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压力成因,然后阐述了利用音乐治疗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作用,接着说明了利用音乐治疗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优势,最后论述了利用音乐治疗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路径。
关键词:心理压力;音乐治疗;大学生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平均年龄在18—24岁,虽然从人体生理上来说,这个年龄段的群体都已经成熟了,但是从心理角度来看,这个年龄段的群体还处于心理趋于成熟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很多大学生无论是对人情,还是对事物,都缺乏良好的判断和辨别能力,在心理上也较为不成熟。同时,一些大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不足,容易将未来规划得过于美好,一旦理想与现实差距过大时,他们就会失落、失望。由此,他们会产生许多消极情绪和过大的心理压力,而突然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压力,会让这些刚入学的大学生不知所措,产生迷茫和焦虑的情绪。特别是那些本身独立能力不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可能会深刻体会到惶恐不安、焦躁不安、信心丧失、失眠健忘,这些心理压力会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出现各种问题[1]。这个时候如果找不到合适、科学的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不把这些负面情绪释放出来,大学生就会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甚至产生各种心理疾病。因此,高校迫切需要一种健康、合适的方法来疏导和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促使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知识,成长为有用的栋梁之材。
目前,众多艺术类专业越来越受到高校的关注,各大高校也在鼓励和倡导在大学生的课程学习和业余生活中注入许多艺术成分,希望以此为大学校园带来正向的影响。其中,音乐可以让人身心放松、释放压力和忘掉烦恼,因此如果把音乐融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能够带来很多积极的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努力学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遭受着心理压力问题的困扰,其已经逐渐变成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关键因素。已有研究数据表明,高校大学生由于心理压力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情况越来越普遍[2],因此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已经逐渐变成高校和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音乐可以被广大听众接受,尤其是大学生对音乐有更强的接受能力,所以采用音乐来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可能会有较好的效果。
音乐治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缓解人们心理压力的治疗手段[3]。虽然音乐治疗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比较晚,但其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教育方法。如果将音乐治疗的方法引进大学校园并用于缓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
一、大学生心理压力成因
心理压力是一种常见的情绪性应激反应。虽然大学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但是管理情绪和调节压力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而其在面对学校中的多重压力时,情绪会有较大的波动,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进而对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而当大学生在面对学习和就业等一系列的问题时,心理压力也会随之而来。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一)学习任务繁重
当前,国家对大学生毕业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严格,大学生的课程学习内容比较繁重[4],课程作业、课程实习、期末考试、毕业论文等都需要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和准备,由此导致部分学生较少参加其他业余活动,这样长期的繁重学习会让这些大学生感受到学习压力,容易使他们内心感到焦虑,甚至夜不能寐,长此以往,势必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与此同时,这些大学生没有时间通过参加其他课余活动来舒缓这些压力,缺乏自我放松的时间和机会,也缺乏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及实践活动的时间。尽管这些大学生的课程成绩和专业排名也许会有所上升,但是他们与人打交道、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会有所降低。因此,繁重的学习任务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大学生情绪的稳定性,如果不及时疏导和缓解这些心理压力,可能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二)就业机会少
