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除了文化课教学之外,学生的心理问题也需要教师加以重视,尤其是在当前因 为学生心理问题而引发各类安全事件的背景下,心理教育更是必不可少。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小学心理教育工作的经验, 在分析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论述了家校共育视角下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策略,以期让学生能够拥有健康的心理, 为学生成长护航。
[关键词]家校共育,心理健康,心理问题
随着教育体系的完善与理论的更 新,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受到了更多 的支持与关注,但是这种关注也意味 着学生要面临来自社会、学校和父母 的更多压力,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不够 完善、父母陪伴和思想引导不足的情 况下,学生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 理问题。如何通过调整学校教育方式, 为学生心理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对 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也是当前形势 下在基础教育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问题。
一、当前小学阶段学生主要面临 的心理问题
经过对笔者所在学校及其他多所 小学的实地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 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情况并不乐观, 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从 现实情况来看,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 题主要表现为抑郁倾向、学习焦虑、 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 怖倾向、冲动倾向等,其中抑郁倾向 和学习焦虑的问题比较明显,这既与 当前的社会环境和学习压力相关,也与家长教育的缺失、不合理有着一定 关联。如果不及时帮助其进行解决, 长期来看会引发抑郁症等十分严重的 心理问题,需要教师额外注意和协助 解决。
二、在基础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心 理教育的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 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培养 其健康的心理,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 稳定。因此,要想促进整个社会的和 谐健康,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必须 重视基础教育这样一个教育的起步阶 段,通过学校心理教师开展涉及心理 教育的有效活动,学生在此阶段的成 长中能够拥有积极健康、阳光向上的 心理,这对新一代社会成员良好道德 行为的养成、促进新时代社会和谐稳 定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教育改革的要求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是学校教师对 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性文件,明确指出了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 内容,对学校教师提出了明确具体的 要求。教师在日常学生教育工作中, 要对《纲要》提出的各项要求充分重视, 结合所教学生和活动内容的实际特点, 潜移默化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促进良好环境的形成,促使学生拥有 健康的心理。
(三)学生身心成长的需要
健康的心理是学生成长进步的重 要条件, 缺少健康的心理, 学生无法 处理好社会上的各种关系, 包括与父 母、教师、伙伴的交流都会受到影响, 长此以往会使学生的成长产生恶性 循环, 陷入难以跨出的怪圈。因此, 积极健康的心态是学生身心成长不 可缺少的条件, 拥有健康心理的学生 能够积极和伙伴一起参加各种活动, 在活动中促进身心的共同发展, 以积 极向上的精神和身体状态不断成长 和进步。
(四)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引 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而且这种问题的 发生率有一定的升高趋势。不仅高中、初中阶段学生会因为学业压力出现心 理问题,即便是在小学阶段,也有学 生因为成绩、家庭、教师、朋友等因 素造成心理问题,这要求学校在对学 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时要对学生的心理 问题进行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家校合 作等多种方式,共同解决学生的心理 问题,呵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家校共育视角下培养学生健 康心理的策略
(一)积极宣传健康教育,培养 学生健康的心理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下,很多 家长认为教育的责任在学校和教师身 上。家长由于工作较忙,时间不多, 有时会认为教师为了减轻自身的工作 压力,而将自己变成了学校教育实施 的帮手。但实际上,这是非常错误的 想法,家校共育整合了心理教育资源 和方法,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建立 有机的联系,使其在不同的场景发挥 不同的教育价值,从而提高教育的有 效性,实现 1+1>2 的效果。
