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互联网+"技术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19 11:16:0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互联网 +”技术服务、支持学科教学,能创新并优化教育管理方式,构建更智能、高效的课堂。音乐 是初中教育阶段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课程,有极高的艺术教育价值及审美教育价值,在推进学生美育方面有 重要作用。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应该积极利用“互联网 +”技术,推进音乐课堂优化升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 解效果,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成长及发展。文章基于此,先分析了“互联网 +”技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价值,然 后探寻了“互联网 +”下的初中音乐教学路径, 旨在实现课程教学的创新及优化,为学生带来良好、愉悦的课程 学习体验。

  关键词: 初中音乐"互联网+"技术,教学价值,教学路径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教 学建议”模块明确指出了艺术教学应与时俱进,教师 要引导学生运用虚拟乐器、热转印机、3D 打印机、激 光切割机等设备和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进行自 主学习,运用网络社交平台和远程通信技术加强和外 界的沟通与交流,构建学习共同体,提高艺术教学的 质量。

  为了推进课程改革,初中音乐教师应将教育与互 联网技术融合,让整个课程教学信息化、民主化,彰 显便捷性,使学生在高质量的课堂学习中实现对音乐 知识的深层理解及有效建构,提升核心素养。

  一、“互联网 +”技术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价值探究

  (一)有利于延展教学时空


  “互联网 + ”技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有利于延展教 学时空。教师借助网络技术,能够获取更为优质的信 息化教学资源,并通过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在课 堂上,学生以丰富的资源为支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 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也可以借助互联 网技术,继续延伸课内所学知识,展开专题研究,获 得个性化学习体验。由此可见,“互联网 + ”技术的运 用不仅可以优化课内课外教学模式, 丰富教学内容, 还 能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学习方式和广阔的学习空间,驱 动学生自主学习 [1]。

  (二)有利于体现“学生本位”

  “互联网 + ”技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有利于体现 “学生本位”。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教师的 理论讲解为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 自主性。而“互联网 + ”教育模式的运用, 更能体现民 主性,让整个课程教学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 师将选择更新颖、优质、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吸引 学生注意力,然后以技术赋能,优化教学活动,驱动 学生自主学习。这样便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和多元化的 学习需求,贯彻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体现了“以人为 本”的理念 [2]。总体而言,“互联网 + ”教育能够为学 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路径,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 况,有针对性地展开自主探究。学生也将从被动的学 习状态转变为主动的学习状态,敢于表达与创新。

  (三)有利于构建动态课堂

  “互联网 + ”技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有利于构建动 态课堂。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深度融合,能够引导 学生多角度学习音乐,深入挖掘音乐的情感内涵,夯 实音乐基础。教师利用视频、音乐课件及各项教育技 术,能为学生构建声音和画面有机结合的动态音乐教 学体系,为学生创设体验性的音乐学习空间 [3]。学生 在动态化的空间中能够深入思考,细致解读音乐知 识,增强音乐感知与鉴赏效能,增厚艺术表现根基。


\

 
  二、“互联网 +”技术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路径探究

  (一)引入优质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优质的教学资源能够为课程教学提供支持。初中 音乐教师应该善用“互联网 + ”技术, 引入优质的课程 教学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让整个音乐课堂具有 艺术魅力与艺术特色。这样能整体提升音乐教学的质 量,让学生在丰富资源的引领下完成对所学音乐知识 内容的深入探究,丰富课程学习体验,彰显学生在音 乐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 [4]。

  以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海岛冰轮初转腾》 为例, 本节内容选自京剧《贵妃醉酒》,节奏不缓不急, 委婉细腻的四平调唱腔表现出杨贵妃怨愤而又无可奈 何的心情。本课属于鉴赏类音乐作品。为了让学生在 聆听过程中感受、体验京剧唱腔的魅力,了解这一京 剧背后的情感内涵,教师应使用技术手段,为学生引入 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具体资源呈现如下:

  资源一:影视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为 学生播放《贵妃醉酒》的影视片段,辅助学生进一步 了解戏剧的内容。

  资源二:文史资源。教师可以利用 PPT,为学生 呈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及古代著名诗人的相 关文学作品,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牧的《过华清 宫三首·其一》等。

  资源三:常识资源。教师可以继续用微课为学生 介绍京剧的常识, 如京剧的发展史、京剧的四大行当、 京剧表演的四大艺术手段、京剧的伴奏乐器及京剧的 四大名旦等。

  有了丰富资源的支撑,学生再欣赏《海岛冰轮初 转腾》,便能够获得更深入的感悟和体会。学生跟随完 整的欣赏视频,可以一边打拍一边随着乐曲哼唱前两 句,切身体会唱段的情绪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 引导学生仔细聆听其他京剧,如《今日痛饮庆功酒》, 让学生基于《海岛冰轮初转腾》,对比总结生、旦角唱 腔和表演的特点,比如生角是“虎口掌”,旦角是“兰 花指”。教师用丰富的京剧作品资源展开教学,能够帮 助学生获得扎实的京剧知识基础,使学生获得愉悦的 欣赏体验。

  (二)善用技术手段,创新课堂组织形式

  “互联网 + ”技术下的初中音乐课程应该使用各种 技术手段,创新课堂组织形式,让音乐课堂焕发生机 与活力。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依托各项信 息技术,全方位改革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各种技术手 段的支持下主动参与音乐课堂活动, 激发个人潜能, 完成音乐相关练习,整体提升音乐综合学习能力,让自 身的学习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5]。

  以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六月——船歌》为 例,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多项技术手段的运用,创 新课堂组织形式,持续增强学生的内驱力。

