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情育道德爱促品格——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关怀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2-28 11:05: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实现教育的终极目的,培养人拥有过幸福生活的能力,内尔·诺丁斯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以关怀伦理替代品格教育,去关怀、去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内尔·诺丁斯理论的指导下,郑州市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开发实施了以关怀为核心的系列德育课程。在课程中采用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四种方法,教育学生从关怀自己开始,扩大至关怀身边亲密的人,之后是关怀陌生人和远方的人,再到关怀动植物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最后是关怀社会及精神世界。

[关键词] 关怀理论; 课程开发; 道德实践
\

郑州市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寄宿学校,位居河南省经济最为发达的郑东新区。当地的家庭多为地市打拼上来的中产阶层,因工作的繁忙,疏于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很多孩子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住校,长期的寄宿生活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但因成长中父母的长期缺位,导致部分孩子缺乏感受爱和表达爱的能力,以至部分学生出现自私叛逆、不懂与人相处之道,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出现心理不健康及价值观偏离问题。本校学生成长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绝非个案,而是社会的普遍现象。

一、关怀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背景

都市生活中的孩子有着优越的物质条件,家长给予了学校教育过多的关注和期待,但是在较快的生活节奏和较大的工作生活压力之下,父母缺失了一些有意义的关怀,致使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家校关系少了应有的亲密和谐,社会上偶有出现因教育发生的家庭悲剧及校园悲剧等极端事件更是令人扼腕叹息。不够和谐温暖的关系, 一点点蚕食着教育的美好。

然而,教育的本质又是培养独立意义的人, 这是古今中外的共同认识。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促进人的德性成长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如何实现教育的终极目的, 培养人有过幸福生活的能力,内尔· 诺丁斯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以关怀伦理替代品格教育,去关怀、去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关怀理论的指导下,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开发实施了以关怀为核心的系列德育课程。

二、关怀课程的理论支撑

诺丁斯认为: “关怀是人类生活的一个基本要素……确实所有人都希望得到关怀。”她提出被关怀的愿望是人生而有之,只有学会关怀,恰如其分地对无处不在的被关怀者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回应,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事、物并且避免伤害。学会关怀可能不会让一个人在道德层面尽善尽美,但至少为一个人提供了伦理层面上应有的基本的善。

诺丁斯认为,学校就是一个由不同孩子组成的大家庭。关怀则是学校德育工作建设的基础与核心,主张教育者要充分相信孩子们的天赋和能力,并设计出与孩子们相匹配的课程以及辅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诺丁斯说: “孩子们不会让喜欢他们的老师失望,而懂得关怀并去实践关怀的孩子也肯定是品行端正的人。”

三、关怀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准备

每一个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为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践行诺丁斯理论,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究诺丁斯的思想和理论,每学期研读两本诺丁斯书籍,写出三份诺丁斯读书心得,每学期举行两次诺丁斯观点专题研讨会。通过对诺丁斯系列书籍的阅读与研讨,学校提炼出诺丁斯有关德育的核心观点,更新了教师理念。

诺丁斯特别论述了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关系,这耳目一新的观点颠覆了教师的思维和认知, 要知道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渗透倡导师生间的平等关系。诺丁斯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主张教师要时刻记得自己与学生是不平等的,首要理解就是没有理由要求学生洞察理解教师; 学生最需要的是教师的包容; 她主张教师要允许学生出现错误、产生疑问、表达反感与质疑。这些观点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评价观念的更新与改变。在关爱理论引导下,学校成立了以班主任为核心、所有教师共同参与的关怀课程开发小组,结合校情,开发了以关怀为核心的系列校本课程。

四、关怀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学校在课程中运用诺丁斯长期在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实践中提炼出的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四种方法。

( 一) 自我关怀课程
如果一个学生不能与自己和谐相处,带给学生的将是一生不尽的痛苦,再富足的生活都会很难有幸福感; 如果不能悦纳自己或不能正视自己, 学生的自信和自省都将受到影响进而直接影响人一生的发展。依据马斯洛需要理论,每个人都有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需要给每个学生足够的尊严和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且能悦纳自己,这是关怀自己的核心。

首先是认识自我课程。为唤醒学生对自我的关注及内心的觉悟,使其自我意识主动觉醒,学校组织班主任开发了 《自省日记本》,每位学生从入校起人手一本,每天记录,学生通过自省日记对自己当天的学习状态、行为习惯、实践活动等以星级评定的方式进行定量评价,并结合学生每天思想感悟的记录,以及生活中他人的提醒与鼓励,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自省日记本旨在促进学生做到自觉自省,这又契合了学校学而不厌、日新有成的学风,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以自律自育为核心的育人特色。

其次是悦纳自我课程。因高考和中考竞争残酷性的存在,有些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对自己更多的是自我否定。让孩子思考并说出自己的优点, 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其实对于长期学习落后或内向自卑的学生是非常艰难的。在课程开设之前, 学校曾经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在七年级一个班级竟然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找不到自己五条优点, 孩子们甚至戏言让他们说五条缺点轻而易举。这就是当下教育的痕迹和产物,这显然不是我们理想中的教育。教育应该是成就人的成长,而非毁灭人的发展。为帮助学生悦纳自我,多年以来, 我们一直坚持在 《开学第一课》上,鼓励学生讲一讲最得意的自己和自己最得意的事情。除此以外,学校带领班主任开发设计了系列班会课,涵盖了悦纳自己、珍爱生命、志存高远等方面。

