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电子书包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1 16:16:1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研究在旁听广州市绿翠现代实验学校初一年级智慧班各个学科部分课程的基础上,通过课堂观察教师运用电子书包进行课堂教学的情况,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中学电子书包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策略,以期为电子书包的教学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电子书包;中学教学;应用;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梁宇靖,等.电子书包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05):136-138.

一前言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了诸多变化。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也更加广泛。《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电子书包是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将其应用到教育教学中符合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一些大城市引入电子书包,在部分中小学推行电子书包试点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电子书包逐渐成为城市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工具。虽然电子书包还未在我国得到全面的普及,但电子书包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已经凸显出来,未来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推动下,电子书包的应用将会逐步成熟并迅速推广。然而,电子书包作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果,但在实践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笔者以广州市绿翠现代实验学校初一年级智慧班为研究对象,听取各个学科的部分课程,通过课堂观察教师运用电子书包进行课堂教学的情况,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中学电子书包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策略,以期为电子书包的教学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电子书包的概念

        目前,电子书包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概念界定。祝智庭教授指出,从硬件设备上来说,电子书包是一种个人便携式学习终端;从系统功能架构来说,电子书包则是学生的个人学习环境。[1]钱冬明等人认为,电子书包是一种具有阅读电子课本、管理学习资源、记录个人学档功能,具备支持各种有效学习方式的个人学具和交互式学具,具有信息处理能力和无线通信功能的个人便携式信息终端。[2]刘繁华等人认为,电子书包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承载着丰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具有网络支持与服务功能,支持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协同互动,并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移动学习媒体。[3]

         一个完整的电子书包系统主要包括学习终端、学习资源以及服务平台。电子书包学习终端以平板电脑为主。学习资源包括课程库、学习工具库、试题库、教育游戏库等教育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则是支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协同教育的信息化教育平台,为学生、教师、家长、社会教育工作者等提供教育教学资源、学习管理与评价、协同互动等服务。[3]

       电子书包作为个人学习终端,由学生操作和使用。学生是使用电子书包的主体,教师主要起引导和帮助的作用,帮助学生自主地检索信息、筛选信息,指导学生进行资源整合和探究性学习,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三电子书包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主要使用电子书包来发布教学资源、管理课堂、批改学生作业、在线辅导等;学生则通过电子书包进行网上搜索、阅读、讨论、做作业等学习活动。电子书包具有构建丰富的学习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支持多元的互动活动、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管理、进行及时有效的测评及反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等优势。

(一)构建丰富的学习情境

         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传统的教与学的形式。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地选择电子书包中的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来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电子书包给学生构建了一种新型、有趣、多样化的学习环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电子书包中含有电子教材、课程库、学习工具库、试题库、教育游戏库、课外阅读资料等丰富的学习资源。除了电子书包本身具有的大量数字化资源以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书包从网络上获取其他大量的信息,为学生提供数字化的教学环境,从而培养学生查找资源的能力与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此外,电子书包还可以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料,实现因材施教。

(三)支持多元的互动活动

          在使用电子书包的智慧课堂中,支持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电子书包等多元的互动活动,极大地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班级无线网络的支持下,运用电子书包的互动交流、课堂交互功能,将教师和学生连接起来,使教师能更好地掌控教学,并针对具体的情况有目的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互动。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使用电子书包完成练习、拍照、截屏重难点内容等方式,实现了生机互动。除此以外,学生之间也可以利用电子书包平台进行互动。学生借助电子书包平台开展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各学习小组内成员以及小组之间都可以展开深度探讨、分享彼此的意见想法,从而实现了生生互动,创造协作与个性并存的教学环境。[4]

(四)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管理

          教师可通过教师端对电子书包的学生端进行操作控制,能够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并获得及时反馈,还能够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进行个性化教学,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管理。

(五)进行及时有效的测评及反馈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借助的是电子书包的评测和数据整理功能。教师可以在电子书包的评测中心发布练习题目,学生则使用自己的移动学习终端完成练习并提交答案,以此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通过评测中心对学生答案进行汇总和统计,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如正确率、答题速度等,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查缺补漏,根据需要对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加强对于知识的应用,还可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对学生未能熟练掌握或薄弱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以便更好地进行后面的教学。

