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中职语文教学融入职教元素的实践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21 09:39: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对相关研究进行了述评,然后说明了中职语文教学融入职教元素的内在要求,接着分析了中职语文教学融入职教元素面临的挑战,最后从多途径创新中职语文教师的职教理念、凭借课程融合解决中职语文教学手段难题、突出中职学生线上语文职业能力培养、以岗位群构建中职语文教学闭环结构四个方面论述了中职语文教学融入职教元素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职教元素,岗位评价

  在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今天,需努力构建适应中职人才培养的语文教学模式,即当前需要重视将职教元素融入中职语文教学。根据《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职教22条”)可知,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其与普通教育是一种并列平行的关系。就本文的主题讨论而言,具体将从职教理念、职教手段、工作内容、岗位评价四个方面展开,并最终落地于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提升。由此,在探析中职语文教学融入职教元素的实践策略时,便需要将以上所解构的职教元素作为系统,以语文教学的闭环形态来夯实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从而促进其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获得综合竞争优势。另外,中职语文作为基础课、通识课,在融入职教元素时还需契合各岗位群对学生上述能力结构的具体要求,如经济管理类岗位群更侧重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工科类岗位群则更侧重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也表明,在融入职教元素时,中职语文教学需要与岗位群学生能力建设要求相适应。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本文主题做以下阐述。

  一、相关研究述评

  (一)研究概述


  何小毛和何爱华[1]认为,2020年颁布的中职语文新课程标准与原有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大纲强调知识技能的掌握、注重教师的传授不同,其更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更加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也更加注重课程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祁建霞[2]认为,在中职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语文理论知识与学科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观,以此展现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让学生拥有清晰的职业规划与工作愿景。薛晓丽[3]认为,新的中职语文课标体系表明,语文在交际方面充当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因此不能忽视语文在针对学生开展的人文素养教育中的作用。伍莉[4]以中职语文教学拓展延伸性阅读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进行拓展阅读教学提出了建议。她认为,拓展延伸性阅读活动的开展,能为学生呈现更加丰富的阅读素材,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文学知识,以充实自身的知识结构。丁佳宝[5]以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发散思维的特点包括流畅性、变通性、创造性。李世芬[6]认为,中职语文教师除了开展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教学工作,还需着眼于当前多元文化交融的现实环境,发挥语文课程在文化育人方面的优势。徐慧彬[7]认为,中职语文学习必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学校向社会拓展,广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何宜燕[8]认为,中职学生普遍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和热情,但是他们的思想信念较为薄弱,因此需在语文教学中实践课程思政,以使他们接受系统和专业的思想政治引导与教育。毛艳[9]认为,课程思政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现。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必须引领学生了解其写作背景,深刻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涵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怀。崔勇[10]认为,语文是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含有人文性的学科,教材中含有大量励志素材,因此中职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需要最大限度地将励志教育渗透教学过程。

  (二)研究评析

  以上观点构成了当前研究的主要思路,其中不乏值得本文借鉴之处。但在这里笔者仍需指出:①尽管当前研究一致认为改革中职语文教学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但未能系统阐述在语文教学中融入职业元素的思路,而是基于研究者各自的视角和立场,要么以文化素养教育为角度,要么以课程思政教学为对象,这就使相关研究成果难以全面支撑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②当前研究在探讨中职语文实施职业化教育改造的过程中,较为突出语文教学的一般性,而缺乏对语文教学特殊性的认知与提炼。所谓特殊性,是指中职语文教学需要契合不同岗位群对学生岗位能力的要求,故需要深化对融入职业元素特殊性要求的认识。由此,当前研究所存在的不足,便为本文的立论提供了创新空间。

  二、中职语文教学融入职教元素的内在要求

  具体而言,中职语文教学融入职教元素的内在要求归纳如下。

  (一)在语文教学中融入职教理念

  “基于工作过程”开展中职语文教学,构成了本文的职教理念。在“职教22条”精神的指引下,须以岗位群的工作过程为对象,重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为此,中职语文教师须具备“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因为中职语文属于基础课、通识课,所以教师还需厘清本校岗位群的分布结构,形成课程定向重构的意识,以便融入职教元素。以西部地区某中职学校为例,该学校拥有机械制造类岗位群、经济管理类岗位群、旅游文管类岗位群,这些岗位群的工作过程存在显著差异,并对学生的岗位能力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此,中职语文教师须提炼出岗位群工作过程的职业共性,更须解构出各岗位群的工作过程特性,以建构分层式的职教理念。

