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13 13:46:0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 》中明确要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通过 生物课程学习来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帮助学生实现终身发展和全面发 展.本文论述了在新课标背景下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几点实践策略,尽可能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 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初中生物

       为了提高生物学科的深度学习效果,教师可以 根据学生的整体学情和身心发展规律,立足教材内 容,分析教材中的重难点,并且预设学生在生物学习 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设计相对应的教学活动 来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难题,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由 此,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启发个人的生物学习意 识,从而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初中生物的学习中.

       1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侧重于学生真实情 境下问题的解决、科学探究与跨学科实践能力的提 升,然而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仍然存在以 下几个问题.首先,大部分初中学校生物教学模式依 旧较为传统,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少部分教师在初中 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倾向于脱离生物教材和学生实 际,仅仅依据自身以往的教学经验开展教学活动,教 学评价更偏向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缺乏重视发 展学生的能力素养,这样的学生只能够被动接受生物知识,降低其生物学习的兴趣,更别提完成新课标 的课程目标.此外,仍有部分教师只以单一的机械练 习为主,这容易割裂学生和生物概念事实直接的密 切联系,让学生对生物知识的领会只停留在浅层知 识记忆,限制了学生利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 力的发展,不利于教师培养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其 次,初中生物教材内容较为浅显,而在新课标中教学 内容的分块布局与以往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部 分生物教师没有关注这一部分的变化,也没有丰厚 的生物专业学识,对新添加的板块内容钻研和探究 较少,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也不利于学生实 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和科学思维的发展.

\
 
       2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教学实践策略

       2.1 挖掘教材生命教育资源,发展学生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从生物学视角,对生命的物质和结 构基础、生命活动的过程和规律、生物和环境关系等方 面的总体认识和基本观点,是经过实证后的抽象观点,也是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的提炼和升华,学生需要 在学习一些生物概念之后,理解一些生命现象,厘清概 念体系之间的关系,逐渐形成一定的生命观念.教师可 以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帮助学生理 解一些专业的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事实,抓住与生命教育的契合之处,有效开展相关生物生命教育.

       例如,在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章第 一节《能量的释放和利用》一课中,教师需要对这节 课的生物教育资源进行较为完善的设计,在贴合学 生实际生活的生活情境中引发学生的思考.首先,教 师在导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 活实际,质疑思考 1 个人 1 天需要多少能量? 成年 人和青少年一样吗? 然后指导学生尝试计算自己每 日能量的供给情况.当学生对个人所需能量产生一 定的意识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对个人所需的能量进 行分析,并设计 1 份特殊的食谱.由此,学生能够从 日常的生活情境体会体温的来源以及能量供给的概 念.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能量释放等概念,教师 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相应的实践研究.当 学生在研究个人的体温情况时,用体温计测量腋窝 温度,此时让他们思考当体温达到何种数值才是发 烧,进一步引起学生对个人体温和正常体温之间的 比较.之后,还可利用多媒体出示不同体温时人的精 神状态等,让学生理解体温变化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教师还可创设跑步、室内操等体育活动的情境,让学 生感受在剧烈运动之后的感觉是什么? 学生通过联 系实际或者直接感受来回答教师的问题.然后借助 学生的回答引入能量转化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思考 能量是如何产生、怎样转化的,帮助学生理解食物中 能量的来源等概念.教师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 考正常人体能量如何能达到供给平衡,维持在一定 范围内.通过这些丰富的教学活动能让学生深入理 解能量供给平衡的概念,渗透了物质与能量观,为学生形成了一定的生命观念.

