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初中物理教学也应积极适应这一趋势,推进改革。生活化教学是教师应关注的重要 方向。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入生活元素和案例,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为学生打造贴近生活的初中物理课堂,拉近 学生与物理课程的距离。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实践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将理论知识与 实际情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旨在营 造生活化的氛围和空间,让学生从生 活的视角去理解和掌握知识。物理学 科与生活息息相关,这为初中物理课 堂中的生活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应用生活化教学思维,构建生活化教 学模式。以生活为基础,推进环环相 扣、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搭 建生活化的学习平台,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拓展学生的 学习深度和广度,提高教学效率。
一、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 意义
(一)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初中物理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 教育的主要落脚点在于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使得教学能够面向未来、面 向现代化,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打下坚 实的基础。当前在不同的社会领域, 人才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归根结 底则在于核心素养的竞争。初中物理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应该积极迎合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要求, 加快教学改革的脚步,推进教学改革 的进程,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 人才。
(二)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需求
初中物理这一学科集理论性与实 践性于一身,且具有极强的逻辑性、 抽象性。但是由于初中阶段部分学生 本身的思维能力有所局限,认知能力 相对较弱,所以在学习发展过程中会 遇到许多的阻碍,面临许多的困难。 且在传统的课堂中,部分教师往往以 单一化的、机械化的教学形式为主, 这导致学生的物理学习难上加难,更 是有物理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
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推进初中 物理教学的改革是必然的趋势。生活 化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有效的教学 形式,是素质教育在教学手段这一层 面的映射,所以当前生活化教学是初 中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为物 理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
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挖掘生活化素材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这句老话凸显了物理学习的重要性。 物理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具体的 教学环节,应该积极创新、探究,摸 索构建高效物理课堂的方法。
基于此,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 的组织者、引导者,应该立足于教材 内容,加强生活素材的有效挖掘、整 合,同时还可以适度地拓展和延伸教 材,由此将丰富的生活素材,积极引 进初中物理课堂,构建生活化教学的 格局,打造生活化教学空间,以生活 素材为桥梁,加强学生和物理知识之 间的联系,引领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 体验、生活经历,一起参与到物理知 识的有效探究中,以此达到良好的教 学效果。
比如以浙江版七年级上册物理 “升华和凝华”这一模块知识为例,升 华和凝华是自然界中非常常见的现象, 这一物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 着密切的联系。基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积极引进生活元素和生活 案例,组织学生一起参与到升华和凝 华现象的探讨过程中,学生可以基于 自身的生活经验,体会、了解升华和 凝华是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的有机 转化。
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让学 生积极思考自然界中物质存在着哪些 常见的状态,以简单的生活问题切入 课堂,学生则可以根据已有的经验和 水平,积极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明确自然界中的常见物质主要有固态、 液态、气态。这几种形态之间的转变 主要在于转化的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而后教师可以引进生活中的案例, 阐释物理知识:当烈日挂在天空中, 久旱无雨,为了解决旱情,古代的劳 动人民则是烧香拜佛,祈求龙王恩惠。 而现在则是要派几架飞机在高空中投 上一些固态物质,顷刻之间大雨就会 落下。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固 态物质是什么?它又变成了什么?为 什么能够快速下雨?人工降雨是学生 在生活中经常会经历的一种情况,教 师结合这一生活案例展开物理教学, 能够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启发,学生以 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互动,碰撞出 更多的思维火花,由此让学生进一步 了解升华和凝华中所囊括的物理知识。
在这一系列教学过程中,教师结 合教材中所展示的物理知识,不断结 合生活进行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充分 认识到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物理原 理,它们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利用非 常广泛,由此提升学生关心生活、观 察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 兴趣,强化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生活情 境的创设能够辅助教学活动的有效、 顺利开展。基于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教材内容的分析 和解读,积极寻求物理知识与生活之 间的结合点,然后根据学情,牢牢把 握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 规律,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创设以 生活为基础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 学习中获得深刻的体验、感知、感悟, 基于生活的视角,引导学生加强对物 理知识的深入探讨,循序渐进地推动 教学的顺利开展,促使教学目标得以 有效实现。
以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声音的发 声和传播”这一模块知识为例,现代 化教学手段是当前教学改革最为重要 的课题,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可 以优化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物理教 学,由此使得抽象的物理知识能够生 动、形象、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形 成良好的视觉效果。在课前导入环节, 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播放音频《上 海滩》主题曲,创设声音情境,然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其他乐 器或者物体所产生的声音,让学生充 分感知到我们身边的各种声音,切入 声音教学,继而引导学生展开进一步 的探究,了解声源的概念、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演示视频,带 给学生直观的、形象的、生动的情境 体验和感知,演示情境如下:在密闭 的玻璃罩里面放一只小电铃,将电源 接通,使得电铃能够发出声响,然后 逐渐将玻璃罩的空气往外抽出,学生 认真观察、仔细倾听玻璃罩中的电铃 声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然后再次将 空气重新注入玻璃罩中,进一步探讨 声音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学生通 过观察学习演示视频能够进一步了解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离不开空气这一介 质,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
