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探论文

发布时间:2024-04-01 10:52:3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当前我国经济和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各行各业实力的迅猛提升。在此前提下,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要,“双减”应运而生。尤其在实行“双减”政策后,初中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贯穿学生生涯的主要科目。本文以“双减”后,初中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切入点,探索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自主学习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双减”;初中;语文教学;自主学习

  “双减”政策的实施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措施,旨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业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遵循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保障学生的学习和休息时间,平衡增和减的关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并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状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双减”政策的初衷,让学生受益于教育改革的成果。

  一、“双减”政策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天赋已初露头角,有些学生具有较高的语言天赋,对语文课程的理解能力较强,学习效率较高。也有部分学生语言天赋较差,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往往不尽如人意。有些家长对初中生语文课程学习的了解不足,他们认为自家的孩子语文成绩较差是因为孩子不努力、上课不认真听讲、时间利用率较低等,因此家长们会选择各种语文辅导班甚至一对一家教来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面对此种情景,不仅家长存在焦虑情绪,学生也会因此感受到巨大压力,压缩孩子的自由支配时间来补习语文课。“双减”政策是素质教育下的新型产物,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更多的是追求多任务和多作业的教学模式。

  “双减”政策明确规定了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减负指导工作。包括合理安排学生业余时间,控制学生作业量,对学生一视同仁,严禁设置快班、尖子班等特殊班集体,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也自然囊括在内。此外,新课程改革对校外培训机构也作出了明确规定,严格要求校外培训辅导,针对此类现象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基于此,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增强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才能够确保“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从而提升初中学生学习质量,使其在新时代全面健康成长。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探论文

  二、自主学习的概念与意义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学习的主体由老师转变为学生。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老师是学习的主导者,而在自主学习模式中,老师是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发挥着重要作用,自主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讨论的能力。自主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对学习有浓厚兴趣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潜力和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上课听讲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和信息,此种学习方式属于被动学习。在“双减”政策的新课程体系中,作业、拖堂都将大大减少,甚至不复存在。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学生拥有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自主学习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接触和了解与书本理论相关的知识。自主学习不仅仅是学生一方的事情,而是需要多方支持。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学校和家庭,在此基础上,社会也应加入其中,三方相互配合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文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门实用学科。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教授给学生字词句和文章含义的理解,但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影响其学习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将课堂生动化和具体化,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将语文学习融入学生们的生活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完成对自己思维框架的构建,促进语文的生动化学习,探索其学习潜能。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改变其学习方式,在将来的社会中,不识字已经不是文盲的代名词,而不会学习将成为新时代的文盲。因此,语文老师应将自主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把学习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其自主打开学习兴趣的大门,使其一生受益。

  三、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新型课程体系下的老师,在面对“双减”政策时,应该摒弃传统的呆板化教学,可以运用多种工具和手段来建立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要求老师要对教材有熟练深入的把握,并可以结合现代化的科技手段,通过PPT、视频和游戏等方式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带领同学们学习《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可以运用多媒体,将紫藤萝栽种、成长、开花等过程,以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同学们,可以将紫藤萝的植物习性及美学艺术价值用直观的手段分享给大家。也可以让同学们分享自己在栽种植物时遇到的问题和趣事,寓情于景,将实际生活与课本内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优美词句时,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分享他们认为的好词美句,并讲述原因,老师也应参与其中与学生们形成互动。除此之外,可以采用朗读接力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学习,通过朗读接力,将课文熟读并记忆,引导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中,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应用到写作中来,使同学们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深入学习和语言积累的效果,整体提高课堂授课质量。

