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 帮助其养成良好的 创新习惯 , 促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多方寻找解决方法并以创新思维解决问题 。从教 学层面而言 , 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素质需要教师改革教学过程 , 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 法 、评价方法 , 详细分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和思维特征 , 因而会对原有的教学产生 影响 。 文章在分析初中数学创新素质培养现状的基础上 , 探究其对数学教学产生的影响 并提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具体措施 。
关键词 : 初中数学 创新素质 教学影响
对于初中数学课堂而言 , 创新素质的培养是帮 助学生创新性发展的有效手段 。 由于受到多重因素 的制约 , 教育工作者对于创新素质培养的认识持续 提升 ,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是一项持续的工作 , 需要 教师长期坚持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完善 , 还需要关 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
一 、初中数学创新素质培养的内涵
创新素质是 一 个 综 合 性 词 语 , 其 包 括 创 新 品 质 、创新思维和 创 新 能 力 三 个 层 次 的 内 容 。 具 体 而言 , 创新品质指 的 是 学 生 应 具 备 的 创 新 性 品 质 素养 , 即在学习或 者 生 活 中 能 够 具 备 开 拓 创 新 的 意识 , 且这 一 意 识 可 以 指 引 其 创 新 性 发 展 ; 创 新 思维指的是学生在 日 常 思 考 问 题 的 过 程 中 应 具 备 的创新性思考 习 惯 , 能 够 突 破 常 规 , 以 敏 锐 的 洞 察力和丰富的想 象 力 解 决 问 题 ; 创 新 能 力 指 的 是 学生应具备的进 行 开 拓 创 新 的 能 力 , 即 面 对 问 题 之后是否 有 足 够 的 能 力 对 其 进 行 创 新 性 地 解 决 。 倘若学生仅有 创 新 思 维 , 而 没 有 创 新 能 力 , 那 么 往往难以取得理 想 的 创 新 成 果 , 也 会 影 响 创 新 素 养的提升 。
二 、初中数学创新素质培养的现状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定性的关键时期 , 这个时期教师是否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 , 促进其提升创新素质 , 直接关系着学生的长远发展 。通过相关调查和分析发现 , 依然有一些数学教师创新素质培养存在问题 , 缺乏良好的创新素质培养方法 , 且不注重对学生的长期引导 , 导致学生创新素质不足 。
例如 , 一些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 , 将数 学教材作 为 主 要 教 学 依 据 , 在 讲 解 “代 数 ”“几 何 ” “统计与概率 ”等内容的过程中完全依据教材来 , 忽 视学生思维特 征 和 学 习 需 求 , 不 能 对 其 视 野 进 行 扩展 , 导致学生 缺 乏 创 新 思 维 。 还 有 一 些 教 师 虽 然也对创新素质 培 养 较 为 重 视 , 但 是 受 到 教 学 内 容繁多 、课时紧 张 等 问 题 的 影 响 , 在 教 学 中 依 然 采用单 一 的讲述 式 教 学 方 法 , 难 以 吸 引 学 生 参 与 学习 、思考问题 的 热 情 , 久 而 久 之 学 生 会 失 去 创 新思维 , 从 而 不 利 于 创 新 素 质 的 提 升 。 总 体 来 看 , 当前我国初中 数 学 创 新 素 质 培 养 还 处 于 完 善 的阶段 , 教 师 对 创 新 素 质 培 养 的 认 识 有 待 深 入 , 教学过程 、教学 方 法 、 教 学 内 容 等 的 设 置 与 选 择 有待进 一 步合理 。
三 、初中数学创新素质培养对教学的影响
1. 影响教学内容
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就需要对教学内容 进行科学选择 , 不能局限于教材 , 而要寻找或开发与 不同年级学生思维特征 、学习需求相契合的教学内 容 , 使学生在符合自身学习需要和个性特征的基础上 开展学习活动 。虽然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 , 但 教材中的知识有限且主要是对各种知识点的呈现和罗 列 , 其对学生学习起到的是引导和指挥作用 , 在学习 能力扩展上并不能发挥出良好作用 , 也无法有效发挥 出创新素质培养的功能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在结合教 材知识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其他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扩 展 , 使学生通过扩展性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创新思 维 , 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全方位理解和运用。
