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措施论文

发布时间:2024-02-27 15:00: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提高“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文章首先分析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 ” 课程思政教学现状,然后提出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课程思政,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思政元素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高等学校 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重要举措,而将思政元素 寓于课程教学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内容[1]。“给 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入 门课程。该课程围绕我国水资源现状、城市水系统、饮 用水生产、污水处理、水环境治理和海绵城市等方面, 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做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 次的立体式阐述,启蒙式引领学生对给排水科学与工 程专业的学科体系、学科特点、城市水系统运行过程、 水处理技术、水环境修复与水安全基本方法和理论有 一个大概的了解。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承担 着专业导航和专业思政的使命[2] 。然而“给排水科学 与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模式尚未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要 求有效匹配。基于此,本文在分析“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概论”课程思政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首先对“给排水科 学与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目的进行阐释,明确思政教 育在教学目的中的重要地位,然后分章节梳理课程思 政教学内容, 接着提出改进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方 法,最后分析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考核全过程的方式, 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专业视野、培养学生 创新思维和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思政教学现状

  (一)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不明确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仍以知识传 授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缺乏课程思政目标,学科价值 引领难以与知识能力提升保持内在一致性,不利于培 养德才兼备的给排水专业技术人才 。因此,应改变智 育、德育教学目标割裂现状,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以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缺乏供给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 育人缺乏深度交融,思政教育内容含量少、覆盖面窄, 导致师生参与度较低 。另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给 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的新兴学科内容不断涌现, 如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河道黑臭水体治理及海绵城 市建设等相关内容,而教材并未涉及 。因此,须加强对 课程教学内容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 、建设及渗透,以 强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三)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单一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以传统课堂讲授 为主,过程单一、枯燥,学生能动性调动不足,难以与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工程示范特色有效契合,未 能紧跟行业前沿 。 因此,“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 程思政教学应注重强化工程教育 、聚焦行业热点,以 特色化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持续提升课程思政教学 质量。

  (四)课程思政考核方式固化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考核方式固化,传 统考核方式未加入思政相关知识点,造成学生思政元 素接受度低,重视程度不足,已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 中把思政教育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的培养要求 。 因 此,须在过程性考核中设置课程思政考核模块,在终 结性考核中增设思政元素考核题目,使课程思政贯穿 课程考核全过程。


\


 
  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措施

  (一)厘清教学目的,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教师要以课程思政为引领,探索课程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促 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融合,推进构筑 思政育人大格局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讲解学科发展 历程和专业研究方向,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专业的内涵 和外延,树立专业自信,唤起学生从事给排水行业的 担当意识;通过讲述城市水系统组成和水处理工艺流 程, 引导学生树立生命至上意识和服务国家社会的 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精诚团结 的协作精神和敢于开拓创新的优秀品质;通过讲述我 国河道黑臭治理对策及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技术体 系,引导学生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 形成与国家社会需求相统一的价 值取向。

  (二)梳理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教学内容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载体[3] 。如 表 1 所示,“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教师要对 教学内容进行梳理 , 立足以水资源利用为代表的传 统学科方向 , 融汇水环境污染与治理对策及海绵城 市等新兴学科方向, 高度凝聚教学内容蕴含的文化 基因和价值范式 , 同时持续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 元素,自然担负起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引导 的育人责任。

  1.课程绪论:树立专业自信,激发科技报国热忱。上 好绪论第一课, 为学生播下专业自信和学科使命的种 子。教师可讲解专业发展历程,强调陶葆楷先生和李圭 白院士在给排水工程教育初创和奠基阶段做出的突出 贡献,展现老一辈科学家高尚的爱国情操,增强学生的 感性认识,使其树立专业使命感。教师可介绍专业研究 方向,帮助学生把握该课程的基本内容,明确本专业在 多学科交叉中的地位,促使学生树立专业自信,激发专 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教师可讲述专业应用格局,列举缺 水国家创新节水技术创造世界农业奇迹的典型事例[4], 阐释科技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切实把学 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引导到科技前沿和社会需求上 来,激励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信念。

  2.城市生命线:树立生命至上理念,培养精益求精 的工匠精神。消防系统是高层建筑给排水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详细讲解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消防系 统的组成和设计规范要求,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合理、 安全的消防系统设计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 提,引导学生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另外, 准确把握我国排水系统的发展演变历程,进一步完善 城市生命线 。教师可依据时间节点,先后介绍先秦陶 制排水管道、隋唐排水沟渠、北宋福寿沟和明清排水 系统 , 指出排水技术水平在匠心传承中逐渐实现提 高,使工匠精神熏染课程章节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 生领悟工匠精神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

