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也是影响课程改革的效果的主要因素。“教学评”一体化是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要求,是进行课程教学的指引。有效的“教学评”一体化,可以使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良性互动,形成“教学—学习—评价”循环体,增强教学效果。鉴于此,在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保持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一致,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关键词]小学语,阅读教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评”一体化。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教师要适时把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机,以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和教学活动的关系为抓手,进行“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其中,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和评价任务的前提;教学活动是落实学习目标和教学评价的载体;评价任务贯穿教学活动始终,驱动学习目标达成。这种“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明晰的学习目标为前提,以教学、教评、学评的结合为关键,最终实现教、学、评与学习目标相匹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以学定教,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教学评”一体化的前提。合理的学习目标,便于教师知道“教(评)什么”“如何教(评)”“教到何种程度”,实现以学定教。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需要以课程标准要求为依据,从学生角度考虑叙写内容。
(一)依据课程标准制定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依据。学习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导向,需要与课程标准要求相一致。简单地说,教师要先研读课程标准,厘清阅读目标。接着,分析阅读内容和学生学情,对照课程准备中的阅读目标,设定相应的学习目标。
例如,课程标准针对中段阅读与鉴赏,提出了如下目标。一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能略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二是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词句意思,知道关键词句的作用。能通过查字典、日常生活积累,理解生字词含义。能在诵读语句时,了解不同标点符号的用法。三是能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其中的思想情感。能使用圈点、批注等方法进行阅读。能找出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与他人讨论。四是能复述叙述性文章大意,感受其中优美的语言、生动的形象,体会人物的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古诗文,自由想象,感知大意,体会情感。五是阅读整本书,了解大意,与他人共享阅读感受。六是积累精彩的词、句、段,获取丰富的语言素材。养成读书看报好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
《夜间飞行的秘密》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说明文,讲述了科学家经过反复实验,发现蝙蝠能夜间飞行的秘密,从中深受启发,为飞机安装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飞行问题。文章思路清晰明了,内容浅显易懂,可以调动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同时,学生可以感受到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在此之前,学生接触过一些简单的说明文,初步了解了其特点,能提出一些问题。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教师审视课程标准中的阅读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一是联系上下文内容,使用多种方法,理解“蝙蝠”“雷达”等词语的含义。二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整体认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蝙蝠探路与飞机夜间飞行之间的关系。三是分析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与他人进行交流。四是收集仿生学资料,与他人共享,提出问题,积极交流。五是产生科学探究兴趣,乐于观察现实生活,从生活事物中受到启发。
学习目标与课程标准中的阅读目标相一致。在课堂上,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组织教、学、评活动,将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二)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叙写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会什么”的预期。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叙写学习目标,需要站在学生角度,明确学生要做什么,做到何种程度,如此指明学习方向。
例如,在教学《夜间飞行的秘密》时,教师共设置了五项学习目标。尽管这些学习目标没有指明学生,但可以看出,这些目标都是学生要达成的。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以学习目标为指引,站在学生角度,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同时融入学习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学到了何种程度”,由此端正态度,调整行为,达成预期目标,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增强学习效果。
二、以评促教,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线索,贯穿教、学始终。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中,评价既要与教学相融合,又要与学习相融合。教师可以借助评价,获取学生学习信息,了解学生达成的学习层次,由此确定教学情况,调整教学方向,推动教学发展,促使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学生可以了解自身学习情况,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式,沿着正确方向进行学习,达成学习目标。实现评价作用,需要教师建立合适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包括合理的评价任务、多元的评价方式。
(一)制定合理的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是进行教学评价的指向。合理的评价任务,便于教师、学生知道“何时评价”“如何评价”。教学评价是实现学习目标的助力。所以,学习目标是制定评价任务的依据。一般情况下,落实评价任务,需要有明确的任务时间、评价信息的类别、获取评价信息的途径做支撑,还需要了解目标达成情况。因此,教师不光要设定评价任务,还要厘清任务用时、评价信息类别、获取信息的途径、目标达成情况。
基于此,在教学《夜间飞行的秘密》时,教师研读学习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制定了评价任务,如下表所示。评价目标与学习目标相对应。例如,评价任务一与学习目标3相对应。在评价目标的作用下,教师可以组织朗读活动,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判断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就此进行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了解自身的问题发现和提出情况,发现不足,及时弥补,由此积累经验,学会从不同角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顺其自然地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二)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是进行教学评价的关键,是实现评价目标的“助手”。课程标准要求使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多元的评价方式,可以使教师、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活动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学生可以从不同方面了解教学情况,确定学习目标达成程度,由此调整教、学行为,推动教学发展,逐步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多元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其中,教师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即时性评价等。同时,每种评价有不同的方式。学生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同样,每种评价有不同的方式。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依据教学情况,选用适宜的评价方式。
例如,在教学《夜间飞行的秘密》时,围绕不同的评价任务,教师选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见表2)。在多元评价的支撑下,教师和学生知道“从何处评价”“如何评价”,促使教学评价落地。同时,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多样方式了解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发现教学良好之处和不足之处,由此调整教学计划,逐步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做到“教学评”一体化,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三、以评导学,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从教师角度看,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在评价任务的引导下,组织教学活动,以此为基础,收集相关的评价信息,做出教学评价,调整教学或补救教学。从学生角度看,课堂学习过程,是理解评价任务,完成评价任务,展示评价任务。由此可见,评价活动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依据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和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以评导学,做到“教学评”一体化。
例如,在《夜间飞行的秘密》第一课时课堂上,学生体验多种活动,了解了文章内容,知道了要从内容、写法和启示这三个角度提出问题,归纳相似问题。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第二课时课堂上,教师以“从内容、写法、启示三角度提出问题,归纳相似问题”为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具体到教学之处,教师先鼓励学生自读文本,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之后与小组成员共享问题,总结相似的问题,进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自读文本时,大部分学生站在内容、写法、启示这三个角度,分析文本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做好批注工作。在此之际,教师巡视课堂,走到每个学生身边,了解其问题提出情况。教师使用赏识评价法,用赏识的眼睛观察学生的批注内容,发现其良好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即时评价。在教师的赞赏下,大部分学生兴致高昂,继续分析文本,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在完成自读任务后,学生走进合作小组中,主动展示各自的问题。此时,小组成员互相评价,判断彼此提出问题是否有价值,共同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
在合作完成任务后,小组可以毛遂自荐并呈现本组的问题清单。与此同时,其他小组对照本组的问题清单,根据评价要求进行集体评议,从而发现彼此的遗漏之处,由此进行完善。教师此时可以以问题清单内容为基础,组织解决问题环节,引导学生使用适宜的方法解决问题。师生通力合作,以多样评价方式达成教学目标。
所以,教学活动中以评导学,一方面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推动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可以顺其自然地完成预期的评价任务,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实现提质增效。
总之,“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形成了“教学—学习—评价”循环体,让学习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良性互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对此,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立足学习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三者之间的关系,将“教学评”一体化作为教学工具,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定学习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制定评价任务。尤其以评导学,及时改进教学,让学生学有所获,切实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怡潇.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智趣课堂构建[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18):40-41.
[2]李萍.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智趣课堂的创设[J].小学语文教学,2021(33):6-10.
[3]陈硕.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探索—以《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教学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21(29):55-57.
[4]韩旭.“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新读写,2021(9):8-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