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真情实感是一篇优秀作文的必备要素,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不高,写作内容感染力不足,写作手法的创新性有待提升,这主要与学生缺乏情感的认同与融入有关。本文探讨基于情感认同理念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旨在通过分析情感认同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价值、探究将情感认同和写作教学融合运用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有话可说,有‘法’可依,有情可抒”,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和表达能力,培养其情感思维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指导;情感认同
情感认同是指个体在情感上对某种群体或社会价值观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可以是一种情感联系、一种社会认知和一种社会化关系。从心理学角度看,情感认同是人们获得身份认同、摆脱焦虑和获得认可的一种途径。情感认同是人们在心理和社会学上的必要需求,它带来了认同感、创造力和表达方式。在社会学中,情感认同也被看作群体行为和社会互动的重要因素。运用在教育教学中,情感认同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写作中融入情感认同,可以使学生对所写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和认同感,激发兴趣、提升写作信心,增强感染力、提升写作张力,提升感知能力、激活写作创新力,最终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针对目前写作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忽视情感认同的激发与融入的现象,笔者基于多年的写作教学实践,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情感认同能力的培养,加强在素材积累、技法锤炼和选题挖掘三方面的指导,鼓励学生在情感认同的基础上开展写作,创作出情感真挚、言之有物的好文章。
一、情感认同在写作教学中的融合价值
(一)基于情感认同,激发兴趣、提升写作信心
信心和兴趣是完成一件事的基础。情感认同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学生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时,他们就会感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得到了认可,进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生动真挚文章的产生首先是学生的兴趣驱动和信心加持。但是,现实情况是学生不可能对事事保持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产生情感认同,激发学生将自己的内心感受自然地表达出来,当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出来时,会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励他们更加愿意写作。
(二)融入情感认同,增强感染力、提升写作张力
写作的起点和落脚点都是传达写作者的情感,写作的目的就在于情感的表达,情感认同能够使学生更投入地思考与表达,使其在写作时更加关注文本所承载的情感与内涵,从而提高写作深度与温度,提升写作的感染力和张力。一方面,情感认同能够激发学生深入思考主题的背后含意、意义和影响,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的欲望,通过与写作的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和认同感,学生可以更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另一方面,情感认同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进行评价和反思。当学生对自己的写作作品产生情感认同时,他们会更主动地对自己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和结构安排进行反思和调整,从而提高写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三)运用情感认同,提升感知能力、激活写作创新力
在写作中运用情感认同能够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创新力,使其写作更富有创新性。从多年的小学写作教学经验来看,共情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写作水平也较高。例如,在学生观察一花一草一木后布置写作任务,大多数学生写出来的往往是“花真美、草真绿、树真大”这类千篇一律的描写,直接且生硬,氛围力不足。而具备情感认同的同学能够写出“烈日炎炎,小草围坐在花的身旁,一同在树的脚下乘凉”的生动句子。可以看出,在融合了情感认同的同学眼中,大自然有着无穷的生命力,他们对世界的观察更细腻、感知能力更丰富。因此通过增强情感认同,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与创造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在写作教学中培养情感认同的实践指向及运用策略
(一)重视素材中的情感元素的积累,夯实“地基”,让学生有话可说
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创作优秀文章的基石。情感元素丰富的素材如丰饶的土地,可以“生长”出情感饱满的文章。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与情感相关的素材和范例,鼓励学生主动积累饱含情感元素的文章素材和优美词句,让他们能够看到情感表达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提升他们的情感认同和表达能力。对于优秀文章的素材,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写作边界,帮助学生培养对文本情感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例如,在阅读《日月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下的日月潭秀丽风光,如身临其境般感受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积累描写景色的素材和技法。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引用优美词句,增强学生对这些词句的理解,适时指出引用的恰当与否,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素材的积累及运用,日积月累,从模仿发展为自成一派。
(二)锤炼情感表达写作技法,规范“枝丫”,让学生有“法”可依
优秀文章必须以清晰、规范的表达为前提。情感表达写作的方法像文章的“枝丫”,需要修剪、矫正和维护。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基础学习阶段,还不会用文字表达真挚的情感,应当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情感描写和情感抒发技巧,使学生写作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不能将之简单定性为重形式轻内容,而应当让学生在这个阶段大量学习写作技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文章完整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润色,将一些普通句式、词语升华,添加替换排比、比喻、拟人、通感各类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联想能力、发散思维的培养。如学习课文《秋天的雨》,作者眼中的雨是五彩缤纷的颜料、是大地丰收的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并描写自己看到的秋天的雨是怎样的,还可延伸到其他季节的雨,横向纵向进行对比,让学生在自己的联想中感受世界的四时更替,增强学生写作中的思维发散能力。
以指导风景写作为例,我先和学生讲清写这类作文要运用的写作的手法:从文章谋篇布局如先总后分再总,到结构如移步换景的空间顺序,具体景物描写手法常用的如比喻拟人排比手法,注意结构完整、脉络清晰、详略结合、表达得法,等等。先把握怎样写,再引导学生去写。掌握写作的章法,融入情感表达,才会笔下生辉。
(三)挖掘生活中的情感主题题材,赋予“灵魂”,让学生有情可抒
好的文章必然与生活息息相关,因为只有源自生活的主题才能赋予文章以“灵魂”,也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教师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和内容,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与认同感,但是不应该局限于身边的事物,应当让学生多感受不同事物,写作不同话题,不断增强其情感认知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学生身边人和事的主题,如家庭、友情、成长等,鼓励他们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经历,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自由和乐趣;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社会热点事件,如环保、教育、文化等,让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增强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情感认同;同时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反馈,如提供写作修改、情感关怀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支持,从而提高学生对写作的情感认同。例如,让学生写一篇描写父母的文章,在情感认同的基础上,写出父母的生活与特征,更能让学生理解父母的含辛茹苦;让学生观察并描写烈日下的劳动人民如何汗流浃背地工作,丰富细节描写,也更能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劳动的真实与生动。情感认同能够让小学生在写作中更好地传达情感,提高和读者之间的情感连接和共鸣点,使文章更为生动且富有感染力。
三、结语
情感认同在笔者多年的实践中效果可圈可点,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产生情感认同和共鸣,不但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感受力和表达力,还促进了学生从多个不同的层面去观察事物,善于发现、敢于创造,丰富其想象力。这样,在别人看起来枯燥无趣的日常琐事,在具有情感认同的学生看来可能妙趣横生,充满丰富的画面和情节想象,优秀的作文自然而然地流淌于学生的笔端。
参考文献:
[1]王慧.以情感认同为基础的小学语文写作指导研究[J].语文教育月刊,2019(10):30-33.
[2]李晓.以情感认同为基础的小学语文写作指导对策[J].小学语文教学,2021(5):18-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7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