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伴随“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学生的“浅表性”“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无法获得语文关键能力。本文以小学语文高段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语文深度学习视域下,从具体课程的整合与设计视角出发,深入探究微整合设计理念与小学高段课程设计有效融合的策略与方法,以期通过微整合课程设计将教学方法实践化应用,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高阶思维,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关键词]小学高段,微整合,策略研究,深度学习
一、微整合课程设计相关概念简述
微整合课程设计方法是一种以课程知识点的“整合”为前提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本学科的关键性课程设计环节,以高阶思维能力养成作为突破点,从整体到局部完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有整体模块概念,关联语文要素,重构学习单元,基于语文核心知识点展开多文本整合的大单元课程设计。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课程设计环节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整体特点,展开“深度学习”的层级化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尝试将具体的课程设计内容融入微整合设计情境之中;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获得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能,是微整合教学模式的关键教学优势所在。以微整合教学模式作为课堂教学内容架构设计基础,教师根据学生发展存在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把语文核心素养融合在不同课程的设计模块中。
二、微整合课程设计策略研究—以小学高段语文单元教学设计为例
从核心素养教育角度出发,当前我国各版本的语文教材,均以单元结构作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划分标准。目前使用的统编教材单元主题双线并行,以人文主题和单元语文要素为核心,一个单元代表着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多个单元整合在一起,组成了语文学科的不同年级阶段教材。鉴于一线教师对微整合课程的实践认知,以小学高段语文单元教学微整合课程设计为例,在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中外神话故事”单元教学过程中,针对该单元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建立读故事—讲故事—编故事—演故事的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以“神话故事”作为主体,紧紧围绕这一专题,展开综合性学习并整组教材,使整个单元教学形成一个严密的课程设计系统,以此来提高小学生品味神话、收集材料、激发想象、编写故事、合作体验等综合能力。
(一)单元课程目标的整合与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
在本单元的四篇中外神话故事教学设计中,教师将具有关联性的神话体裁故事整合起来,将习作编故事作为语言综合实践,并在“快乐读书吧”的拓展性教学实践支撑中,促进整合单元课程目标的实现。同时,教师以项目化教学法,将整个单元作为一个总体项目进行教学内容设计。通过模块教学模式,将每一篇课文作为一个子项目,进行项目的模块划分。划分后的单元课程共包括六个模块,分别为:教学子项目模块:《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语言综合实践模块:习作《我和过一天》;拓展项目模块:《快乐读书吧》。微整合的单元课程目标项目化设计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进行微整合单元课程的项目化设计时,把神话故事单元的整体设计作为本项目设计的教学目标,即:单元课程目标。该目标的知识架构为:
1.基础掌握阶段: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世界的独特理解,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感受故事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形成对神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
2.收集素材阶段:根据感兴趣的神话主题,鼓励学生去搜集相关的故事、传说等,积累优美的语句,为小练笔编故事准备。
3.合作演绎阶段:在故事的排演过程中,学生必须通过合作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学习伙伴交流、磨合、协商,甚至妥协,这都是社会领域的素养在提升。
4.交流分享阶段:学生更好地了解神话特点,以及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提升小学生对神话的认识度,强化小学生对神话人物的情感体验能力5.综合拓展阶段:开展综合性学习,单元习作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神话或童话人物,想象自己与他过一天发生的故事,激发高段小学生故事创作的兴趣。快乐读书吧作为拓展阅读的项目,推荐经典的中外神话,引导学生走进更广阔的神话世界,领略神奇的想象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单元课程的微整合中,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语文课程的阅读、交际、表演、习作以及其他综合性学习中,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文化素养提升,进而使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呈出“1+1>2”理想状态。
(二)单元课程内容的细化与语文语用因素的高效利用
教师在展开课堂教学实践时,需要重视语文的“语用”因素,充分利用语言工具,在情境中促进师生的交流沟通。教师设置单元课程目标,在对每一个教学模块的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后,将四篇文章进行微整合,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神话共有的特点。以“语用”为中心,进行课程实施的方向、路径及导向控制,能够对小学生的单元知识整体应用能力起到一定的深度融合效果。例如:在本单元第一篇课文《盘古开天地》课程教学目标设定过程中,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设定,进行本教学模块的子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设计(见表1)。
在《盘古开天地》整个课文的教学计划设计环节,围绕单元教学目标进行具体的目标细化与优化。而其他子教学模块的教学目标设计,均围绕单元教学目标的引线展开,使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呈现体系化特点,增强了语文教材的课文结构性与整体性。
