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按学生的不同能力、兴趣编成团队或小组, 让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互助性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生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认知品 质等方面的效果显著。文章由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入手,调查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 中的运用现状,进而探索出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期为教师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高中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特 点,采用何种方式学习高中语文,对学生来讲尤为重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倡导学 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 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为高中语文教 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支持。
一、小组合作学习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约翰逊兄弟指出,合作学习 是“在学生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有‘积极互赖’的关系存在;学生认识到只有小组中的其他成员也实现目标时,他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1]。小组合作学习指学 生在小组内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为完成共同任务所开展 的互助式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 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能达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以培 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关注学生应具备的价值观、 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2]。小组合 作学习的“合”强调小组成员间建构“积极互赖”关 系,用“我们”而不是“我”的思维,通过积极的目 标互赖、积极的资源互赖和积极的角色互赖等方式, 在 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的基础上,确保小组其他成员也 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使小组从整体上取得进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对提高学生 的学习能力、社会参与能力、高阶思维能力等具有重 要作用。
(二)是践行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
自新课程改革开始,小组合作学习一直是践行高 中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理念和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 途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 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对推行合作、自主、探究的 学习方式有着积极意义。如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 师应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 多地让学生体验探索与发现并获得知识的快乐,小组 合作学习是践行教育理念最重要的途径。
(三)能优化语文常态化课堂教学
常态化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 都能够保持稳定的状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能够 得到有效的应用和实践。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 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 水平。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和生生 关系,这种关系产生于一个相互交往的过程, 包括对话、 倾听、分享、欣赏、协商、理解、帮助和信任等。在 小组合作学习中, 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不同, 因 此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小组合作学习是优化语文常态 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3]。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笔者采用目的抽样法,以贵州省 D 市 100 名高中 语文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语 文教学中的运用现状进行调查,描述性统计分析小组 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现状,情况如下:
(一)小组合作学习前学生预习情况待改善
预习是课内与课外相连接的重要通道。为确保小 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课前可布置以问题为导向的 课前预习作业。调查发现,71% 的学生能按时完成预 习,22% 的学生基本能完成预习,7% 的学生不能完成 预习。此外,有 29% 的学生完成预习任务的能力弱。 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开展预习,养成自主学习习 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分工待明确
调查发现,有 50% 的学生组内分工明确,有 50% 的学生组内分工欠明确,其中甚至包括 17% 的学生组 内分工不明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内成员如果对 分工不明确, 可能会使最终学习只限于个体化努力, 难 以达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分组方式待改进
调查可知,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分组方式有:学生 自主组合占 67%,综合学生因素同质分组占 12%,综 合学生因素异质分组占 21%。教师多采用“学生自主 组合”的形式,并未对学情进行深入分析,以致出现 组内各成员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不明显的现象。笔者 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分组时,教 师应综合学生因素进行同质或异质分组。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指导待提升
在“对学生讨论的指导”调查中,“巡视解答小组 提出的问题”占 67%,“关注讨论最热烈的小组”占 20%,“站在讲台前看教案或旁观学生讨论”占 13% 。 在“对学生提问的指导”调查中,教师在对学生所提 问题进行指导时,“直接告知问题答案”占 40%,“提 出普遍性问题讨论”占 33%,“记录问题,回顾讨论” 占 16%,“请小组间互助解答”占 11%。由此可知,教 师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中,不论是针对学 生讨论,还是解答学生提问,其教育教学能力仍需进 一步提高。
(五)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教学评价待优化
