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向前推进,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地位。然而,传统教学中往往过于关注考试成绩,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需调整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究时间,从而做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与措施,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课堂,策略方法
在以往的一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只是一味灌输学生知识,从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采用逻辑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重点分析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并与学生展开讨论。此外,为了满足学生日常学习的需求,教师还应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独立思考、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观念,从学生的成长特点以及认知特点出发,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建立在学生的意志上,遵循学生的成长特点,探索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寻求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改变传授学生知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较小以及数学的抽象等特点,导致学生的注意力较为分散,难以提高课堂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创造新型的教学模式,借助微课、多媒体等向学生直观地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价值
加强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学生后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让学生不再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而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而获取新的知识,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吸收,拓展学习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将自主学习能力转化为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数学逻辑思维以及数学辩证思维,并且根据自己的数学学科能力以及运算能力等综合素养,构建完整的数学学习框架,对知识进行理解与把握,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有效提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发展,对学生的人格方面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性发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观念,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知欲和创造力,打破常规,对未来的成长有促进作用。在新课标的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师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督促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三、构建小学数学自主课堂的策略
(一)利用现代化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加强对多媒体的利用,熟练地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现代化教学方法是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向学生充分展示数学知识内容,并且利用音频和视频等形式,向学生直观地传输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拓宽知识面,有效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教学“认识多边形”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充分地借助多媒体开展教学,在课堂上导入提前制作的PPT以及相关的视频等教学材料。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多边形的名称,了解多边形的特点。此外,教师可以提前渗透轴对称的知识,以便学生在后期能够对轴对称的学习内容有一个浅显的认识。教师在讲解多边形的同时,向学生展示由多条线段构成的多边形,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图形的构成。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的应用技术,将抽象的知识以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呈现出来,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又能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培养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良好自主学习习惯。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良好的数学教学环境下,学会自我发现和自我质疑,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强烈的学习意愿。
(二)借助情景法教学,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运用情景法教学模式,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魅力。情景法教学的开展,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避免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既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又降低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时,应当选择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满足感。在课堂学习中,学生要紧跟教师讲课的步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效地将生活经验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取的情景内容贴切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应当注意教学内容的情景的选题要广泛,表现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分数”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这一教学情境:有两名教师在操场上散步,突然教师甲说:“学校的跑道真的好大,操场也可以容纳全校的师生一起玩耍。”教师乙说:“我们宿舍的面积虽然很大,相比于操场还是有点小。”之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操场的图纸,并转告学生操场占学校的面积为3/10,宿舍占学校面积的,让学生看了地图之后给学生留下问题进行思考:比较操场和宿舍哪个占地面积更大。在问题提出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建议:针对3/10和1/6,若是不能立马比较二者的大小,应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进行比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同分母或同分子的分数大小比较,将3/10与1/6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分别为:3/10=18/60,1/6=10/60,同分母分数比较,分子大的分数大,比较18/60与10/60的大小,其比较结果为18/60>10/60,另一个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是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如1/6=3/18,同分子比较分母大小,分母大的分数小,其结果为3/10>3/18,教师讲授这两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用不同的比较方法来开阔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数学的生活应用能力,教师营造愉悦的生活情境和课堂氛围,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三)加强自主学习教育,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随着教学体系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当今的社会发展趋势相契合。同时,自主学习模式得到了许多小学教师以及家长的认可,自主学习的模式能够为学生的未来成长都有促进作用。教师加强自主学习教育,开创合作竞争的学习理念,创建具有创新性和竞争性的教学氛围,开展合作竞争、竞争合作的教学模式。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应当在教学时,渗透良好的学习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对于自主学习的内涵理解存在偏差。以往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课堂学习的需要,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开展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重点应当有所转变,培养敢于创新、敢于竞争的优秀人才,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但是学生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应发挥好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习惯进行培养。
例如,在教学“平移、对称和轴对称”这一内容时,在授课之前,教师应当引入相关的概念作为课堂导入,使学生能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有所熟悉。教师将这些轴对称图形作为课堂的导入,根据学生日常生活见到的事物,分析事物的轴对称特点,从数学的角度看待生活的数学。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做好正确引导,纠正学生课堂学习的错误认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投入到课堂自主探究活动当中,使学生能够提高数学课本学习的兴趣,为日后的自主学习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历史文化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宽课堂学习内容,借助数学界的名人轶事,感悟这些名人取得高成就的原因,让学生内心有所触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应当采取用鼓励的语言,学生遇到困难时应当及时予以安慰并告知学生不要气馁。同时教师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教师采取合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学习观形成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和数学核心素养。
(四)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课堂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意愿,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教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知欲和好奇心,努力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以及数学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成果。其一,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师创设新型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探知欲,由此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对知识学习产生好奇心。教师要把握好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其二,创造问题的教学情境,通过对问题情境进行模拟,利用问题类别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的教学目标应当落实到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上,除了提高学生的数学专业水平还应当注重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开展“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活动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向学生提出生活化问题,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题,李师傅原计划20天生产400个零件,实际上每天可以多加工20个零件,实际上多少天可以完成任务?然后指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模拟。在问题思考期间,教师应当督促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在思考时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以及数学思辨能力,这类问题既可以提高学生对整数运算法则的理解和掌握,又能够培养学生数学生活应用能力。李师傅原计划20天生产400个零件,那么原计划每天生产400÷20=20个零件,现在每天多生产20个零件,现在生产20+20=40个零件,所用的工期为400÷40=10天,综合计算公式为:400÷(400÷20+20)=10,学生计算结果之后,再针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反复地讨论。教师教学这一内容时,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提供生活化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数学生活应用能力,通过交流沟通,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在学生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逻辑思维,满足学生的参与感,确立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可以开展情景法教学模式以及现代化媒体技术,构建教学情境,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吸收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吴燕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8):102-104.
[2]路风红.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深度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18):75-77.
[3]栾莉.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构建研究[J].求知导刊,2021(42):29-31.
[4]张文亮.浅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J].考试周刊,2021(60):76-78.
[5]曾志军.浅谈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5(6):26-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