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教师基于大概念设计初中化学单元教学方案,可实现对碎片化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对提升学生认识、 理解、迁移应用新知的学习效率有积极意义。文章详细解读了化学学科大概念的内涵,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论述了 初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策略,指出教师可按照先提炼大概念,后设计教学目标、情境、任务与评价体系的顺序规 划单元教学活动,最后基于教学实践提出反思,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化学;大概念;单元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 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大概念统领是课程内容 设计的重要理念。此视域下,教师有必要学习大概念 的相关理论,研究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 与实践策略,为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做好准备。
一、化学学科大概念
大概念一般指知识蕴藏的底层逻辑与核心思想, 是对事物之间关系和规律的抽象表述,包括学科大概 念、分册大概念、框题大概念等, 具有概括性、抽象性、 普遍性特征 [1]。化学学科大概念是指能集中体现化学 学科知识本质和核心思想的概念,一般由化学事实抽 象而来,有指向化学学科核心内容、教学任务,反映 化学学科本质和关键思想的作用 [2]。《课程标准》明确 指出教师可利用初中化学大概念统摄单元教学,同时 指出初中化学大概念大致包括“化学科学本质”“物质 的多样性”“物质的变化与转化”“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等内容。其中,“化学学科本质”包括化学学科认识论、 方法论等核心概念;“物质的多样性”包括纯净物、混 合物、单质、化合物、有机物等核心概念;“物质的变 化与转化”包括化学变化、中和反应、置换反应、还 原反应等核心概念;“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包括金属矿物、 化石燃料、海水资源的利用与绿色化学等核心概念。
二、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一)综合分析,设计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功能 [3]。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应按照由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部分 的逻辑规划单元教学目标,指导具体教学有序推进。 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化学方程式”单元教学 设计为例,教师可按照以上逻辑设计单元教学目标。
1. 分析教材内容
教材是单元教学开展的重要依据。教师只有熟悉 教材内容,才能够明确大概念,确定学生在单元学习 过程中需掌握的基础知识、化学原理、化学实验与探 究方法, 为教学目标设计提供参考。以“化学方程式” 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为例,教师可从整体出发提取大概 念,再联系单元内各单位教学内容,明确大概念的具 体表现,确定基本教学任务(如图 1)。
2. 分析基本学情
学生是单元教学的参与主体 [4]。教师在基于大概念设计初中化学单元教学目标时,应考虑学生的基础 水平,如分析学生已掌握的化学知识、技能,掌握的 原理、方法等。
以“化学方程式”单元教学为例,学生在此前已 经掌握了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元素符号、化学式及 其表示的意义,了解了水电解产生氢气与氧气等化学 反应。但是,学生并未掌握化学反应遵循的规律,也 未习得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方式,对化学方程 式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不够。
3. 确定教学目标
在完成教材、学情分析工作后,教师可确定基于 大概念的单元教学基本任务以及学生单元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此为依据,从整体出发,合理规划单元教学 目标。
以“化学方程式”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如 下目标:
(1)核心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 形成化学观念与科学思维素养。(2) 具体教学目标:使 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 关系;使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变化中存在的客 观规律,积累操作经验;使学生学会从微观角度探究 化学反应本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精神。
(二)立足发展,设计单元教学任务
在进行初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时,教师可立足 学生知识储备和思维发展需要,基于大概念设计单元 教学任务,驱动学生观察化学反应现象,探究化学反 应本质,总结化学原理,增加学生单元学习的深度和 广度 [5]。
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金属和金属材料” 单元教学设计为例, 此单元主要由金属的性质、冶炼、 用途、金属腐蚀防护等内容构成,大概念为“物质的 性质、用途、制备与转化受其组成、结构影响”。围绕 大概念,教师可设计如下教学任务:
讨论任务: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 作讨论。(1)什么叫合金?合金与纯金属的物理性质 有哪些区别?(2)金属大多能与氧气反应,为什么铝 制品具有很强的耐腐蚀性?设计以上问题驱动学生查 阅教科书、教辅资料解释金属用途和化学性质,使学 生在分析、提出观点的过程中认识到物质结构决定性 质,性质决定用途,物质性质反映结构,物质用途反 映性质,形成基本化学观念。
观察任务:演绎“镁、锌、铁、铜与盐酸的反应”实 验, 要求学生观察实验过程, 记录实验现象(见表 1)。
教师通过设计观察任务要求学生观察实验,使学 生在记录镁、锌、铁、铜放入盐酸溶液中的反应现象, 在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过程中初步感悟物质结构决 定性质这一大概念,能够为学生探究反应差异,Mg 、 Zn 等原子性质奠定基础。
探究任务:在硫酸铜溶液中放入铁钉,可以发现 铁钉上产生紫红色的铜,由此可见,铁的金属活动性 比铜强。以此为依据, 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合 作设计金属活动性顺序研究方案。教师通过设计此任 务驱动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信息、书写化学方程 式 Fe+CuSO4=Cu+FeSO4 ,使学生基于这一置换反应设 计测试方案,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升学生的 科学实践与探究素养。
