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探析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26 09:20:2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生仅仅掌握理论知识还不够,必须具备科学素养,才能够满足日后的发展需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也比较传统,没有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基于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

  初中生物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为了有效提升初中生生物学科的综合素质,需要教师更加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从生物现象探究本质。

  一、初中生物科学素养概述及其内涵

  (一)初中生物科学素养概述


  新课标提出,生物课程应该注重于探究和实践。通过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展示人们探究自然规律和生命活动的过程,以反映智能科学的本质。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学生日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为教师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需要具备长远意识,要有足够的耐心全面关注学生实际情况,指导学生不断进步。

  (二)生物科学素养的内涵

  生物作为一门科学探究型学科,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科学思维。基于生物学科的学习要在知识认知的基础上具备科学思维意识,基于已知的知识对未知知识进行探索,通过科学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2.生命观念。初中生物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比较缓慢,需要学生不断探索,积累相应的知识。生物学科探究的是动植物生命现象,因此在学习生物知识时,我们必须具备生命观念。基于生命角度去探索各种现象,并保持对生命的尊敬的观念。因为每一个生命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在学习生命知识的时候,要学会善待生命。3.社会责任。生物学科与生态环境、人类社会发展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生物知识时,除了让学生具备保持人类社会稳定的意识和社会生态保护意识外,还需要引导学生做健康生态的维护者,担负起维护社会安定的责任。4.科学探究。生物学科的发展是基于无数科学探究所形成的一门学科。在进行探究时,要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探究的前提是需要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创新思维。

探析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论文

  二、初中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扎实基础知识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对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视,在小学阶段就开设了科学课程,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打好知识基础,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生物概念。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成长期,其思维比较活跃,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渗透科学教育,有利于快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科学元素,并具备科学教育理念,来促进学生全面掌握生物知识和学习方法,为学生高效学习打下基础。基于初中生物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都与小学科学有着明显的差异,而且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教师要通过由浅入深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奠定知识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科学探究。

  (二)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生成

  要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就不能局限于教材上的知识,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变化,这对教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全面掌握教材内容,还需要具有创造性。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并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在教学中,要灵活变通加强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技巧,学会探究生物知识的内部联系,进而从熟悉的领域向陌生领域进行探索,朝着培养科学素养的方向发展,并最终形成特定的能力。

  (三)有利于明确教学目标

  科学素养培养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教师可以设定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以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生物科学素养涵盖了思维、知识结构等相关内容,其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认知和严谨的探究态度。但是基于科学素养培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教师需要明确教学行为,并依据科学素养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使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原则

  (一)遵循教学科学性


  生物作为一门探究型学科,教师需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并保证其方法和程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当前的生物技术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各种新问题也越来越多,包括遗传缺陷造成的残障转基因食品等。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用科学的思维去审视这些问题。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通过遵循科学性原则进行生物教学,对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注重教学启发性

  科学素养培养的理念下,教师必须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启发,让学生深入思考事物发展规律和内容实质。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使其掌握更多的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基于初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性,教师需要结合知识内容和真实情境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启发,以优化学生思想,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生物学科与实验是分不开的,很多概念都是基于实验的基础上所得来的。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就必须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不仅在新知识教学方面需要做到这一点,在习题演练、课后总结归纳等环节也需要加强。通过引领学生分析客观现象并采用实验进行验证,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生物问题,帮助学生奠定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在无形中也使得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得到提升。

  四、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1.进行生物科学发展史教育


  我国生物学科研究起步较晚,但是经过无数生物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使我国生物学技术短时间内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因此,在对初中生进行生物教学时,可以适当地渗透生物科学发展史,讲解创造伟大业绩的伟人事迹,通过树立榜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态度。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解袁隆平的故事。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将田间地头当作科研战场,最终创造了水稻增产奇迹。一个科学发现包括了很多因素,虽有偶然成分,但更多的是科学家的不断努力、深入思考、假设推理而得出的结果。因此在对初中生进行生物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像生物科学家那样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让学生学会探究事物的本质。

探析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论文

  2.开发生物校本课程教学

  在对初中生进行生物教学时,教师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要积极开展校本课程,提供给学生实践操作平台达到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作用。例如,天津一所学校所在地为冬枣种植基地,学校结合当地资源开展植物相关的校本课程,以冬枣为载体让学生了解冬枣的形态和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使其了解农作物生产过程蕴含的科学知识。通过结合冬枣的栽培和管理理论知识,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劳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3.结合其他学科进行教育

  生物学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化学、物理等。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其他学科设计教学内容,以此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例如在基因工程教学时,教师可以依据基因工程的特点,将其归纳为综合知识结构的网络,其主要包括化学学科、物理学科、政治学科和生物学科。通过呈现各学科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掌握知识结构,并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4.加强现代生物学知识教育

  要想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还应该着眼于当前最新的生物知识和科技水平,向学生介绍新型的生物研究成果,包括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种技术,如生物克隆发酵工程、植物组织培养、转基因技术等。通过让学生明白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学生能够辩证地认识科学。

  (二)利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科学设计研究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学阶段的生物实验主要包括应用性和验证性实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根据教材内容提前告知给学生实验结果,然后通过实验操作顺序的讲解,让学生依据教师所讲的步骤进行机械操作。这种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学生也没有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虽然可以减少学生的差错,但是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为很多实验都需要建立在学生正确的认知上才能够得以顺利开展,如果学生在基础阶段缺乏自主探究,也没有由于操作失误产生差错而进行深入探索,那么在后期实验阶段也可能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在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依据学生主体地位科学设计实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和探究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逐渐提升。在实验教学活动中,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教师需要依据相应的原则让学生按照正确方向进行操作,如进行设计验证实验最后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设计完善的实验步骤,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完整性,使学生能够全面分析问题并建立知识系统。

  2.设计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教师通过设立主题活动,并以问题为媒介融入各种知识,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让学生通过主题活动获取新的知识,以此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这一章节,教师可以生物种类为主题设计研究性活动,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各类生物的生活习惯,掌握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通过引导学生与他人合作分工进行探究,以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通过资料学会分析和归纳。通过主题活动让学生有切身的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得到锻炼。在开展主题研究活动时,教师要布置一些反思性的作业,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促进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同时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抛出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以领悟科学思维方法,逐渐学会用科学思维去思考问题。

  (三)加强思维引导,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需要基于思维的基础上形成,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比如八年级上册“细菌威力”,当谈到细菌首先联想到的就是有害物质或者病毒,然而细菌也有它有利的一面。利用细菌制作出的药物,在医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胰岛素的出现,就是糖尿病患者的福音。这说明细菌不完全是有害的,而是要站在什么角度去看待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让学生基于科学思维去看待问题。

  (四)从兴趣着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意识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抓住学生特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才能够更加吸引学生产生对生物学习的乐趣。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让学生背诵相应的知识,以应付考试。由于生物概念复杂难懂,如果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很难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所以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学生学习需求,将知识内容以新颖的方式呈现出来,调动学习兴趣,进而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意识。例如在学习“种子植物”这个知识的时候,教师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展示种子植物的生长历程,以此调动学生的感官感受,使学生全面理解种子植物的相关内容,进而促进学生对生物态度的转变,使其具有较高的自主探究欲望,以此启发学生科学素养意识的形成。

  总而言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教学的必然趋势,也是新课标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要认识到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并立足于科学角度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强化学生科学素养精神,为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龙跃.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7):261.

  [2]宋建基.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科普童话·新课堂(中),2021(8):28.

  [3]王虹炜.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15):6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611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