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04 14:22:4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古诗词教学旨在让学生大量阅读古诗词,积极探究,建立良好认知,发展阅读能力。但是,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没有意识到古 诗词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价值,或缺乏古诗词阅读教学经验, 出现古诗词阅读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将群文阅 读方法引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分析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价值,提出精选议题、组建文本、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 策略,以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群文阅读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影响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 关键因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2 年版)》(以 下 简称“ 新课 标”)要求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勤 于思考”“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目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 学仍以单篇阅读为主。从新课标要求 来看,教师要打破古诗词单篇阅读教 学模式,增加古诗词阅读量,同时引 导学生主动思考。群文阅读教学是在 单位时间内,师生以一个或多个议题 为中心, 围绕多个文本进行共同探究, 达成共识的教学模式。群文阅读教学 是实现新课标要求的有力模式。与传 统的古诗词单篇阅读教学相比,群文 阅读教学有更高的价值。

  一、古诗词教学中引入群文阅读 的教学价值分析

  群文阅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价值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学生层面:助力学生获得 良好发展

  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群文阅读教学强调“多文 本”“学生有意义建构”“学会阅读”。 由此可见,有效实施古诗词群文阅读 教学,可以使学生丰富阅读储备,转 变阅读方式,建构意义阅读。

  1. 丰富阅读储备

  多文本是群文阅读教学的基础。 在参与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时,学生 在单位时间内,阅读多个文本,很容 易丰富阅读储备。具体地,学生在单 位时间内阅读多文本,不断整合语言 材料,久而久之地实现语言材料的丰 富。尤其,学生可以在语言材料数量 不断积累的情况下,实现质的飞跃, 切实发展语用能力。

  2. 转变阅读方式

  在参与古诗词单篇阅读教学时, 学生缺乏主动性,往往被动接受教师 灌输的内容。长此以往,学生形成被 动阅读的习惯。尤其,在被动阅读古 诗词的过程中,学生无法发现不同古 诗词之间的联系,难以形成学习古诗 词的良好习惯。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 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活动。在参与教 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围绕议题展开自主阅读、合作阅读,顺其自然 地转变阅读方式。与此同时,学生会 获取多样的古诗词阅读方法,积累丰 富的古诗词阅读经验,由此增强古诗 词阅读兴趣。之后,学生会主动阅读 古诗词, 切实地从“要我读”变为“我 要读”,提高古诗词阅读水平。

  3. 建构意义阅读

  在古诗词单篇阅读教学中,大部 分学生机械地识记词汇、语句,很少 深入剖析写作方法、创作意图、思想 情感。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难以灵 活地迁移应用阅读所得,甚至部分学 生在应用时,遇到诸多的问题,慢慢 地失去古诗词阅读兴趣。议题是具有 思考价值的问题或观点。古诗词群文 阅读教学以议题为中心。在议题的引 领下,学生既可以获取古诗词阅读方 向,又可以开放思维,深入剖析,走 进古诗词深处,了解古诗词的表达形 式、创作意图、思想情感等,建立深 刻的认知,实现意义建构。

  (二)教学改革层面:应然的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向

  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包括文化学、语言学、文章学等。语文学 科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内容具 有综合性、语文教学实施具有实践性。 在长期的古诗词单篇阅读教学中,大部 分教师过于重视古诗词的字面意思,反 复引导学生剖析字词、语句含义。如此, 古诗词教学缺乏综合性和实践性。新课 标关注教学结构化。教学结构化正是语 文学科综合性的体现,也是实现语文学 科综合性的关键。古诗词教学中融入群 文阅读是一种结构化的教学模式,以议 题为中心,呈现有关联的系列文本,去 教学形式的碎片化。学生在参与古诗词 教学时,受到群文阅读中议题的驱使, 深入剖析相关文本,发现共同之处或不 同之处,可以有效建立对古诗词的整体 认知。


\

 
  二、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群文阅读 的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有四个要素: 精选议题、组建文本、集体建构、达 成共识。这四个要素是实施古诗词群 文阅读教学的切入点。

  (一)精选议题

  议题是可供师生讨论的话题,是 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中心,贯穿古 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始终。一般情况下, 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可以分为 以下三类:

  1. 知识类议题

  知识类议题是以古诗词中的基础 知识、文化常识等知识性内容为主的 议题。在参与古诗词单篇阅读的过程 中,学生零碎地掌握古诗词知识性内 容,没能建立知识结构,导致知识学 习效果不佳。倘若教师能设定知识类 议题,可以让学生站在整体角度,梳 理知识性内容, 建立知识结构。例如, 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学生诵读了李白的一些作品,了解了李白的人生经历、 诗歌特点等。但是,在中高年级学习李 白的其他作品时,学生很难迁移已有知 识,需要教师再次介绍有关内容。如此, 会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导致教学进度缓 慢。基于此,教师可以李白的人生经历 为重点, 设计议题, 如“李白的一生”。 之后围绕该议题,整合李白不同时期的 作品。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 收集相关的图片、视频, 丰富教学资源。 在课堂上,教师根据议题,展示李白不 同时期的作品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源,引 导学生走近李白这个人物的一生。在此 过程中,学生会迁移已有的知识,联想 李白的人生经历、作品背景及特点等, 自觉剖析李白的其他作品,进一步地完 善认知。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古诗词 学习期待,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较为完 善的知识结构,扎实掌握古诗词知识性 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2. 手法类议题

  手法类议题是以古诗词中的修辞手 法、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等为主的议题。 赏析古诗词一直都是古诗词阅读教学的 重中之重。手法类议题可以集中有相似 手法的数首古诗词。学生可以集中探寻 不同古诗词的相同手法,有效赏析。例 如,托物言志是诗人创作古诗词最常用 的一种表现手法。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 设置了诸多的使用托物言志这一表现手 法的古诗词,如《青松》《墨梅》《竹 石》等。教师可以“为何托物言志?” 为议题,组合有关古诗词,让学生以托 物言志这一表现手法为重点,有针对性 地对比不同的诗词,了解托物言志的表 达方式,感受诗人的美好志向,同时积 累写作经验。

  3. 情感态度类议题

  情感态度类议题是以品味诗人的 情感、态度为主的议题。古诗词是诗人抒发情感、表达人生态度的途径。 阅读古诗词的目的之一是品味诗人情 感,了解诗人态度,由此洗涤心灵, 建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情感态度类议题集中了有相似性的古 诗词,便于学生举一反三,建立深刻 感悟。例如,爱国是永恒的主题。众 多诗人创作古诗词,抒发爱国之情, 如陆游在《示儿》中传递出了忧国忧 民的爱国情怀;林升在《题临安邸》 中抨击了当朝统治者的贪图享乐,传 达出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龚自珍 在《己亥杂诗》中表达了自己忠于祖 国的爱国情怀。教师可以确定“诗人 们的爱国之情”这一议题,并整合相 关文本。学生通过反复诵读,透过语 言文字感受诗人的爱国之情。从而鉴 古知今,体会到爱国是每一位中华儿 女与生俱来的历史责任,爱国主义是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由此形成自己 对祖国由衷的热爱。

  (二)组建文本

  文本是阅读群文的基础,是学生 剖析议题的支撑。组建文本的方式有:

  1. 组建同类题材的作品

  古诗词题材是指诗人借助某种事 物表达思想情感的主题类型。大部分 古诗词的题材源于现实生活,包括借 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 闺怨诗、送别诗等。组建同类题材的 古诗词, 可以使学生通过对比、分析, 发现相同之处,了解此类题材古诗词 的特点,尤其深刻感受其中蕴含的思 想情感。例如,教师可以围绕“一切 景语皆情语”这一议题,选择一些送 别诗, 如《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些送 别诗大都使用托物或比物的手法表达 了作者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学生 通过阅读群文,可以对比、发现送别诗中常用的写作手法,由此了解送别 诗的创作特点, 积累诵读经验。同时, 学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友谊之情,建 立积极的情感,学会与他人交往。

