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黄河文化精神在高职院校中的弘扬论文

发布时间:2024-02-27 13:46:2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新时代黄河文化精神的内涵,然后分析了黄河文化精神在高职院校中弘扬的意义, 接着说明了黄河文化精神在高职院校中弘扬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了黄河文化精神在高职院校中弘扬的 途径。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的内涵作了 进一步明确,即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 型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 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 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1] 。职 业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受 教育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过硬的专业技 能,更要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 神 。近年来,课程思政的提出和实践,为职业道德培 养提供了新途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 的教学方法一直受到广泛关注。黄河文化作为中华优 秀文化的精髓,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厚重历史和文化积 淀[2],其中包含的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吃苦耐劳、敬业 乐群的精神与高职院校倡导的工匠精神深度契合。高 职院校通过黄河文化这样一个载体,积极弘扬黄河文 化精神,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因此,教师要深 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3], 在学习实践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启迪、价值引领和 情感陶冶,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使其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国家实 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一、新时代黄河文化精神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 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道:“在我国 5 000 多年文 明史上,黄河 …… 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 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 的重要根基。”[4]“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 度肯定了黄河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为黄 河文化的教育和传承指明了道路和方向[5]。几千年来,黄河流域人民在认识和治理黄河的过程中,创造了丰 富的黄河文化,铸造了以自强不息、变革图强、开放包 容、尚实重质、开拓创新等为代表的黄河文化精神[6]。具 体来说,黄河文化精神即“ 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 献”的精神,其中团结指人们聚集在一起共同努力,这 是事业取得进展和胜利的基础;务实是从实际出发, 办实事、取实效;开拓是以开放的思想锐意进取;拼搏 是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创造;奉献则是真诚的付出,是 高尚的精神境界 。对此,我们要深度挖掘黄河文化蕴 含的时代价值,大力弘扬黄河文化精神,实现时代要 求与历史传承的有机结合和继承创新。
\

  二、黄河文化精神在高职院校中弘扬的意义

  (一)有助于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 重要使命 , 而青年学生正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必须坚定理想信念 。中华民族在同黄河水患的斗争中 展现出的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为学生坚 定理想信念,增强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追求正确的人生目标,以及 加强职业认同感提供了精神支柱 。中华民族在长期治 理黄河的过程中所孕育的治理文化具有丰富的育人 内涵,将其文化元素融入学生职业道德及职业素养教 育,有助于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启迪、价值引领和情 感陶冶,使其坚定“ 四个自信”,同时可帮助学生据弃 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的观念,为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培养更多的践行者 。概言之,弘扬黄河文化精 神 , 把高校建成传播黄河文化的重要阵地, 是关系国 家长远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是黄河文化精神的内核 。弘扬黄河文化精神,就是要弘扬热爱家乡的爱国情怀。 “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就是这种情怀 最真实的写照;民族解放进程中,《黄河大合唱》奏响 了“ 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的时代最强 音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的以延安精神、太 行精神、沂蒙山精神等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从精神内 核上继承并革新了厚重悠久的黄河文化 , 在黄河文 化的发展中留下了鲜明的“ 红色”印记 。学生弘扬黄 河文化,用黄河文化精神激励鼓舞自己,厚植爱国主 义情怀,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学 习实践,能够增强爱国意识,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 爱之情。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黄河文化在岁月里传承更新, 在淘洗中历久弥 新 。黄河文化产生于黄河流域的诸子百家学说,对中 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黄河文化中 以实事求是、坚强自立、开放包容、开拓创新等为代表 的文化精神, 是广大青年学生精神营养的重要来源。 进入新时代,黄河文化更是成为让中华文化焕发勃勃 生机的源头活水 。弘扬黄河文化精神,对于提升学生 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有重要意义。加强对于黄河 文化的探索并在其中注入时代元素,能够更进一步地 稳固黄河文化的地位,并使学生对于黄河文化的强大 生命力有更加系统详细的了解,并支撑学生始终保持 高度的文化自信。

