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科技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在于人才的竞争。要促进人才的培养就要促进作为 “育人之师”的教师的成长。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头羊,在教师成长方面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校长可结合学校文化建设引领教 师成长为顺应时代需求与学校发展的高质量教师。本文以“微笑教育”为例,探究以学校文化核心价值观引领教师树立积极 的教育观,通过学校文化环境创设引领教师增强学校文化理解力,在课堂教学与课程改革过程中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以良 好的职业生态环境激励教师持续发展。
学校文化是学校长期持续发展的灵魂,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校长是引领者,充当着塑造者、管理者、倡导者、变革者等多重角色。但一所学 校文化的真正形成并发挥出其独特的 影响与价值,依赖的却是学校的主体 建设者—教师,他们不仅是学校文 化建设的参与者,更是学校文化建设 的执行者与真正的创造者,决定着学 校文化呈现的状态与发展的程度。校 长引领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同时也 是引领学校教师团队成长的过程。笔 者所在学校广州开发区第二小学(以 下简称“二小”)创建“微笑教育” 文化品牌,经多年实践,“微笑教师” 的成长不断推动着学校文化的内涵建 设,成就着学校发展走向一个个新的高度。
一、以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引 领教师树立积极的教育观
“今天,你微笑了吗”是“微笑教 育”的核心理念,在当前教育生态环 境中,尽管国家的指导性政策连续出台,但唯分数论作为一种有着深厚历 史根基与现实土壤滋养的教育理念是 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清除的,小小 的学生就开始承受着大大的压力,这 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会造成无形的阻 力。在此背景下,学校提出“微笑教 育”,就是希望为学生提供宽松、自由 的成长环境,让学生在爱、激励、赏 识中获得自信,张扬学生的个性,做 真正的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为学校育人的主力军,教师首 先要理解“微笑教育”的教育取向, 校长要帮助教师树立积极的教育观, 这些教育观就蕴含在“今天,你微笑 了吗”这一核心理念中。从教师的角 度而言,要形成三个层面的教育理念 的认知与转变。
(一)放下功利,让学生轻松地微笑
放下功利,就是放下应试教育的 枷锁,让教育面向人的一生的发展。 教师都深知功利教育的危害,但一些 根深蒂固的影响,要真正放下并不容 易。这需要引领教师多学习,多思考, 理解放下功利思想与学生真正成长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更多地去关注每一 名学生的个性,善于发现、分析每一 名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认知自我、 发现自我,继而发展自我。学生不再 是为学习而学习,学习的压力得以释 放;学生转而为自我的发展而学习, 有了兴趣的加持,学习的压力转变成 了动力,学习就成为一件轻松愉悦的 事情,会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给学生爱、包容、赏识,让学生灿烂地微笑
教师职业的神圣,不止在于教授 学生知识与做人,更在于以自己的个 人魅力成为学生心中的温暖的光,让 学生的生命灿烂盛放。给学生爱、包 容、赏识是教育方式的积极转变。爱 是给予学生适切的爱,不纵容、不虚 浮,让每个学生能感受到,能激发学 生的情感共鸣。包容不是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而是给予学生成长的空间。 学生是快速成长中的人,要学会在犯 错中反思、进步,而教师,则是给予 必要的引导与帮助。赏识,是相信每 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要去发现,还要帮助学生发现,给予积 极的支持,让每一个闪光点成为照亮 学生前行路上的光。
(三)感受成功,主动成长,让学生自信地微笑
教师要耐心地、创造性地为学生 搭建多样的展示舞台,给每一个学生 制造自我展示的机会。心理学实践证 实,成功的感受会转换成积极的力量, 驱动人主动地进行深度学习。主动学 习与被动学习的效果相较,是不言而 喻的。主动学习的动力越强,获取的 知识与能力也越多越强,成功的机会 也越多。成功的体验越多,人也会越来越自信。
二、以环境文化的创设引领教师增进学校文化理解力
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在物质 呈现,这种外在的物质呈现体现着创 设者对学校文化的理解能力。在学校 环境的创设中,学校以教师为主导, 通过环境创设不断增进教师对“微笑 教育”的文化理解力。