  2. 组建同一诗人的作品

  同一个诗人在不同时期创作出不 同的作品。这些作品展现了诗人的人 生经历,寄托了诗人的所思所想。学 生集中阅读同一个诗人的不同作品, 可以了解该诗人的人生经历,知道其 创作风格,感受该诗人的思想情感。 同时, 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 便于自主阅读该诗人的其他作品,丰 富古诗词储备, 锻炼古诗词阅读能力。 例如, 杜甫处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杜甫不同时期的作品既展现了其人生 经历,又展现了时代发展情况。学术 界将杜甫的一生分为四个时期——读 书和壮游时期、困守长安时期、战乱 流离时期、蜀中漂泊时期。教师可以 这四个时期为立足点,选择不同的作 品,如《望岳》《兵车行》《春望》《闻 官军收河南河北》。学生通过诵读杜 甫不同时期的古诗词,可以了解其所 处时代的发展情况,以及悲惨的身世 遭遇、思想情感和价值判断。

  3. 组建同一时代的作品

  同一时代不同诗人的作品有相似 之处, 均体现了所处时代的一些特征。 当国家兴旺时,诗人的作品往往趋向 生活化描写,具有烟火气息;当国家 衰败时,诗人的作品大都趋向忧国忧 民,具有政治色彩。通过阅读同一时 代不同诗人的作品,学生可以了解该 时代的发展情况,深刻地体会作者的 思想感情。例如, 林升在《题临安邸》 中描绘了乐景, 讽刺了一味纵情声色、 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集团,表达出对 他们的愤恨以及爱国之情。陆游在《示 儿》中描绘了国破家亡的场景,表达了对收复中原的渴望。学生从《题临 安邸》和《示儿》这两个作品中可以 感受到南宋时期的社会现实。通过感 受社会现实,学生可以了解诗人的创 作意图,深刻地理解古诗词内容。


\

 
  (三)集体建构

  与古诗词单篇阅读教学相比,群 文阅读教学具有开放性。简单来说, 在古诗词群文阅读课堂上,师生之间 处于平等地位。教师紧扣议题,呈现 选文,提出问题。学生在没有“唯一 答案”或“标准答案”的束缚下,开 放思维,积极探究,尤其主动与他人 交流,实现集体建构。实际上,集体 建构的过程,正是“求同存异”的过 程。因此, 在古诗词群文阅读课堂上, 教师可以围绕议题、文本,引导学生 求同存异,实现集体建构。

  例如,在实施“家国之殇”课堂 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三首古诗: 《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 结合这三首古诗的内容和议题,教师 可以组织“家国危机, 诉情意”活动。 在活动中,教师提出问题: “比较三 首古诗的相同之处,想一想诗人为什 么要这样写?”此问题重在引导学生 求同存异。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 以了解古诗词相同的创作背景——国 破家亡之际,由此感受诗人不同的创 作特色,品味诗人相同的情感——爱 国。如此,学生可以发现不同古诗词 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在此之际, 学生会主动与他人交往,提出不同看 法,碰撞思维,达成统一认知。

  (四)达成共识

  达成共识是古诗词教学中运用群 文阅读法的最终结果。达成共识不是 指教师和学生获得统一的答案,而是 教师和学生经过集体建构后,对某内 容建立认可。在建立认可后,学生会灵活应用,实现学以致用。

  例如, 在“托物言志”这节课上, 让学生了解托物言志这种表现手法的 特点——利用不同的事物表达人生志 向。同时,学生可以意识到,在“托 物言志”的不同古诗词中,诗人的志 向不同。如此意识,正是学生达成共 识的体现。在阅读古诗词时,学生迁 移共识, 深入剖析相同或不同的事物, 探寻诗人不同的情感, 做到学用结合。

  总之,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 有效应用群文阅读,可以在扭转古诗 词单篇阅读教学局面的同时,助力学 生转变阅读方式、丰富阅读储备,获 得良好发展。同时也顺应了语文教 学改革的要求,切实起到增强古诗 词教学效果的作用。鉴于此,在进行 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时,教师可 以将群文阅读作为教学的工具,沿着 “精选议题——组建文本——集体建 构——达成共识”这一路径,引导学 生阅读古诗词,提升学生古诗词学习 能力,实现群文教学的价值,培育和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胡楠.统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群文阅读教学问题和对策研究[D].杭 州:杭州师范大学,2022.

  [2]杨小丽.群文阅读在小学古诗 词中的有效应用探究[J].小学生(下旬 刊),2022(9):55-57.

  [3]王璐.群文阅读在小学高段古 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西南 大学,2022.

  [4]岳子翔.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 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性 探究[J].考试周刊,2021(23):29-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433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