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站在课桌的两端,让同伴用手指 轻轻敲击桌面,侧耳倾听,判断能否 听到敲击声,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 棉球把耳朵塞住,用一只耳朵贴紧桌 面倾听,通过重复这样的实验步骤,判 断是否还能够听到敲击声。教师还可以 将两块铁块放在玻璃水缸中,相互撞 击,要求学生判断能否听到撞击的声 音。通过多样化的实验探究活动,创 造丰富的生活情境,由此让学生能够 基于实验探究进行总结、提炼,明确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在这一系列教学过程中,教师借 助信息技术,构建生活化的情境,展 开丰富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进一步 加强对声音相关知识的探究、思考,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激 活学生物理知识探究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自然界和日 常生活中存在着非常丰富的物理知识、 物理现象、物理原理。
(三)提出生活化问题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生持续性的思考、探究、学习,才 能够获得新的成长、发展、提升。在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落实生活教学 模式,构建生活化物理课堂,强调教 师要善于把握课堂提问,以生活化的 问题切入教学,在问题的启发之下, 引导学生点燃物理探究的火花,积极 地参与到互动交流等过程中,循序渐 进地推进学习探究的进程和深度,促 进物理思维的有效发散,提升思维的 灵活性、创新性、开放性,使学生能 够以浓厚的兴趣、饱满的热情、积极 的心态参与到物理探究活动中,掌握 物理学习的方法技巧,加强对物理知 识的内化、吸收、迁移,由此促进学 生物理学科素养的有效发展。
以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电能”这 一模块知识为例,物理教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着手,从生活走向 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学生历经这 一过程能够实现认知层面的飞跃。现 代生活中与电的联系是最为密切的, 基于此,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可以 引进生活中各种形式的能量,激发学 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互动、探究的过 程中,说一说自己对于生活中各种能 量的认识,比如学生积极地回答:电 能、水能、风能、热能、化学能、太 阳能、动能等。接着教师可以以问题 启发学生思维,指导学生在活动探究 过程中加强对电能以及电能作用的认 知。问题如下:电能主要有哪些来 源?电能在生活中、生产中有哪些具 体的应用?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以 情境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学生 思维,引导学生展开新知探究,拓展 学习的深度。
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在对电 能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 将班级学生组建为生活探究小组,一 起思考研究生活中不同电器的能量转 换,一起了解电风扇、电饭锅、电脑、 洗衣机等在运作过程中,电能所产生 的作用以及所实现的能量的转化。学 生展开循序渐进的探讨,在互动、思 考、交流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电能及 其作用等相关知识,由此使得学生能 够对生活当中很多的物理现象以及电 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认识到电能 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的良好 习惯,同时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科 学探究精神,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开展生活化实验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 学科,但是在传统的物理课堂中,由 于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物理实验 教学一直处于边缘地位,没有引起重 视,这导致整体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物理素养也难以获得多维度、 多层面的发展。而随着教学改革的不 断推进,当前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 教育的主要落脚点在于培养全面发展 的人才。
基于此,教师应该积极地更新教 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注重理论 联系实际,积极衔接生活元素,开 展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 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形成具象化的构 建,全方面了解物理实验现象,历 经物理实验探究的整个过程,走近物 理的本质,使学生的学科素养获得新 的飞跃和突破。同时,加强学生对物 理知识的系统构建,在应对生活问题 时,则能够有效运用物理知识进行解 决,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社 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由此也能够培 养学生的物理运用意识,提升学生的 物理综合素养。
以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电流与电 压电阻的关系”这一模块知识为例,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 生提供实验所需的物品、材料和仪器 等,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 作探究,分组设计实验方案。首先在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中,学生可以 选择相关的器材,然后设计使用电路 图,并且梳理整个实验的思路,设计 实验方案,继而通过实验操作,将实 验所得的数据填写在实验表格中,基 于 R一定的情况下,明确电流与电压 之间的相关联系,最后得出相应的结 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之下,导体中 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的关系。
而就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而言,学 生可以以电压不变的情况为例,设计 实验方案,落实实验操作,加强对实 验数据的收集,然后基于实验数据明确电阻与电流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之下 呈反比关系。
通过多个实验探究,学生在实验、 分析、比较、归纳等多样化的活动, 了解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加强对 这门知识的融合运用,有机构建,迁 移运用于生活实际情境,解决生活实 际问题,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总而言之,初中是学生成长发展 的重要阶段,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 中,应该把握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规 律、认知水平,积极地推进生活化教 学活动,具体可以从挖掘生活化素材、 创设生活化情境、提出生活化问题、 开展生活化实验等多个维度着手,构 建高质、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提升 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性,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助力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 有效形成。
参考文献:
[1] 汤翠玉 . 构建初中物理“让学 引思”的精彩课堂 [J]. 文理导航 ( 中 旬 ), 2022(11):43-45.
[2] 林相运 . 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为指向的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研究 [J]. 天天爱科学 ( 教学研究 ),2022(10):33-35.
[3] 向泽阳 . 浅析生活化教学模式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J]. 试题与研究 , 2022(29):4-6.
[4] 韩 凌 霞 . 探 究 创 设初 中 物理 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策略 [J]. 学周刊 ,2022(29):33-35.
[5] 王光胜 .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 实践与思考 [J]. 学周刊 ,2022(29):21-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