  (二)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能力来源于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双减”政策之下,初中生的自由支配时间增多,因此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良好的学习习惯包含三部分,预习、学习和复习。预习是指课前对书本内容进行预先学习,做到大致了解书本内容并进行思考,遇到疑难问题应进行圈注,回忆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在讲解类似问题时是从何种角度出发,以什么为切入点进行理解和解答,也可以借助工具书进行理解。在自我思考未解决的前提之下,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其次,独立学习是学习过程的主要阶段,也是对课本知识整体把握的黄金时间。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应该带着预习时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对课堂尚未解决的问题,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并举一反三,学会用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复习是学习过程的画龙点睛之笔。孔子曰,温故而知新,也是此种道理。通过复习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通盘梳理,形成逻辑思维导图,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书本知识是以固定的文字形式展现出来的,但知识并非固化不变的。通过复习能够对书本内容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学生要想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储备,仅靠课堂的学习和课后作业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不断地复习重复地加深记忆才能够变身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例如文言文的学习是较为特别的一种,它属于传统的语文知识体系,但与我们日常所接触的语文有着本质的区别。很多文言文中的词句需要反复记忆和品读,因此需要学生对之前所学的文言知识不断复盘和记忆,才能够顺利进行新文章的学习。最后,预习和复习都离不开工具书的帮助,工具书可以在预习阶段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书本内容,可以在复习阶段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提升。老师可以合理引导学生科学正确使用工具书,利用各种途径,比如图书馆、电子图书馆和纸质工具书等达到独立学习的目的。

  (三)发挥出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职能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吕叔湘先生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探究方法,自主探究才能事半功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首先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实现授人以“渔”。这就要求教师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为主的新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教师组织、引导、参与下,通过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和自读、自学、自问、自答等方式使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初中生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但自控能力较差,因此需要老师的指导和约束。培养初中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全方位的提升,其中设问法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读文章,思考问题。例如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课文时,老师可以预先提出需要思考的问题,例如邹忌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纳谏,邹忌还可以有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纳谏,等等,也可以采用辩论赛的形式,通过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引导出学生的聪明才智来为邹忌出主意,让学生在活动中更深刻地了解到,《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堂课的深刻内涵,将会比传统的枯燥课程要有趣味性得多。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思维的逐渐完善让其更渴望参与到独立的生活中,却又对未知有一定的局限。因此,教师应当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让学生自我发展,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同时释放压力,提高学习效率与语文成绩,成为未来的人才。

  (四)积极做好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工作

  语文教学的关键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手段,不断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中,对于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质疑等,要真诚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讲得真好!”“这个想法很新颖!”或“不要紧张”,“你再想一下”等加以激励。使他们真正体验到自己的价值,产生更强烈、更积极的求知欲望。

  在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活动中,应当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拥有良好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并给予实质性奖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些同学会出现迷茫或无所适从的心理状态,此时老师应给予及时的帮助和适时的心理疏导,老师应时刻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变化并与学生家长保持沟通,形成互动有效的教学模式。在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中,老师应实际参与其中,而不是仅仅布置任务让学生们自主完成。老师参与其中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促进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避免部分学生掉队。在教学体系中应设置动态化的教学梯队,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建立不同的评价体系,肯定每一位优秀学生的学习效果。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探论文

  (五)教师范读感染学生

  范读是语文得天独厚的优势,范读可以把教材中冷冰冰的文字转化成掷地有声的语言,可以把文中机械式的转述转变成有血有肉的情感,把书中枯燥乏味的抽象人物和情景转变成与作者心灵相通的共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学者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即语言学习不是靠理论、方法和严谨分析,而是靠对语言的直观感受形成一种语感。读得多了,文章的逻辑、语言、行文脉络等对学生会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初中生处于善于模仿的年纪,老师的范读可以有效地感染学生,让其对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模仿老师进行朗读。老师对文章的范读也需要讲究时机,在学生对文章有整体的把握和一定深入的了解后,再进行范读,可以增加学生对文章的感知和理解。老师可以通篇范读,也可挑部分词句进行示范朗读。在“双减”的背景下,高效课堂是一种必然趋势,这是对传统教学体系的一种冲击,也是对教学智慧的一次挑战。面对挑战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心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减负增效。

  四、结语

  “双减”背景下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一环,这一时期应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引导,来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语文课堂中建立起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并探究学习乐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在语文教学中,老师既是参与者,也是引导者,更是学生的榜样。通过调整教学体系和课堂模式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从而适应“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学习压力,使学生减负增效不再是一句空话,推动新教育生态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孙莉.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策略[J].新课程,2021(33):193.

  [2]王鹏.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17):189.

  [3]韩丽.落实“双减”,如何作为[J].上海教育科研,2021(9):1.

  [4]刘高翔.“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作业的设计与优化[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10):157-158.

  [5]王锦.初中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的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10):165-16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657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