(一)在校园环境文化创设中理解 “微笑教育”根本理念
校园环境创设包含学校整体物质 环境的创设,一草一木,一景一物, 一廊一室,都应成为“微笑教育”无 声的代言者,承载着“微笑教育”的 文化内涵。对于校园环境的创设,学 校广泛地向教师征集设计方案与设计 稿,经过多轮的评选与讨论论证确定 最终落地的方案与设计。教师在全程 参与中,对学校办学思想有了系统的 认知,在设计的过程中将自己对学校 文化的理解融入其中,在论证方案的 过程中同时了解同伴对学校文化的理 解,打开新的认知角度,进而对“微 笑教育”的内涵理解更加深入,将其 真正融入自己的教育理念。
(二)在班级环境文化创设中拓展 “微笑教育”深刻内涵
班级是教师的舞台,班级文化建 设呈现的是教师对“微笑教育”的理 解与创造性思考,是全班师生共有的 信念、价值观复合体。引领教师创设 良好的班级文化,是将学校文化的核 心精神与价值观植根于每一名师生心 中的过程。在组织教师开展班级文化 建设的过程中,笔者鼓励教师将儒 家倡导的“仁爱”、道家主张的“无 为而治”、中华民族崇尚的“鞠躬尽 瘁”“先天下之忧而忧”等传统文化融 入“微笑教育”,用以对学生的人生 观、价值观进行全面塑造。这就要求 教师在思想上重视、在观念上认同传 统文化,并主动利用自学、青年教师 读书会等途径增加相关知识量,提升 自身传统文化素养,思考传统文化与 “微笑教育”的共通路径。也要求教师 于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中,借助传统 文化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价值 判断能力。此外,笔者还通过组织教 师开展专题讲座、成果展示等途径, 加强教师之间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交 流与探讨。
三、以优化课堂和课程为载体引领教师提升专业能力
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与课程的改革,课堂与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课堂与课程改革的实践则能反哺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因此, 笔者主张以特色课堂与校本课程的优化实践为载体,引领教师提升专业能力。
(一) 以“微笑课堂”范式建构提 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与教师成长的主 阵地。“微笑课堂”范式建构旨在引领 教师以“微笑”理念重新认知教育目 标、教育任务、学习者特点,以“微笑”方式贯穿教学过程,让学生收获 “微笑”成果。
“微笑课堂”比常规课堂对教师的 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为 了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与教师的跨越 式成长,笔者基于开发二小的“微笑 教育”文化体系提出“微笑课堂”的 实践设想,引导教师立足于学生“学 得快乐”与教师“教得快乐”的价值 导向建构“二三五”课堂教学操作 范式。
“二”即两个“为主”:以学生为 主、以潜能为主。要求教师在课堂教 学中,要立足学生学情,立足文本, 分别从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多维度审视文本,预设覆盖每一个学 生的教学目标,实现饱满的教学目标。
“三”即三个“F”:FISH—“鱼”、 FISH—“渔”、FUN—“愉”。学生获 取知识、掌握技能,得到“鱼”,这是 课堂教学的内容导向;掌握学习方法, 收获“渔”,这是课堂教学的能力导 向;在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环境 中快乐学习,感受到“愉”,这是课堂 教学的过程导向。
“五”即“五大策略”和“五个 环节”。“五大策略”指微笑导学、微 笑示学、微笑活学、微笑研学、微 笑赏学。“五大策略”引领教师结合 自己的学科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探 寻,充分地运用“微笑”的教学方 式激活课堂活力,提升课堂教学实 效。“五个环节”要与具体学科课堂 教学相结合,依据各学科课堂特点构 建特色化的学科“微笑课堂”操作模 式。如语文学科的教学五环节:激趣 导入—识字正音—读文品句—语用模 仿—归纳提升;数学学科的教学五环 节:激趣导入—自主学习—合作交 流—知能应用—总结拓展;英语学科 的教学五环节:激发动机(Warming-up) — 优 化 程 序(Presentation) — 反 馈 调 控(Consolidation) — 矫 正 深 化(Development) — 整 体 提 升 (Improvement);等。
“二三五”课堂教学操作范式给教 师课堂教学提供了指引,也增强了教 师课堂教学的自主性,提升了教师参 与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积极性,在内 驱力的影响下,集体研讨、跟岗学习、 听评课等自发性科组活动屡现不止。 笔者则因势利导,每学期组织“微笑 大课堂”汇报展示活动,充分发挥骨 干教师专业示范引领作用的同时,让 教师收获成长的喜悦,让以提质增效 为目的的课堂改革实践夯实教师的基 础课堂教学能力。