       2.2 利用层次性问题,启发学生科学思维

       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较好地制定生物 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加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引导,学生只是被动地进行接受式学习,思维缺少一 定独立思考的锻炼,相关问题提出、思考、解决能力 都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与发展.因此教师可针对生 物学科中的重难点设计不同的具有层次性和启发性 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联系生物常 识和生活实际,寻找证据与逻辑,运用比较、分类、分 析、综合等方法,进行思考与判断,多角度分析问题, 帮助学生能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培育理性思维 和批判质疑能力,同时让学生一步步掌握在解决问 题中运用的多种思维方法,具备一定的全面科学、批判性的思维习惯与能力.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 四单元第八章第一节 《生物体的基本结构》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出示 光学显微镜下的几种细胞图片,要求学生思考 : 里面 有多少种细胞类型,你认识其中的哪几种细胞? 教 师借由这个问题让学生发现归纳其共同的结构以及 不同种类细胞形态结构不同的原因,调动学生的学 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教师带领 学生进入探究实践过程,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 多种细胞的装片,并再一次让学生找出不同类型细 胞结构上的异同点,在学案上记录下来.在实践过程 中,教师训练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锻炼学生进 行科学思维,用事实来得出结论,再次渗透了自然科 学讲证据、讲实证的基本研究方法.同样,在实践过 程中,还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选取不同 类别的生物细胞进行研究观察.有的学生选择酵母 菌,有的学生选择葫芦藓,还有的学生选择人体表皮 组织的切片,用不同类型的细胞得出细胞的基本结 构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从众多事实中得出 事实规律也是生物学理念之一.此外,教师还要引导 学生正确地操作显微镜来获得清晰的视野,这也是 课堂上需要锻炼学生探究实践的能力之一,避免学 生因个人操作不当而影响观察的效果.如果学生没 有得出正确结论,教师要利用问题帮助其思考为什 么,分析失败的原因在哪里,在课后可以进行相应的 检测与重复,这样也可激发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因此教师需要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问题引导下,逐步发散自己的生物学习思路,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 问题,在有效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初步形成基于证 据与逻辑的思维习惯.

       2.3 借助生物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是学生在一些科学探究活动中,运用  果敢的创新精神,和同伴齐心协力,经历提问、设计、 解决等一系列活动,最终获得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  的一种能力.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素养,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不断质  疑、批判,教师要优化教材的实验分析,引导学生用  质疑和批判的眼光来对待实验结果,从而变“单一 ” 为“发散” ,提高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 四单元第九章第一节 《植物体的组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弄清植物体 的结构层次,学习器官与系统的概念.教师首先为学 生呈现由多个积木搭建成的建筑物场景,同时让学 生思考构成这一建筑物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再让学 生先思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之后,教师再利用多媒 体展示一株器官齐全的植株,让学生能够在观察过 后说出植株的各个器官名称,并且结合上节课所学 的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得出 细胞构成组织这个概念.紧接着,教师出示植物茎的 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输导组织等五大组织的异同点, 由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再次得出组织构成器官这一 概念.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得出器官构成了 植物体,很自然就生成了植物体结构层次这一概 念.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 主动思考,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一步一 步得出植物体结构层次之间的 关 系.在 这 一 环 节,教师也能引发学生对生命来源的思考,了解 植物生长发育的不 易,初步确立了获得生物学事 实需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乐 于探索生命奥秘的探究精神.

\
 
       2.4 主动宣传生命知识,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需要重点培养 的一种良好品质.社会责任体现在学生在学习相应 的生物知识后,要有一定的科学判断能力和责任担当.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 导与培养学生反对伪科学和迷信的价值观,引导学 生能够用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从而能够 承担起主动宣传关爱生命等知识的使命.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二十八章第二 节《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 了解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面临危机和保护生 物多样性的措施,教师运用大量的物种数据给学生 丰富的体验,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价值以 及给人类生存带来的重要意义,再通过资料分析活 动和多媒体的画面呈现,目前生物多样性面临的重 大危机,一幅幅环境污染的图片、一张张乱捕滥发的 照片,让学生的心理受到冲击,引起保护环境的 心灵共鸣,这时候设计一个“我为保护生地球来 献策”的宣传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宣传 海报,写上宣传建议以及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粘贴到校园的宣传栏上面,向全校 师生发出号 召,这样的活动既能给学生渗透“绿 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 山”理念,又可 以提升学生环 境保护的 意识,号召学生用实际行动,从 小事 出 发,从自己做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提升 自 身的社会责任感,从内心立志成为美丽中国的建 设者,推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参考文献 :

       [1]贺宇.基于大概念的初中生物单元整合教学策 略研究: 以北师大版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 生活方 式”单元复习课为例[J].教育科 学论 坛,2021 (16) : 3 .

       [2]朱秀华.高中生物课堂基于科学史提升学生核 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 以“细胞各部分结构既分 工又合作”第二课 时为例[J].教 育 ( 周刊) , 2022 (6) : 3 .

       [3]瞿大枞,张边江.培育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大 概念教学过程及意义 : 以“人体概述”为例[J].  中学生物学,2021 (10) : 20-22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16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