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随着信息化技术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一种适应多种类型教学方式的教学手段微课应运而生,并被广 泛地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物理是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文章根据物理课程标准要求,依据微课特征,进行微课 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实践研究,希望发挥微课的作用,推动物理教学有效开展。
关键词: 高中物理;微课;应用策略
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微”事 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学习中 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微课作为众多“微”事物中的一 种,正在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领域,成为各学科教学 的强有力辅助。《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倡教育现 代化,要求教师积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教学,转 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辅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 《课程标准》的指引下,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应用微课 实施教学。
一、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微课是时长在 5~ 10 分钟以内,以教学目标为依 据,以某个知识点或某个具体教学环节为基础,以视 频为载体的与现有各种教学资源密切结合的一种教学 资源和教学方式 [1]。
微课具有六大特点:
(1)时间短, 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 可 以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增强课堂参与感。(2)内 容少,但重点突出,便于学生在短时间内进行深入探 究,扎实掌握重难点内容。(3)容量小, 但传播方便, 便 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使学习更加自主、个性、持续。 (4)资源情境化,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 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使用分析、判断、验证、综合、 评价等方法学习,建立良好的认知,提升学习水平。 (5)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依据自身学情自选微课, 扎实掌握某个知识点, 或某个实验中的一个具体部分。(6)易保存,便于学生将其保存到自己的移动设备中,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反复观看、学习,查漏补缺,增 强学习效果。
由此可见, 微课在辅助学生学习方面有重要作用。 教师需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和微课,助力学生积极地 学习物理知识。
二、设计物理微课的原则
高中物理有六类课型,其中,概念讲解类、实验 演示类、规律讲解类和拓展延伸类课型比较适合应用 微课。无论设计何种类型的微课,教师都需要遵循以 下原则, 确保微课内容优质, 夯实物理课堂教学基础。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设计微课时,教师要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教 师选取的知识点、教学环节、教学方式都必须符合学 情。这样,学生可以将微课作为“教师”,发挥主观能 动性, 自觉地迁移已有经验和认知, 选用恰当的方式、 方法探究微课中的内容,建立深刻的认知。在探究的 过程中, 学生很容易获得学习满足感, 增强学习欲望, 提高自主学习质量。
(二)过程简短性原则
微课又被称为“微型课堂”,其有别于传统课堂, 时 间短、内容少。基于微课的特点,教师要在遵循过程 简短性原则的基础上, 深入剖析教材内容, 依据学情, 将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加工”成微小的知识模型, 有 针对性地设计微课。同时,在设计微课时,教师要使 用恰当的方式解读知识,确保教学过程简短、高效。这样,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探究某一知识点,把握不 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构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整体性原则
微课是教学活动的辅助。在设计微课时,教师需 要遵循教学整体性原则, 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例如,教师要在考虑教学目 标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确定微课内容。又如,教师在 考虑教学环节的情况下,确定微课的应用时机。这样 的微课可以推动课堂教学顺利开展,达成教学目标。
三、应用微课实施物理教学的策略
(一)应用概念讲解类微课,辅助学生探究物理 概念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科的基础内容,也是学生学习 物理、探寻物理奥秘的基础。物理概念反映出了客观 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本身具有逻辑性、抽象 性和复杂性 [2]。高中生普遍存在物理认知水平不高、 抽象思维不够发达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很 难深入探究物理概念, 建立深刻的概念认知。同时, 在 传统的物理教学中,部分教师利用科学、严谨的语言 讲述物理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物理概念 理解负担。应用微课于物理概念教学中,可以将教师 的语言讲解转变为动态直观的画面,契合学生的认知 和思维能力发展情况,便于学生通过具体现象发现 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深刻地理解物理 概念 [3]。
以“受迫振动 共振”为例,为了帮助学生了解 “受迫振动”和“驱动力”的概念,教师可以在实验 室演示实验,并录制概念讲解类微课。微课内容为: (1)振子在粗糙的水平杆上的振动过程;(2)摆球在 较大角度下的摆动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 以依据教学情况,在电子白板上播放此微课。在学生 观看之前,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一段时间后, 振子、 摆球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有怎样的变化?产生这 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能否根据实验过程,画出振 子和摆球的振动图像?是否可以根据图像总结出它们 的摆动特点?”“根据实验现象和结果,能不能描述出 阻尼振动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增强学生观看微课 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大部分学生会边观看边思考, 自 觉使用观察、分析、对比、判断等方法总结规律,建 立初步认知。在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 他们思考问题:“在受到摩擦力作用的情况下,阻尼 振动会停下来,可以使用什么方法让阻尼振动持续下 去?”学生会主动与小组成员交流, 碰撞出思维火花——为阻尼振动施加周期性的外力。教师可以在赞赏学生 之后, 鼓励他们概述“受迫振动”和“驱动力”的概念。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将探究物理概念的过程掌握 在自己的手中,不断地解决问题,一步步地借助直观 现象总结出物理概念, 做到了“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 有利于提高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同时掌握物理概念 的学习方法。同时,学生因为亲身体验,也顺其自然 地锻炼了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应用实验演示类微课,辅助学生探究物理 实验
