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具有提升学生单元学习效果和自我管理能力的作用。为提升 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质量,本文运用经验总结法和案例分析法,说明小学语文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三个维度,即学习态度、参与 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并指出教师可以按照立足核心素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着眼目标,设计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任务、 结合任务特点,制定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标准、通力协作,推进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实施进程这四个流程组织教学活动,做到以 评促学、以评促教,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过程性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 多次提出“过程性评价”这一关键词, 在研读《新课标》的过程中,教师 可以认识到过程性评价贯穿语文学 习全过程,有助于找出学生语文学 习的特点与问题。教师可以结合过 程性评价结果展开教学反思,优化 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设计,并指导 学生调整学习方法, 端正学习态度。
指导学生以单元为单位展开学科 学习活动是近年教育改革的重点方 向。辅助学生有效推进单元学习活动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梳理所学内容,构 建内容丰富、逻辑清晰的图式,并强 化学生对单元重点知识、技能、主题 的深度理解。不可否认,单元学习对 学生提出的要求更高,小学阶段学生 抽象思维还不强, 并且缺乏自律意识、 抗挫折能力较弱,难以在有限的学习 时间内高效完成单元学习任务,需要 得到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基于此,笔 者围绕“小学语文单元学习过程性评 价多元化教学”展开以下研究。
一、小学语文单元学习过程性评 价的维度
研读《新课标》过程性评价相关 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到过程性 评价重点考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 心素养的发展水平。由此,教师也可 以从这三个维度设计小学语文单元学 习过程性评价体系。
(一)学习态度
良好的学习态度具有调节学习行 为的作用。在设计小学语文单元学习 过程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 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包含制定 计划、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三个指标。 其中,制定计划是指根据单元学习内 容和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结合自身 实际情况制定可行、合理的学习计划; 自我监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严格 约束自己,在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 下及时将探究重心转移到学习材料分 析活动中,完成学习计划目标;自我 调节是指学生在遇到干扰、挫折的情 况下,通过调整方法、拓展探究、交 流讨论等方式解决困难。
(二)参与程度
参与程度是指学生在单元学习过 程中付出的心理投入和努力,参与程 度越高,学生越可以得到锻炼。教师 可以从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两个方面 对学生单元学习的参与程度展开过程 性评价。从自主学习方面来说,参与 程度高的学生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 法, 分析学习材料中值得学习的元素, 并做到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个性化 观点;从合作学习方面来说,参与程 度高的学生可以与教师、同学建立积 极的合作关系,共同讨论话题,倾听 他人的想法、见解和困惑,并做出积 极回应。
(三)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包含文化自 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四个方面。在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中 检验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时,教 师可以结合识字与写字(主动识字、 做到书写规范美观) 、阅读与鉴赏(深 度阅读课内外精彩文章、经典书籍等, 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作者传递的积极价 值理念)、表达与交流(乐于表达、流畅表达、创意表达)、梳理与探究 (整合学习期间获取的知识或遇到的 问题,通过多种探究途径解决问题, 扩充知识储备,发展技能)等语文实 践活动分析与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业成 就关键表现。
二、小学语文单元学习过程性评 价多元化实施流程
《新课标》在“倡导课程评价的 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 用”相关论述中提出“注重评价主体 的多元与互动,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的 综合运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 进评价方式的变革”。为有效发挥单 元学习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积极 影响, 教师要注意做到评价角度多元、 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手段多元等。教 师可以采取以下小学语文单元学习过 程性评价多元化实施流程。
(一)立足核心素养,明确单元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是抽象且复杂的,不同 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 因而《新 课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 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个角度设 计了各学段的要求,以此自然地将培 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工作落实于各学段 教学任务。教师可以立足核心素养, 结合新课标中“学段要求”版块和单 元主题、单元学习内容设计多个旨在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单元学习目标, 让后续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有所侧 重,做到评价角度多元,提升学生核 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 学为例,单元以“秋”为主题,编排 了三首与“秋”相关的古诗(《山行》《赠 刘景文》《夜书所见》) 、《铺满金 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和《听 听,秋的声音》,可以让学生体会不同人对“秋”的独特理解。习作版块 主题为“写日记”,语文园地版块“词 句段运用”中渗透“根据上下文推理 加点词语意思”的学习方法, “书写 提示”中引入了使用钢笔写字的技巧, “日积月累”中补充了九个与“秋” 相关的成语。
《新课标》第二学段(3-4 年级) 学段要求中与本单元相关的内容有: (1)识字与写字:写字姿势正确,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2)阅读与 鉴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 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 作用。(3)阅读与鉴赏:诵读优秀 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4)表达 与交流: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 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 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 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5)梳理与 探究: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
