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数学教学改革倡导以生为本,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全过程。然而,目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当,违背了教学改 革理念。“五环节”教学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经历不同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转变学习方式,掌握学习内容,积累学习经验,发展学 习能力。该教学包括五大环节,即化、读、梳、议、问。本文将以“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节课为例,以五大环节为重点,详细论 述小学数学“五环节”教学策略,旨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五环节教学,教学策略
“五环节”教学是由化、读、梳、议、 问五个环节构成的教学。其强调以学 生为中心,注重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 中发挥自主性,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 技能,不断地解决问题或任务,一步 步地理解新知,强化技能,发展核心 素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 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 向,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五 环节”教学与新课标理念相契合,可 以助力学生获得良好发展。本文以“两 步计算的应用题”为例, 探讨实施“五 环节”教学的路径。
一、化——课前准备
“化”是数学“五环节”教学的 第一个环节,是指教师在课前阶段总 结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学情, 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生活问题的活动。 新课标建议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 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现实价 值。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正是学生感 受数学价值的过程。尤其是生活问题 具有趣味性,很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走进数学课堂。在“化”的 环节,教师应当着重准备生活化问题。
例如,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 教学重点是两步连乘应用题中的数量 关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让 学生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中的数量关 系,可以用两种及以上的方法解决此 类应用题;(2)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 应用题;(3)帮助学生发展分析、推 理能力;(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 生活的关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相关内容。 与已学内容相比,两步计算应用题中 的已知条件更能进行不同的组合。学 生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提 取有价值的信息,灵活组合,探寻不 同的解题策略。然而,大部分学生组 合条件的能力不强,发散思维能力不 强,在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会遇 到诸多问题。尤其,他们当中的一些 人本身畏惧数学应用题,对缺乏生活 性的数学问题不感兴趣。经过分析, 教师联系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关 的生活性问题——超市购物。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经验,所以他们 会对超市购物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解决问题时,他们会自觉地迁移 生活认知、数学认知, 分析已知条件, 组合关键信息,使用不同的策略解 决问题。
二、读——教师指导
“读”是数学“五环节”教学的 第二个环节,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 生活材料。在阅读生活材料时,学生 会走进现实生活,主动联想生活和学 习经验,认真剖析,获取关键信息, 自觉地提出问题或初步领会学习内容, 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在读 的环节,教师应当呈现生活材料,使 用恰当的方式指导学生阅读。
在“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课堂上, 教师使用电子白板播放视频。在视频 中,学生看到图图(动画片《大耳朵 图图》中的主人公) 走进了一家超市, 走到了文具货架前,想要买铅笔。在 观看视频时,学生集中注意力,走进 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根据图图的购物 需求,教师向学生发问: “图图在买铅笔的时候会想到什么呢? ”与此同 时,教师展现一幅场景图。学生认真 阅读,获取关键信息,同时迁移自己 的购物经验, 提出不同的问题。如“一 支铅笔多少钱? ”“买两支铅笔需要 多少钱? ”“图图带了五元,买两支 铅笔后还剩下多少钱? ”面对不同的 问题,大部分学生产生了解决欲望。 “读”的过程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锻 炼了学生信息提取能力、提问质疑能 力,为参与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三、梳——师生互动
