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本文将基于“双减”政策,探讨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以期形成科学合理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方法,提升作业设计的质量与效益。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化学;作业设计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创新设计作业,以适应新的教育需求。本文先简要分析“双减”政策对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产生的影响,接着简述该背景下设计化学作业应遵循的原则,最后通过一些实例的分析,探讨如何设计出更科学、合理的初中化学作业。
一、“双减”政策对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产生的影响
(一)对作业量的影响
在过去,每门学科的作业量相对较多,化学也是如此,这就导致各科作业量叠加后学生极有可能无法承担。长期处于学习高压之中,就不能及时得到其他活动的“滋润”,这种情况下的学生必然生理和心理都会出现问题。
实行“双减”政策后,各科作业量均出现了缩减,也包括化学。作业量减少后,学生的学业负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放松。与此同时,对他们也产生了更大的考验,如能否更自主地学习、能否依靠这么少的作业量达到训练效果等。
(二)对设计方式的影响
实行“双减”政策前,教师讲完一节新课后,会要求学生将该节新课练习册上的题目全部完成,或者给学生发一张试卷让学生全部做完。这种作业模式缺乏层次性、针对性,由于作业量过多,甚至会出现只布置不讲评的情况,形成无效作业。
“双减”政策后,为了实现减作业量但不减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要对作业做整体规划,根据学情、教情科学、分层化地设计作业,同时注重作业的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如此一来,不仅减少了作业量,避开了“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且兼顾了每位学生。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根据“双减”政策的要求,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应扮演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因此,在化学作业设计中,应鼓励学生参与问题的提出、解决和探索过程,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实验设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生活性原则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应用广泛。因此,在作业设计中,可以通过引入生活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例如,可以设计与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化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合作性原则
“双减”政策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中包括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化学作业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些需要学生合作完成的任务,让他们学会聆听他人意见、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方法
(一)从实际生活出发
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作业中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例如,在讲完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后,教师可设计一个“如何让燃烧的蜡烛熄灭”的作业。要求学生点燃一支蜡烛让其稳定燃烧,然后思考如何让蜡烛熄灭,并总结一共有多少种方法,接着用所学的理论进行解释,最后将整个作业的完成过程形成报告并提交。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化学知识,还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该作业时一定要考虑到安全因素,不能将学生置身于危险之中。
(二)要兼顾学生的能力分层设计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特长,也有不同的能力,教师应兼顾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分层作业。例如,在讲完第九单元“溶液”后,教师可将作业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难度和要求。第一层次是基础层次,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溶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生需要回顾课堂上教师讲解的内容,并根据课本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这个层次相对较简单,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基础知识。第二层次是提高层次,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师可提供几个实验场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判断哪些物质是溶质,哪些物质是溶剂,并解释它们之间的溶解关系。这个层次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第三层次是拓展层次,要求学生能够深入研究溶液的相关知识,进行更加综合和深入的思考。教师可提供给学生一些实验数据,要求学生通过计算并分析得出一些结论。学生需要运用化学计算的方法,计算溶液的浓度和其他相关参数,并进行解释和讨论。这个层次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通过这种分层作业,让每一层次的学生得到充分锻炼。
(三)注重实践操作
实行“双减”政策之后,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如可以设计一些实验类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或实验室中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并写出实验报告。例如,在讲完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后,教师可以设计一项以“酸碱中和反应”为主题的作业,要求学生自己准备实验器材,进行酸碱溶液的配制和中和反应实验,并总结实验结果。此时,学生要先寻找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然后搜寻实验器材,最后将自制的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混合,并用PH试纸检测其pH值。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既能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又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特别是学生在寻找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时,要对各种物质的酸性、碱性进行辨别,这会使他们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同时,在设计该类作业时,教师还应提前说明该作业的安全性,如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实验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等。
(四)设计开放性作业
实行“双减”政策之后,教师设计作业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探究性作业,要求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并进行探究性实验或调查研究,写出研究报告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教师在讲完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后,可以设计一项以“逛超市”为主题的作业,要求学生到超市中去,选择一些商品并观察其标签上的配料表,将其中所含的化学元素摘录下来并形成表格(见表1),最后调查该食品添加剂中的成分、作用和安全性,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不仅会了解到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而且通过一些开放性的看法训练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同时,通过这样的作业,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教师应优化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方法。在确保教学质量的情况下,应遵照一定的原则与方法,设计科学合理与切实有效的化学作业。如此,才能一方面让“双减”政策在初中化学这门学科教学中落地,另一方面也能稳步推进学生的课程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荣芳,张贤金.“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2022,29(6):54-56.
[2]王洁.“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策略与方法探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2(12):5-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6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