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寄宿制学校课后服务的语文教育模式 创新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18 16:16: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教育部《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课后服务是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拓展学生学习空间、落实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从语文教师角度对寄宿制小学课后服务进行解读,探讨了课后服务的内容界定、寄宿制学 校课后服务存在的问题、语文教育课后服务的创新等内容,以期优化课后服务保障措施,加强科目教学与课后服务体系的联动, 促进课后服务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

  现代社会的家庭结构多为双职工 家庭,家长下班时间与小学生放学时 间差距大、冲突大的问题逐渐显现出 来。基于此,寄宿制学校为家长提供 了更为放心的学生托管环境。“双减” 对寄宿制学校课后服务内容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学校要在减少作业量的基 础上纳入多元化的服务形式与内容, 更加重视学生情感关怀、课后活动、 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 有效利用寄宿制学校优势,优化健全 学生课后看护功能,并且加强学科教 育与课后服务的联系,使学生处于长 期稳定的良性“学习状态”中,能够 更好地达成课后服务总体目标。

  一、课后服务的界定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 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 《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小学课 后服务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校区人 员、管理、资源、场地等方面优势, 建立学生家长自愿参与的课后服务管 理。课后服务主要包括安排学生做作 业、体育活动、娱乐游戏、拓展训练、自主阅读等,而不是变相补课。

  我国课后服务起步时间相对较晚, 服务内容、职能责任尚未形成系统。 经过梳理《意见》文件内容与近年相 关文献,不难发现现有的教研成果对 课后服务有以下共性认知:从学生角 度,课后服务主要体现为促进学生发 展、教育资源公平的一系列活动;从 学校角度,课后服务主要指教育服务 系统架构,包括寄宿制学校课后服务 的制度、形式、内容、评价、师资、 管理等能够满足教育公共服务的有机 整体;从教师角度,课后服务内容主 要包括学生生活照顾、教师陪伴、课 业辅导、家长沟通等方面。

  二、当前寄宿制学校课后服务存 在的问题

  (一)学校教育资源短缺

  目前基础教育资源的分配主要由 地方政府负责,实施分级管理。在经 济发展薄弱地区,教育经费拨款相对 较少。寄宿制学校多处于乡镇,学生 家长经济条件有限。并且在国家基础 教育收费标准改革背景下,学校严禁集资收费。同时,乡镇寄宿制学校每 年的收费标准远低于城市,在学校自 身资金筹措有限的条件下,课后服务 的内容拓展也受到限制。课后服务活 动经费与教师课后服务补助较低,在 此背景下,寄宿制学校课后服务难以 花费较高的资金聘请心理健康及生活 指导教师,这些职能往往由科任教师 担任,阻碍了课后服务向高层次发展。 并且,由于经费和人力资源的限制, 乡镇寄宿制学校的课后服务只能提供 基础的学习辅导和体育活动,缺乏多 样化的课后服务内容。
 

\

  (二)注重课业辅导,忽视心理 辅导

  调研发现,在 课后服务的执行 中,小学生作业辅导时间占据了课后 服务的大部分时间,以笔者所在的大 方县羊场镇羊场小学为例,作业辅导 时长约占据服务时长的 73.5%,并且 由于学校资源匮乏,教师在课后服务 中倾向于选择首先保证学生课业先行 发展。虽然部分教师与家长认识到培 养学生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健康教 育、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但课后服务多样化的形式并未开展起来,尤其 在心理健康关注方面,一些学校的 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对于年纪尚 小又在寄宿学校学习生活的学生而 言,心理健康疏导需求较大。但由 于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师和资源, 学生心理需求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满 足。这导致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 人际关系问题等方面缺乏应对能力, 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 问题。此外,由于课后服务主要集 中在学校内部进行,缺乏与家长的 有效沟通和合作。家长在学生心理 健康方面的关注和支持也相对较少, 无法与学校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 康发展。