“梳”是数学“五环节”教学的 第三个环节,是指在师生互动的过程 中,学生辨别、判断“读”的材料, 获取关键信息,提出核心问题。核心 问题是“五环节”教学的重中之重, 贯穿“五环节”教学始终。一般情况下, 学生在解决核心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逐 步地掌握学习内容,锻炼多种能力。 因此,在“梳”的环节,教师应当精 心引导学生提出核心问题,夯实深入 教学的基础。
在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后,教师 耐心梳理, 归纳总结出三个主要问题: (1)每支铅笔多少钱? (2)两支铅 笔多少钱? (3)买两支铅笔后剩下 多少钱?于是,教师将这三个主要问 题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确定核心问 题。具体来讲,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 样解决第一个问题? ”学生迁移生活 认知,很容易想到可行的方法,如看 价签、询问售货员等。同时,学生结 合具体的生活情境,采用恰当的方法 了解到每支铅笔的价格是 8 角。在获 取基本信息后,一些学生主动解决第 二个问题, 并踊跃作答。有学生提到: “每支铅笔 8 角,买两支铅笔可以用 8+8 进行计算。”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补充其他计算方法: “每支铅笔 8 角,可以用 8×2 得出两支铅笔的价格。” 在获得不同计算方法后,学生获得了 满足感,提高了问题解决的兴趣。然 后主动解决第三个问题。有部分学生 开放思维, 灵活地迁移应用数学认知, 设想不同的方法。一名学生提到了两 种方法: (1)方法一 :5 元 =50 角, 50 角 -16 角 =34 角; (2)方法二: 5 元 =50 角,50 角 -8 角 =42 角, 42 角 -8 角 =34 角。其他学生补充 不同的方法。
在全体学生的通力合作下,三个 问题得以解决。教师肯定学生的良 好表现,同时向学生提问: “谁能 完整地叙述这一生活问题? ”学生 纷纷回顾三个问题,观看情境图, 提取关键信息,发挥逻辑思维,编 创完整的数学问题。有学生描述:“图 图到超市买铅笔。已知每支铅笔 8 角, 他买了两支,付给售货员 5 元。请 问,他还剩下多少钱? ”该问题正 是本节课的核心问题,为后续教学 提供了依据。同时,学生在不断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 始终发挥自主性, 迁移已有认知,思考、解决问题, 潜移默化地锻炼了问题提出能力和 问题解决能力。
四、议——合作交流
“议”是数学“五环节”教学的 第四个环节,是师生共同讨论问题的 环节。此环节的问题是指第三环节提 出的核心问题。核心问题稍有难度, 对部分学生而言有一定的解决困难。 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学习差异。异质 小组是学生展现学习差异、彰显各自 优点的依托。在“议”的环节,教师 应当先建构异质小组,再引导学生合 作交流核心问题。
(一)建构异质小组
异质小组是由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构成的小组。在划分异质小组时, 教师应当依据学生的学习差异,将他 们划分为不同的层级。接着,按照一 定的比例,选取不同数量、不同层级 的学生,将他们归到一个小组中。例 如,在“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节课上, 教师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按照思维 灵活性、信息提取能力、问题解决能 力的发展情况,将全体学生分为 A、 B、C 三个层级。其中,A 层级学生 的思维灵活,能从问题条件中提取出 关键信息,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问题;B 层级学生思维较为灵活,可 以剖析问题条件,获取关键信息,但 解决问题的方法单一;C 层级学生思 维不够灵活,很难从问题条件中提取 出关键信息,无法获取正确的问题解 决方法。之后,教师按照 1:2:1 的比 例,随机选取一名 A 层级学生,两名 B 层级学生和一名 C 层级学生,建构 出异质小组。
(二)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交流是“议”的关键环 节, 是学生解决核心问题的重要途径, 也是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任务的驱动下 进行的合作学习。在建构异质小组后, 教师应当围绕核心问题,提出任务, 生成合作交流活动。例如,针对“两 步计算的应用题”中的核心问题,教 师提出任务: “请大家在小组中合作 分析核心问题,交流、总结出简便的 计算方法。计时五分钟。五分钟后请 主动展示本组获得的成果。”在具体 任务的助力下,全体学生走进各自的 小组。各个小组成员在互相监督下, 踊跃地体验合作交流活动。在活动中, 学生各有所长,通过分析问题条件, 梳理问题解决思路,思索问题解决方 法,并主动与组员交流。如有组员提 到: “要想计算出图图还剩下多少钱, 必须先计算出买两支铅笔一共花了多少钱? ”在此思路的助力下,其他组 员设想不同的解决方法“8×2=16 角, 5 元 =50 角,50-16=34 角 ”“5 元 =50 角,50-8-8=34 角”“8×2=16 角, 16 角 =1.6 元,5-1.6=3.4 元”等。 小组中的记录员认真整理每一种解题 方法。之后,全体组员对比不同的方 法,选出最为简便的一种。
