资源的开发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具有基础性作用。一般而言,教学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项原则:

  (一)方向上的正确性原则

  在培养目标上,思政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性课程,思政课起到了坚定信仰、引领方向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方向上的正确性,确保所引用的素材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序良俗,不能因为片面追求“新”和“异”而选择存在方向性错误的话题和内容。

  (二)资料上的权威性原则

  作为社会科学的分支,思想政治学科具有明显的“人化”特点,即各种数据、现象在不同视角的解读下会呈现出不同的结论。因此,在建构学习资源的过程中,必须确保所引用的资料有据可查且没有明显的漏洞。故而在资料的选择上应以权威机构公布的素材为准,这也是保证资源开发建设正确性的重要基础。

  (三)逻辑上的科学性原则

  在考试命题中,逻辑上的自洽程度是考查试题质量和学生答题情况的重要维度。在教学资源开发建设的过程中,要尤其注重逻辑的推演,确保教学资源不存在逻辑上的漏洞与瑕疵。如运用类比思维进行资源开发,则必须确保前提中不应存在互斥的属性;如运用归纳思维进行开发,则必须考虑对前提的覆盖程度等。

  (四)高度上的可及性原则

  这是基于生活逻辑开发教学资源的重要原则。在培养“高阶思维”目标的驱动下,教师往往关注教学资源的深度与广度,尤其是思维含量,倾向于选取专业、复杂的学习情境。但是,随着思政学科的培养要求由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由做题向做人做事转变,无论是在教材编写还是在考试命题中,都更加倾向于选取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现实案例,使得其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从情境与任务的关联性上,要重点关注学生思维水平的阶梯式发展,设置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资料解析难度和任务完成难度,为学生搭建既有一定成长空间又能切实达成学习目标的“学习支架”,避免设计的学生学习过程成为教师自身的逻辑推演过程。

  三、教学资源开发的路径

  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教材需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符合全体学生的发展需要。而每个地区、每所学校、每个学生的发展具有其特殊性,需要秉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在具体分析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对教材的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工和整理,以期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

  (一)对教材资源进行仿制开发

  此类开发是模仿教材中的教学资源,通过替换学习对象、变换学习情境、变更任务内容等方式,对统编教材中的教学资源进行再开发的一种形式。

  以统编教材必修4《哲学与文化》107页有关“沈绣”的阅读与思考为例,这一教学资源中的学习情境以沈绣为研究对象,极具美学价值。但对于其他地区的学生而言,则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因此,可以结合某一地区的具体文化资源,仿照教材活动的逻辑进行开发创造。以北京地区的教学为例:

  景泰蓝制造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瑰宝。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因在明朝景泰年间广泛流行而得名。史料记载,掐丝珐琅工艺约在13世纪末由波斯传入中国,并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亮丽的一抹色彩。同时,景泰蓝也越来越多地得到全球的认可,并在世界各地衍生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品。

  结合景泰蓝的传播与发展过程,阐明文化交融是如何促进世界文化的丰富与发展的。

  在上述案例中,保留了教材阅读与思考的基础逻辑,即以具体实例说明文化交融对文化发展的价值。但将素材中的“沈绣”替换为了北京传统技艺“景泰蓝”,使得学习情境更加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

  (二)对教材资源进行挖掘开发

  此类开发思路是根据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对其有所取舍,并对其中的关键部分进行重点挖掘的形式。以必修4《哲学与文化》75页有关“延安”的阅读与思考为例,其设问如下:

  为什么当年许多有志青年向往延安,克服重重困难奔赴延安?

  为什么现在国内有很多企业会坚守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选择?

  这一学习资源中包含两组学习情境且共同指向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对人的影响。但受制于课堂教学的容量,教师很难在教学中完全展开操作。因此,可保留第一组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并基于此深挖延安精神,既可以落实哲学理论学习要求,又可以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三)对教材资源进行逆向开发

  逆向思维是教学资源开发中的常见思维方式,即调换教学资源中的情境和任务,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以统编教材必修4《哲学与文化》32页“物质世界的进化”的阅读与思考为例:

  生命进化过程和计算机工具的变化表明物质世界处于怎样的状态?

  上述教学资源运用了归纳思维,我们可以将之转换为演绎思维:

  物质世界处于普遍运动的状态。请举例说明。

  通过上述转化,我们可以将简单的哲学原理以结论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并组织学生通过论证的方式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升。

  (四)对教材资源进行延伸开发

  对教材资源进行延伸开发是一体化教学设计的重要手段,即结合教材中的某一教学资源或学习情境进行前后延伸,以期通过同一个学习对象讲清多个道理,帮助学生树立整体思维。以必修4《哲学与文化》40页“辽沈战役中先攻占锦州的战略决策”的阅读与思考为例:

  毛泽东提出先攻占锦州战略决策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结合生活事例,谈谈你在面对复杂事物时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矛盾的?

  这一组阅读与思考以辽沈战役中的锦州战役为学习对象,指向哲学中的重点论。锦州战役是毛主席指挥辽沈战役中的经典战例。毛泽东主席是伟大的哲学家。我们可以此为切入点,深入挖掘毛主席的哲学智慧并将其贯穿教学资源设计开发的全过程,以实现一体化的教学设计。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7125.html
本文标签: 资源 ,逻辑 ,开发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