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大作业驱动教学模式下统计学课程体验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20 10:30:1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以中华女子学院管理学院金融系 2019 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于 2022 年 3 月通过问卷星发放问 卷,针对课程体验、学习方式、研究报告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对 口试考核的偏好等封闭问题,以及课程的收 获和意见等开放问题进行调查,探究大作业驱动教学模式下统计学课程体验。

       关键词:统计学课程;课程体验;大作业驱动教学模式

       2018 年 6 月 ,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  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打造“ 金课”。 统计学是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  核心课之一,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实际处理和  分析数据能力的一 门重要课程 。如何进行统计学教  学改革,打造统计学“ 金课”,成为高校教师面临的一  项挑战。在当前统计学教学改革中,应用特征已经成  为主要方向 , 这要求学生不能只对概念和原理进行  死记硬背 , 而是要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  发,提高对统计理论和方法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实际  数据的分析能力 。为了提升课程的深度、难度和挑战  度,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实施了大作业驱动教学模式。 这 一 模式基于任务驱动理论,让研究报告(即大作  业)的完成贯穿教学始终。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自  己提出研究问题、搜集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和统计软  件分析数据、解释数据,并完成一份研究报告,最终考  试成绩主要由研究报告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  构成[1-2] 。2021 年,笔者尝试将口语考试纳入期末考  核环节 , 口试包括学生对报告的展示汇报及回答教  师的提问 。课堂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表  现 , 而教学质量评价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组  成部分 。那么在大作业驱动教学模式下统计学的课  堂质量如何?对此,评价可以从学生、同行、专家和管  理者等角度开展。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从学生视角评  估教学质量, 有助于从教学的本源上解决教学质量  问题 。那么学生从统计学大作业驱动教学模式中收  获了什么?对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学的体验如何? 对学习量的感受如何? 本文对学生对统计学大作业  驱动教学模式下的课程体验进行分析。

       学生的课程体验也被称作课堂感知,是指学生对课堂学习环境中的教学方式、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  的感知和看法[3] 。课程体验体现了学生对高校教学的  满意度,也体现了教学水平的高低 。学生良好的课程  体验反映出高水平的教学质量,而低水平的课程教学  往往导致不良的课程体验,因此研究学生的课程体验  有助于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 。课程体验问卷(Course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CEQ)是 一 种较为可靠和成  熟的分析学生对课程质量感知的工具 。该问卷由澳  大利亚大学质量保障机构于 1989 年编制 , 最初主要  从良好的教学、清晰的教学目标和标准、适当的学习  量 、恰当的评价和对学习的自主性等方面分析学生  的课程体验 。后续这一问卷在维度上进行了拓展,并  在澳大利亚和英国得到广泛应用 , 其结果已经成为  进行课程教学改进的主要依据[4] 。近年来,我国学者  围绕课程体验问卷在我国大学生的有效性和本土化  应用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5-8] 。 以往研究发现课程  体验问卷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对评估本科课程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在我  国 , 这一问卷已被用于分析高职学生对在线开放课  程的课程体验及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的课程体  验[9-10]。此外,有的研究采用课程体验问卷的部分因子  分析了学生对微观课堂教学的课程体验[11],还有的研  究结合我国国情对问卷进行了改进, 如在原 CEQ 的  基础上编制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本科生线上课  程体验调查问卷[12]。

       本研究在借鉴以往的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对  大作业驱动教学模式下统计学微观课堂的体验感知, 并从学习方式、考试成绩及对考核方式的偏好方面分  析课程体验的特征,以此为改进大作业驱动教学模式  提出建议,同时也为统计学教学改革提供启示。

       一、研究设计与问卷编制

       研究对象为笔者所教的金融系 2019 级本科生, 学生全部为女生 。 问卷通过问卷星发放,发放时间为  2022 年 3 月,共有 70 名学生完成问卷,完成率为 84.34%。 问卷内容包括课程体验、学习方式、研究报告成绩、期  末考试成绩、对口试考核的偏好等封闭问题,以及课  程的收获和意见等开放问题 。数据分析采用 SPSS  26.0 完成。

\
 
       (一)课程体验测量及信效度检验

       本文借鉴以往研究从教师的教学、学习量、课堂 质量和课堂收获四个方面分析学生对统计学课程的 体验 。问卷采用五分量表法计分(1 =非常不符合,2 = 比较不符合,3 =不确定,4 = 比较符合,5 =非常符 合), 得分越高代表对条目的表述越赞同, 程度越符 合 。采用最大方差分析法进行主成分分析 。在剔除了18 个交叉载荷大于 0.3 的条目后,最终得到 3 个公共  因子、9 个条目 。KMO 值为 0.779,巴特利特球形检验  的 Sig. =0.000,处于显著性。3 个因子的总方差解释率  为 76.11%,因子负荷在 0.751 和 0.932 之间,因子表现  良好。遵循“参照题目因子的负荷值命名”的原则并参  考以往的研究[13],本研究对 3 个公因子进行命名。因子  1 包括 4 个条目,命名为“课堂收获”;因子 2 包括 3 个  条目,命名为“教师的教学”;因子 3 包括 2 个条目,命  名为“学习量”。包含该 9 个条目的统计学课程体验量  表的整体信度系数为 0.701 , 各维度的信度系数大于  0.8,如表 1 所示,表明统计学课程体验量表具有良好  的信度 。 问卷总分与 3 个公因子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说明量表的结构效度较好,如表 2 所示 。因此,总的来  看,采用该量表测量大作业驱动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统  计学课程体验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
 
