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 | 教师为主的活动 | 学生为主的活动 |
活动一 |
点评学生习作《我的同学》,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特点及描 写人物特点。 |
任务 1: 请大家阅读四个同学的习作,根据文段文字的内容,猜猜这四个文段描写的是 班上的哪位同学,根据评价标准说说四个文段是否抓住了人物特征。 评价标准: (1)是否抓住人物外在特征(外貌、语言或动作等); (2)是否体现了人物性格特征。 链接材料:学生文段四个 文段:小 A 有一双灵活的大眼睛,可爱的脸蛋,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她经常穿长裤、 校服外套,除非炎热。 文段 : 一头又黑又短的头发, 跑起步来蓬松的头发随着一晃一晃的。粗粗的眉毛略 显一些凌乱,长在她那双圆溜溜的眼睛上方,时不时会“起飞”。高挺的鼻梁上总是挂着 一副方方正正的黑框眼镜。腮边的两坨粉嫩嫩的肉让她更加可爱。珊瑚色的嘴唇,咧开便 是两排歪歪扭扭的牙齿。两颗小虎牙是最有特点的,也是我最喜欢她的地方,像极了我小 时候最喜欢的动画片人物“史迪奇”。她总是笑嘻嘻的像一个小妹妹,但干起事来极为认 真。这样的小妹妹谁不喜欢呢? |
活动一 |
点评学生习作《我的同学》,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特点及描 写人物特点。 |
文段: 他个子不算高,身材强壮,像一只牛犊子。他留着短寸头,眉毛的颜色很浅, 看起来憨厚老实。他人缘很好,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他热爱足球,有时会和班里的球迷们 探讨足球。他不仅喜欢体育,学习成绩也还可以,一见到同学,脱口而出的就是:“哎哟, 这不……”他就是这样一个幽默有趣的人。你们猜到他是谁了吗? 文段:他,不是典型的帅哥,但他有圆圆大大的脸,浓密而很短的头发显得非常干 练,大大的眼睛,在他笑的时候还可以看到两颗可爱的大门牙,活脱脱像一只土拨鼠。 任务 2 :阅读学生习作,从描写人物方法的角度,说说自己的发现。 提示:外貌描写包括容貌、体态、神情、服饰等,具体包括头发、眼睛、鼻梁、嘴 唇、身高等。我们对他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来源于独特的形貌特征,所以我们的外貌描写不 必面面俱到,要敢于取舍,抓出最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点就足 够了。 仔细观察, 用心“捕捉”人物特点,这也是我们写人要抓住特点的一个大前提。 |
|
设计 意图 |
用 “猜猜他是谁”的活动激发学生观察和描写人物的兴趣,感受抓住人物特征的妙处。猜测和评价的过程,也是初 步了解如何观察和描写人物的过程。学生学习评价标准,本质上是明确人物特点的概念。 | ||
活动二、 探究新知 |
线上展示学生喜闻乐见的名 篇中人物描写片段和图片 等,引导学生感受抓住人物 特征的妙处,而明确如何体 现和抓住人物动作特点。 运用线上资源,请学生阅读 或听音频,猜测人物,说明 原因,从而明确如何体现和 抓住人物语言特点。 |
第一部分:外貌描写名家名篇资源 任务阅读名家的人物描写片段(网络钉钉里的人物描写资源),每组选择一个资源包 |
|
阅读,说说人物描写好在哪里,总结人物描写的方法。 预设:(屏显) 外貌描写方法小结: 1 . 抓住特征; 2 . 凸显性格; 3 . 表现内在情感。 链接材料之外貌描写(线上屏显): 外貌描写 1: |
|
||
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 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 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 扎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 阿累《一面》 典型外貌特征是什么,能体现鲁迅怎样的思想性格? 人物特点:孤傲、顽强、充满韧性、战斗不息的战斗者形象。 典型外貌特征:头发“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好像浓墨写的隶体 |
|||
‘一’字”。 外貌描写 2: 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 曹雪芹《红楼梦》 分析:抓住眉眼写,有什么特点? 林黛玉初进贾府,眉毛仿佛笼着又仿佛舒展,眼睛好像偷着欢喜 偷着哀愁,仿佛带着烟雾一样,叫人看不清楚、看不透。忧郁美。 |
|
||
提示:我们在描写时,不要面面俱到,抓住最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最能反映人物性 格特点的点就足够。 外貌描写 3: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 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鲁 迅《朝花夕拾》 第二部分: 人物动作名家名篇资源 任务 1 :阅读名篇中的人物动作描写片段,说说是哪个人物,并说明原因。然后小组 讨论,总结人物描写的方法。 预设:动作描写方法小结:(1)选准动词;(2)分解动词,丰富细节;(3)注意修辞 链接材料(线上屏显)。 |
活动二、 探究新知 |
线上展示学生喜闻乐见的名 篇中人物描写片段和图片 等,引导学生感受抓住人物 特征的妙处,从而明确如何 体现和抓住人物动作特点。 运用线上资源,请学生阅读 或听音频,猜测人物,说明 原因,从而明确如何体现和 抓住人物语言特点。 |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 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鲁迅 《阿长与〈山海经〉》 分析:“切切察察”,“竖”手指,“摇动”,这些说话的内容和说话的 动作,体现人物什么特点? |
|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 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分析:寿镜吾先生,读书时的陶醉。读书内容深、陶醉,说明博学。 总结:恰如其分地使用动词,能把内容写得充实、具体,能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性 格特征,能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使用动词描写有什么好方法?慢镜头、聚焦镜。 提示:(1)选准动词;(2)分解动作,丰富细节动作;(3)对动词进行修饰。 任务 2 :看视频,把动作分解,用几个描述性动词丰富动作细节。 “他跑得飞快。” 观察线上图片、视频(运动会人物),运用恰当的动词、修辞等进行扩充,力求 凸显人物特点。 |
|||
第三部分:名家名篇之语言描写 任务 1:“言为心声”,成功的语言描写总能鲜明地展示人物性格, 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听音频, 猜 人物,说明原因。 任务 2 :看人物语言片段,判断人物,说明原因。 链接材料: |
|
||
“是,师父说得对。”“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 吴承恩《西游记》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他向往着去少林寺当和尚。可是我们告诉他,当和尚不能吃荤。他说:“用肉汤拌饭 可以吗?”“不可以。”“那么棒冰可以吃吗?”他小心地问, 是问“棒冰”, 而不是冰激凌, 甚至不是雪糕。“那山上恐怕是没有棒冰的。”我们感到非常抱歉。——王安忆《我们家的 男子汉》 分析:猜年龄。 语言描写方法小结:(1)语言性格化,符合人物身份;(2)表现人物思想感情; (3)简洁生动。 |
|||
设计意图 |
课标指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运用线上资源,指导学生观察,学习描 写人物外貌、动作等的方法。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将读与写、说与写有 机结合,相互促进。充分运用课本中文质兼美的经典文章,当作学生学习写作的典范,深 入挖掘其与写作教学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 ||
活动三、 分析与巩固 |
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描 写手法,描写身边的人,突 出人物特点。 |
人物速写练习: 选择一个你熟悉的老师,仔细观察,然后抓住对方的特点,用 200 字左右进行人物 描写,力求抓住对方特点,不只是外在特点,更体现人物内在气质、精神风貌、个性身 份等。 提示: (1)仔细、多角度观察人物特点; (2)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外貌描写; |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