在计时结束后,小组成员毛遂自 荐,介绍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师在黑 板上书写每种方法。其他小组边听边 看,汲取经验,不断地完善本组的任 务成果,顺其自然地掌握多种解题方 法,积累丰富的解题经验。在各组介 绍了不同的解题方法后,教师鼓励他 们对比选出简便的计算方法。大部分 学生选择的方法不同。针对此情况, 教师“加工”核心问题,将购买两支 铅笔转变为购买三支铅笔、四支铅笔、 五支铅笔……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方 法进行计算、对比,选出简便的计算 方法。
在此过程中, 全体学生开放思维, 获得了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切实地 锻炼了问题解决能力,便于今后灵活 地解决数学应用题,提高解决数学问 题的水平。同时,学生潜移默化地积 累了合作学习经验,便于转变数学学 习方式,主动学习数学,推动数学教 学深入发展。
五、问——反思提高
“问”是数学“五环节”教学的 第五个环节,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 学习反思。学习反思是学生整合信息、 运用所学的过程。通过进行学习反思, 学生可以巩固课堂所学,增强数学应 用能力。
(一)整合信息
整合信息是指站在整体角度,回 顾课堂学习过程,梳理、总结学习内容。通过整合信息,学生可以查漏补 缺,完善课堂认知,增强课堂学习效 果。在学生解决核心问题后,教师应 当采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整合信 息。在“问”的环节,教师向学生提问: “要如何解决此类问题? ”学生回顾 课堂学习过程,在脑海中浮现出不同 的解题思路、方法,主动总结。在回 想后,学生主动介绍解决此类问题的 思路和方法。教师边听边板书,综合 展示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助力学生建 构完善的认知。
(二)运用所学
运用所学是指利用课堂学习成果 解决难度不同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 程正是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内容、积累 问题解决经验、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 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会获得进一 步发展, 切实提升数学课堂学习效果。 教师应当依据学生之间的差异,结合 课堂教学内容,设计难度不同的练习 题。在学生整合信息后,教师设计数 道练习题, 例如:(1)商店现有 8 盒 橡皮,每盒 8 块,卖了 45 块,还剩 下多少块? (2) 某班级有 100 元班 费,准备买 3 盒彩笔。已知每盒彩笔 32 元,请问买完彩笔后还剩下多少班 费? (3)妈妈从超市买了四袋白糖, 每袋 2 千克。家里之前还剩下 2.5 千 克白糖。请问,现在家里一共有多少 白糖? (4)明明拿着 20 元到超市买 铅笔, 每支铅笔 5 角,找回了 17.5 元。 请问明明一共买了多少支铅笔?
在呈现练习题时,教师鼓励学生 自选题目。其中,A 层级学生完成全 部题目;B 层级学生所选题数不少于 三道;C 层级学生所选题数不少于两 道。自选的题目契合学生学情。如此, 每个学生都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机会。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他们开动脑筋, 仔细读题,获取关键信息,确定不同的解题思路, 使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在学生解决问题后,教师组织讲评活 动。在活动中,学生针对不同的问题 提出不同的方法,从而获取多种问题 解决的方法,开放数学思维,有利于 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水平。
综上所述, “五环节”教学让学 生获得了数学学习主动权。学生在参 与“五环节”教学的过程中,发挥自 主性, 应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不断地掌握学习内容, 发展多样能力, 增强了数学学习效果。在实施数学“五 环节”教学时,教师要综合分析教学 内容和学生学情,联系现实生活,设 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接着,要以课 堂为依托,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为基 础,利用提问法、任务驱动法等,引 导学生阅读材料,提出系列问题,并 自主解决,建构初步认知。之后,教 师要指导学生提取核心问题,与小组 成员交流不同的解决方法,总结出简 便的计算方法。并且引导学生整合课 堂学习信息, 解决难度不同的练习题, 促使学生在不同的环节应用课堂所 学,做到学以致用。教师通过“五环节” 教学,不断完善小学数学教育方式,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涛 . 抓好五个环节打造高效 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J]. 读写算 ,2021 (5):97-98.
[2] 肖垟 .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 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研究 [J]. 考试周刊 ,2021(99):88-90.
[3] 赵晨燕 . “减负增效”的课堂 教学模式探索——以小学数学课堂教 学为例 [J]. 智力 ,2022(29):120-1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