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 物理知识源于生活,与生活有机结合的物理教学,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学生的生活 实际、学生认知特点以及现有水平等,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知识,引领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抽象地建立 起物理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快速地理解与掌握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攻克物理知识学习的 难关,感受物理知识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以高中物理教学为例,主要以高中物理知识与生活有 机结合为原则进行分析,以备一线教育工作者分享交流之用.
关键词 : 高中物理; 生活;有机结合
物理学的重要教育作用是培养学习者形成严谨 的科学态度,清晰的思维逻辑,但是由于物理学具有 较高的抽象性,因此许多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虽 然机械地记忆了一些物理知识,如定义、定理、公式 等,但是却因为认知受限,不能理解其中蕴含的原 理,导致学生始终处于一知半解的学习状态.同时,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部分教师容易受到高考指挥 棒的影响,将教学侧重点放在了学习结果与成绩 上,从而忽视了学生学 习能力、学 习方法、思维能 力、运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综合 素养提升.为了改善高中物理教学的这一现象, 需要教师开发与利用生活资源,改变“繁”“难 ” “旧”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让高中生更多地接 触与生活、科技有关 的“活”的物理学知识,为物 理知识注入生命活力.
1 高中物理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的原则
1.1 探索性原则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学习 个体,在各自的头脑中拥有不同的经验,通过个人的自身经验建构起来的世界也是不同的[1].学生的物 理知识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用已有知识经验建构 新知识的过程,需要学生对原有的概念图进行深加 工,进而逐渐地建构出更为完善的、系统的新图式, 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学科知识教学中,应有意识地 引导学生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完成自主 探索、挖掘发现等学习活动,进入到生活化的学习情 境之中,发现生活情境与物理知识的相关联之处,促 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体系,获得物理科学探索能力 的发展,能够在课堂之中、课堂之外主动地发现、探 索与研究物理学.
1.2 体验性原则
陶行知在“生活教育”理论中强调教育是为了 真正的生活,只有学生亲身参与、经历学习过程,才 能够将学校教育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走出 “读死书”的学习误区[2].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融合, 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真切的学习体验,在快乐、真实的 学习体验刺激下,形成持久的个人学习行为,对于学 生的物理知识学习以及各方面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 影响,想要保障学生在物理知识学习中获得最佳的体验,教师可以从生活中选择教具、实验器材,设计 更多易于操作或安全性较高的物理实验活动,给学 生提供动作操作的机会、思考讨论的空间,促使学生 在生活化的物理知识学习中,获得体验的乐趣、成功 的喜悦,此时学生获得真知的过程是丰富多彩的,而 不是枯燥机械的记忆.
1.3 实用性原则
知识的学习必然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过程,人从 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进入到了学习的阶段,并非是 从学校开始学习的第一步,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积累 的原始生活经验,是学生物理知识学习中必不可少 的资源.但是,物理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绝不是为了 考取高分数,也不是简单的知识数量堆砌,而是通过 物理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同化、顺应、平衡过程,为的 是更好地用物理学知识服务生活.因此,在物理知识 与生活融合的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坚持实用性的 原则,将教学目标最终定位在“学以致用”上,鼓励 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又能够从实 践中获取知识、积累经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互融 合、相互促进的目的.
2 高中物理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的途径
2.1 从生活出发寻找物理足迹
《普通高 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 版 2020 年修 订) 》倡导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通过生活情境创设的 方式,引入物理学知识,目的在于带领学生在生活中 学习物理,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促使学生在物理学 知识的学习中能够组织与收集生活素材,运用生活 经验打破物理学知识学习的困境,将物理学规律与 生活联系起来,接下来将知识探索的任务交给学生, 带领学生寻找与发现物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投影, 并将各自的发现分享出来,与同学或者是小组成员 共同发现、分析与总结物理规律,如牛顿三大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等,在生活中均有迹可循[3].当然,除 了物理规律之外.许多物理公式与综合知识点都可 以和生活情境联系在一起,如,求初速度为零的匀加 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值是多少的问题,在课本 中告诉学生在求物体加速度时,要用定点末速度 vt 减去初速度 v0 = 0,再用差值除以时间 t,若是用课本中给出的物理公式直接求解,这只是一个枯燥的问 题,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上.那么,在此类知识的教 学中,教师可以将枯燥或抽象的题干内容,转化为生 活问题,创设生活情境,例如,将定点看做作一辆小 汽车,求解小汽车刹车或启动的问题,这样问题就变 得生动、有趣了,将物理公式的适用条件代入到情境 中,促使学生形成了生活化学习意识,能够在物理知 识的学习中主动地联系生活经验,从自身的生活经 历出发思考与解决问题,发现物理知识与生活存在 着密切的关系.