合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需要 教师与学生家长积极联系,主动地 宣传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 容,让家长能够提高对心理教育内 容的重视程度,与学校教育一起, 帮助孩子树立生命健康意识。一方 面,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课堂、班会、 学校活动等方式积极向学生宣传心 理健康教育,通过案例展示和心理 疏导教育等方式,教会学生一些调 节情绪、应对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 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群向家长推送一 些关于特殊时期防护的知识和技巧, 以及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相 关书籍,减少家长教育的困扰,精 准推送能够减轻家长的教育压力, 让家庭教育变得更加顺利。
(二)开展主题活动,体会成长 带来的乐趣
小学阶段的孩子通常为 7~ 13 岁, 这是其进入青春期之前的身心快速 发展阶段。受制于年龄所处的认识 水平,学生很多时候对于人生哲理 不能理解,单单靠教师进行理论上 的心理辅导,往往学生会无法感同 身受。对此,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教 育就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使学 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在人生成长 中“应该做什么, 不应该做什么”。 教师要通过活动探究来帮助学生养 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在综合性实践 活动中实现心理健康、身体成长、 社会交往意识的综合发展。
例如,在每年 4 月 22 日,即 世 界地球日即将到来之际,教师可以围 绕“保护我们的地球”这一主题组织 相关的自主探究活动。结合当今国家 有关环保的政策,垃圾分类游戏活动 是有意义的方式,教师让学生从家 中带来一些垃圾,再用写好“可回收 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 他垃圾”的纸片贴在四个垃圾桶上, 让学生自主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学生 回家后,要求他们向自己的家长普及 垃圾分类知识,并将家庭中的生活垃 圾进行分类处理。这样的方式有效促 进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学生在 感受实践带来快乐的同时,养成了爱 干净、爱环保的健康心理和行为意识 习惯,这对儿童成长以及环保型社会 的建立有着推动作用。
(三)邀请家长走进课堂,讲述 人生成长的故事
虽然知识大多是固定不变的,但 是将知识和道理传递给学生的教育方 式是丰富的。教师可以发动广大的学 生家长,让家长走进学校和课堂,讲 一讲有关成长的故事。通过家长对自己人生中一些有意义和价值的往事的 讲述,学生体会了不一样的故事与哲 理。例如,可以在每周邀请一位家长 进行课堂讲解,或者通过线上录制视 频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鲜活的故事 与普世的人生哲理。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样的,所 经历和感触的内容也有着明显的差 异。家长讲述人生故事的方式真实而 且丰富,让每个人看到了人生总是充 满波折与起伏,有开心、有快乐、有 悲伤、有失望,但都是人这一生不可 缺少的组成部分。这些人生的经历、 故事都是生活中平凡的点滴,是自己 在人生路上努力拼搏、战胜自己的小 事,每一次的积极努力,使我们的人 生变得更加丰富和精彩。通过身边人 物的精彩讲述,学生能够对自己未来 的人生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对于学生 克服挫折、不怕困难心理的养成非常 重要,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 康成长。
(四)开展趣味游戏活动,培养 积极向上的态度
游戏活动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 途径。开展一些具有趣味性、探究性 和成长性的游戏活动,能够促进学生 的成长和进步。通过自主游戏,学生 的身体条件和心智在活动中变得更加 成熟,提高对周边事物的学习和认识 能力,有利于集体性的交往,这对于 学生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非常重要。 同时,在游戏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 教师要选择一些适合学生进行的、能 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优质游戏 来构建游戏课程,并尽可能让学生在 自主游戏活动中获得成长,通过适当 的鼓励和引导为学生思考、成长和进 步创造更大的空间。
例如,跨越障碍就是一种经典的 活动类自主游戏,在游戏中学生通过翻越多种形式的障碍物,如沙坑、跨 栏、垫子等, 使学生进行一定的跑、跳、 爬等身体活动,锻炼身体协调性,以 及勇敢无畏、不怕困难的良好心理品 质,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款 游戏本身比较贴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能 力以及身体发育水平, 非常适合教学。 另外,跨越障碍也适宜成为自主游戏 活动的代表性内容,系统化地对每一 位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游戏活动 中实现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教师在组 织时,可以将学生活动的照片发送至 家长,让家长了解学校工作,增进彼 此间的了解和信任。