例如 , 在讲解 “命题 ”的过程中 , 可以先由 一个 简单命题出发 , 并在此基础上对命题进行变换 、拓 展 , 构成各种否命题 、逆命题等 , 并引导学生判断 变换之后命题的真假 。在这个过程中 , 学生的思维 可以得到扩展 , 还 可 以 通 过 命 题 变 化 学 习 新 的 知 识 , 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
2. 影响教学方法
教学方 法 是 教 师 在 教 学 中 所 采 用 的 方 式 、 手 段 , 也就是采用何种途径对教学内容进行呈现 , 如 何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 。在以往教学 中 ,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 很多教师都习惯于采用讲述 式教学方法 。但在素质教育及创新素质培养下 , 这 种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 , 亟须探索能够促进学生 主体能动性发挥的教学方法 , 且需要教师结合不同 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
例如 , 在讲解追击类问题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 学法 , 将整个问题动态化 、有声化 、多彩化 , 让学 生通过视频观察再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多元化的教 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加深学生的 印象 , 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
3. 影响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也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 目 的在于通过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 , 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进行规划 。
在以往教学评价中 , 教师往往会采用试卷的方式 , 即通过学生的试卷作答情况了解其对知识的掌 握状况 , 导致很多学生为了取得高分而学习 , 成为 “答题机器人 ”。
创新素质培养趋势下 , 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问 题重重 , 亟待进行改革 。教师应当在评价时关注学 生的创新素质 , 重新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 只有对评 价体系进行改革 , 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发展 , 才能够 使学生将学习的重点从答题 、高分向综合素质提升 上迁移 , 从而实现创新素质的提升 。
四 、初中数学创新素质培养的措施
1. 更新思想观念 , 全过程贯穿创新素质培养
只有教师具备创新素质培养的思想观念 , 能够 认识到其重要性 , 才能够将创新素质培养工作贯穿 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这就需要学校对教师开展 引导和教育 , 通过多种途径为其传输创新素质有关 的内容 , 使之从内心将创新素质培养放在关键位置 上 。对于数学学科而言 , 学校领导可以组织全校数 学教师开 展 研 讨 活 动 , 就 “数 与 代 数 ”“二 次 根 式 ” “勾股定理 ”等知识点进行深度研讨 , 探究新的教学 方法和教学模式 , 通过集思广益 、共同探索寻找创 新素质培养的切入口 。 同时 , 初中数学作为 一 门重 要的课程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等 是其本身属性 , 所以教师自身也应当加强学习 , 利 用业余时间多学习 一 些创新素质培养的知识内容 , 不断提升自身对创新素质的认知深度 。
2. 构建互通平台 , 扩展教学内容
对初中生开展创新素质培养单靠教材是远远不 够的 , 教师应当加强自身与其他教师之间的沟通交 流 , 想方设法扩展教学内容 , 使学生在多样化的学 习内容和丰富的知识熏陶下提升创新素质 。具体而 言 , 学校可以构建校内外互通的平台 , 一方面引导 校内各数学教师相互之间进行交流 , 对教学资源进 行共享 , 另一方面还可以跳出学校的范围 , 引导本 校数学教师 与 其 他 关 联 学 校 的 数 学 教 师 开 展 座 谈 会 、交流会等 , 对好的观点 、好 的 做 法 进 行 分 享 , 或者利用互联网平台在更大的范围内对教学资源进 行共 享 。 例 如 , 创 建 “区 域 数 学 创 新 素 质 培 养 联 盟 ”, 运用网络平台对区域内的数学教师进行汇聚 ,就创新素质培育进行系统交流 、共享资源等 。如此 能够使教师的视野得到拓展 , 且在各种共享资源的 运用和深度探索下提升创新素质培育的成效 。
3. 创新教学方法 , 注重创新素质培养
第一 , 启发式教学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 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受启发的过程中对知识 进行深化理解 , 能够提升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 对 于其创新素质的培养十分有利 。例如 , 在学习 “图形 的旋转”有关内容时 , 传统教学法下教师往往直接为 学生讲解图形旋转的规律 、特征等 , 使学生在听的过 程中对图形的旋转进行了解 , 不为学生留下更多的探 究与思考的时间 , 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阻碍。