  (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肩负着国家民族复兴的重 任,故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关系着社会发展的动力 和方向。在绵绵流长、生生不息的黄河文化里,无数先 哲的思想行为汇入其中,凝结成中华民族特有的责任 意识和牺牲精神,支持、慰藉着无数默默付出的辛勤 儿女。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 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振聋发聩、掷地有声的 先哲故事,为我们创造了伟大思想的精华库 。大禹为 治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励精图治精神、曾提出黄河 由山东入海等科学治黄方略的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 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伟大奉献精神等,为我们搭建 起丰富的精神家园 。在各领域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家 各行各业更是需要具有强烈责任感的年轻学子,对 此,承担人才培养重任的高职院校,要弘扬黄河文化 精神 , 将蕴含其中的社会责任理念融入日常课程思 政,为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助力。

  (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

  在漫长的历史中,黄河既是一条富泽四方的母亲 河,也是一条奔腾肆虐的害河 。面对黄河决口和改道 带来的灾难,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战天斗地的坚忍意 志,锻造了改造黄河、约束黄河的宝贵品质 。中华民族 的历史就是一部治理黄河的奋斗史,其中孕育的黄河 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攻坚克难的 见证 , 也是鼓励中华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和精神支 撑。在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中大力弘扬黄河文化精 神,以其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发学生奋斗意志,可使学 生在之后的学习、工作中坚定决心、奋发拼搏、勇敢向 前,在实现自我价值、推动地区现代化发展的同时,担 当起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三、黄河文化精神在高职院校中弘扬存在的问题

  (一)对弘扬黄河文化精神重视程度不够


  在新时代背景下,讲好“黄河故事”是思政教育的 重要内容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大部分学校对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比较重视,在课程思政设计中有 规定、在教学中有所体现 。但黄河文化作为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根脉,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大部分学 校没有组织专门人员将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剥 离出来,没有深入挖掘其内涵价值。作为新一代青年, 大部分学校的学生对黄河文化不太了解,对黄河文化 精神内涵知之甚少,存在片面化的问题 。因此,深入挖 掘黄河文化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构建完整的黄河 文化教育传承体系,弘扬黄河文化精神成为新时代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弘扬黄河文化精神机制不健全

  在高职院校中弘扬黄河文化精神,必须做好顶层 设计 , 从制度层面保证黄河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调查四所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笔者发现部分高 职院校由于受教学特点和学制限制,更多关注专业培 养方案的设置和人才技能的培养,对于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教育多采用开设选修课程的形式,且在课程的顶 层设计上,没有设置单独的黄河文化课程 。部分高职 院校即使设置了黄河文化相关课程,也往往流于形式 且课程形式陈旧,未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高 职院校大部分教师都是专业教师,对黄河文化知识的 了解不是很系统,无法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元素,寻找 其与专业课程的契合点,进而导致课程思政无法发挥 相应的作用 。弘扬黄河文化精神机制不健全,必将影 响其传承和育人效果。

  (三)弘扬黄河文化精神的渠道不畅通

  将黄河文化蕴含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 神,厚植广大青年学生心中,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的家 国情怀和时代担当意识 , 树立大学生坚定的文化自 信,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目前,开展黄河文化 教育的大部分高职学校仅仅是停留在组织学生观看 反映黄河文化的红色革命影片、专题图片展和参观黄 河文化遗址的基础层面上,未能真正将黄河文化教育 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结合,没有实现在实践中将 专业知识技能与职业情操、职业道德有机结合,在弘 扬黄河文化精神方面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没有畅 通弘扬黄河文化精神的渠道。因此,要不断深化和扩展 黄河文化精神的内涵和外延,提高黄河文化教育的针 对性,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四、黄河文化精神在高职院校中弘扬的途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弘扬黄河文化精神协同 联动的新链条