       (二)学习方式测量及信效度检验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持有的学习动机和  采用的学习策略的组合。一般认为学习方式包括深层  学习和表层学习两种方式。深层学习侧重对内容的理  解、寻求意义和学以致用,而表层学习关注表面信息, 为考试而死记硬背。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选择受课程体  验的影响,对课程感知越正面,越选择深层学习方法, 对课程感知越负面,越选择表层学习方式。此外,教师  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都会影响学生对学习方式  的选择[14]。在参考以往研究的基础上[15],本文根据课程  特征设计深层学习和表层学习方式的测量条目,每种方式分三个条目,采用五分量表法计分(1 =非常不符  合,2 =比较不符合,3 =不确定,4 =比较符合,5=非常  符合)。采用最大方差分析法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深  层学习和表层学习两个公共因子 。KMO 值为 0.606, 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 Sig. =0.000。两个因子的总方差  解释率为 70.50%,因子负荷在 0.741 和 0.897 之间,因  子表现良好。从平均值来看,深层学习得分较高,表层  学习得分较低,说明在大作业驱动教学模式下学生对  统计学的学习方式侧重理解和运用 , 而不是死记硬  背,如表 3 所示。

\
 
       二、大作业驱动教学模式下统计学课程体验特征
 
       (一)课程收获较大为主要体验特征

       问卷总得分为 4.09±0.42, 课堂收获因子得分为  4.16±0.62,教师的教学因子得分为 4.44±0.53,学习量因  子得分为 3.41±0.99,说明学生对该教学模式体验较好, 有一定的课程收获,教师的教学较好,学习量适中 。从  因子的贡献度来看,在大作业驱动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统计学课程体验中,课程收获贡献度最大,其次为教师 的教学和学习量。在课程收获这一开放问题上,学生普 遍反映这一教学模式锻炼了他们对统计方法的实际运 用能力、问题发现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探索能力、独立 工作的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软件 运用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比如,有的学生说:“如果不 用这种教学模式,就无法根据现实情况对分析方法进 行合理运用,学到的知识可能浮于表面,不知道怎么运 用于研究过程中。还有就是不会结合实际写出较为专业的报告,并且缺乏对不同问题之间的新探索。”还有 的学生认为:“ 整个课程对我来说最有用的就是写报 告,这能够使我对于方法的应用更加明晰,也是在撰写 报告的过程中,我对于方法的掌握更加熟练,在报告撰 写之前,我对于如何使用分析方法并不清楚”。此外,有 90.5%的学生认为这种模式激发了他们研究问题的好 奇心和探究欲,87.0%的学生认为这种模式提高了他们 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 ,还有 77.0%的学生认为这种模 式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学习方式、考试成绩与课程体验相关分析

       学习方式与课程体验有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程度 较高,但是不同的学习方式与课程体验的不同因子相 关性不同 。表层学习程度越高(即学习死记硬背程度 越高)的学生认为这一教学模式的学习量越大,而深 层学习程度越高(越注重理解和运用)的学生越认为 从这一教学模式中得到的收获较大,认为教师的教学 较好 。从考试成绩来看,大作业报告成绩和期末考试 成绩与课堂收获和教师的教学都无关,但与学习量呈 负相关关系,期末成绩越低的学生越认为这一教学模 式的学习量大,如表 4 所示。

\
 
       (三)口试考核与课程体验相关分析

       笔者在大作业驱动教学模式下尝试在期末考核 中加入了口试环节,要求学生先对报告进行展示,然 后接受教师的提问 。t 检验结果表明,喜欢报告展示 和喜欢教师提问的学生认为课堂收获更大, 而且喜 欢教师提问的学生还认为教师的教学好, 如表 5 所 示 。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认为“报告展示是一种和书面报告不一样的认知 , 能对报告和自己想要表 达的内容有一个更加整体的了解”“ 展示能让我们主 动提炼出报告的重要内容, 对统计学知识的学习又 提升一个层次”“ 能够看到其他小组的展示,是一 次 很好的学习机会”“老师的评价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完 善自己的报告”。

\
 
       喜欢展示环节的学生认为,“ 教师的问题可以纠  正我对统计学概念的错误理解”“ 能让我们知道自己  有的方法是否有误”“ 加深了我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 “ 补充了我的知识盲点、拓宽了视野”“ 为了回答教师   的问题,我反复复习统计学内容”“ 教师问题很犀利 , 如果对统计学原理不了解,可能回答不上来”“让我对   统计学原理印象更深”等 。因此,口语考试这种新的考  核方式增加了学生对课程的收获,教师在口试中的提  问和点评这种反馈方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三、讨论