  (三)课后服务制度执行缺乏监管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 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强调了降低校内作业量,实现作业质 量优化,并且要求减少学生校外培训 负担。教育部出台的双减、双规、考 试管理、作业管理、五项管理等政策, 对寄宿制学校课后服务质量与监管提 出更高的要求。但当前课后服务内容 流于形式, 课后服务的检查制度单一。 例如,课后活动的检查只要求科任教 师在班级按时执行,对于课后活动的 效果与质量缺乏评价,导致课后服务 的反馈难以落实,质量有待提升。

  (四)家长对课后服务的认知存 在差异

  一方面,在课后服务的认知上, 一部分家长的教育意识相对薄弱。他 们认为在寄宿制学校中,家长不需要 承担参与学校教育的义务。这种认知 导致他们对课后服务的方向存在偏 差,长期望课后服务能够提升学生成 绩,却忽视了课后服务对学生全面发 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寄宿学校学 生的家长中,许多是外出务工人员,工作原因导致家长不能及时地参与学 生的成长教育。此外,部分家长的受 教育程度不高,对课后服务的重要性 和方式不太了解。一些学校也未积极 邀请学生家长参与课后服务的互动, 将家长排除在课后服务系统之外,许 多学生家长不清楚如何与学校进行沟 通,导致部分家长对“家校共育”的 参与度和认可度不高。

  三、寄宿制学校课后服务的语文 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一)优化创新课后服务的形式 与内容

  1. 制度管理方面

  在制度管理方面,寄宿制学校要 结合校区学生数量、团队管理、基础 设施、服务监督等内容统筹各项制度。 在管理制度方面要将教育目标、发展 目标做好统筹,并结合语文教师的工 作领域、职责范围划分好教师课后服 务的职能与责任。明确教师的作业监 督、兴趣培养、课外拓展、德育建设、 师生交流、语文素养提升及学生个性 化发展等一系列的课后延伸服务职 责。在课后服务的时间段内,还要对 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关注“以学生为 中心”的减负提质教学活动设计,实 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成长。除此之外, 语文教师也具有多种管理职责,如课 后服务计划管理、运行管理、档案管 理、检查监督管理、教学质量管理、 教学资源管理等。学校要优化对课后 服务各项资源的宏观调控工作。

  2. 生活管理方面

  生活管理旨在帮助小学生养成良 好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提升小学 生在寄宿学校中的自理能力、社交能 力、自律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基 于此,语文教师要将生活管理的目标 与课后活动有机结合,在课后的自主阅读、文体活动、娱乐活动、兴趣小 组等活动中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生活能 力。在课后服务中, 教师可以这样做: 首先,制定规范的作息时间表,包括 学生课后活动中的就餐、休息、娱乐 等活动的时间,让学生养成规律的作 息;其次,教师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 样的课外活动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 的生活习惯。例如,语文教师在组织 与教材内容《识字 2:传统节日》互 为补充的传统节日手工活动课时,可 以带领学生感受剪窗花的乐趣。在手 工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关注学生 剪窗花的效果,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 不乱扔纸屑、珍惜资源等良好的行为 习惯,并且在课外活动中有意识地培 养学生社交、独立等能力。

  3. 心理健康方面

  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主要包括学习压力、分离焦虑、适应 问题、社交恐惧、自尊问题等方面。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一部分是 外源性的,包括生活环境变化、课业 繁重、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一部分 为内源性原因,主要受个性、性格、 家庭环境所影响。因此,语文教师在 心理健康服务的管理中,要从多方面 入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 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引导 羞怯、敏感的学生敞开心扉,保持轻 松愉快的心境参与服务活动。

  在心理健康课后服务中,教师要 做到以下几点:(1)了解学生个体差 异。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 背景和学习情况。(2) 建立良好的师 生关系。与学生建立亲近、信任的关 系, 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3) 提 供情感支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倾听学生的心声,给予他们安全感和 支持。(4)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 鼓励和肯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5) 建立学生支持 系统。与家长、班主任、心理咨询师 等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 康, 及时介入和解决问题。(6) 关注 学生的学习压力。合理安排学习任务, 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鼓励他们积极 参与课外娱乐文体活动。(7) 加强社 交技能培养。帮助学生提高社交能力,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社交恐惧 和适应问题。