实验课是物理学科的基本课型,重在引导学生探 究物理现象。物理实验是一项具有复杂性、逻辑性、 科学性的活动,其中往往包含着一些抽象的物理内 容和操作难点 [4]。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口头描述抽象 的物理内容和操作难点,容易使学生陷入物理学习困 境 [5]。实验演示类微课可以解决此问题。教师可以迁 移物理教学经验, 剖析物理实验, 确定其中的抽象内容、 操作难点,录制实验演示类微课,辅助学生探究。
以“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为例,在这 节课上,学生需要探究小车在保持不变的力的作用下 的速度变化规律。在本节课前,大部分学生已经学习 并掌握了使用打点计时器求纸带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的方法,但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 同时,一些学生缺乏实验方案设计经验。针对此情况, 教 师录制了实验演示类微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 可以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设计 探究小车在保持不变的力的作用下的速度变化规律的 实验方案。经过一番讨论,大部分小组可以设计出实 验方案,但方案内容存在一些问题。这时,教师可以 播放微课,引导学生观看、反思,发现本组实验方案 问题,与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在学生优化实验方案 后,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描述实验器材及其使用方法。 在此过程中,教师认真倾听,发现问题,从而有针对 性地进行点拨。在全体学生了解了实验器材的正确操 作方法后,教师可以继续播放微课,引导学生回顾、 整理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进一步强化认知。在学生 做好实验准备后,教师可以鼓励各组成员分工、合作 操作实验。同样,在各组完成实验后,教师可以播放 微课,辅助他们进行实验反思,发现本组的实验操作 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在各组完善实验后, 教 师可以选择几个小组讲述实验过程、现象和结果,引 导全体学生探究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突破了实验学习障碍,顺利地操作了实验,尤其借助具体的实验现象发现了物理 规律,建构了深刻的物理认知。与此同时,大部分学 生掌握了物理实验方法,积累了经验,锻炼了科学探 究能力,提高了物理实验课的学习质量。
(三)应用解题规律类微课,辅助学生探究解题 规律
高中物理的大部分知识点涉及很多规律和方法。 在解决物理练习题的过程中, 学生需要灵活应用规律、 方法。但是, 大部分学生很难深入地剖析物理练习题, 发 现其中蕴含的知识点及与之相关的规律、方法。针对 此情况, 教师可以物理练习题为对象, 以物理知识点、 解题规律和方法为重点,录制解题规律类微课,辅助 学生解题。
以“共点力的平衡”为例,教师可围绕判断平衡 条件和解题规律设计练习题。同时,教师可以录制微 课,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每道练习题的解题方法 和具体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自主完 成练习题, 并巡视课堂, 了解他们的练习题解决情况。 在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可以选择学生代表讲述解 题思路。当学生代表讲述的解题思路正确时,教师可 以给予赞赏,并播放该练习题微课,辅助其他学生建 立清晰、准确的认知。当学生代表讲述的解题思路不 正确时, 教师可以播放微课, 让其他学生观看、对比, 发现学生代表解题思路的错误之处和原因,并进行纠 正。同样,在学生顺利解题后,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根 据微课内容总结解题规律。
通过体验这样的教学活动,大部分学生可以进一 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解题规律,提高解题 效率。
(四)应用拓展延伸类微课,辅助学生自主探究 物理知识
物理教材中的知识点有限,这导致学生的物理视 野受限。在传统教学中,一些物理教师因为课堂时间 有限,很少拓展教材之外的物理知识。然而,高考物 理试题具有综合性特点,学生需要丰富物理知识储 备,拓宽物理知识视野。因此,教师可以依据物理教 材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录制拓展延伸类微课,辅助 学生课后自主探究。
以“动态平衡问题”为例,这是高考常考的一个 知识点, 但是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限。针对此情况, 教师可以动态平衡问题的基本情况、图解法和解析法分 析此类问题的受力情况为重点, 录制拓展延伸类微课。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 教师可以将微课发送给学生, 并提 出分层自学任务:(1)利用课后时间自主观看“动态 平衡问题”微课,了解什么是动态平衡问题;(2)学 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对动态平衡问题进行受力分析的方 法;(3)在遇到不理解的内容时,可以与教师或其他 同学进行在线交流。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会自 主地观看微课,利用在线平台与他人互动,真正拓展 学习时空和内容。
在拓展延伸类微课的辅助下,学生的物理学习从 课堂延伸到课外,学习时空得以拓展,学习内容得以 丰富,这有利于学生在开阔物理知识视野的同时锻炼 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物理学习质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微课虽“小”,但有“大”作用。高中 物理教师要在正确认知微课特征的基础上,感悟微课 的应用价值,形成良好的教育信息化意识,将微课作 为教学工具, 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过程简短性原则、 教学整体性原则,剖析物理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过 程,选定微课内容,精心设计微课。然后,教师要以 物理课堂为依托,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灵活运用适 当类型的微课,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从而提高 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任军武.“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物理微课建设与实 践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3,25(7):215-217.
[2] 田启海,相焕胜.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微课教学的有效性方法[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2(14):62-64.
[3] 傅依鹤.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 刊,2022(4):44-45.
[4] 郭少华.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读写 算,2021(35):23-24.
[5] 刘绍雷.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应用微课教学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0):37-3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