最后是展示自我课程。诺丁斯理论强调对学生生命的尊重,认为教育者不应该从整齐划一的教育目标出发约束或拔高学生,应该走进千差万别、各自不同的学生世界。关怀型的教师应该允许学生以自己独有的生命节律实现带有个性的烙印发展。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学校鼓励有特长的学生自创社团,从前期的社团竞标申请到中期的课程设置与实施再到最后的成果汇报,学生拿出了青春的热情和专业的水平,经过几年的发展, 学生自创社团已多达二三十个,覆盖了文学、外语、运动、历史、艺术、科技等方面。学生自创社团作为校本课程的一部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天地,在这样的个性空间里学生的生命得以舒展和绽放。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舞台有多大梦想就会有多远,多年的跟踪研究发现自创社团对于学生后期的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起到相当好的引领和激励作用。

( 二) 对亲密人的关怀课程
与学生的亲密相处的不仅有父母,更有朝夕相处的教师和同学。对亲密人的关怀课程包括常规的感恩教育,除此以外,学校要求家长与孩子每学期共读一本书; 每年共同出游三至五次 ( 或近或远,结合实际情况) ; 每班每学期利用传统节日或重大节庆日举行亲子活动两至三次,如冬至一起包饺子,植树节一起共植一棵树,这些活动把家长带到了孩子的成长中,改变了以往只是后勤部长的身份,只有深度参与才有深度沟通和理解。学校更是加大了对家长的培训和指导。针对部分因家长认知造成的亲子关系紧张以致家庭教育、孩子成长出问题的现象,学校每学期至少会组织两次专家讲座,指导家长 “如何关爱孩子”。在对学生和家长的双重指导下,学生懂得如何关怀亲密人。

教师也是学生亲密关系的一部分,没有教师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如何实现真正意义的关爱呢? 学校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更新教师的育人观和学生观,引导教师懂得包容和关爱学生, 引导教师帮助学生学会接受关心。学校组织师生共读一本书、师生运动会等师生共通参与的活动, 引导学生进一步实施道德实践,关怀教师、尊敬教师,愿意为教师分担一些课堂杂务。

如果一个孩子不能与亲密人和谐共处,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那么他们就会缺乏安全感,很多心理问题也就会出现。学校通过实施关爱课程, 改善了学生与亲密人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享受教育带来的滋养和成长。

( 三) 对远方和陌生人的关怀课程
诺丁斯认为学生必须践行学习关怀,她将这个过程称为关怀实习。她指出,关怀能力和数理化知识一样是有价值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在广阔社会情境中丰富而真实的关怀实习的机会。为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动员所有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志愿服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最基础的道德品质。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以上大型活动,带领学生去敬老院、福利院慰问或探望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经过不断地实践,学生形成了为他人着想的习惯,培养了乐于奉献的意识,增强了其社会责任感。

( 四) 对动植物及环境的关怀课程
诺丁斯认为关怀动植物和环境有助于道德敏感性的培养,有助于道德同情心和理解力的发展。首先,学校每学期组织两次走进大自然活动。

在安全的压力之下,很多学校对组织学生春游秋游望而却步,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只要组织细致周到,安全不是问题。大自然是多么好的教育资源,孩子们只有亲近它才能了解它进而更加热爱它。学生在草地上、蓝天下的欢呼雀跃,才是生命的舒展和绽放。

其次,为鼓励学生关注生态问题,每年寒暑假作业会要求学生完成一份以某种动植物或环境为主题的调查报告,学校组织展评,完成较好的学生,学校进行表彰激励。作业就是一种方向上的引领,有效激发了学生平时对动植物和环境的关注和了解,这样既丰富了知识学习,又培养了学生关爱自然的意识。

( 五) 对社会和精神的关怀课程
当下,世界是一个地球村,每个孩子既是国家的更是世界的。为加强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包容、宽容、接受和理解,每年寒暑假学校都会组织部分学生到欧美、东南亚、日本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国际视野更加开阔,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得到了加强。

为给学生打开更多认识世界的窗户,学校还开设了每周一节的励耘大讲堂,每周邀请一位来自行业精英的家长给学生做报告,从这里学生了解到关于法律、航天、戏曲、医药、国防技术等在校教师不能给予的知识,激发了学生追求卓越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另外,学校还以班级为单位,每月举办一期《开讲啦》节目,邀请教师以讲故事或对话的形式向学生阐释观点思想,故事可以来自书本也可是发生在身边或者是社会中,故事所包含的情节、隐喻和意向往往具有道德意味,通过讲故事给学生提供道德情境,发挥道德想象去体验,从而帮助学生从道德认知层面知道是非善恶。
\

五、关怀课程工作成效

关怀系列课程自在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开展以来,教师对学生的关怀聚焦点从简单的学业成绩转移到了学生的生命发展,对学生的包容度大大增强,急功近利的不良现象明显改善。学生感受爱和表达爱的能力有了质的转变,家长能够以合适的方式深度参与到孩子成长中,关怀理论下的育人理念和方式逐渐影响到更多的家庭,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日趋和谐亲密。学生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及德育实践能力有了很大进步,在养成教育方面也有了极大改观,精神追求和人文素养有了明显提升,向上、向善、向美的德育意识深植于全校师生的内心。

诺丁斯说: “幸福既不是教育也不是生活的唯一目的,但它是一个核心目的,并且它可以用作判断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的标准。” 关怀理念及系列课程在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的落地生根,也让我们在做幸福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让每一位学生学习着、成长着、快乐着,让每一位教师工作着、生活着、幸福着” 的办学理念也得到了充分的落实。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 “当学校把给你的所有的一切都忘掉之后,剩下来的才是教育。” 不会忘的是好奇心、创造力、阳光健康的心态、悲天悯人的情怀、远大的志向、得失超然的气度,这才是我们上下求索,努力追求的有温度、有灵魂的教育。

《情育道德爱促品格——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关怀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28/20181228110634445.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49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