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互联网 +”背景下智能手机在信息化课程建设中的实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1 09:18:0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以“互联网+”为背景深刻阐述信息化课程建设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分析智能手机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现状,并针对现实问题做将智能手机应用在信息化课程中的实用研究,以期让互联网与传统课堂更好的融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互联网+;智能手机;混合式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孙欣.“互联网+”背景下智能手机在信息化课程建设中的实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131-133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化课程建设概述

         “互联网+”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课堂教学会产生非常大的变化,它可以让整个课程设置从结构组织到基本知识点都发生很大变化。这种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教师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互联网不但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技能,也同样改变了教师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教师将研究、启发、探索、讨论的参与式理念引入课堂教学,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基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立体化教学环境。

\

 
二智能手机在信息化课程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智能手机类似个人电脑,它比个人电脑更大的优势就是便携性。随着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迈进,手机在学习中的应用趋势越来越频繁。但目前老师对于智能手机的应用更多止步于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作业等等,在传统课堂上的教学中手机仍然被视为不受欢迎的第三者。本课题在通过对笔者所在院校电气工程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15级学生共112人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有76人表示非常了解信息化课程建设并曾经参与过老师组织的信息化课程建设;有34人表示对信息化课程了解一般。而在对网络课程曾经使用过的学习平台调查中显示,有75人曾经在老师指导下使用过电脑端的学习平台;

        而只有33人表示曾经在老师指导下使用过智能手机进行课程相关内容学习。这说明,虽然信息化课程已经被广大学生所了解和认知,但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工具进行学习的方式还有待深入开发,无法将智能手机更好更有效的与传统课堂相融合,成为了目前大多数老师无法解决的难题。

三智能手机在网络课堂中的应用

          以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工业企业供电》课程为例,供电课程具有知识点多、广、杂的特点,且程离散状不规则分布于课程内容中,随着与企业合作的紧密性及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还会不断有新的知识点填充进课程。目前该课程的微课制作虽然有一定成果,但与课程庞大的知识点相比还只是九牛一毛,想要短时间内把课程中涉及到的这些庞大且杂乱的知识点全部制作成高质量的微课,单靠几位课程建设教师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智能手机最大的特点就是可自行安装各种功能需求的APP软件,这些APP软件包括具及时交互性的聊天工具、搜索引擎、图片编辑软件、视频剪辑软件等等。这些强大的软件功能可以把学生变为传统课堂上的主角。

        老师在课堂引导性的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后,鼓励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手段搜集与知识点相关的文字介绍、图片、视频等学习资料。图片与视频资源可以在搜索引擎查找也可以自行拍摄,甚至可以让有一些对视频录制、动画制作、网页制作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到微课制作中。微课主角可以是对知识点理解较为深刻或是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学生本人,亦或是学生找来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企业工作人员。比如笔者在教授课程中,就曾遇到很多学生的家长或亲属从事与电力行业相关工作,这些学生在学习课程时就会有一些亲切感也会有更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能利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及社会资源,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不但能有效增强他们在学习中的自身成就感,还能最大限度的为课程建设注入新鲜血液与新的活力。学生一方面在搜集资料、录制视频时会不断研究如何把知识点阐述的更加明确清晰;另一方面,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让学生加强知识点理解的好方法。与此同时,当讲解知识点的微课主角从老师变成与他们平等且认识的学生自己时,会更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关注度与兴趣。


\

         以《工业企业供电》课程中的学习项目“认识电力系统”为例。课前准备环节,首先布置学前任务—寻找你身边或周围环境中的电力系统元素,以图片或短视频的方式提交,电力系统元素包括发电厂、电力线路、用电设备等等;课中环节,展示学生在课前搜集到的各种学习资料,包括图片及视频,并进行点评及讨论,带领学生认识什么是电力系统。课后环节,布置课后作业,拍摄关于电力系统组成的微视频,视频可以使用课前搜集到的电力系统元素资料,也可本人出镜讲解,可以以团体或个人为单位自行剪辑整理上交。教学环节设计如图1所示。所有以学生为主导完成的课程建设内容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都会以网络平台或课堂多媒体方式再回馈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最后全部以学生所创造的教学资源数量、质量水平作为期末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而这时的老师角色,已经从一个知识的讲授者,变为一个知识节点的组织者、规划者,甚至变为学生学习中的搭档和伙伴。

四 反馈及评价

        课程结束时,面向《工业企业供电》课程开设的15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三个班级发放“信息化课程建设满意度调查”问卷,受访人数112人,回收问卷112份。其中关于将学习资料发布在电脑端学习平台中的问题,有34人表示每次都看,有59人表示有时会看,有19人表示如果考核需要才会看;而将学习资料发布在手机端学习平台时,有68人表示每次都看,36人表示有时会看,仅8人表示完全不看。而对课堂中所应用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有54%的学生表示喜欢使用智能手机,36%的学生喜欢使用电脑端学习平台,有趣的是有64%的学生仍然喜欢使用多媒体大屏,如图2所示。

\


         也就是说,基于现代化信息手段的网络课程建设,智能手机更容易被高职学生所接受和利用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因为对于有学习积极性的学生来说,无论采用哪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手段差别并不大,而智能手机的应用正是为了激发那部分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也正是由于高职学生的特点,单纯的主动学习方式并不适合所有学生;因为从问卷调查数据来看有绝大多数学生还是更认可多媒体大屏。由于多媒体大屏的应用无论是在传统课堂还是混合式教学中都离不开老师的讲授,这说明虽然现代化信息课程可以使学生变为学习过程的主要角色,但也不能忽略老师的重要作用,尤其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清晰明确的知识点讲授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十分必要的。

五 结语

        随着智能手机很多与教育相关的APP被开发,手机会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来,但随着各种APP应用的层出不穷,运营商在加入更多实时性和应用性的元素之上,却不能满足传统教学中的监督、考核和公平性等问题。因此,教师在传统课堂中虽然可以采用各种互联网通讯手段和工具,但也不能忽视自身本该有的职责,也不能完全从课堂教学环节中脱离开来,毕竟传统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是具有无法取代的位置的。

参考文献

[1]郑建.浅谈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J].外国教育研究,1990(7):27-30.
[2]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吴维宁.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价值工程,2010,(31):252-253.
[4]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70-73.
[5]詹泽慧,李晓华(2009).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12):1-5.
[6]林雪燕,潘菊素.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15-20
[7]刘永湘,许定波.智能手机在“城市化”教学中的教学设计[J].教育现代化,2017,4(47):190-191.
[8]尹靖康.大学生课堂学习中智能手机的影响和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7,4(08):72-7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48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