(二) 以“微笑课程”研发提升教师课程重组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知识取向的教学 正在被技术所取代,“无处不在的学 习”“没有教室的学校”等实践的出现, 极大改变了传统教育的运行规则。新 时代,一个好的教师,往往是一个好的 课程设计师,他要利用信息技术将零碎 的教育信息与鲜活的生活现象、学生的 认知经验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课程 重组让学科教学自觉地为学生的终身 发展服务。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重组 能力便是新时代教师能力结构中的一 个重要模块,具体包括搜索和组织信 息资源的能力、应用现有信息资源构 建跨学科综合课程的能力、利用信息 技术组织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的能力等。
课程即生命的旅程,能够解放学 生的个性特长,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课程重组则能够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 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笔者主 要通过组织教师重组“1+X”学科课 程群及校本节日课程来提升教师的课 程重组能力。
“ 1+X”中的“1”即国家基础性课程,“X”即指向学生个性化发展的 学科拓展性课程。为了彰显知识、技 能与新时代信息世界的联系,笔者鼓 励教师利用线上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及 信息化手段,结合学生的个性化与 社会化发展潜能与需求,开发与实 施诸如“童话王国”“算式中的神秘 数”“有趣的字母故事表演”“线条和 颜色的迷宫”等学科拓展性课程,建 设学科课程群,发挥教师课程自主性 与能力特长的同时,提升与拓宽了教 师的课程意识与课程视野。校本节日 课程则是将学校原有的节日活动升级 为节日课程,如同变平面图形为立体 图形,立体化了学生对节日的认知, 更立体化了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例如, 在“快乐英语节”课程重组的过程中, 教师从建立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入手, 设计生活英语挑战赛、双语朗诵、绘 本英语剧等不同梯度的课程内容,让 节日活动课程化、校本课程内涵深刻 化的同时, 自身也增强了主动寻找课 程资源、合理设置课程目标、恰当组 织课程内容的意识与能力。
四、以良好的职业生态环境引领教师持续发展
在引领教师成长的过程中,笔者 主要借助“微笑教师”成长数据库这 一教师评价工具来激励教师学习与成 长。在凸显教师基本职责方面,首先, 将教师的师德考核结果纳入数据库, 建立教师师德档案的同时,推行师德 考核负面清单,利用学生、家长等不 同主体加强对教师师德师风的监察与 监督。其次,将教师的教学业绩纳入 数据库,并增加教学业绩在岗位晋级 考核与校内绩效分配中的比重。其考 核指标具体指向撰写授课计划、完成 课堂授课、布置评价学生作业等常规 教学工作完成情况,以及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情况、教学竞赛成绩、课题 研究成绩等教学成果取得情况。为尊 重教师的个体差异,避免“一刀切” 的评价模式,该数据库通过信息化管 理平台对处于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教 师实施分层式评价,即为不同教师量 身定制考核比重各异的评价量表,以 充分激发教师的成长动力,提高教师 的职业成就感与幸福感。
教师是我国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立足新时代、紧扣新形势,结合学校 文化建设与发展探索引领教师成长的 路径与策略,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教育 教学质量,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与“微笑教育”同行,二小“帮助学 生获得自尊、拥有自信,成长为笑迎 生活、笑对生命的最好的自己”的 “微笑教师”成长格局正在形成。
参考文献:
[1] 陆晓阳 . 管理有“度”文化引 领 —例谈学校管理与校长作为 [J]. 基础教育论坛 , 2021(35):9-10.
[2] 张星海 . 改革促进发展,文化 引领成长 [J]. 师道 , 2022, (5):57-58.
[3] 钟启泉 . 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 教师专业发展 [J]. 基础教育论坛,2017 (20) :3-5.
[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 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J]. 中华 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 2020(11):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