中职语文教学融入职教元素的实践策略论文

  (二)在语文教学中融入职教手段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须融入职教手段。职教手段的核心要义为“基于工作过程”,即需要为学生创设具体、清晰的岗位工作情境。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共情,教师还需要为学生介绍岗位工作的职场背景。在中职学校教学中,上述职教手段主要应用于实训教学,而将其融入语文教学时,则是指要在课堂教学范围内开展实训教学。中职语文教师可以把教学体例分解为阅读、写作、表达、沟通四个模块,同时在根据岗位群工作过程定向重构语文教学模式时,使学生在特定的岗位工作情境中完成上述四个模块的能力训练,并为学生提供岗位工作所依托的职场背景。另外,因为不同岗位群对学生阅读、写作、表达、沟通四种能力的要求存在结构性差异,所以教师还应契合岗位群育人要求,针对核心模块开发课程资源库。

  (三)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工作内容

  与上文相联系,中职语文教师在为学生创设岗位工作情境和职场背景后,还须在教学中融入工作内容。教师可以把这里的工作内容看作“任务”,即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将知识直接转化为自身相应的岗位工作能力。以经济管理类岗位群为例,该岗位群在工作过程中要求学生与客户之间建立起有效沟通,故在创设岗位工作情境和职场背景后,教师要把握好沟通的内容,并对沟通的形式进行设计。另外,在数字经济时代,基于线下与线上相协同的沟通活动大量存在,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在融入工作内容时要关注时代特征和现实需求。

  (四)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岗位评价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职教元素,须建立闭环的教学运行结构。其中,须融入岗位评价。这里的岗位评价是指教师在融入职教手段和工作内容后,要以岗位评价来反馈教学效果,而教学效果的实现程度又需以与教学目标的契合度为参照。因此,在融入职教元素时要分别建立相互联系、相互照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体系。同时,因为教学评价具体为学生岗位评价,所以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也应对标各岗位群工作过程中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以定向设计的方式精准界定教学目标。

  三、中职语文教学融入职教元素面临的挑战

  在落实以上内在要求的实践中,中职语文教学融入职教元素还将面临以下挑战。

  (一)中职语文教师职教理念相对缺乏

  对于中职语文教师面临的职教理念相对缺乏的问题,可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来解析。就客观因素而言,长期以来,中职语文主要作为基础课、通识课而存在,这就使语文教师缺少参与中职教学改革的机会。由于参与机会较少,导致语文教师难以获得形成职教理念所需的职教改革经验,进而导致其职教理念相对缺乏。就主观因素而言,部分中职语文教师缺乏走出教学舒适地带的勇气和决心,更愿意在自己熟悉的教学模式下融入职教元素,但显然这样的融入效果与职教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部分中职语文教师对“基于工作过程”内涵的理解存在偏差,这也在主观上制约了他们职教理念的形成。

  (二)中职语文职教手段应用存在难题

  在上文的论述中提到,中职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出具体的岗位工作情境和职场背景。但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这种职教手段应用存在难题。就岗位工作情境的创设而言:首先,中职语文教师并不一定熟悉岗位群所面对的岗位工作情境,故在创设中要么出

  现“四不像”的情形,要么就以一般化的岗位工作情境替代;其次,将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写作、表达、沟通等训练模块融入岗位工作情境,这在当前仍面临诸多问题,如在阅读素材的选择中,如何做到同时满足教学目标和职教要求面临难题;在沟通训练的组织中,如何明确岗位群工作过程中的人物角色定位也面临难题。

