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本文探究了在家校合作背景下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 家长和教师需要 积极沟通联系 , 在相互信任 、相互理解 、相互学习的基础上密切配合 , 共同探讨研究符 合小学生实际情况的教育引导方式 , 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 真正实现心 理健康教育目标 , 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
科学有效实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可以帮助 学生树立正确 的 价 值 观 , 拥 有 健 全 人 格 和 健 康 心 理 , 属于素质教育的核心要义之一 。在组织心理健 康教育时 , 学校属于教育主体 , 家庭是 辅 助 支 持 , 家庭和学校应当合作为小学生带来更好的心理教育 引导 , 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教师要积极主动 和家长沟通联系 , 结合小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心 理教育方案 , 积极组织开展多元化的家校活动 , 不 断提升心理教育实际效果 。
一 、家校合 作 开 展 小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的 必 要性
家庭与学校属于现代教育所包含的两个关键主 体 , 它们都会对学生成长与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学 校属于知识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 , 学生大多数时间 在学校学习 , 各科文化知识占据了大部分时间 , 导 致部分教师并未充分关注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 部 分学校并未设置单独的心理教育课程 。所以 , 学校 方面要转变传统观念 , 教师也应当积极和家长沟通 联系 , 借助家校合作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 及时 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 确保孩子们健康快 乐成长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育重要阶段 , 生活阅历 较少 , 明辨是非能力不足 , 要通过家长与教师共同 引导 , 依靠家校之间沟通与配合 , 才能够发挥出心 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与作用 。
二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性有待提高
近年来 , 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和重视 , 国内高校也设置了心理健康专业 。小学心 理健康教师必须掌握扎实牢固的专业知识 , 同时具 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 实现知识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充 分融合 , 才能够更好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 实际来 看 , 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往往是由班主任或者 其他教师兼职 , 他们在学科教学方面经验丰富 , 但 心理学知识相对缺乏 , 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性不高 。
2. 家校合作意识需要加强
现阶段 , 很多 学 校 家 校 合 作 还 并 未 全 面 贯 彻 落实 , 家校合作 意 识 有 待 提 升 , 部 分 教 师 一 味 重 视科学文化知识 传 授 , 并 未 真 正 认 识 到 心 理 健 康 教育的重要意 义 , 也 不 能 积 极 主 动 联 系 家 长 , 共 同实施心理 教 育 。 部 分 家 长 也 片 面 觉 得 心 理 健 康 教育属于学校 的 工 作 , 只 需 要 将 孩 子 放 到 学 校 即 可 , 并未积极和教师沟通 , 也不能够主动配合学校 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 由于思想层面束缚 , 家 长和教师间没有充分合作 , 难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 的实效性 。
3. 家校合作机制有待完善
家校合作并非一次性的教育活动 , 而是进行长 期交流合作 。然而 , 现阶段家校合作机制还有待进一 步完善 。例如 , 尚未建立家校定期联系制度 , 家 长和教师对自身角色定位尚未有相对明确清楚的界 定 。 同时 , 家校合作常态化机制尚未形成 , 家长和 教师很少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定期交流和信 息共享 , 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没有有效开 展 , 不利于家校之间建立牢固持续的合作关系 。
三 、家校 合 作 背 景 下 , 小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策略
1. 树立家校合作教育理念
现阶段 , 依 旧 有 很 多 家 长 不 重 视 孩 子 心 理 健 康 , 还有部分家 长 将 教 育 责 任 全 部 推 给 学 校 和 教 师 。一些家长觉得孩子学习成绩是否优异是学校教 育问题 , 把更多重心放到孩子知识文化学习上 , 对 孩子评价也仅将分数和成绩当成是唯一标准 。教师 和家长应当意识到 , 小学生因为学校 、家庭以及社 会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 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各 样的心理问题 , 双方都应当主动树立家校合作教育 理念 , 真正意识 到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的 重 要 性 和 必 要 性 。教师与家长要积极进行交流和信息分享 , 及时 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 , 通过有效合作来帮 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 探索研究有针对性的教育引 导措施 。在日常教育管理中 , 教师还需要通过家长 会或者讲座活动等各种途径 , 与家长深入研究探讨 现阶段小学生普遍的心理问题 , 让家长能够在家庭 教育中予以充分关注 , 从而获得家长支持与配 合 , 促进家校合作深入推进 , 提升教育效果 。
2. 建立家校联合活动机制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 教师要从小学生身心发 育规律出发 , 探索构建科学完善的家校联合活动机 制 。这样不但有 助 于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活 动 的 有 序 开 展 , 还能够加深家校之间的合作沟通 , 学生也能够 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活动 , 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心理健 康教育 。 陶行 知 先 生 曾 提 出 “生 活 即 教 学 ”教 学 理 论 , 要求教学必须充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 在生活 中寻找教学的素材和方法 , 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 识并实现学以致用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充 分创设情景 , 将孩子熟悉的生活知识进行情景化设 计 , 通过家校合作 , 积极寻求家长支持 , 建立家校联合活动机制 , 让学生在生活中发挥创造力 , 找到存在感 , 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
