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00 后高职学生就业观现状的实证研究 —基于湖南五所高职院校的调查论文

发布时间:2024-02-26 15:37: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完善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助推高职学生高质量就业,文章以湖南五所高职院校的 569 名学生 为研究对象,对 ’00 后高职学生就业观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从就业观念、就业政策认知、就业形势判断等九 个方面论述了研究结果,并探讨了高职院校强化新时代就业观教育的对策。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 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要求[1],这是党中央牢牢把 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就业工作作出的重大战 略部署 。对于高校来说,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 精神,切实以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中国式现代化[2]。当 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毕业生人数屡破新 高、网络信息时代大爆炸等现实情况,大学生的就业 观念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区和偏差,呈现 出了新的特点与变化,故剖析大学生就业观现状就成 了新的课题[3] 。大学生就业观是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 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导向和动力作用的观 念系统,是大学生对与自身就业相关的重要问题的基 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对大学生就业行为起着关键指导 作用[4] 。而积极正向的就业观能够激励毕业生矢志奋 斗、积极就业[5] 。下面本文遵循“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所提倡的内容深 入调查研究精神[6],基于湖南五所高职院校的调查数 据,对 ’00 后高职学生就业观现状进行实证研究,以期 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向的就业观,进而提升高职院校的就业质量。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湖南五所高 职院校的 ’00 后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研究组参考李 颖 [7]、李健[8] 等研制的问卷,结合 ’00 后高职学生实 际情况,自编了《 ’00 后高职学生就业观现状调查问 卷》。 问卷包括个人信息、就业观基本现状及就业观 的形成因素三个部分 。 问卷结果使用 Office 办公软 件进行分析统计。
\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利用“ 问卷星”在线填写回收,共计收回 569 份,有效问卷 569 份 。其中,男生的份额 为 261 份,占比为 45.8%;女生的份额为 308 份,占比为54.2%。

  二、研究结果

  (一)就业观念


  如表 1 所示,超六成的学生认同“ 要想找到好的 工作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 也有近六成的学 生赞同“ 当前新业态、新职业为就业提供了新机遇和 新平台”。 新业态的出现和新职业的发展对于缓解重 点群体的就业压力、扩大就业市场规模、优化就业结 构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生对新业态、新职业的积 极赞同态度有助于他们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和思路, 增加就业和创业的机会 。另外,近六成的学生赞同“大 学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且有超六成的学 生表示在就业过程中会“越挫越勇”。 此外,还有超四 成的学生对“‘ 有业不就 ’现象”和“‘ 慢就业 ’现象”是 可以理解的表示了赞同。
\

  (二)就业政策认知

  根据调查结果,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 国家出台 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能有效缓解就业难”。另外,根据调研结果,学生对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排在前三位 的是“三支一扶”(44.05%)、应征入伍服兵役(39.19%) 及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36.49%)。而对于农村义 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大学生村官计 划、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特设岗位计划、困难家庭毕业 生就业援助、到基层或中西部就业等专项政策措施, 学生的了解相对较少 。此外,有 23.51%的高职大学生 表示了解灵活就业、 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24.59%的 学生表示“都不了解”。这说明学校在就业政策宣传教 育方面还需加大力度。

  (三)就业形势判断

  根据调查结果,有 23.24%的学生认为当前就业形 势“非常严峻”,18.38%的学生认为当前就业形势“ 比较 严峻”,即四成以上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另外,面 对严峻的就业形势,26.49%的学生表示“根本不知道如 何面对就业,内心很焦虑”,43.78%的学生表示“暂时还 没有做好准备,会有一定的焦虑”,只有 17.84%的学生 表示“ 自信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另外,在对于就业持有 的态度方面,66.49%的学生持有“先就业,从基层做起, 逐步向目标奋进”的积极就业态度。可见,大部分学生 客观认识到了严峻的就业形势,但仍然持有“先就业 ” 的积极就业态度。这说明他们虽然对于当前的就业形 势有一定的焦虑,但愿意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

  (四)就业考虑因素

  如表 2 所示,针对就业时的考虑因素,超八成的学 生对工资福利(86.75%)、职业稳定性(82.43%)、从事职 业的发展前景(82.16%)、个人发展空间(82.16%)及发 展机会是否均等(80.27%)五个方面最为关注 。同时, 较为关注的因素还有工作自由度(79.19%)、休闲时 间(78.92%)、工作地点(71.35%)、单位性质(72.70%)、 工作新鲜感(70.00%)、个人兴趣爱好(68.64%)。这与 理想工作包含的因素的调研数据相一致,主要为时间 自由 (79.46%)、 收 入 高 (78.65%)、 有 晋 升 空 间 (75.68%)及福利保障全面(69.73%)。而专业对口和社 会地位排名靠后,这表明相关因素可能成为高职学生 就业的优势,因为他们选择面更广,就业机会更多。
\