       课程体验是一种从学生视角进行教学质量评价  的方法 。课程体验问卷在我国已广泛用于对在线学  习等课程中学生体验的研究, 但是对某一教学模式  下具体课程中学生体验的研究较少 。本文尝试用课  程体验问卷工具对大作业驱动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统  计学课程体验进行分析, 以期能够根据调查结果及  时调整不合理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虽然本文的研究对象同质性较高 , 为同一性别同一  专业同一年级的学生 , 但课程体验问卷也表现出了  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研究结果显示,大作业驱动教学  模式下学生对统计学的课程体验可分为课程收获、 教师的教学和学习量三个维度 , 其中课程收获的贡  献度最大 。总的来看,学生认为这一教学模式下的课  程收获大、教师的教学良好、学习量适中 。此外,学习  方式 、考试成绩和对口试考核方式的偏好都与课程  体验有关,但是与课程体验不同因子的相关性不同。 其中, 对口试考核方式的偏好与课程收获和教师的  教学都有正向关系 , 尤其是展示过程中小组间互相  观摩的学习方式和教师对每组报告有针对性地提问  和点评得到了学生认可 。这一发现说明考核方式的  改进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学习获得感和对教师  的认可 , 因此统计学教学改革应当关注考核方式的  改变。

       本文认为在“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用课  程体验问卷工具分析统计学教学改革下的课堂质量  具有一定的价值。对统计学课堂质量的评价应当由对  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向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转  变,即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 目前对  统计学课程体验的研究还不多,相关工作需要借鉴其  他课程,从而更好地推动统计学教育教学改革,培育  出高质量的专业人才。鉴于课程收获大这一 因子在课  程体验中的贡献度最大,本文认为大作业驱动教学模  式可以被推广到统计学系列课程的教学中 。此外,本  文发现喜欢展示环节的学生都喜欢口试中教师的提  问,这一结果和课程体验中课堂收获大和教师良好的  教学两个维度直接相关 。在大作业驱动教学模式中, 教师的提问是针对学生大作业的提问,这种提问纠正  了学生的错误,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  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因此本文认为对学生作业做出反  馈及实行个性化考核而非普遍性考核更受学生欢迎。

       本文的研究也存在 一 定局限 。第 一,在课程体  验的维度上,本文没有包括原问卷中的“ 清晰的目  标和标准”“ 总体满意度”“ 学习共同体”等其他维  度,后续研究应当进一步分析学生在这些维度上对  大作业驱动教学模式下的统计学课程体验 。第二, 在学习方式维度上,本文只包括了深层学习和表层  学习,没有包括策略学习方式,应当对课程体验和  策略学习方式的关系做进一步研究 。第三,本文发  现学生对大作业驱动教学模式下统计学的课程体  验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关,但是对于课程体验对学  习方式的影响关系是什么、不同课程体验维度和不  同的学习方式有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还需要后续  进一步探究 。第四,笔者的授课对象为金融学专业  本科生,学生都为女生,因此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否  适用于其他学生群体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 刘荣多,刘学华. 以提升学生科研能力促进统计学实践能力的提 高:基于对统计学教改实践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31):182- 183.
       [2] 刘荣多,刘学华 .大作业驱动教学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实践探 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165-166.
       [3] 陈琼娥.大学生课堂体验研究的缘起、进展及趋势[J].重庆高教 研究,2014,2(1):41-46.
       [4] 邵娟.大学生课程体验调查法的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2009.
       [5] 袁耀宗.澳大利亚大学生课程体验调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 大学,2010.
       [6] 咸桂彩,罗骁,刘智.学生课程体验视角下的大学课程教学质量评 估[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2):60-63.
       [7] 彭琳,王昊,刘智,等.基于课程体验的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问 卷的开发[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2,22(3):74-78.
       [8] 顾至欣.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学习体验及发展对策[J].教育与职业, 2021(13):90-96.
       [9] 赵显通,方晨阳.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课程体验研究:基于 W 大学的调查[J].高教论坛,2020(12):42-46.
       [10] 徐炀,蒋静. 中外合作模式下基于“课程体验”的教学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开发:以南京工程学院中芬合作办学项目为例[J].江苏科 技信息,2020,37(36):58-62.
       [11] 蒋静. 中外合作办学视角下基于课程体验的教学质量评价探索 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1,7(34):23-26.
       [12] 倪婉宁.学科英语教育硕士在线课程学习体验研究[D].武汉:华 中师范大学,2022.
       [13] 晏秋雨,刘璇,职心乐,等.大学生课程体验问卷应用于医学生群 体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医学教育管理,2019,5(3):287-292.
       [14] 贺欣, 闫守轩.大学生深层学习的归因分析与对策建议[J].黑龙 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43-44.
       [15] 陆根书.大学生感知的课堂学习环境对其学习方式的影响[J]. 复旦教育论坛,2010,8(4):34-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69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