  (三)中职语文职教内容实践面临约束

  中职语文职教内容与职教手段应相互联系,且在数字经济时代需培养学生基于线下与线上协同的阅读、写作、表达、沟通等能力,这就使职教内容在实践方面面临约束。在线下教学中,职教内容实践面临的约束与职教手段难题存在关联;在线上教学中,职教内容实践面临的约束则与教学的时空维度束缚存在联系。比如,在培养学生在线与客户进行业务沟通的能力时,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搭建这种线上沟通渠道面临约束;在培养学生的线上文本信息表达能力时,如何契合当前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软文写作要求,以及如何为学生设计出文本信息表达的内容等都面临约束。

中职语文教学融入职教元素的实践策略论文

  (四)中职语文教学评价设计缺乏参考

  如上文所述,中职语文教学评价设计旨在反馈职教元素融入语文教学后的育人效果,即是否在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表达、沟通等能力的训练过程中,满足了各岗位群的工作过程需求,以及是否为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提供了助力。目前,存在的挑战主要为确立的教学目标缺乏参考,以及针对职教元素融入后的教学效果评价缺乏参考。不难理解,将职教元素融入中职语文教学仍属于“新鲜事物”,当前研究更关注“怎样融入”的问题,而对融入后的效果评价缺少应有的关注。笔者认为,建立开放的教学评价设计模式是应对上述挑战的唯一途径。

  四、中职语文教学融入职教元素的实践策略

  根据以上所述,中职语文教学融入职教元素的实践策略构建如下。

  (一)多途径创新中职语文教师的职教理念

  1.将语文纳入岗位群课程建设。中职语文教师是推动职教元素融入的第一主体,创新他们的职教理念将助力职教元素融入课程教学,故可将中职语文纳入岗位群课程建设,使教师进入职教改革的核心领域。笔者建议,中职学校可根据本校的岗位群分布,定向选择专职语文教师参与特定的岗位群课程建设,并在参与建设中构思语文教学融入职教元素的框架。所谓定向选择,指改变将中职语文作为基础课、通识课的做法,让专职语文教师以个体身份加入某一岗位群课程建设,并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对标该岗位群工作过程,不断优化职业元素融入方式。另外,在定向选择专职语文教师参与时,可着重考虑以下两点因素,即可依照专职语文教师的意愿,让其参与特定的岗位群课程建设,以及依据专职语文教师目前所教学生所处的岗位群,合理配置语文教师资源。

  2.以课题形式集体探究语文职教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师队伍内部,还需形成探索语文教学融入职教元素的研究和学习氛围。为此,可以课题的形式推动语文教师队伍探究工作。笔者建议,中职学校可设计校级教改课题,并将课题的研究成果纳入参研教师的岗位绩效、职称晋升评价标准,以增强参研教师的课题研究积极性。同时,参研教师的课题需以问题为导向,即结合语文教学在融入职教元素时存在的不足,并在听取专业教师和学生反馈的基础上,设计为期一年的教改课题。比如,可设计“中职语文教学契合岗位群工作过程的策略研究”的课题,使参研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深化自己的职教理念。另外,也可与语文教师加入的岗位群课程建设团队联系,在课题研究中设计“以某岗位群语文教学为例”这样的子课题,这样在具化研究路径的同时,也能增强语文教师在理论联系实际时的专业化程度。

  (二)凭借课程融合解决中职语文教学手段难题

  1.在专业课实训中融入语文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职教元素,受制于职教手段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此,可在中职专业课实训中融入语文教学。以经济管理类岗位群实训为例,针对商贸环境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时,语文教师可积极参与沟通内容设计、口语和书面语组织、书面沟通形式与格式规范的教学工作。同时,语文教师在参与实训时,不仅能深度参与岗位群课程建设,也能在参与过程中不断创新自己的职教理念。再以工程制造类岗位群为例,在实训内容设计中可增设“工程文献阅读理解训练”项目,在该项目教学中,语文教师可将语文阅读教学延伸至专业实训环节,还可增加文献检索能力训练,以更好地融入职教元素。

  2.用语文教学弥补学生能力短板。因为中职语文课程一般开设于一年级,所以该课程教师可根据岗位群课程建设中反馈的学生语文能力短板,对一年级新生开展前置性和通识性的语文职业能力训练。同时,中职语文教学分为阅读、写作、表达、沟通等模块,故教师需对标本校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要求,分别在上述模块中设计语文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如科技文献阅读训练项目、商务文件写作训练项目、职场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训练项目、客户沟通能力训练项目等。另外,不同的中职学校可根据自身岗位群和学生就业去向再细化以上训练项目。