(五)重视言语鼓励褒奖,培育 学生成长的信心
在教师对活动任务进行布置之 后,很多学生会出现磨磨蹭蹭、效 率不高的问题,无法有效地开展活 动探究。由于学生年龄小,心智不 成熟,对新事物往往比较陌生和害 怕,这就需要教师采取积极鼓励的 方式,培育学生进行活动探究的信 心。因此,为了增强学生在活动中 的探究效果, 以及他们的专注程度, 可以通过游戏竞赛的方式或者呈现 同一主题、相同材料的方式,让学 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并将成 果进行比较,从而提升学生自主活 动的效率,使其养成珍惜荣誉、努 力拼搏的健康心理。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搭 建房子”的比赛,首先将学生分成不 同的小组,再向每个小组发放纸壳、 胶条、剪刀、彩笔、贴纸等材料,让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房屋的制作, 最后教师对每组的成果进行打分评 优。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自身完成教 师提供房屋结构案例的观察、模仿、 设计和制作,在竞赛活动中,学生收 集材料、自主构思、设计制作的能力得到锻炼,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能促进学生团结 意识、合作意识、尊重意识等健康心 理的养成。
(六)运动干预心理减压,磨炼 意志,锤炼品格
学生体育运动拓展活动是学校在 体育学科角度对学生进行集中心理教 育的重要方式。每学期期中是学生学 习压力比较大、容易产生问题的时期, 学校可以联合多处室开展一次大型体 育运动拓展减压活动,让学生以年级 为单位, 进行集体性的体育游戏活动, 如远足、拔河、班级接力赛、接力传 薪火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学校享受 到集体生活的快乐,学校不仅是一个 学习知识的殿堂,也是一个收获快乐 的好地方。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 要对学生在其中的表现及时向家长进 行反馈, 获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信任、 理解和支持,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学生解决各方面 的心理问题。
例如,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 带领学生进行趣味运动,让学生在运 动中减轻压力。“巧渡金沙江”这一 项目比较注重考查学生之间的配合。 受限于现实条件, “过江”要求学生 双腿夹住圆柱形充气船,用小腿发力 带动奔跑来实现。在这项趣味运动中, 教师可以让每名学生都参与进来,将 学生分为 10 组,每组由4名队员组成, 通过协调配合使比赛器材在跑道上行 进,赛程为 50 米,先到达终点的队 伍即为获胜。在本项比赛中,各组成 员配合默契,通过齐喊口号等方式, 努力把握队伍最合适的节奏,齐心协 力、 一直向前, 直到夺取最后的胜利。 在团体运动中,能够明显感受到学生 的欢声笑语,以及充满斗志和拼搏的 精神,充分展现当代少年学生的活力与风采,也有助于维护学生的身体和 心理健康。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努 力,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能够达成很 好的效果,能让学生在各种社会环境 下,有一定自我调节的能力,同时树 立正确的三观。具体落实到每个家庭 上,还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家庭状况开 展合理化的家庭教育活动,尽可能最 大化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使学生 形成健康的心理, 让每一位学生健康、 快乐、安全地成长。学校作为教育的 主要实施者,要努力探索更好地培养 学生健康心理的方法,开展形式多样 的心理教育活动,加大与学生家长的 沟通力度,让学生更加健康和阳光, 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 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钰 . 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促 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J]. 中小学电 教 ,2013(5):56-57.
[2] 罗昊 . 浅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 康的因素和对策 [J]. 黑龙江科学 ,2015 (12):86-87.
[3] 韩毅 . 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 , 家校合作促健康成长[J].文教资料,2019 (4):167-168.
[4] 郑雷 . 初中特殊家庭学生群体 的心理健康问题与运动干预研究 [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6):92-96.
[5] 陈丽印 . 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对 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分析 [J]. 科 学咨询 (教育科研 ),2022(4):173-17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6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