  概言之,’00 后高职学生在选择工作时更加注重 工资福利、职业稳定性、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因素,也关 注工作自由度、休闲时间、工作地点等个人生活质量 的因素 。 同时,他们还重视个人兴趣爱好和工作的新 鲜感 。因为这样的工作既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又 不违背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五)职业定位认知

  根据调查结果,关于最想去的工作单位,近半数 的学生选择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23.24%的学生选 择“ 哪里都行”。 这说明学生对于工作的定位不够明 确,在一定程度上受传统“ 铁饭碗”就业观念的影响 较深 。而选择“ 哪都行”的学生看似是随遇而安,但实 际上这是他们对自身就业能力认知不清晰 , 缺乏职 业规划的表现。

  (六)创新创业认知

  根据调查结果,近半数的学生认同“ 创业能够为 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和“ 创业能够更好地实现个人价 值”。 学生表示愿意“边工作,边进行创业实践”和“ 为 了实现自我价值 , 想创业 ” 的比例分别是 36.76%、 17.84%;10.54%的学生表示在工作难找的情况下会考 虑创业,这属于被动创业类型 。在选择创业类型的调 查中 , 七成的学生选择在个人感兴趣的领域创业,四 成的学生选择在个人拥有相关资源的领域创业。这反 映出学生对创业有一定程度的理性认知,即在个人感 兴趣且擅长的领域创业可以激发内在的创业动力,使 创业事半功倍。超三成的学生表示暂时没有考虑过创 业或不想创业,认为就业比创业容易。调查发现,这主 要因为缺乏创业启动资金(60.27%)、缺乏技术支持 (50.27%)、缺乏创业知识和方法(49.73%)及缺乏好的 创意(48.38%)。另外,学生也表现出对创业缺乏自信 的情况,48.38%的学生认为创业对个人挑战性太大, 难以胜任,44.86%的学生害怕创业失败,41.62%的学 生表示不了解国家政策 。笔者认为,学校对于支持学 生创业的国家政策的宣传不到位,这可能成为阻碍学生创业的原因之一。

  (七)职业规划与就业目标

  根据调查结果,47.29%的学生赞同“ 大学阶段应 该明确个人就业目标和职业发展”,43.24%的学生持 中立态度。对于“找工作就是‘ 骑驴找马 ’,计划赶不上 变化”的观点,46.22%的学生持中立态度,15.68%的学 生明确表示反对。对于“找工作更多时候就是随大流” 观点,29.45%的学生持认同态度,45.14%的学生持中 立态度。这说明学生在职业规划方面缺乏明确性和清 晰的目标 。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关注和研究职业规划 教育,以帮助学生明确就业定位。

  (八)法律意识与维权观念

  根据调查结果,74.60%的学生表示在就业过程 中,当个人权益受到侵犯时,会向相关部门投诉并寻 求帮助,13.24%的学生则选择无奈接受 。这表明学生 在就业过程中已具备一定的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

  (九)职业道德规范

  如表 3 所示,关于“ 求职过程中对个人简历可以 适当‘ 掺水 ’”“求职过程中“ 找关系”“走后门”是有必 要的”“求职过程中个人可以脚踩‘ 多只船 ’”的观点, 三成以上的学生表示赞同;对以上观点持中立态度的 学生占比分别是 42.70%、45.95%、41.35%。另外,关于 “ 违反就业协议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 的观点, 25.94%的学生表示赞同,30.54%的学生持中立态度。 可见,在就业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法律契约意识和法律 合同意识培养势在必行,且要增强学生的就业法治观 念,促使学生依法就业、文明就业和理性就业。
\

  三、讨论

  (一)结论


  根据调查结果,’00 后高职学生就业观具有以下 共性特点。

  第一,对就业形势的判断客观合理,但对就业政 策的认知不全面 。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是 ’00 后 高职学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的起点。调查发现,四 成以上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七成学生表示面对严峻就业形势有焦虑感。不同层次高校毕业生在求职 过程中“无业可就”与“有业不就”的现象较普遍,这直 接导致学生的求职焦虑感上升 。然而,66.49%的高职 学生仍持有“ 先就业,从基层做起”的积极就业态度。 另外,超过半数的受调查者认识到国家出台的大学生 就业创业政策能有效缓解就业难的问题 , 但仍有 24.59%的学生表示对相关政策不了解 。当前,国家出 台了一系列就业帮扶政策,如“三支一扶”“ 大学生志 愿服务西部机会”“ 到基层或中西部就业”“ 灵活就 业、自主创业”等,基于此,’00 后高职学生应主动适 应、快速调整,发现并抓住机遇,理性做出择业选择。

  第二,更加倾向于追求幸福就业观[9],而非仅仅看 重薪资福利 。调查发现,尽管薪资福利仍然是学生求 职的首要关注点 ,但他们也注重其他方面的考虑,如 稳定的职业、工作自由度、工作新鲜感、休闲时间及个 人兴趣爱好等。总的来说,’00 后高职学生在就业考虑 中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工作质量、工作的稳定性和平 衡性,追求在工作中的自由度和新鲜感,并重视休闲 时间和个人兴趣爱好。