教学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教 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能会出现未能及时评价每一位 小组成员的情况。同时,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 学评价方法有待向多样性转变。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保障教学质量的 重要途径。笔者从激发学习动机、构建积极互赖、推 进深度学习、明确评价内容四方面着手,探讨小组合 作学习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如图 1)。
(一)激发学习动机
语文学习动机,指激发、维持语文学习行为,并 使之朝着一定的语文学习目标进行的一种内部心理状 态 [4]。从中可知,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是由许多要素 构成的,包括语文学科价值观、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 和语文成就归因等。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是互相促进 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笔者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动 机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是帮助学生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目标的设立 要以学生为主体, 设立的目标要明确, 便于学生把握。 以预习为例,在教学柳永的《望海潮》前,教师首先 应设置 6 个预习目标,即:(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 (2)说说你了解到的关于“词”的文学常识;(3)谈 谈你对“词牌名”来源以及种类的认识;(4) 了解柳永 的人生经历;(5) 结合课文注释基本疏通文义;(6) 这 首词描绘了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接着,学生按“三 步预习法”完成小组合作预习。第一步,对目标中需 要进行资料采集的环节进行分工,小组内的 A 、B 两 名同学负责查找“词”的文学常识;小组内 C 、D 两 名同学查找“词牌名”的来源以及种类;小组内 E 、F 两名同学查找“柳永的人生经历”的资料;组长 G 同 学归纳词描绘了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第二步,小组 内同学自主完成诵读全文、疏通文义的预习任务,不 懂的地方进行记录,待小组资源汇总时提出问题共同 解决,或向教师请教以解决问题。第三步,将整理好 的资料在组内进行整合,形成相对完整的资源,并进 行分享。任务驱动下的“三步预习法”,使学生目标 明确,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进一步 发展。
二是调动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对语文的学习热 情,属于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探求知识的精神。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动 机,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
(二)构建积极互赖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 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5]。笔者认 为,教师应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帮助他们建构积 极互赖的小组合作学习关系。当具有不同知识背景、 思维方式或认知习惯的个体组成群体,为了群体目标 共同努力时,群体在无形中就会改变个体的行为,这 种改变通常利于群体预期目标的达成和个体自身的成 长。因此,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员共同达成 目标的过程中,存在积极互赖的关系,学生能意识到 只有小组中的其他成员也实现目标时,他才能实现自 己的目标。由此,构建积极互赖的小组合作关系是小 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重要策略之一。
(三)推进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 的学习主题,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 义的学习过程 [6]。深度学习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深度学习的经历者。为此,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复杂的知识概 念、建构个人知识意义、发展个人理解能力等,引导 学生进入深度学习,定能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 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以《登高》教学为例,教师在学生了解《登高》 的创作背景和感情基调后,为推进学生深度学习,让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展开了关于杜甫的讨论。 教师为学生设计讨论问题。问题一:请用你认为最确 切的词评价杜甫,并说明原因。问题二:请找出原文 中你认为最能体现诗人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落他 乡的句子, 并分析。两个问题立即引发学生的兴趣, 各 小组推荐代表对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课堂的气氛热 烈,学生在相互提问与质疑的过程中,也对原文有了 更深入的品评,推进了深度学习。
(四)明确评价内容
对语文教学进行评价,都应建立在具体的评价内 容之上。科学的教学评价内容会使教学评价具有指向 性,并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笔者从 多年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归纳出以下五项教学评价 内容:
一是评价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教学目标准确性;二是评价教师“教”的内容选择与学生“学”的 内容掌握程度;三是评价师生对语文课文“教”与“学” 的态度;四是评价教师“教”的效果和学生“学”的成 果;五是评价教学后, 师生“教”与“学”的持续性。
以自读课文韩愈《师说》的教学为例,教师从检 测学生小组合作预习成果开始,通过问题导学,提出问题。问题一:找出课文的中心论点。问题二:找出 课文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问题三:课文提出的 观点和思想是否有局限性。之后,教师开展小组合作 研学,最后通过练习检测,评价学生“学”的成果。 整个教学环节由于教学评价内容明确,学生在评价机制 的激励下积极互赖,其文言文阅读能力也获得了提高。
四、结束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在教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 人教育任务,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离不开小组 合作学习的实施。笔者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采用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策 略,旨在拓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思路,充实小组合 作学习的研究方法,为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指导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David W. Johnson, Roger. T. Johnson .合作学习[M]. 伍新春,郑秋,张洁,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4.
[2]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 国教育学刊,2016(10):1-3.
[3] 杨小微.现代教学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4] 刘淼.语文教育中的心理学问题[M].济南:山东教育 出版社,2013.
[5] 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 社,2001.
[6] 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 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