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 改进与创新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27 11:29:1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初中物理教学应充分发挥实验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 明确了新课标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并以深化课程改革为目的,采取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进行研究,进而从改进实验情境、改进实验过程、改进实验应用三个角度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将“实验探究”调整为一级主题,突出强调了实验的育人价值,明 确了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对此,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认真研读课 程标准,以探究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 进与创新的有效策略。

  一、改进实验情境,创新实验教学

  课程标准倡导情境化教学,强调要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一)构建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初中物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 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熟悉 而生动的实验情境,引导他们迁移经验,探索物理现象背后的规律。

  例如,在研究“声音的产生”这 一现象时,教师结合生活中各种各样 的声音,提出疑问:声音是如何产生 的?并为学生提供直尺、A4 纸、橡皮 筋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指导学生动手实验:①拨动钢直尺发声;②晃动 纸发声;③拨动绷紧的橡皮筋发声。 实验过程中,学生观察到:声音产生 的过程中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然后 在教师的启发下猜想:声音是由物体 的振动产生的。为了验证这一猜测, 教师展开演示实验: ①敲击音叉使其 发声,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乒乓 球;②敲击音叉使其发声,并将正在 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 ③敲击音叉使 其发声,并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 教师采用转换法把发声音叉的振动放 大,使肉眼能直观看到,也能够通过 肉眼观察到,以此验证猜想。通过演 示实验,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习得: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 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 发声也停止。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回 归生活,观看、聆听青蛙、蟋蟀、鸟 类的声音,思考生活中的这些动物是 如何发声的,以巩固实验结论。
 

\

  (二)构建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科学思维

  在初中物理实验课堂中,教师应 创新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使学生感兴趣且与知识密切相关的情境作为驱动 问题,并构建层层递进的“问题链”, 引导学生开展对新知识的探究。

  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压力的 作用效果”这一物理概念的过程中,教 师通过引入小实验、构建问题情境,促 进学生生成概念。在课堂上,教师播放 民间杂技“胸口碎大石”,并抛出“表 演者为什么没有受伤?”的问题引发学 生思考,进而开展教学。在物理概念的 建构上层层递进,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 动,引导学生建立压力的概念。在“探 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时,教师 为学生提供多种器材,让学生分组围 绕“如何体现压力的作用效果?”“如 何改变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这两个 问题,自主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并完 成实验,分享结果,充分调动学生的 主观能动性。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学 以致用,揭示“胸口碎大石”的秘密, 并进一步用来解释生活中的其他现象。

  二、改进实验过程,创新实验教学

  教师应重视实验过程的改进和创新,在实验的细节上下功夫,强化学习的过程。

  (一)规范实验教学,突出实验育人

  在改进与创新物理实验教学的过 程中,教师要结合演示实验、测量探究 类实验的特点,规范实验操作,夯实实 验教学,以更好地落实物理核心素养。

  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 点”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规范了实验 步骤:首先,进行猜想与假设。学生 结合生活经验、根据教师的提示,猜 想: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 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 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然后,设计实验 方案、展开实验探究。教师将学生分 组,引导学生通过集思广益确定实验 材料,然后制订实验方案:在白纸中 央画线、玻璃板压在线上、玻璃板与 桌面垂直、物和像的位置做标记,移 动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观察平面镜 成像,并测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 较像与物的大小。最后,观察记录数 据、验证猜想、得出结论。教师指导 学生按照方案展开实验操作,并通过 列表格的方式整理物体到平面镜的距 离、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比较的数据信息。

  (二)指导实验改进,培养创新思维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常规的实验步骤、实验器材,启发学 生创新思考,探索实验改进策略,以 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锻炼学生实验 操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压强”相关知识 时,为印证大气压强的存在,教师通 常会做“水杯—纸片”的实验,即把 纸片盖在装满水的杯口再倒过来,让 学生目睹了一个“理所当然的事实”, 但是对于大气压强的存在缺乏更加具 体的认识。对此,教师对这一实验进 行了改进。首先提出问题:当纸片盖在装满水的杯口再倒过来时,纸片是否 能够掉下来?学生在问题启发下观察演 示实验,发现纸片并没有掉下来,并 由此产生疑问:为什么纸片没有掉下 来?怎样才能让纸片掉下来?针对这些 问题,教师继续调整实验:分别演示水 杯盛满水杯口向下和向侧面,盛少量 水和不盛水,盛满水的薄纸片和厚纸 片,尾部开口的水杯与不开口的等多种 条件下纸片变化的情形。在对比观察 中,学生对实验结果与条件关系进行了 分析,真正感受到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三、改进实验应用,创新实验教学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要 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更应该促 使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培养学生学 以致用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利用实验结果,解释生活现象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 优化实验应用过程,引导学生结合实 验探究掌握物理知识,进而回归生活, 解释物理现象。这对于强化学生学习 物理的动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理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利用电学知识解释生活中 的静电现象,用内能的知识解释内燃 机原理等等。在改进物理实验应用的 过程中,生活实验激发了学习物理的 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 让他们学会了运用物理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形成科学素养。
 

\

  (二)安排实验课题,促进拓展应用

  在学生完成课内物理实验,掌握 了科学原理之后,教师应设计具有创 新意义的小课题,引导学生实现跨学 科知识的融合,指导学生拓展应用所 学知识,并促进他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形成。

  例如,在学习了杠杆相关知识后, 教师基于 STEAM 教育理念,组织开 展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小 课题进行研究,参与趣味实验活动。 在活动中,同学们根据杠杆原理,利 用小球、木板、橡皮圈、螺丝、细绳、 小木棒、胶水等材料制作出了“杠杆 投石器”。在制作过程中,有的学生以 木板与螺丝钉接触点为支点,在杠杆 一边用力,使小球做抛物线运动,抛 入篮圈中,再用细绳拉住小球回收。 有的同学用一根小木棒做底座,再在 上面平放两根小木棒,在两根小木棒 间叠放一根小木棒;在上方搭上一根 木棒,用橡皮筋固定住木棒;将小瓶 盖横截面中心打一个洞,安在上方小 木棒后部;底部再放一根小木棒,确 保和上方两根小木棒形成三角形,保 证稳定性。在生活中,“杠杆投石器” 可以利用杠杆改变物体运动方向,达 到投掷重物的目的。这样的拓展实验 活动能够激发、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 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实验是落实物理课程育人要求的 重要载体,而改进和创新实验教学能 够充分发挥课程实践活动的综合育人 功能,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贵安 . 生活中的物理与教学设 计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20.
        [2] 施坚 . 例谈物理教学中实验情 境的创设 [J].教育研究与评论 ( 中学教 育教学 ),2017(3):86-90.
        [3] 赖 德 添 .   浅 谈 初 中 物 理 实 验教学的优化设计策略 [J]. 生活教 育 ,2021(9):49-5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625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