在聚焦课堂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中心”实施神话故事教学情境建设,将神话的神奇想象与大自然万物变化相关联,激发学生的感性认识与探索自然奥秘的朴素情感,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与信息检索能力。教师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向小学生展示自然现象及神话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开发性思维与创新性表达。同时,教师还可以尝试利用“语用”实践,以“1+N”的阅读方式,通过学习一篇课文,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神话情景,借助丰富的想象来为自己模拟学习情境,开始自主阅读《燧人氏钻木取火》《刑天舞干戚》等一系列神话故事,体会神话中的神奇色彩,为故事情节的迁移与学生的写作练笔做好素材准备。学生在微整合教学方法的实践化应用中,不但能够读懂单元神话、感受神话语言、体验神话情节,还能够用语言表述神话故事,用动作演绎神话故事,用文字书写神话故事,从而在学习难度由浅入深的进阶教学中,学生的个体语言经验得到发展。学生在丰富的语言运用中,其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等都在语言运用中实现提升。
三、微整合课程设计的优化与整体评价
(一)多媒体教学资源引入微整合课程设计环节
从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与教材编排的意图来看,展开微整合课程设计,将单元目标融入每个子项目模块,在整体与局部的细化与整合中,实现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大数据,将线上预习活动融入课程设计中,优化微整合课程设计的实施效果。互联网上有海量的神话故事学习资源,以亲子共赏的方式,展开神话单元的预习活动,让学生预先在家中观看神话故事,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制作《神话故事学习卡》,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在阅读(或观看)相关神话后,完成学习卡。
(二)将角色扮演引入微整合课程设计环节
角色扮演法作为情景再现教学方法,在小学生的课堂中,获得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与认可。高段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快速阶段,他们表现力强且有了更加独立的认知思维,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设置中,将角色扮演教学法融入了课程设计中。例如:在本单元的综合练习阶段,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形式,由学生自由组合,以3-6人为一组建立角色扮演表演小组,组长带领组员通过对课本内容与人物品质的深入了解,组内协商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故事和角色,自主开展《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四篇神话故事的创造性表演。小组内同学在讨论与协作过程中,不同角色人物的角色特点、语言及动作均成为小学生的探讨对象。与此同时,不同小组的差异化创作,使各组所表演的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充满了童真与想象。小组合作学习加强了团结协作与交流沟通,增进了小组成员间的友情。
(三)将课程多元评价引入微整合课程设计环节
在微整合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尤其是在学生的神话“表演”环节,教师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让多个小组展开神话故事表演竞赛,并实施“生生评价”与“师生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表演欲望、语言表达能力和单元学习激情。例如:在本单元的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采用课程多维评价方式,来提高小学生的表演能力与自我认知能力。首先,教师利用评价量表,让班级同学为正在表演的小组打分,根据小组成员的语言运用、动作表演、情感表达、小组合作等方面,展开过程性评价。通过“生生评价”让不同小组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在与不同小组的表演竞赛中,增强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与团结精神。为了获得优秀的评价结果,各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角色创作和故事编排,每个成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文本写作、动作设计、旁白说明、音效配置等一系列的角色扮演因素,都成为小组成员合作研究的内容。在各个小组完成角色扮演实践活动后,教师通过“师生评价”,对每组学生展开综合评价。在整体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提高了师生文学品鉴与互动交流能力,促进学生个体的差异化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段语文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尝试运用课程微整合教学策略,在学生的个性化与差异化发展中,为学生搭建基于知识理解到高阶思维养成的学习场。在小学高段的语文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微整合方式,建立层级化的单元教学目标,并加强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推动语文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综合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景美娟.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意义与方法[J].教师博览,2022(30):40-42.
[2]徐秋阳.探析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模式的应用[J].教育界,2022(10):56-58.
[3]林同烁.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整合教学的有效策略[J].内蒙古教育,2022(7):41-48.
[4]康红.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J].新课程研究,2022(13):50-52.
[5]李敏,邓玉琳.语文深度学习:课程设计与实施[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20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6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