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十九大之后,我国积极进行教育改革。自2017年至今,我国进行了多项教育改革,草学专业也跟随国家的改革的脚步,积极响应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故此,文中先是对于草学专业进行简介,之后针对我国草学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关于草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学科素养进行探讨,对于草学专业所进行的教育改革的方向进行有效浅析,为促进我国草学专业教育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关键词:草学;教育改革;核心素养;草学专业学生
一 草学专业的定义
草学专业始终坚持教学、科学研究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并重的宗旨,充分利用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特有的生态环境条件,重点在草种质资源遗传育种、草地生态与管理、草生产与加工、草地保护等方向开展工作。草学专业培养具备草业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以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草业生产与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1]。主要面向城建环保、旅游、草业畜牧及其他相关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从事草坪及城市园林绿化、绿化工程施工、草种生产、草产品加工和贸易、人工草地建植与管理、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种草养畜等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的工作[2]。
二 我国草学教育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由于我国素质教育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许多高校实施素质教育都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通才教育模式。因此大多数高校推行通识教育,在草学专业整体课程体系中,增加了许多通识类课程与人文类课程,主要将文科与理科相互融合,进而淡化专业特征,大量增加跨专业的选修课程,重视第二课堂,增加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机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3]。在社会环境背景下,我国素质教育仍然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由于草学专业的特殊性,导致我国高校草学专业中师资力量、课程体系与教学基础设施配备并不完善,使我国草学专业通识教育仍然与西方发达国家草学专业存在差异。由于我国高校的教育背景、教育环境不同,使我国草学专业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草学教育并不相同,各自体现自上而下的特点,我国高校草学专业教育符合当今时代背景。我国高校草学专业如果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完全模仿西方发达国家草学教育体制中通才教育模式,那么势必导致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文化素养与草学专业教育相背离,不符合我国国情,使学生专业文化水平下降,其他素养能力提升,不利于学生自身发展。在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背景下,会引起高校素质教育过于形式化,不利于我国高校和谐、稳定发展,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随着我国草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以及教育学者愈发重视我国草学专业发展,加快了我国草学教育改革的步伐,以期促进我国草学专业持续发展。现阶段我国高校草学专业可以结合高校当地实际情况,许多高校都建立完善的草学专业教学计划与草学专业就业方向,牢牢把握社会方针,更加突出高校草学专业教育的地区性特征,有利于形成高校的品牌效应,促进高校和谐发展[4]。由于草学专业的特殊性,高校应该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充分运用当地丰富的生物与生态环境,进行让学生专心致力于草种质资源遗传育种、草地生态管理、草生产加工与草地保护等多个方面的学习研究,进而逐渐提高学生的专业性水平,有利于培养高素养优质人才,促进社会进步。
现阶段,大多数高校草学专业面临着招生困难与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因此高校应该加快草学专业教育改革的步伐,将草学专业素养与非专业素养相结合,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目前我国观赏草坪、运动草坪、高尔夫球场草坪种植与管理等需要大量的草学专业高素养人才,草学专业传统的教学观念难以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高校应该高职院校应该以职业导向为教学的核心,加强重视草学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导,夯实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扩展知识层面,使学生的草学知识更加丰富,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教师在开展草学基础课程时,还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同时高校还要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草学专业的就业情况,便于学生尽早做职业规划,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应该加快草学专业教育改革的步伐,将素质教育理念向实践教育理念中过渡,进而增强学生的竞争力水平,让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使高校草学专业就业率增长。与此同时,高校还应该加大力度宣传草学专业,让更多的学生与家长认识与了解草学专业的优势,转变家长与学生的看法,增强高校草学专业的招生人数,促进高校草学专业和谐、稳定发展,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养优质人才。
三 草学专业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教育部发布的《意见》的实施,意味着我国第一次把核心素养的概念明确提了出来。关于学科核心素养,国内外的研究学者进行了很多设想。只不过两者间的区别在于,国外虽然有着相关的研究,却也只是兴趣使然,并没有形成完整系统性的机制。我国与国外不同,在核心素养上秉承着高度重视的原则。在我国的研究人员看来,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仅是是最为基础的部分,同时也是作为关键的部分,部分学者甚至认为核心素养是对于学生有着一生都不能改变的终身性质的重要因素,它要求学生要进行自主全面的发展,让学生积极参加到实践中来,将书本上的知识与时间相融合,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从而形成无比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强烈的民族感情,树立起为国家,为人民时刻准备着的价值观与社会情怀[5]。
核心素养与我们所常说的普遍意义上的素养有所不同。他更多的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某种能力。在国家下发的文件中对于这种能力综合的概括为能够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双重需要的,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尤其是在草学专业的学生身上,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十分重要。围绕这一中心点,应及时对于草学专业的教育进行改革。
四 关于草学专业的教育改革的思考
草学专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各大高校对于草学专业也十分重视。进行草学专业的教育改革刻不容缓。在草学专业教学改革上,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一)确立教学目标
我国的教育主要是应试性教育,在教学上主要是以填鸭式教学为主。教学目标还是以“教师教会,学生会学”为最终目标。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原有的教学模式无法时应先进的需求,如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想要学习,享受学习成为了新的教学目标。因此草学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夜莺及时确定好教学目标,将原有的“教会、会学”转变为“想学、享学”,帮助学生加强自主学习能力,树立终生学习的概念。
(二)转变教学依据
草学专业的课标是为了培养具备草业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以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草业生产与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科书的内容,使得教学依据有所偏颇,因此应该尽快认识到教科书教学的误区,逐渐将有课本主语的教学依据转换为课程标准回归,将学科课程体系塑造为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