  3.饮用水生产:树立责任意识,培养精诚团结的协 作精神 。饮用水生产安全直接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 康,始终肩负行业重担 。在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流程 讲解中,教师可重点阐述各工艺环节折射出的责任意 识,强化学生的担当精神,鼓励其做到处事有责、理事负责、为事尽责。在深度处理技术讲解中,教师可着重 阐明臭氧、微生物和活性炭三者团结协作、相辅相成, 构成有机整体,实现了饮用水的深度处理,使学生明 白团结协作精神是工作得以完成的重要因素,强化学 生精诚团结的协作意识。

  4.污水处理:树立创新意识,培养敢于开拓创新的 优秀品质。污水处理是控制水体污染和缓解缺水危机 的重要措施,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污水处理技术 亟须实现绿色低碳发展。通过讲解我国污水处理行业 碳减排技术现状及对污水处理碳中和技术进行未来 展望,教师可合理拓展课程内容的深度,引导学生积 极投身于湿式燃烧、超临界水氧化、水源热泵余热回 收技术 、污水处理固碳技术和光能利用等技术的研 发,培养学生敢于开拓创新的优秀品质,为碳中和目 标的实现积极贡献力量。

  5.新兴学科方向: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树立 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和 海绵城市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战略需求[5-6]。 教师可通过向学生讲述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由 来、措施、成效及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理念、技术体 系和措施, 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些新兴的学科方向 对创建良好水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重要作用;保护生态环境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现实发 力点和着力点,可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更广阔的空间,以 增进民生福祉。


\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教师要结合课程 特色,打破传统教学的单 一 模式,实行典型工程示 范 、学科前沿延伸 、行业热点聚焦及多种方法相结 合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从而持续改进课程思政教 学质量。

  1.坚持工程示范,讲好工程故事。教师可讲解行业 发展中的优秀工程案例,发挥工程案例直观性和冲击 性强的示范作用,润物无声地实现价值引领[7] 。例如, 在饮用水生产章节,教师可以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净水 厂—上海杨树浦水厂为例,讲解该水厂深度水处理 工艺升级改造的具体方案,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知识 在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 树立专业自信和责任意识 。在城市生命线章节,教师 可以北京地标建筑—中国尊为例,讲解该建筑的临时—永久消防系统的无缝结合与科学转换为全球超 高层建筑首创,告知学生现代化智慧大楼的建造要依 靠高科技元素实现高效智能和成本降低,让学生深刻 理解科技突破对建筑消防系统创新发展的重要性,从 而激发学生的科技报国志向。

  教学中,教师可分享工程项目建设背后的坎坷故 事,使学生深植正确的价值观[8] 。例如,在城市生命线 章节,教师可讲述中华儿女凝心聚力、焚膏继晷,实现 南水北调世纪梦想的工程事例, 强调建设者攻坚克 难,成功破解了高填方、高地下水位和煤矿采空区等 复杂难题,创造了沙河渡槽工程和穿黄工程等多个奇 迹,以此弘扬中华民族迎刃而上的奋斗精神 。在污水 处理章节,教师可向学生讲述某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历程,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该厂迭代更新的建设凝聚了 几代治污建设者的心血,引导学生对工匠精神薪火相 传的深刻内涵学深悟透 。在城市生命线章节,教师可 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中国建设者—未来之城》,使 学生了解某市综合管廊建设背后的故事,认识到综合 管廊建设是解决城市内涝和道路反复开挖问题的有 力措施,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建设者如何应对项目建设 中的技术难题,深刻领悟工程蕴含的智慧,以此启发 学生的创新意识。

  2.引入学科前沿,放眼未来发展。教师可引入学科 前沿内容,体现课程思政的先进性[9] 。例如,针对城市 水系统发展,教师可向学生讲述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 据技术的发展,城市水系统的生产、管理和服务将会 朝着智能化的趋势演进,使学生认识到现代化技术在 “ 智慧水务”建设中的交叉应用。针对建筑给排水技术 的发展, 教师可介绍新型管材和智能升压装置研发、 污水收集和再生利用技术探索、自动化模块化智能化 消防系统研制等未来发展方向 , 开阔学生专业视野。 针对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发展方向, 教师可讲解臭 氧— 生物活性炭技术、膜分离技术和光氧化技术的应 用潜能,明确饮用水消毒技术在消毒副产物控制和管 网生物稳定性控制中面临的挑战,以此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科学研究。