当前,我国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但是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及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有限,无法招收所有的大学毕业生,就算是名校毕业、综合素质很高的优秀毕业生,也可能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就更不用说其他普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了。目前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无形中给每一位大学生都造成了巨大的就业心理压力[5]。这种就业压力会像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在大学生的心中,使他们茶饭不思、忧心忡忡,因为如果找不到好的工作,他们就可能没有很好的未来。还有部分大学生发现理想和现实有很大的差距,难以接受这种失落感,这也会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概言之,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会使大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很多大学生经常会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前景感到担忧,担心无法找到合适的岗位,无法回馈家人多年来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更担心自己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不能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很多大学生在学习、就业及其他方面承受了太多的心理压力,如果不及时进行疏导和缓解,很容易危害自身的心理健康。而音乐治疗被认为是一种可以缓解人们痛苦的方法,因此,教师可以采用音乐治疗的方法来减轻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利用音乐治疗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作用
采用音乐治疗减轻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时,可以为他们带来一些积极的作用。利用音乐治疗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作用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
(一)可以缓解大学生的消极情绪
大学生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总会有情绪的波动,有时高兴,有时伤心[6]。当学生听到合适的音乐时,他们的情绪一般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消极的情绪会得到改善,焦虑不安的情感状态也会获得一定的缓解,这是因为受音乐的滋养,他们的身体和情绪水平都到达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教师可以应用不同类型的音乐有针对性地改善大学生的情绪,尤其是让他们消极的情绪得到缓解,以此达到防治因心理压力过大而导致的各种问题的效果。因此,音乐治疗的核心是预防,特别是在大学生心理压力过大而造成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之前,就要尽早对他们开展音乐治疗,防止后续出现更多不良的后果。大学生可以通过音乐释放消极情绪,缓解过大的心理压力。在对他们进行音乐治疗时,教师可以依据参与治疗的大学生存在的负面情绪,使用一些悲伤的乐曲来刺激他们,唤起他们全部的消极情绪,进而通过音乐让他们完全将这些不良情绪宣泄出来。之后,教师再采用平和、柔美的乐曲安抚大学生的情绪,让他们的情绪稳定,最后再用阳光、正能量的乐曲将积极的情绪导入他们的内心,并加以巩固,最终可以达到缓解大学生消极情绪的目的。
(二)提高大学生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当代的大学生除了要拥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状态,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更好地拓展人脉和圈子[7]。采用音乐治疗的方法常常是利用一些需要很多人一起参与的活动进行实施[8],此时大学生参加进来就可以认识很多新同学、新朋友,可以实现相互交流,提高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在开展音乐治疗时,为了让治疗的作用最大化,很多时候就需要大学生紧密协作。不和谐的音乐会让人在第一时间有不舒服、不愉悦的体验,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教师应要求每个参加治疗的大学生都积极主动地配合他人,很好地融入音乐,进而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协商。因此,大学生可以在参加音乐治疗的这些活动中逐步学会如何与别人开展沟通和协作,进而显著提高自己与他人打交道的能力[9]。