(三)拓宽教学材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以教科书为准进行教学。这并没有错,但是光有理论知识并不能使学生在将来进行实际应用时做到学有所用。当今许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都所从事工作都无法与自身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使得社会对于现今学生的素质有所质疑。因此应该将教学材料拓宽,将教学资源与教科书相结合,进一步扩大教材的内涵,将“教材”与“学材”相结合,教学生所接触的资源分为“教的资源”与“学的资源”,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6]。
(四)多样化课堂结构
在科学技术的限制下,我们之前的教学职能在固定的时间与场所进行。但是我国的科技在不断地进步发展,使得我们的课堂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课堂边界被打破,固定时间、固定空间的教学方式逐渐被生活化学习、碎片化学习、网络化学习、个性化学习所替代,“教与学活动发生的地方就是课堂”,使得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向选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便利。
(五)课堂性质变化
草学专业是一门要求学生具有十分强的实践能力的学科,原有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活动性,使得学生只能死板的进行知识的接受。因此在教学的改革上应该将课堂的性质变化,由原有的教师进行单方面的知识传输,转变为互相教学、展示、体悟的课堂主体,不在意传递知识、教授方法、训练技能、培养习惯为主要目标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思维创造力,积极的投身于草学研究中来[7]。
(六)相互合作,共同学习
原先的教学中也有合作学习,就是由教师对于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组,由各学习小组进行学习上的交流和学习感悟的相互学习。在这里所指的并不是这种合作学习,在现今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合作学习不再是课上就某个问题的讨论,也不仅仅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而是在网络技术背景下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校校之间多维度的资源性大联合。合作目标也通过合作解决当下学生学习问题转变为“如何教会学生今后与人合作”。在解决了学习思维的扩展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性,在陌生的人与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学习生活打下了基础。
(七)确立学生为主体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才是主体,教师更多是起到引导协助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同时也应该重新对于教师的内涵进行新的定义。现今的信息化时代,不再是某个站在讲台上的学科教师,“世间万物都是教师”,报刊、图书、手机、电视、网络、数码设备,同学、家长、亲友都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和服务,都具有传递信息、答疑解惑的功能。教师角色被泛化的同时,教师的功能也会借助技术被无限放大,教师可以变得无时无处不在,可以24小时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
(八)教学辅助工具的合理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教育方式也进行了数次的变革;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多媒体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随着教育的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日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性关注。现在科技较发达,学生和老师都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系统。通过网络,从视觉和听觉上刺激学生的思维。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新鲜事物,以此为话题,让学生用草学进行评论和交流。现今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强,这将大大激发他们的兴趣。在草学教学课堂当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进行合理的联想与幻想,能够结合课内外的知识来进行学习,并在学校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融合学科知识,使得学生可以更清晰直接的接触知识,从而更容易深刻的吸收所学内容。
(九)建立正确的评价体系
应该建立健全具备涵盖学生各个方面、综合性、科学性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必须坚持“情感教育、过程控制、激励和进度和阶段评价”的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多多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通过测试或实践、讨论、调查、书面报告、作业等形式,建立学生评价体系。采用这种评价机制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获得学生的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与遇到的重点难点,方便后期对于学生加强联系,巩固知识,及时发现学生细微处存在的问题,将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类,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班级中集体强调,个人问题尽快与学生进行沟通,减少教师在平时多余的精力浪费,更加专注于核心培养。同时还能够带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一举两得。针对常见的问题,我们应该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计划,对于个别问题,应通过个性化咨询来解决,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方法。
(十)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草学专业教育改革,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高校应该贯彻落实草学专业改革制度,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将教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确立教学目标,进而转变传统的教学依据,扩展教材材料,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课外延伸,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建立正确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草学专业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宝牡丹.草学学科专业教育现状及其发展浅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6(07):198.
[2]钱文熙,席琳乔,陈水红.草业科学专业毕业实习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塔里木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35):173-174.
[3]尹国丽,师尚礼,陈本建,等.草业科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演变——以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例[J].草原与草坪,2015,35(6):102-105+109.
[4]宋桂龙.草学学科专业教育现状及其发展浅析[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02):23-26.
[5]刘天增,黎国喜,沈雪峰,陈勇.职业素养导向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探讨——以华南农业大学草学专业教学改革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6(02):320-322.
[6]常智慧.草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3,31(06):9-13.
[7]李海贤,王明君,沈月,程丹丹,胡国富,崔国文.草学本科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23):240-24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