  (三)突出中职学生线上语文职业能力培养

  1.紧扣数字时代对工作过程的具体要求。我国已经步入数字化时代,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学在融入职教元素时,须紧扣数字时代对工作过程的具体要求。以岗位群作为工作过程的职业背景,这意味着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需契合各岗位群线上工作要求,以突出学生线上语文职业能力的培养。以经济管理类岗位群为例,网络营销、直播带货等构成了具体的工作过程,故语文教师需培养学生的软文写作能力,以及直播时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肢体语言展示能力。另外,随着网络语言的大量涌现,语文教师还应识别出可选用的网络语文素材并加以应用,以便在教学中活跃课堂氛围,这也能开阔学生的岗位视野。再以工程制造类岗位群为例,线上技术辅助、网络视频下的客户解决方案应答等构成了具体的工作过程,语文教师需培养学生的文献理解能力,以及将专业问题以通俗的言语向客户表达的能力。

  2.以混合式教学培育学生线上语文能力。在具体的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线上语文能力。因为语文教师以个体的身份参与了具体的岗位群课程建设,所以其也能以个体视角设计具体岗位群的线上语文能力训练模块。以经济管理类岗位群为例,应突出学生的线上写作能力、沟通能力训练,故需对标岗位群工作过程设计线上写作主题,并引导学生掌握网络语言风格。同时,在沟通能力训练方面,需重点解决学生在与客户沟通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教会其快速平复情绪的方法。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寝室为单位建立学生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线扮演不同的商业角色,使学生在线上沟通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进而克服自身存在的心理障碍。

  (四)以岗位群构建中职语文教学闭环结构

  1.通过对标各岗位群工作过程拟定教学目标。在构建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岗位评价体系时,首先需明确融入职教元素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形成首尾照应的效果。因为语文教师已参与了各岗位群的课程建设,所以建设团队可以专题讨论的形式明确语文教学目标。以工程制造类岗位群为例,通过专题讨论明确了语文教学目标,具体如下:使学生能具备阅读专业文献的基本能力,以及在岗位工作中能清晰地向同事表达专业建议,并能以通俗的语言向客户表述产品信息。

  2.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岗位评价模式。这里所说的多元主体包括语文教师、学生、岗位群建设负责人、企业方。因为中职语文教学已经延伸至专业实训教学,所以针对一年级新生的语文教学,其评价主体主要为语文教师、学生、岗位群建设负责人,延伸后的语文教学评价主体则主要为语文教师、学生、岗位群建设负责人、企业方。笔者建议,语文教师需建立学生毕业信息追踪机制,使毕业生能不断反馈职教元素融入语文教学的成效。为此,要发挥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优势,且组建班级群已成为必然选择。

  五、结语

  本文认为,中职语文教学融入职教元素,可采用将语文纳入岗位群课程建设、以课题形式集体探究语文职教模式、在专业课实训中融入语文教学、用语文教学弥补学生能力短板、紧扣数字时代对工作过程的具体要求、以混合式教学培育学生线上语文能力、通过对标各岗位群工作过程拟定教学目标、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岗位评价模式等策略。

  参考文献:

  [1]何小毛,何爱华.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内容重构的思考[J].广东教育(职教),2022(1):59-61.

  [2]祁建霞.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职业观的培养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2(5):9-10.

  [3]薛晓丽.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教育艺术,2022(1):53.

  [4]伍莉.中职语文教学拓展延伸性阅读的研究[J].内江科技,2022(5):147-148.

  [5]丁佳宝.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10):134-135.

  [6]李世芬.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探思[J].文化产业,2022(5):65-67.

  [7]徐慧彬.中职语文教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案例讨论[J].散文选刊(中旬刊),2022(10):145-146.

  [8]何宜燕.新时代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初探[J].广东教育(职教),2022(9):77-78.

  [9]毛艳.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人生”:思政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家,2022(20):69.

  [10]崔勇.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励志教育的意义及对策[J].进展:科学视界,2022(5):220-2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77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