第一 , 父母应辅助教师开展好学习辅导 , 主动与孩子沟通谈心 , 降低他们思想负担 , 他们学习遇到困难要及时鼓励 。 同时 , 依托生活情境或实际事物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教育 。第二 , 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 , 针对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 , 要给予更多鼓励和支持 , 避免直接批评学生 。 通过 激 励 性 评 价 ,让其树立学习信心 , 挖掘其优点 , 肯定其进步 , 让他们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学习 。第三 , 家长要积极主动向教师了解学校教育情况 , 当孩子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后 , 主动配合学校采取针对性教育引导 , 及时化解孩子消极心理 。
3. 利用互联网构建家校沟通渠道
互联网的 普 及 发 展 为 家 校 合 作 提 供 了 有 效 媒介 。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 借助互联网构建更加通畅的家校沟通渠道 。借助微信 、QQ等软件 , 建立更加高效的沟通模式 , 确保双方能够随时随地沟通联系 。或者设置微信群 , 让家长直接通过网络第一 时间向教师反馈孩子在家中的情况 , 家长之间也能够沟通联系 , 相互交流分享教育 经 验 。为确保家校沟通时的秩序性和有效性 , 教师应组织家长建立家校合作沟通小组 , 委派一名或多名较为积极的家长代表 , 针对家长们反馈的问题予以整理汇总 , 及时上报给教师 , 并探讨有效 的 教 育 方 式 。与此同时 , 学校方面要投入一定资金打造信息管理平台 , 分别设置学生端 、教师端以及家长端 , 确保三方之间有效沟通 , 提升家校合作实效性 。学生遇到困惑或问题 , 可以第一 时间通过客户端和家长或者教师一对 一 沟通交流 , 缓解面对面沟通的 尴 尬 ,有效调动学生主动性 。
4. 树立现代化的心理教育理念
陶行知教育思想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 他认为 , “生活即教育 ”是教育的真谛 , “社 会即学校 ”是教育的目标 , “教学做合 一 ”是教育的方式 。在日 常 教 学 中 , 教 师 要 尊 重 学 生 学 习 主 体 地位 , 尽快 转 变 过 去 陈 旧 的 教 育 理 念 , 借 助 更 加 科学 、正确的沟通方式和家长进行深入交流 , 基于各个角度来审视当前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 梳理家校合作之间的关系 , 确保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有效合 作 , 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 同时 , 教师应当及时 询问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实际表现 , 逐步引导更多家 长对心理教育重要性有更加全面了解 , 能够积极配 合和支持教师共同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 。在这 一 过 程中 , 双方的责任必须清楚划分 。
另外 , 教师要主动学习充电 , 掌握更加现代化 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 不断学习心理学知识 , 善于 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疏导教育 。在实际工作中 , 教师 还能够借助 定 期 家 访 来 掌 握 学 生 在 家 中 的 具 体 情 况 , 结合家长实际教育方法给出科学合理的建 议 , 确保家校合作效果 。
5. 创建适宜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
第一 , 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人格 , 在与学生 进行沟通 交 流 时 可 以 放 下 “架 子 ”, 与 学 生 成 为 朋 友 , 建立平等 、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开展心理健康 教育的过程中 , 要站在学生角度来分析他们遇到的 问题 , 从而准确了解学生内心真实想法 , 采取有效 策略进行疏导 。
第二 ,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 必须做到对班内学 生一视同仁 。实践发现 , 一些教师仅仅重视学习成 绩较好的学生 , 很 容 易 忽 略 班 内 中 等 生 以 及 学 困 生 。这类学生学习成绩并不拔尖 , 也从不惹祸 , 但 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多数属于此类 。所以 , 教师要对 班内所有学生都有所关注 , 通过日常观察了解他们 心理状态 , 让学生感受到关心 , 主动和学生交流谈 心 , 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 。
第三 , 在组织开展校园活动中 , 要渗透心理健 康知识内容 。 例如 , 部分学生可能出现 厌 学 情 绪 。 在过去教育中 , 部分教师往往让学生家长到校对其 实施劝导 , 实际上这样的方法难以发挥效果 , 反而 会引发学生逆反心理 , 加重他们心理 负 担 。 所 以 , 针对此类问题要进行家校合作 , 邀请家长到学校参 与各种亲子游 戏 , 让 学 生 和 父 母 共 同 完 成 活 动 任 务 , 营造适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 从根 本上处理好学生厌学心理 , 让他们不会受 “升学 ”等 压力影响 , 让家长也认识到 , 轻松快乐的童年是孩 子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 。
参考文献
[1] 周建兵 , 庞雅欣 , 周险峰 , 方喜丰 , 张友良 . “双减 ”背景下湖南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以某县中 小学为例[J] .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22. 14(6) : 24- 32.
[2] 杨梅 . 乡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共育的探讨[J] .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 2022(21) : 125- 127.
[3] 董巧娥 , 金 光 华 , 张 福 亮 , 韩 文 静 . 邯 郸 市 小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策 略 探 究 [J] . 邯 郸 学 院 学 报 , 2022. 32(3) :121- 124.
[4] 魏凤英 , 王佳宁 , 贺雯婷 . 青海省中小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的 现 状 调 查 及 对 策 研 究[J] . 青 海 师 范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 ,2022. 44(3) : 145- 153.
[5] 范海荣 .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 . 安徽教育科研 , 2022(8) : 91- 9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4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