这样,在结合教材内容解读新课 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本次教学的 单元学习目标确定为:(1) 目标一:
识字与写字。借助教材和词典正确识 记生词,能够运用钢笔工整、规范地 书写所学生字和生词。(2) 目标二:
阅读与鉴赏。通过圈画精彩词句、推 理生词含义、边读边想象等方式感受 诗歌、散文或记叙文描述的方法,体 会作者的情感。(3)目标三:表达 与交流。基于阅读成果,记录自己生 活中发生的重要的事情,感知写日记 的好处,形成写日记的习惯和能力。
(4) 目标四:梳理与探究。围绕“秋” 展开探究活动, 有目的地积累与“秋” 相关的精彩词语、段落和诗句,并整 合所学内容。
这样,教师在梳理单元教学内容 的基础上研读《新课标》,围绕核心 素养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在展开单元过程性评价期间,便可以围绕上述目 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与核 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展开评价,确保学 生有效投入单元学习活动,达成单元 学习目标。
(二)着眼目标,设计单元学习 过程性评价任务
在明确单元学习目标的基础上, 教师需要将其分解并转化为系列评价 任务,让学生围绕系列评价任务展开 学习活动,并落实单元过程性评价, 以此指引学生逐步达成单元学习目 标。设计评价任务期间,教师要注意 在具体的任务中融入学生需要了解的 知识内容、思维方法、策略、情感态 度等,通过让学生完成任务推进单元 学习过程,评价学生的任务完成过程 和情况展开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
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 为例,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发 教学资源,在探索单元学习目标的过程 中,教师可以设计梳理与探究目标:围 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话题有目 的地收集资料,梳理课内外探究期间获 取的信息。之后结合这一目标,教师可 以设计相关评价任务:(1)评价任务 一:浏览单元阅读版块内容和与“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课外诗歌、散文、 记叙文等,确保自己能够说出所读材料 的主要内容。(2)评价任务二:重新 分析阅读材料,系统整合与传统文化相 关的信息,记录自己想要进一步深度探 究的传统文化信息。(3) 评价任务三: 结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通过查阅书籍、 与他人对话、收集网络资源等方式展开 深度探究。(4) 评价任务四:通过表格、 思维导图或手抄报整合探究成果。
结合评价任务,学生可以了解到与 传统文化相关的课内外知识,提升逻辑 思维,并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 解,同时树立文化自信。教师在结合评价任务指引学生结合“梳理与探究”目 标展开学习期间,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 习计划设计、计划实施和任务成果展示 等展开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保障学生 在教师的评价下高质量完成评价任务, 实现单元学习目标。
(三)结合任务特点,制定单元 学习过程性评价标准
完成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任务设 计工作后,教师要结合任务特点,帮 助学生明确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标准, 真正让过程性评价贯穿学生学习的全 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在明 确任务的基础上,与学生展开讨论, 师生共同制定单元过程性评价标准。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 学为例, 本单元主题为“神话故事”, 教师可以结合“与同学展开合作探究, 收集与整理‘神话故事’相关资料, 通过图文、报告、视频等方式展示学 习成果”这一梳理与探究目标,设计 评价任务“为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人 物制作介绍卡”。结合这一任务,教 师可以与学生展开讨论, 请学生思考: 如何才能高质量完成这项任务?从而 引入评价标准:(1)标准一:认真 阅读课内外材料,感知各个神话人物 的魅力,找出自己最感兴趣、最喜欢 的神话人物。(2)标准二:围绕自 己喜欢的神话人物收集各类资料,并 整合这些资料,从多角度细致梳理神 话人物特点。(3)标准三:能够通 过文字、插图等将自己收集并整合的 资料呈现在任务介绍卡中,要求介绍 卡内容丰富、语言简洁、插图符合神 话故事人物的特点或经历。
综上,教师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 产生高质量完成任务的动机,在此基 础上引入评价标准,可以让学生更好 地制定学习计划,并基于评价标准监 控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促使其有效结合任务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达成 学习目标,发展核心素养。
(四)通力协作,推进单元学习 过程性评价实施进程
推进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实施 进程是提升单元教学质量的重要一 环。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引入多元 评价主体,除教师基于自身专业素养 展开评价外,还要引入学生自评、学 生互评等活动。在必要的情况下,学 生家长、其他教职工、社会人员等也 可以参与评价活动。小学语文单元学 习过程性评价实施期间,教师与学生 是最常见的评价主体。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 学为例,结合“为自己喜欢的神话故 事人物制作介绍卡”这一任务,教师 可以引入如下评价环节:
1. 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
学生需要在结合任务学习期间, 多次展开阶段性反思活动,围绕以上 三个标准展开自评。例如,学生在结 合标准二自评期间,发现自己整合的 资料虽然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角度丰 富,但信息细致程度不足,在这种情 况下,学生需要进一步收集并整合信 息,以此提升对神话人物的了解。基 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换任务成 果,并展开生生互评活动。
2. 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
在阅读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可以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围绕标准一进 行点评,分析学生是否能够深入理 解课文中各个神话人物的特点。教 师可以在学生课堂学习期间展开评 价。例如,学生在说明自己对盘古 的认识时,可能会出现阅读深度不 足的问题,表现为学生重点讲述其 劈开天地后身体发生的变化,但并 未关注其精神品质。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要在对学生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进行肯定的基础上,指出不足之 处,请学生分析课文结尾处“伟大 的巨人盘古”这句话,思考为什么“盘 古是伟大的”。教师展开单元学习 过程性评价,可以让学生学习神话 人物的分析重点——探索其经历,
挖掘其品质。这样一来,学生在教 师的指导下, 可以更好地完成“为自 己喜欢的神话故事人物制作介绍卡” 这一评价任务。此后,教师也可以 基于学生的自评、互评成果等围绕 其他标准展开点评,提高单元学习 过程性评价效果。
三、结语
教师要认识到小学语文单元学习 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从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 发展水平三个维度设计单元学习过程 性评价。教师可以先设计有助于学生 核心素养发展的单元学习目标,由此 出发, 设计评价任务, 制定评价标准。 最后,在教学实践中与学生、家长等 多个评价主体进行合作,推进单元学 习过程性评价实施进程,让学生及时 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学习进度和质量, 调整学习态度和方法,从而发展核心 素养。
参考文献:
[1] 周涛红 . 分析小学语文综合性 学习单元的项目学习 [J]. 新课程,2022 (40):178-179.
[2] 刘丽川 . 生本教学理念下语文 阅读多元评价策略研究 [J]. 学苑教育, 2022(32):49-51.
[3] 齐娟 . 激励性评价语言在小学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J]. 宁夏 教育 ,2022(10):28-2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