2.2 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生活场景
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多媒体技术成为 了课堂教学的新型工具,备受教师与学生的青睐.在 构建物理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的课堂中,使用多媒 体技术可以为学生营造出更为直观、立体的学习环 境.在课堂中再现生活场景,可以快速地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促进学生吸收物理知识,从生活场景的探索 中总结出物理学原理,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 象,激发高中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4].如在“波 的干涉”知识点讲解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 给学生展示鸭子在水中游动时的视频,先让学生观 察视频内容,再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许多学生在动 态的视频动画观察后,都能够发现鸭子在游动的时 候,在其周围会形成一圈又一圈的水波,那么教师应 抓住提问的时机提出问题: “这样的水波是怎样产 生的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波的干涉”知识 点探索学习中.接下来,教师将画面暂停,让学生进 一步观察水波的波峰和波谷在相逢时,振动减弱,因 此在视觉中我们看到的是陷进去的水波形状,经过 观察、对比与分析之后,鼓励学生尝试总结出“波的 干涉”特点,让物理知识的学习源于学生主动的建 构,可以降低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难度,让学生轻松 地攻克学习难关.
2.3 在合作学习中拉进物理与生活距离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的一种集体性学习活 动,在合作学习中成员们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会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分享与表达各自的想法、意 见,实现思维的碰撞,起到调动学习热情,促进学生 共同成长的作用.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可以促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拉进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距离,发现 生活中许多的领域都会利用到物理知识,许多物品 的设计需要运用物理学原理,让学生学会站在不同 的角度思考问题.如在学习了加速度与速度的概念 之后,许多学生无法区分两个概念,在概念知识理解 上存在一定的误区,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将加速度 的概念理解为速度的变化,不能准确地区分速度和 加速度两个物理量的定义,也不能通过举例的方式 说明生活中的加速度、速度现象,陷入了概念理解的 学习困境中.对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合作讨 论活动,要求学生们围绕加速度和速度的相关内容 开展讨论,要求组内成员各自举出生活中有代表性 的例子.教师布置的合作讨论任务具体为: “对运动 的物体而言,我们一般会问: ‘ 它运动了多远’或‘它 运动得多快 ’,这里面的‘远’是指路程,‘快’有时是 指速度,有时指的是加速度,你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哪 些物体的运动是速度或加速度吗?”通过这个问题 的设计,带领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用生活实例说法,拉 进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生活走进了物理课堂,也 将物理带入到了生活中,促使学生在各种生活实例 的分析与讨论中明晰加速度概念,走出概念混淆的 学习误区.
2.4 布置动手操作的生活体验作业
作业的布置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虽然 课堂是学生知识学习的主战场,但是由于高中生的 课程十分紧张,每一节课时间也十分有限,学生在课 堂上能够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不多,因此导致许多学 生动手操作能力差.在课后作业中布置动手操作任 务,可以改变一直以来枯燥刷题的作业布置方式,丰 富学生的作业内容,是物理作业创新的一种形式,高 中生在动手操作完成作业中,既检验了学习的效果, 又放松了心情,能够树立生活中自主研究的意识,促 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发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如在 “楞次定律”的知识点学习中,许多学生对“楞次定 律”的理解不足,部分学生虽然勉强记住,但是并没 有真正理解,对于学生的学习帮助不大,那么在此知 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更为简单明了的方式帮助 学生理解[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通 过观测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来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那么接下来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其它自制 实验的图片,鼓励学生在课下的时候从身边选择 实验物品,动手操作设计一 次实验.如一名学生 用吸管和别针作为实验材料完成 了“楞次定律” 实验操作 ; 还有一名学生使用吸管、铁环、铁棒为 材料完成了实验操作任务,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楞 次定律中的“阻碍”作用.又如,教师可以布置设 计小发明 的作业,譬如有一个排污沟,每 隔十分 钟需要用水冲洗一次,若是用人力控制排水清洗 设备,一方面耗费了人力资源,另一方面人在工 作中容易受到一些 因素 的影响,控制不好准确的 清洗时间,可能会提前清洗,也可能会延后几分 钟清洗,请学生们帮他设计一个自动冲水装置, 解决这个难题.在自动冲水装置的设计、操作、更 改等过程 中,学生可以获得感知上的体验,有助 于学生更为清 楚、牢固地理解实验原理,熟练地 操作实验过程,掌握物理实验的操作方法.
总之,物理源 于生 活,将物理 知 识 与 生 活进 行有机结合,能够让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更有价 值,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善于挖掘生活素 材,让物理 回 归生活,将生活巧妙地融入到物理 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从生活化的物理学习中深 切地感知到科学的魅力,爱上物理学 习,能够主 动地将所学的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提升高 中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
[1]廖基远.在生活中寻找物理 :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 学策 略 研 究[J].当 代 家 庭 教 育,2021,133 (26) : 125 -126 .
[2] 汪贵文.立足生活,探索高中物理力学知识[J].数 理天地( 高中版) ,2022,333(02) :60-61.
[3]许锴明.新高考背景下,让物理课堂更生活化[J]. 课堂内外( 高中版) ,2022,999(03) :73-74.
[4]丁彦景.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2,637 (29) : 138 -139 .
[5]谭长伟.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数 理化解题研究,2022,565(36) : 68-70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4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