  3.关注行业热点,紧跟时代步伐。教师可以最新时 事热点和行业进展为切入点,挖掘专业相关的思政元 素,引导学生思辨,体现课程思政教育的时代性 。例 如,在讲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时,教师可向学生讲述 某暴雨事件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调查发现 , 该市实际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资金仅占投资的 32%,相关责任人受到法律严惩,告诫学生时刻谨持法 律意识 。在讲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时,教师可播放 饮用水安全教育微视频,让学生学会避免由于水质不 良而引发的传染疾病,同时使学生认识到饮用水质量 关乎生命健康,增强学生的专业使命感。另外,教师可 结合 2022 年国家颁布的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 准》,向学生讲述新标准的制定更加关注感官指标、消 毒副产物和风险变化,更有利于提升我国饮用水水质 和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人民群 众身体健康的高度重视,从而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 与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4.结合多种方法,打破传统界限 。教师可借助超 星课堂智慧教学工具,采用案例分析、小组专题研讨 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课内课 外 、线上线下多维思政教学相结合的互动模式 。例 如,针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教师可组织学生在 线观看某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案例微视频 , 并利用超 星课堂平台的线上讨论功能 , 让学生探讨近几年我 国城市水环境状况变化,以此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 针对如何巩固和提升黑臭水体治理成效, 教师可指 导学生在课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 分组研讨形成专 题报告,并制作多媒体课件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以此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结合以上多种教学方法, 打破传统教学时空界限和课内课外壁垒 , 将价值塑 造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方可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

  (四)改革考核方式,健全课程思政考核机制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教师要采用过程 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10] 。过程性考 核中的课程在线作业和翻转课堂讲解及期末终结性考 核均要融入思政元素,推进“平时成绩+ 期终考试成绩” 的传统固化考核方式向蕴含思政元素的课程思政考核 评价方式转变,构建全过程涵盖思政元素的考核机制。

  1.过程性考核。课程在线作业在超星课堂平台进 行,除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作业,还包括与课程每章 内容相关的工程纪录片观后感 , 旨在帮助学生更直 观地了解给排水传统和新兴学科涉及的相关内容, 深刻理解专业的内涵和外延 , 领悟工程背后蕴含的 智慧,进而激发学生的专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牢 固树立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学习 的责任意识。

  翻转课堂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是针对巩固和 提升黑臭水体整治成效,让学生分组自主研讨改善城 市水环境质量的措施和方法,从而提升黑臭水体整治 成效 。教师在借助翻转课堂进行教学的同时,要制作 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合作程 度方面进行参与性、合作性考核,从而促进学生敬业 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形成。

  2.终结性考核 。实施基于思政元素隐性融入的终 结性考核,将以人为本、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隐性融 入期末考试试题,可实现学生对思政元素掌握情况的 量化评价。例如,让学生论述近 20 年来我国生活饮用 水处理工艺的发展及其对自己的启示,学生即使对工 艺发展概况论述完全正确,但如果没有考虑其对自身 价值观的影响,则酌情扣分,以此促使学生牢固树立 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

  三、结语

  作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入门课程,“ 给排 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承担着专业课程思政导航的 重任。针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思政教学过 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可从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强化课程思政教学供给、设计多元化的课程思政教学 方式及探索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考核机制等方面入 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 导向,以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高层次给排水专业技 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洪早清,袁声莉.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高校课程改革取向与教学 质量提升[J].高校教育管理,2022.1(16):38-46.

  [2] 范振强,刘崇, 陆建红,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融合改革 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192-193.

  [3] 高宁,王喜忠.全面把握《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理 论性、整体性和系统性[J].中国大学教学,2020(9):17-22.

  [4] 赵姜,龚晶,孟鹤 .发达国家农业节水生态补偿的实践与经验启 示[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6(10):56-58.

  [5] 王谦,高红杰.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现状、问题及未来方向[J]. 环境工程学报,2019.13(3):507-510.

  [6] 李婧,龚道孝,莫罹,等.城市健康水循环视角下海绵城市因地制 宜建设的思考[J].中国给水排水,2022.38(12):94-99.

  [7] 顾晓薇 , 胥孝川 , 孙雷 , 等 . 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 践[J].中国高等教育,2021(增刊 3):59-61.

  [8] 陆道坤.论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20 (10):16-22.

  [9] 汤晓蒙,何昕,杨婕.有关“金课”概念的省思[J].高教探索,2020(10): 67-72.

  [10] 汤苗苗,董美娟.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 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2):54-5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83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