  4. 活动创设方面

  作为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外 服务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与成 长。语文课后服务活动的创新需要课 外活动与教材相连接,提升隐性教育 的效果。

  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开展课后服 务活动,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降低学生作业压力:(1)阅读俱乐部: 组织学生参加阅读俱乐部, 每周选择 一本适合学生年龄段的优秀中文读 物,鼓励学生阅读并分享自己的阅 读心得。(2)课外讲座:邀请专业 人士或学者来校进行课外讲座, 介绍 有趣的语文知识、文学作品或文化 背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3)语 文游戏:设计一些有趣的语文游戏, 如词语接龙、成语接龙、诗词填空等, 通过游戏形式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 (4)语文电影欣赏:选择一些与语 文相关的电影进行欣赏,通过观影 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电影中的语言 表达和情感表达。(5)课外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 让学生亲身感受语文知识在实际生 活中的应用价值。

  5. 安全教育方面

  在寄宿制学校的教师课后服务 中,安全教育非常重要,因为小学 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他们对于 安全意识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相对较低,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诱导。 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教 育。可以通过讲解安全知识、示范 安全行为、讨论安全问题等方式, 提高学生对安全问题的认知和理解。 尤其在课外活动的实践中,教师要 针对不同的安全问题进行讲解,让 学生明白哪些行为容易导致自身受 到伤害,生活中该如何保护自己的 安全。
 

\

  (二)开放性作业设计落实“减 负增效”

  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小学语文作 业设计存在以下问题:(1)作业繁重, 机械重复摘抄类作业多、创造性作业 相对较少;(2)作业类型多为书面 作业,实践类作业较少; (3)作业 多为教材配套练习题,教师自编性内 容少;(4)独立作业多,合作性作 业少;(5)个性化、兴趣性作业较 少。基于以上问题,教师可多设计开 放性作业,布置实践性作业、创造性 作业、合作性作业、个性化作业等丰 富的作业形式,如在课后活动中,教 师可要求学生之间合作完成一个任务 或项目,将学生组成探究小组,共同 策划并制作一个展示板、演出一个小 剧场或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等。通过合 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 能力。

  (三)语文学科课后服务管理评价

  目前课后服务的量化评价较为单 一,仅仅依靠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价 服务质量。为了全面地评价课后服务 的管理质量,教师可以结合大数据技 术进行跟进和监督,实现量化评价。 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可以了 解他们的学习进步情况,从而评估课 后服务的效果。除了量化评价,还应 该结合质性评价来评估课后服务的质 量。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学生学习能力测试、课后服务满意度调查 和家长追踪访谈等。通过这些方式, 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课后服务的满意 程度和改进意见,以及家长对服务质 量的评价和期望。同时,针对家长课 后服务参与较少、教师与家长沟通度 不高的问题,教师可以拓展网上评价 渠道,如利用微信公众号中的留言板 功能收集学生家长的评价建议,也可 以利用学校官网中的信箱功能收集学 生家长的意见。教师要及时了解家长 对课后服务的评价和需求,从而改进 服务内容,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一 体的课后服务管理评价体系。

  四、结语

  对于寄宿制学校来说,学校教职 工需要全权负责学生的学习进度、食 宿住宿、安全卫生、心理健康等多方 面的问题,因此,语文教师更要加强 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学水平,表现 出思想引领与行动示范,在课后服务 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满足学生学 习成长与个性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彭会元 . 用好课后服务, 破解 农村小学语文学习难题 [J]. 课堂内外 ( 高中版 ),2023(19):24-25.
        [2] 钱洵 . 初中语文课后服务“托 管 + 拓展”模式研究 [J]. 语文世界 ( 教 师之窗 ),2023(5):63-64.
        [3] 赵宁宇 . 初中语文课后服务 “5+2”模式研究 [J]. 语文世界 ( 中学 生之窗 ),2023(5):62-63.
        [4] 马翠琴 . 课后服务背景下小学 语文服务性课程设计策略 [J]. 试题与 研究 ,2023(7):131-13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55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