(三)关注体验,创设单元教学情境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应变革学科 育人方式,围绕大概念创设真实问题情境,驱动学生 自主参与多样化的探究活动 [6]。教师可以关注生活中 常见的化学现象,提炼其中蕴藏的大概念,并从单元 教学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将生活现象转化为教学情 境, 强化学生单元学习体验。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 册)“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教学情境设计为例,教师 可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提炼“微观粒子的组成、 结构决定性质”的大概念,并基于此创设情境:
情境 1:一天,碳氏家族的三个兄弟在表功。老大 (金刚石)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硬的,我能破石 开山。”老二(石墨) 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软的, 我很滑, 能导电, 但我过后会留有痕迹。”老三(C60)说: “我在当前社会上被广泛应用,是一种高科技材料。”
此情境的设计目的在于将“碳和碳的氧化物”单 元内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此过程中,教 师可通过故事情境引出该单元主要研究对象,在强化 学生单元学习体验的同时使学生产生疑问:“同样出自 碳氏家族,它们兄弟三人的物理性质为什么有这样大 的差异?”这样,学生产生的疑惑与大概念相互呼应。
教师就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焦点重新对准物质性质的决 定因素,由此引出单元主题——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 同, 造成金刚石、石墨、C60 物理性质的不同。此外, 教 师还可基于大概念的延伸教学需要进行情境的延伸设 计,具体如下:
情境 2:一天,碳氏家族的老大(金刚石)生病, 没有办法破石开山。碳氏家族的老二(石墨) 自告奋勇, 你认为他能行吗?是什么原因让他这样自信?
此情境的设计目的在于驱动学生探究石墨转化为 金刚石的化学变化原理,加深学生对“C”这一化学 元素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的理解,并与 CO 、CO2 、H2CO3 、CaCO3 等物质联系起来,实现对学 生建构单元知识体系的有效驱动。
(四)着眼评估,设计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 具有激励、 诊断等教学功能。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化学单元教学评 价设计,需要教师从系统出发,围绕单元整体目标设 计评价标准,确保教学评价能够精准服务于教师教学 与学生学习。
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酸和碱”单元教学 评价体系设计为例,该单元由常见的酸和碱,酸和碱 的中和反应,酸、碱的化学性质,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等知识构成, 其大概念分为两点:一是物质溶于水时, 形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 OH- 的化合物,被称为碱;二 是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 H+ 的化合 物,被称为酸。基于大概念,教师可设计教学评价标 准:学生是否明确酸、碱的含义;学生是否认识几种 常见的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学生是否理解溶液 的 pH 值;学生是否理解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学生是否 掌握应用酸碱指示剂判断中和反应的方法;学生是否 形成从个别到一般、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法。
在完成评价标准设计后,教师还需规划教学评价 标准的应用方案,如在单元教学初始阶段应用激励性 评价,以肯定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使学生树立化学 探究自信,主动利用大概念探究单元核心知识点。在 单元教学中后期,教师需应用诊断性评价,客观评判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大概念学 习不足,促使学生查漏补缺。
三、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化学单元教学实践反思
第一,要树立系统教学观。教师应当将单元作为 一个教学单位,在备课期间采取“自上而下”或“自 下而上”的手段提取大概念,围绕大概念整合单元内的重难点,将单元内琐碎的知识整理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第二,要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教师应基于大概念 梳理教学思路,并根据不同环节的教学需要灵活采取 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实验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 多种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充分参与到单元教学活动中。
第三,要设计个性化跟踪习题。教师应围绕大概 念设计基础、提升、拓展等类型书面习题,要求学生 解决以上习题,并在此过程中检验迁移、应用能力的 发展。此外,教师还应围绕大概念布置实验设计、操 作等练习任务,由任务驱动学生迁移、应用所学化学 原理、实验方法完成任务,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大概念具有凝练核心知识的作用。教师基于大概 念开展单元教学设计工作,可使单元内各部分教学内 容有机连接,对促进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有积极 作用。初中化学教师应认识到大概念的教学指导意 义, 同时做好大概念的提炼研究工作。在实际教学中, 初中化学教师应基于大概念设计教学目标,根据化学 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创设大情境,基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需要设计教学任务与评价方案,促进学生化学学习能 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金凤.大概念视域下县域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进的实践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35):128-130.
[2] 冯晓芸,汪定用.课程核心素养取向的初中化学课 例实践:以“二氧化碳的性质”为例[J].化学教与 学,2022(23):70-74.
[3] 吴星.以大概念统领设计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二)[J] .化学教学,2022(11):3-8.
[4] 江薇.基于学习进阶的初中化学大概念体系的建 构:以“物质的多样性”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 考,2022(20):17-20.
[5] 刘小梅.大概念下初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与探 索[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9):37-39.
[6] 柏品良,邵春雷.学科大概念:撬动初中化学实验复 习的支点[J].化学教学,2022(10):29-3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