(三)让大学生拥有乐观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采用音乐治疗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时,要重视调整他们的情绪状态,而选用合适的音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善他们的负面情绪,进而促进他们心理健康状态水平的提高,最后可以达到改善他们对学习和生活态度的目的[10]。因此,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治疗来改善大学生不良的情绪状态,让他们逐渐放弃以前的那些负面情绪,不再逃避、不再害怕困难,让他们都拥有乐观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三、利用音乐治疗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优势
(一)有利于大学生稳定情绪
利用音乐稳定大学生的情绪有两种途径。①音乐可以刺激并激活大脑中与情感相关的“杏仁核”和“海马区”,并能促进影响情绪的物质—“多巴胺”的释放,因此,聆听音乐能给大学生带来兴奋和快乐的感觉。这种兴奋和快乐的感觉可以及时影响大学生的情绪,有利于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②与大学生的亲身经历相关,当大学生听到以前给他们带来良好情绪体验的音乐时,能够促进情绪稳定,并且有利于产生积极的情绪。相关研究表明,音乐对稳定大学生的积极情绪有显著的作用[11]。
(二)有利于大学生完善品格
大学生能否形成优良且健康的品格,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音乐不但可以改变大学生的心态,也可以让大学生在聆听音乐时潜移默化地塑造健全的人格。音乐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情绪,拓展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认知,最终实现知行合一并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的品格,让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三)有利于大学生净化心灵
大学生在聆听各种类型音乐的过程中,可以让自己的灵魂在这些音乐中得到洗涤。与此同时,在高校的音乐课堂中,教师除了让大学生欣赏音乐,还会讲授很多音乐方面的理论知识及鉴赏音乐的方法,这样大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学到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欣赏音乐的方法深入地体会音乐带来的美妙之处,这样可以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净化自己的心灵。概言之,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全身心地体验音乐之美,利用旋律优美的音乐洗涤自己的灵魂,同时还可以缓解承受的心理压力。
四、利用音乐治疗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路径
采用音乐治疗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路径有很多,常见路径包括欣赏型、矫正型、角色型、团体型,具体如下。
(一)欣赏型
曲作者在制作新的音乐时要重点关注以下四个因素,即律动、节拍、伴奏和高低音。这四个音乐组分在音乐的制作过程中都非常重要,它们中的一个组分发生变化都将严重影响音乐展示的效果。在采用音乐治疗的方法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过程中,要依据大学生心理压力大小或严重程度来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用于音乐治疗的音乐曲目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亢奋型、减痛型、柔和型、悲伤型。①亢奋型音乐:一般由欢快、轻松、节拍明显、恢宏大气的乐曲构成,如流行歌曲《红日》《飞得更高》《男儿当自强》等。这一类型的乐曲一般旋律欢快、节奏紧凑,一听到就容易让人热血沸腾、斗志昂扬,故当大学生心情低迷、情绪失落时,教师可以让大学生欣赏和聆听这些乐曲,从而让他们把自己的情绪调动起来,保持高昂的斗志。②减痛型音乐:一般由飘逸、舒缓、温馨的歌曲构成,如莫扎特的《C大调第21钢琴协奏曲》、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月光》及舒曼的《梦幻曲》等。这种类型的乐曲一般都旋律平缓,给人幽静的感觉,当大学生由于心理压力导致内心痛苦时,可以聆听这类音乐,这样听完后可以减轻痛苦,缓解烦躁不安的情绪。③柔和型音乐:一般包含柔和、平静、优美、动听的音乐。这种类型的音乐一般旋律会和减痛型的音乐比较相似,但是会更加松弛舒缓,如中国古曲《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等。这种音乐有益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当大学生开始欣赏这类音乐时,可以加速血液流动和血管扩张,有利于心脏肌肉的血液供给。④悲伤型音乐:一般是由比较沉重、悲伤、音色沉闷的音乐构成,如中国古典音乐《二泉映月》《惜别离》《病中吟》等。这种类型的音乐一般旋律较慢且低沉,聆听后会感到悲伤和压抑。这种类型的乐曲适宜应用在利用音乐治疗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方面,可以起到让大学生感同身受的作用,可以促使他们在欣赏这类音乐后,通过悲伤、哭泣,将负面情绪彻底释放出来,这样教师才可以利用积极向上的音乐对他们进行后续的正向治疗。
(二)矫正型
当大学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时,为了便于对他们开展音乐治疗,教师可以先给他们讲解一些基本的音乐理论方面的知识,让他们利用所学的乐理知识在头脑中构建一个音乐思维模型,这可以为后续开展音乐治疗打好基础。然后通过让学生对音乐进行赏鉴,即让大学生听取不同种类的音乐,如亢奋型、减痛型、柔和型等,以此对大学生进行各种试探和刺激,看哪种类型的音乐对他们有效果,并形成个性化的治疗方法,对大学生的情感和情绪进行矫正。教师还可以采用“奥尔夫”授课法对大学生的节奏感进行训练,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水平,使用音乐的节奏感来激活大学生的神经元,对他们的行为和情感进行纠正和引导。
(三)角色型
