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深度思维视角下小学语文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实施论文

发布时间:2024-04-02 09:46: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学习任务单能为小学生的语文深度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架,既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又能发展学生语文深度思维,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围绕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实施,指出要精准定位目标,要精选适切内容,要精心设计活动,并明确了学习任务单在实施过程中的要义,旨在探讨如何利用学习任务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深度学习成效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度思维,学习任务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核心素养下的思维能力是关键能力。反观众多课堂教学,笔者发现很多语文课堂缺乏思维能力的训练与提升,因此,借助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延展学习实践的过程,构建具备深度思维的小学语文课堂是应然之义。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将思维目标层次由低到高划分成了六个层级: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其中,记忆、理解属于低阶思维,主要用于简单任务和知识性学习;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属于高阶思维,这些更多地指向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核心素养为的是促进深度思维,而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思维停留在浅层的现象仍普遍存在,那如何改变呢?笔者在长期的课堂实践研究中发现,借助学习任务单,倒逼教师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建构。

  一、深度思维视角下学习任务单的价值追问

  (一)以话题为中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顾名思义,是指大脑在思考时呈现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小学语文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使用常常以某个话题为中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以任务为驱动,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尝试先学,尝试自主学,学生围绕任务进行自主探索或互动协作等学习实践活动,尝试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使视野更加广阔。

  (二)以促疑为介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宋代大儒张载曾说:“学贵有疑,疑则有进。”批判性思维就是以质疑的、反向地、开放的方式进行思考。任务单的设计与使用常常以“疑”为基点,促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启“思维之门”,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从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性思维的培育有利于学生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分析判断,从而使思维不断走向深入。

深度思维视角下小学语文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实施论文

  (三)以点面为线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所授的知识不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有时候知识点比较“零碎”,通过学习任务单,能有效整合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等,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就能相对全面掌握各知识点,全面理解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形成逻辑思维。

  二、深度思维视角下学习任务单的设计策略

  那么,深度思维视角下如何定位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围绕课堂活动来设计学习任务单呢?笔者在实践中梳理总结出以下设计策略。

  (一)把握一个方向:精准定位目标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应立足单元明

  确目标。统编教材给我们提出了单元视角的要求,既要考虑单元语文要素,还要结合课后的习题以及每单元的交流平台、语文园地等资源,制定适切的学习目标,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深度思考,从而提高语文关键能力。例如,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金色的草地》一文,本单元是习作单元,笔者立足本单元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是如何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和“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结合课后习题“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设计了两个学习目标:一是能按一定顺序说出草地发生的变化及产生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二是通过学习课文,学习细致观察事物的方法,简要地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写下来,和同学交流。紧扣以上两大目标,笔者设计了以下两项学习任务,任务一通过表格梳理,帮助学生厘清草地变化的情况及原因;任务二通过创设情境,迁移练笔,为本单元的写作做好准备。

  (二)树立一种意识
    

        精妙创设情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因此,我们在设计具体的任务情境时,应考虑语文学习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体现用语文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笔者在教学《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时,认真研读教材,发现文中的种树老人是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怎样才让更多的人知道他的事迹?大家不由得联想到在学生中传唱的知名歌曲《孤勇者》,歌词极具画面感,把这位孤勇老人的事迹唱进这首歌中,由此,我们创设了给《孤勇者》改编歌词这个任务情境,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增强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三)突出一项重点:精选适切内容

        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应合理有效选择学习内容。只有选对了学习任务,才能让学生抓住学习重点,促进学习深度思维能力发展。例如,在设计五年级《田忌赛马》这一课学习任务单时,要促进学生深度思维能力发展,就要以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为设计重点,让学生学会从田忌、齐威王、孙膑三人的比赛思路入手开展本课学习,才能促进学生深度思维能力发展。围绕这一教学内容,可在学习任务单中设计探究问题:“通过赛马看出孙膑的思维有什么特点?”通过让学生对该问题的深度探究,能总结出孙膑的思维特点是“发现规律—察识人心—协调资源—改变方法”。通过对该问题的探究与总结,能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有利于实现语文的深度学习。

  (四)实现一种延展:精心设计活动

  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应以任务为统领,这是为了促进学生深度思维能力的发展。深度思维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的,只有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发展多方面思维能力。

  首先,我们要确保学习任务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习任务单应该包含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任务或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思考。这样的任务或问题应该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和解决问题。

  其次,学习任务单应该提供足够的信息和资源,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学生需要了解任务的背景和目标,以及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学习任务单可以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实验指导或案例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因此设计学习任务单时,要以任务或探究问题为统领,让学生以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为中心开展学习,才能促进学生深度思维能力发展。