(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重视讲授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的课堂上,通常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举手回答,只有举手被点名回答的少数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环节中,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而在智慧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电子书包进行提问,每个学生可以同时回答老师的问题并即时给出自己的答案,还可通过电子书包对比其他同学的答案,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考以及成果的输出,都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教师也能够更加密切地关注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5]

\

 
四 电子书包在中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电子书包应用能力较弱


       教师应用电子书包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电子书包的教学效果。在观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对电子书包的使用只停留在表面的层次,仅仅注重电子书包的工具性,只是为了用而用,没有充分发挥电子书包的优势及作用,让人感觉该堂课与传统课堂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脱离了电子书包也可以照样进行,并没有做到将电子书包真正融合到课堂教学当中。这可能与教师的抵触和畏难心理,缺乏足够的教学改革动力和教学模式改良能力有关。

(二)没有充分利用电子书包中丰富的学习资源

        电子书包并不仅仅是一个电子终端设备,它还是链接丰富教学资源的媒介。在观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教师仅仅利用电子书包向学生推送、播放PPT课件,没有充分利用电子书包中学习工具库、试题库、教育游戏库、课外阅读资料等丰富的学习资源。

(三)电子书包功能应用过于单一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电子书包的教学监控、测试练习、反馈以及奖励的功能应用最为普遍。而创设情境、学生学习过程监控等功能则是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设计进行针对性的选择使用,但教师对电子书包中的小组讨论、同伴互评等功能的使用频率几乎为零。其实,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将重点、难点转化成一系列的论题,让班级小组展开讨论,将讨论的意见发布到班级论坛上,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地进行反馈。通过电子书包这种创建小组讨论的功能,使得平时不敢发言的学生也能积极地进入讨论中,有助于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增强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6]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电子书包中的同伴互评功能,让学生对彼此的作业相互进行评价,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强化新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能够激励学习者成为独立的、批判性的个体,实现对学习内容或主题的深层次学习。

五 推进电子书包在中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完善培训体系


        观察研究表明,教师对电子书包的应用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学校应请专家分学科、分层次、分内容地对教师进行系统的电子书包教学软件和使用方法的培训和指导,帮助教师熟悉电子书包教学软件和应用程序的操作,以便更好地在课堂上应用电子书包。在培训过程中,还应注重教师的共同需求和不同需求,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以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

(二)开展电子书包教研活动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电子书包相关的教研活动,鼓励教师主动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电子书包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或交流分享相关经验,通过学习、讨论、总结,反思并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将电子书包应用到教学当中,以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效率以及对电子书包的应用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除此以外,学校还可以安排教师组成互帮互助小组,年轻教师帮助年长教师学习应用电子书包,并解答使用过程之中遇到的小问题,年长教师则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帮助年轻教师筛选有效的教学资源。[7]

(三)加强教学设计,探索多样化的应用

            要实现电子书包的有效应用,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加强教学设计,积极开展基于电子书包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创设和发展电子书包新的应用形式。[8]教师应从学生兴趣出发,正确使用电子书包,充分利用电子书包软件中的各项功能,例如鼓励学生利用电子书包的资源获取工具(拍照、录音、录像、截屏等)和虚拟学具(绘图板、“随手写”等)来保存个性化学习成果,为课堂教学积累“原生态”的素材与案例,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六 总结

          本研究通过课堂观察,总结当前电子书包在中学教学应用中存在教师电子书包应用能力较弱、没有充分利用电子书包中丰富的学习资源、电子书包功能应用过于单一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学校完善培训体系、开展电子书包教研活动、教师加强教学设计、探索多样化的应用等策略,以促进电子书包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

        电子书包作为融合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产物,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中学课堂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虽然电子书包目前只在国内部分地区进行初步试用和定点试验,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行,可以预期电子书包必将会进一步推广和普及。而电子书包在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祝智庭,郁晓华.电子书包系统及其功能建模[J].电化教育研究,2011,(4):24-27.
[2]钱冬明,管珏琪,郭玮.电子书包终端技术规范设计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1-98.
[3]刘繁华,于会娟,谭芳.电子书包及其教育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01):73-77.
[4]樊敏生,武法提,王瑜.基于电子书包的混合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10):109-117.
[5]孙文清,石静,刘军.优学派电子书包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2):52-53.
[6]吴海玉.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2):151.
[7]刘丽君.电子书包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分析[J].数学教学通讯,2018,(06):38-39.
[8]屈洁.推进电子书包有效应用的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2016,(22):15-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5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