为了避免这一 问题 ,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 方法 , 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图形旋转的过程 , 并 用虚线将旋转路径表示出来 , 使学生对图形旋转进 行立体化了解 。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图形 旋转的规律 , 分小组进行沟通探讨 , 想象图形旋转 的过程 , 在脑海中形成 一 幅图形旋转的动态画 面 。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联想生活实际思考图形旋转的规 律 , 并分 析 哪些 常 见 的 物 品 具 备 旋 转 的 特 征 。 此 外 , 还可以将图形旋转与图形平移联系起来 , 让学 生在思考图形旋转过程中理解何为平移 , 如何对图 形进行平移等 。
第二 , 问题情境教学法 。 问题情境教学法是指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定问题 ,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 思考和回答 , 并在此过程中推动学生创新素质提升 的方法 。这需要教师提前对问题进行思考 , 结合学 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习倾向等设定问题 , 通过 一 步步引导 , 使学生达到豁然开朗的学习效果 。例 如 , 在学习 “平行四边形 ”有关内容的过程中 , 教师 就可以为学生设定寻找平行四边形的问题情境 , 先 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一个不规则图形 , 然后让学生思考图形中 隐 藏 了 几 个 平 行 四 边 形 , 寻 找 速 度快 , 而且答案准确的学生可以得到奖励 。如此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而且还可以引导其在探索和思考中发现平行四边形更多的呈现方式 , 从而促进创新素质的培育 。
为了进一 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 促进创新素质培养 , 教师还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两个小组 , 由其中一个小组对另一个小组进行提问 , 然后进行角色调换 。教师则负责对各个小组回答的情况进行记录 , 每答对一道题可以计一分 , 最后将两个小组的总分进 行 比 对 , 哪个 小 组 的 得 分 高 即 为 胜利 , 可以得到对应的奖励 。
4. 更新评价方式 , 激发创新思维
在创新素质培养趋势下 , 数学教师要对评价方式进行更新 , 以科学有效地评价影响学生学习的重点 , 使之不断提升创新思维 。一方面要对评价的范围进行拓展 , 不仅仅关注学生对试卷的作答 情 况 ,还要关注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参与回答的积极性 、创新能力状况等 , 另一方面还要对评价的方式进行改革 , 引入自评 、互 评 等 方 式 , 使 评 价 更 为 准 确 全面 。具体来看 , 在评价范围上 , 教师要将过去单纯关注学生试卷结果的方式改为关注学习全程 , 在课堂中对学生参与回答的情况 、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能力等进行记录 , 并每月对结果做出一次汇总 , 期末对所有的结果进行整体汇总 。在评价方式上 , 要在保持原有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方式的同时 , 引导学生小组之间进行互评 , 通过相互评价更好地找出学生的优缺点 , 同 时 还 要 引 导 学 生 对 自 己 进 行 自评 , 帮助其进行自我反思 。如此对评价体系进行设计 , 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 , 在日常学习中注重思维转换 , 并激活评价主体 , 形成良性循环的评价体系 。
参考文献
[1] 吴昕. 互联网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 .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 , 2022(5) : 73- 75.
[2] 王银喜 . 互联网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 .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2020(15) : 65- 66.
[3] 赵勇 . 探索性数学教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研究与实践[J]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2021, 40(4) : 226- 230, 240.
[4] 鞠洪涛 , 杨晨 . 高职数学教学中创新素质培养的融入策略[J] .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 33(21) : 5- 6, 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4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