  三、深度思维视角下学习任务单的实施要义

  (一)先学后导,层层递进


  1.抓住“难点”,导在思维障碍点。真正有发展的语文课堂,应该不会一路行云流水,“欲答而不得,欲求而不能”,这是最真实的学习状态,也是教师教学的价值所在。2022年版语文新课标指出“过程性评价应有助于教与学的及时改进”,因此,在利用学习任务单的过程中,不妨让学生先“试一试”,学生出错的地方可能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发现学生语文学习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学生反思学习的过程、改进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填写《金色的草地》任务一表格梳理的“草地变化的原因”一栏时,大部分孩子主要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信息不够简洁,会提取大段文字填写;二是信息提取不完整,只写到“花朵张开、花朵合拢”。于是我反馈了两张有典型问题的学习任务单,大家发现,填表的时候首先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还发现原来蒲公英花瓣张开、合拢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形态变化是“花瓣被包住或露出来了”,也要填写。看来,在填写学习任务单梳理信息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和完整。利用学习任务单,允许学生“试错”,再根据学生的问题顺势而导,学生在“跌跌撞撞”的“习”的过程中,发展了深度思维,发展了语文核心素养。

  2.抓住“兴趣点”,导在思维拓展点。教师要利用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建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让学习任务单上的一个个任务成为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点,以此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在《青山不老》这篇课文的任务群教学中,以下几个任务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了解“孤勇事迹”—精选“孤勇”画面—探寻“孤勇”初衷—唱颂“孤勇之光”,要想编好歌词,就要引导学生概括种树老人的事迹。其次,要找到最感人的情节,进行语言文字的品析,感受老人身上那种坚持不懈、甘于奉献、不畏艰难的品质,再提取关键词,编入歌词中。接着,去重点段落中深层挖掘老人种树的意义,明白老人种树是为了改善环境、保持水土,更是为了造福后代,从而深度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最后,学生一起改编歌词,把对这位山野老农说不完的赞美唱进歌曲中。依托学习任务,笔者整合了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在连贯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将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在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中,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

  (二)边教边学,步步转化

  学习单上学习任务的设计是在“教”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自主运用方法进行语言实践,一般用于学法或者写法的迁移运用。例如,笔者在执教《金色的草地》一课时,在引导学生学习从不同时间仔细观察植物的颜色、形态的变化之后,随即让学生看含羞草的视频,仔细观察含羞草前后形态、颜色等的变化,再进行练笔,将学到的观察和写作方法迁移到了自己的习作中。

  在课堂上,“教”与“练”交融并贯穿于整堂课,师生共同探究,逐步完成由易到难的学习任务。例如,在《搭船的鸟》一课中,基于第二自然段中对翠鸟外形的学习,知道作者主要是对翠鸟的羽毛、嘴巴等方面进行细致观察,继而教师给出一张丹顶鹤的图片,引导学生对丹顶鹤的外形进行细致观察,发现学生就会从丹顶鹤的头顶、羽毛、脚等部位进行细致观察与准确描述,学习能力更强一点的孩子会学习课文中对比的方法,将丹顶鹤和鹦鹉进行比较,突出丹顶鹤的美丽与优雅。在学习了第四自然段对翠鸟捕鱼动作敏捷一段的学习后,教师继续呈现丹顶鹤觅食的视频,让学生继续仔细观察并尝试练笔,发现学生会运用一连串精准的动词将丹顶鹤觅食的样子描写出来,写法得到了迁移。在理解、感悟、思考、表达中,学生的思维、学习能力与言语智慧有看得见的成长,语文素养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提升。

深度思维视角下小学语文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实施论文

  (三)以评促学,时时反馈

  学习任务单还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评价学习,要让学生能够自主检查和评价是否实现了学习目标,例如,在设计五年级《田忌赛马》这一课学习任务单时,可设计如下任务:有条理性地复述本课故事内容,画图表示三人赛马策略,总结三人赛马思路及形成原因。通过三个任务的完成就能让学生自主评价学习成效。再如,教学小古文《囊萤夜读》时,其中一个目标是学生会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由此学习任务单上任务三“故事我会讲”板块,设计了一个故事评价单,如图,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讲故事的时候,能够对照评价表,实现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以及师生评价,对于讲得不到位的地方,也能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而其他学生也能根据同伴的讲故事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讲故事的能力。经常开展学习反思,才能促进学生深度思维能力的发展,才能有效提高自主学习成效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不断总结和完善学习方法。

  综上,深度思维视角下的语文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实施要符合核心素养整体提升和螺旋发展的一般规律,任务设置要基于真实情境,要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利用学习任务单真正“撬动”学生语文深度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语文深度学习的成效,提高和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充分认识运用学习任务单的重要性,掌握学习任务单设计的基本策略,精心设计任务活动,整合教学资源,科学合理地实施学习任务单,才能发挥任务单的价值和作用,从而真正促进学生语文深度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豆海湛,冯少玲.指向高阶思维的进阶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2021(10):3.

  [2]吴燕.聚焦观察学习表达——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J].江西教育,2022(38):4.

  [3]吴丽平.聚焦新课标转型[J].山东教育,2022(26):5.

  [4]汪潮.变革育人方式推动知行合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2(6):4.

  [5]袁爱国.聚焦关键问题:语文新课标专业化学习的可能路径[J].语文建设,2022(2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665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