  “ 黄河宁、天下平”,我们的先祖治理黄河的奋斗 史就是一部砥砺前行、开拓创新的历史教科书,因此 高职院校有必要将黄河文化纳入各专业课程思政建 设,并加强顶层设计。首先,要把弘扬黄河文化精神与 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结合起来。黄河文化中蕴 含的丰富内涵,是学校开展“三全育人”宝贵的资源, 因此要把弘扬黄河文化精神同“ 四史”教育结合起来, 通过讲述黄河悠久的文化发展史,特别是新民主主义 革命以来的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等,将黄河文化融入“大思政”课程体系[7]。要让黄河文 化进校园、进课堂、进班级,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的作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 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组织专家学者、各学科专业带 头人、思政课教师参与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 大纲的制定,编写校本教材,将黄河文化中蕴含的奋 斗精神、爱国情怀融入学校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统 一规划,分类推进、突出特色,提高学生对黄河文化的 认同度 。最后,要以讲授专题的形式开设黄河文化选 修课,并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进一步丰富课程教学 层次。概言之,只有全校上下协同联动,建立完整的教 育链条,才能畅通课程思政育人渠道。

  (二)挖掘弘扬黄河文化精神与专业技能教育的 契合点

  黄河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在与黄河水患长 期的搏斗中 , 中华民族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先进模范人物,他们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怀及 不畏艰险、敢于斗争的奋斗精神,与高职专业技能教 育培养目标高度一致 。对此,教师要深入挖掘专业技 能教学中蕴含的黄河文化精神元素, 找准弘扬黄河 文化精神与专业技能教育的契合点 , 并将这些内容 进行归纳和整理,使之成为鼓舞学生为国学习、奋斗 的不懈动力和力量源泉 。首先,课前教师要做好备课 工作,即基于专业技能教育目标,对标黄河文化中蕴 含的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精雕细刻、敢于创新等方 面的精神来整理专业技能教育内容 , 然后搜集相关 的经典案例,并进行系统化的教学活动设计 。其次, 课中教师要立足已设计好的教学方案 , 采用小组合 作学习、案例分析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多样化的教 学法,在讲解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讲好黄河故事,以 此弘扬黄河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绽放的文明成果, 如大禹治水精神、红旗渠精神 、焦裕禄精神等,充分 阐述其中蕴含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 , 帮助学生打 破与黄河文化精神在时代上的鸿沟 , 树立为实现民 族复兴努力拼搏的职业理想。

  (三)融入校园环境建设,构建弘扬黄河文化精神 环境育人的立交桥

  2014 年,在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就已经明确指出,学校是播撒知 识的净土 , 我们要下大力气利用好学校这个大平台, 充分发挥学校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主阵地的 渗透力量[8] 。高职院校要通过校园宣传栏、大屏幕、文 化墙、读书角等广泛开展黄河文化宣传,积极构建校 园文化平台,努力营造宣传黄河文化精神的校园文化 氛围 。同时,要利用好学生社团、班级文艺宣传团体的 优势,定期举办黄河文化艺术节、黄河文化专题会演 等多种校园文化活动宣传黄河文化精神,通过歌咏比 赛、演讲比赛、话剧表演、我来讲黄河故事等多种形式 提高学生对黄河文化精神的认知度。

  (四)融入实践教育,打通弘扬黄河文化精神的新 通道

  黄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历史 进程[9],教师只在课堂上简简单单讲述,很难引起学生 的心灵共鸣和思想共振 。 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 户外实践活动弘扬黄河文化精神 。具体而言,可从以 下两点入手。第一,定期组织学生参观黄河博物馆、以 红色文化和革命故事为历史载体的黄河流域精神标 识集聚地等。借此让学生走出去,有更多时间去听、去看、去体验黄河文化,通过亲密接触,加深学生对不同 景点黄河文化的了解 。学生只有置身其境,通过观看 一幅幅图片和文字介绍,深切感受几千年来中华民族 治黄的奋斗历程,才能深刻理解在解放初期,在毛泽 东主席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重大号召后,历 经 70 多年沧桑巨变 , 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在 建设美丽黄河的伟大征程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多 么的伟大、光荣。第二,开展“传承黄河文化,弘扬黄河 精神”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让 学生亲身体验治黄治沙过程,感知以焦裕禄为代表的 千千万万个优秀儿女表现出的执着无畏、敢于创新、 勇于牺牲的精神。通过这些实践教育形式,将“黄河故 事”真正融入学生心坎、思想,从而达到弘扬黄河文化 精神的目的。