采用角色型音乐治疗方法时,所有学生都要围成一个圈,并把不同类型的音乐器械放在圈的中间,此时教师再向学生讲解各种乐器的基本特征、使用方法及声音的差异等,最后由学生自由组合。在学生选取音乐器材时,教师可以基于他们选取的乐器,发现他们的性格特质,从中还能判断出他们在平时生活中所承担的角色和任务。在进行乐器表演时,一般由教师首先进行表演,然后带领学生完成曲目的演奏,还可以让学生随心所欲地演奏,此时可以不完全按照乐谱进行演奏。当学生完成演奏后,教师再邀请每个学生说出自己在演奏过程中和过程后的体会和感想。利用这种方法,大学生可以学会如何与人正确打交道及如何适应社会。人类是社会性群居高等生物,每一个个体在社会群体中都有与众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当教师采用角色型音乐治疗方法时,学生可以清晰地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和所承担的角色。这种角色型音乐治疗可以让大学生处于一种非常舒适和放松的状态,原因是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角色。
(四)团体型
音乐是国际语言,它可以用动人的旋律和音乐符号让全世界的人类进行情感的交流。当聆听一首激情四射的歌曲时,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人民尽管无法用各自的语言和文字进行沟通与交流,但是大家都会伴着动感的音乐而舞动。学校利用音乐为大学生构建一种相互沟通的媒介,可以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里互诉衷肠、敞开心扉、真诚相待。与此同时,音乐交流还能当作一种团体活动。不管是大学生在平时与同学去KTV唱歌,还是加入乐团演奏乐器,都是一类团体性社会活动,需要很多人共同参与。因此,高校在校园内经常举行一些小型音乐会,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交能力。比如,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时候,大学生初次远离家乡和亲人,需要独自应对和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这时候大学生的内心都比较迷茫和无助,此时教师可以采用团体型音乐疗法,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环境,同时加深学生之间的了解和感情。最为常见的团体型音乐疗法是举办音乐会,这样学生都可以参与或融入音乐场景。一旦动感的音乐响起,大学生都可以加入这个音乐会,这样大家都会被音乐氛围感染,或激动、或尖叫,与音乐进行情感的互动交流。当一场音乐会结束的时候,大学生会情不自禁地与参与的同学及教师讲述自己的音乐感受和体会,而这些互动会增强他们之间的认同感和熟悉程度。因此,团体型音乐疗法对大学生适应新环境、加深师生感情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参与的大学生可以通过音乐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找到归属感,加速融入新环境和新群体。
五、结语
当前,大学生由于心理压力过大而产生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已经非常普遍,变成全社会都非常重视的一个热点问题。音乐治疗可以利用合适的音乐影响大学生的情绪,进而达到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效果。针对大学生不同的情况,教师可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用乐曲或音乐会的方式来缓解大学生的压力,改善他们不良的情绪。采用音乐治疗的方式可以引导大学生勇敢面对自己的问题,消除自己的消极情绪,让自己的情感和生理都往好的方向发展,最后达到缓解心理压力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拥有较好的适应新环境、新困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贾俊飞.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与心理干预对策研究[J].平顶山学院学报,2021,36(6):119-123.
[2]郝琳琳.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分析及对策研究[J].公关世界,2022(18):47-48.
[3]范紫薇.如何运用当代流行音乐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J].黄河之声,2019(18):80-81.
[4]彭韫霏,辛子悦,周祺宸,等.大学生压力和压力信念与躯体化、抑郁及焦虑的关系[J].西部素质教育,2022,8(24):110-115.
[5]凌宇欣.音乐治疗对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相关问题分析[J].北方音乐,2020(10):243-244.
[6]邓宇,侯皓,严娜,等.大学生童年期积极及不良经历与不确定心理压力的关联[J].中国学校卫生,2022,43(9):1355-1358.
[7]杨春燕.运动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研究[J].高教学刊,2019(3):185-187.
[8]赵书艺.互联网时代音乐治疗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教师,2022(30):15-17.
[9]孙梦茹.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J].心理月刊,2022,17(3):216-218.
[10]艾怀民.音乐对抑郁焦虑情绪影响的研究:以大学生音乐治疗宣泄用曲进行分析[J].当代音乐,2022(10):200-204.
[11]夏心怡,周利.音乐治疗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探究[J].决策探索(下),2020(11):34-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