  第一,教师可以利用 AR 、VR 技术,为学生创设 利于鉴赏的情境。AR 、VR 技术具有直观性和真实性 的特点, 能够让课堂更生动、真实。在课堂初始阶段, 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 VR 眼镜。学生戴上眼镜,会沉 浸在“夏日夜晚乘小舟荡漾在微波上”的情境中,真 切地体会音乐作品温馨、甜美、情谊深长的特点。

  第二,教师可以借助慕课完善鉴赏过程,深化学 生的鉴赏体验。比如,在鉴赏 A 段主题旋律时,教师 可以在旁边用钢琴弹奏这一旋律,让学生跟随钢琴弹 奏的旋律哼唱,然后用线条画出旋律走向,自主阐述 这一旋律在音乐表现上有何特点。教师还可以利用慕 课中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呈现小调的特征。慕课播放 小调(使用 #4、 #5),而教师弹奏未使用小调(去掉 #4、 #5)的旋律,让学生对比鉴赏,进一步感受小调 音乐的特征,总结出使用 #4、 #5 的音乐增加了忧伤的 感情,借此深化学生的鉴赏感受,满足学生的个性化 鉴赏需求。

  第三,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音乐弹奏软件, 如 Garage Band,它内置丰富的模拟乐器,为学生的钢琴练习提 供了技术支持。在音乐课堂上,很难实现每一个学生 都有一架钢琴,这就需要技术赋能,支持学生完成器 乐演奏与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手机或平板,打 开 Garage Band,弹奏《哈农钢琴练指法》的第一条、 第三十八条, 感受音色, 体会上行、下行的音阶。由此, 学生便在技术的支持下, 丰富了音乐课堂体验与感受。

  (三)开辟第二课堂,构建线上交互平台

  在使用“互联网 + ”技术进行教学时, 教师还应该 开辟第二课堂,搭建线上交互平台,实现音乐延伸教 学。音乐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音乐知识, 培 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要让学生具备审美情操,将所 学的音乐知识渗透于现实生活, 让生活充满艺术气息。 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 信技术,搭建云教育平台,让学生根据课内所学的内 容进行课后拓展及延伸,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价值与 作用。

  以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梁山伯与祝英台》 为例,这一作品选编自我国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 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了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是依照剧情的发展进行创作 的标题性音乐。整个乐曲的结构形式是奏鸣曲式,由 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 选取了“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这三个 主要剧情。学生在理解并分析这一乐曲的过程中能够 提升感受和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掌握协奏曲定义和 奏鸣曲式结构特点。 同时,通过对 比节奏、速度、 力度以及乐器的演奏技巧,学生也能感受音乐表现手 段, 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中, 会 对这一作品有不同的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开辟第 二课堂,让学生在课后组建学习小组,依据梁山伯与 祝英台这一民间故事完成音乐舞台剧的表演。比如, 一些擅长舞蹈和器乐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对整个剧情 进行重新创编,随后一边表演剧情,一边用不同的器 乐演奏,呈现一场音乐舞台剧。不同的小组所擅长的 音乐表演艺术形式不同,所展现出来的音乐舞台剧也 有所不同。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通过视频记录自己表 演的音乐舞台剧,随后将视频上传至云平台。学生进 入云平台, 在线交流、互动, 分享自己表演的内容, 会 获得对音乐作品的创造性理解。




\

 
  (四)优化教学评价,引入智能评价系统

  在“互联网 + ”技术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的教 学活动进行了调整与创新,与之相关的教学评价活动 也应该适当改革与优化。因此,教师要将信息技术与 教学评价有机融合,构建智能化音乐评价系统,以技 术赋能,全面评价并判断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了解 学生的音乐学习状态、学习特点、发音规律、咬字特 色。智能评价系统的引入能够让评价的结果更客观、 全面, 对学生的各项音乐要素及技能进行综合评估, 反 映学生最真实的音乐学习状态。而教师也可以根据智 能化系统给出的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调整并优化教 学活动,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充分发挥以评定教、以 评促学的价值与作用。

  比如,教师在让学生利用音乐弹奏软件完成钢琴 练习时,便可以通过对后台数据库中学生弹奏生成的 作品进行大数据分析,对学生的弹奏指法、旋律、节 奏等方面进行评价,生成学生钢琴练习的个性化评估 报告。通过这一报告内容,教师可以了解每一个学生在钢琴弹奏中的优势与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借助在 线教育平台,为学生推送课后钢琴练习的任务,使学 生的音乐课后拓展与实践更丰富、更多元。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多元主体评价。教师可以 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将家长、学生及其他教育管理人 员一同引入教学评价中,使评价内容更丰富、全面、 客观。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分析评价数 据,评价学生的音乐创作情况及表现,使整个教学评 价朝着标准化、智能化、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 地将“互联网 + ”技术引入其中, 让整个课程具有信息 化、便捷性、主体性特征,推进高质量音乐课堂的构 建。教师要认识到“互联网 + ”技术背景下的初中音乐 教学的价值,然后使用互联网技术,优化音乐教学路 径。由此,整个音乐课程便能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 实现优化创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力畅.初中音乐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以桂 林市第十二中学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3.

  [2] 杨秀玉.信息化2.0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2(9):144-147.

  [3] 刘晓霞.信息化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模式与理念的 创新[J].中国新通信,2022.24(9):233-235.

  [4] 刘磊.智慧课堂条件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实践研究:以成都市L中学为例[D].成都:四川音乐学院,2022.

  [5] 程媛媛.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分 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11):85-8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60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