  (五)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开辟弘扬黄河文化精神 的新渠道

  要充分利用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和区块 链等现代数字化信息技术的优势,实施“互联网+ ”战 略,加快构建弘扬黄河文化全媒体宣传格局。首先,要 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全方位宣传。通过校内网、微博、 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依托 VR、5G、三维建模等 技术,全立体、多角度、生动形象地讲述“黄河故事”, 共同打造弘扬黄河文化精神的宣传平台,为广大师生 了解黄河文化精神提供便捷渠道 。其次,要综合运用 现代化科技手段,创新黄河文化宣传方式,通过精心 策划黄河文化网上大讲堂、举办黄河文化信息沙龙等 多种形式,大力传播黄河文化精神。最后,要通过网络 在线等形式播放《黄土地》《黄河谣》《黄河儿女情》等 表现黄河文化精神的电影、歌舞剧,构建黄河文化精 神的传播矩阵[10]。同时,打造以弘扬黄河文化精神为导 向的动漫产品、短视频等,对学生产生视觉和听觉上 的刺激 , 逐渐使学生形成对黄河文化精神的心理认 同,增强文化自信力。
\

  (六)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弘扬黄河文化精神 的基石

  教师承担着为青少年学生“ 系好第一粒扣子”的 重任,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培养学生职业道德 的直接参与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体作用 。要弘扬黄 河文化精神, 教师必须具备充分的文化素养和卓越 的人文意识 , 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将黄河文化精神融 入教学的每一环节,发挥黄河文化精神的优势作用。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黄河文化传播力,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两点入手 。首先, 要充分利用各种专题培训机会,请专家、学者讲授黄 河文化精神的深刻内涵, 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素养 和知识层次 。 同时,组织教师多看、多读与黄河文化 精神相关的作品 ,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黄河文化主题 艺术展,从多个维度增加教师相关的理论知识积累, 使其深刻理解黄河文化精神要义 。其次,开展黄河文 化实践活动,让教师积极参与活动,一方面拉近师生 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使教师亲密接触黄河文化,提升 教师对于黄河文化精神的感悟力 。最后,提高教师黄 河文化传播能力 , 这就要求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 方法,在教学全过程传播黄河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实 现对黄河文化精神的渗透。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 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 黄河故事 ’,延续历史文脉,坚 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 精神力量”[11] 。黄河文化是一代一代中华儿女在实践 中创造出来的经久不衰的灿烂的文化,作为为社会培 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院校 , 有责任讲好 “ 黄河故事”,弘扬黄河文化,传播黄河文化精神,在新 时代高职职业道德课堂上唱响主旋律,为黄河文化的 继承和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黄亚宇.修订《职业教育法》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 障[J].职业技术教育,2022(12):卷首.
  [2] 马艳彬.黄河文化融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J].河南司 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2.20(2):122-124.
  [3] 王明钦,岳鹏星.黄河文化引领力与时代价值研究:以中原学为视 点[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22.24(4):9-15.
  [4] 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9(11):5-9.
  [5] 吴丹,赵何晶,郜珂欣.新时期黄河文化价值实现路径探析[J].中 国水利,2022(1):62-64.
  [6] 文静.新时代背景下黄河文化教育传承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 2022.30(4):118-123.
  [7] 卜庭梅.高职教师工匠精神培育策略探赜[J].成才之路,2022(2): 7-9.
  [8]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J].中小学德育,2014(4):4- 7.41.
  [9] 曹光章.黄河文化的历史传承与时代价值[J].晋阳学刊,2022(2): 119-124.
  [10] 朱丹丹.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陕西行政学院 学报,2022.36(2):21-25.
  [11] 习近平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 会时强调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 的幸福河[EB/OL].(2019-09-19)[2023-05-16].http://www.xinhuanet. com/politics/leaders/2019-09/19/c_1125014627.htm.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80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