  第三,职业规划不清晰,职业定位不准确。调查发 现,近半数学生对“ 大学阶段应该有明确的就业目标 和规划”“计划赶不上变化”“ 找工作随大流”持中立 态度。这说明部分学生在大学阶段缺乏清晰的职业规 划,存在“走一步看一步、随大流”现象 。对此,高校要 反思如何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 效 。另外,调查中近半数的学生想去机关事业单位和 国企就业,这反映出部分高职学生存在对职业定位不 切实际,好高骛远的情况 。笔者认为,’00 后高职学生 应该注重自身的职业规划和发展,制定明确的职业目 标和规划,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关注 社会和国家的就业需求,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第四,创业认知日趋理性,但缺乏创业自信。调查 发现, 大部分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认知倾向于理性化, 他们能够认识到创业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但也忧 心创业的困难和风险 。其中,近半数受调查者认为创 业对个人挑战太大,害怕创业失败,表现出对创业的 不自信。随着经济转型升级,自主创业已成为 ’00 后高 职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和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创业不 仅可以解决个人就业问题,也有利于缓解国家的就业 压力,为其他人创造就业机会 。同时,当下乡村振兴催 生了巨大的创业需求,为 ’00 后高职学生返乡创业带来 巨大市场机遇。基于此,政府和学校要为学生做好政策宣讲、创业指导、信息咨询等专业化就业创业服务。

  第五,法律观念增强,维权意识提高,但就业道德 规范意识淡薄 。调查发现,74.59%的学生在个人权益 受到侵犯时,选择向相关部门投诉并寻求帮助 。这表 明他们的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较强 。但在就业过程 中,对个人简历“掺水”、“脚踩多只船”,以及违反就业 协议持中立和赞同态度的学生所占比例不小, 这说 明 ’00 后高职学生就业道德规范意识比较淡薄 。为了 提高 ’00 后高职学生就业道德规范意识, 学校应加强 相关教育,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自省,培养其道德意 识和道德修养 。 同时,社会也应进一步完善道德体系 和法律体系,构建诚信社会,为 ’00 后高职学生提供良 好的就业环境和道德引导。

  (二)建议

  针对 ’00 后高职学生就业观现状, 本文从以下四 个方面提出建议。

  第一,将就业观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 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化角度帮助学生形成符合社 会发展要求的就业观 。 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概论”“ 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为载体, 将就业观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 过思想引领、道德教育、诚信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手 段深入开展学生职业理想、法律意识、就业道德规范 引领,强化学生对就业形势与政策的认知,提升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将自我发展与民族发展联系在一 起,在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中实现幸福就业。

  第二,将就业观教育融入就业指导课及各类专业 课,渗透全方位就业指导。首先,构建观念驱动型就业 指导课程,充分发挥就业指导课的主渠道作用,尤其 是要将就业观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的主要内容之一。 就业指导课教学可以按照“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 方法— 知识与技能”的逻辑进行设计[10],强调观念引 领,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熟悉国家就业创业各项 优惠政策,做好职业规划,以实现态度转变和就业信 心提升 。其次,有针对性地调整各类专业课人才培养 方案及课程计划,提高教师的就业育人意识 。同时,在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教育引导,加深学生对 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便 为学生顺利就业奠定扎实基础。

  第三,将就业观教育融入校园活动,构建融入式日 常就业指导体系。通过开展融入式的活动将就业观培 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同时,通过打造一批具有品牌效 应的就业活动,形成以就业指导活动加强就业观引领 的良好效应。例如,举办职业规划大赛、职业礼仪风采 大赛、个人简历设计大赛, 开展模拟招聘会、“就业之 星”访谈会等系列活动,这能提升学生就业素质和技 能,也能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就业观。
\

  第四,将就业观教育渗入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增 强就业指导育人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利用网络全覆盖 这一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 提供完善的就业服务,并 打造系统的新媒体就业观培育载体群。一是提供网上 就业测评服务,具体以职业能力、职业倾向、职业适应 性和心理个性特征测量为主要内容,相关就业测评数 据可为学生的就业选择 、职业目标确定提供重要参 考,也能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职业定位、就 业价值认同感 。二是创新应用国家智慧就业云、学校 官网、官微、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在就业指导信息、就 业创业政策信息和校园就业创业活动信息中融入就 业观引领[11],实现精准推送、实时指导,最大限度地增 强就业指导育人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总之,高职院校要想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就应 使 ’00 后学生树立积极的就业观 , 这是提升 ’00 后学 生就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质 量的现实需要。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2] 王晓萍. 以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中国式现代化[J].求是,2023(11): 30-34.
  [3] 郭启民.不断推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J].红旗文稿,2021(9):32- 34.
  [4] 孔墨瞳.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就业观问题研究[D].大连:大 连理工大学,2018.
  [5]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 2023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 动的通知[EB/OL].(2023-05-11)[2023-06-16].http://www.moe.gov.cn/ srcsite/A15/s3265/202305/t20230515_1059728.html.
  [6] 习近平.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 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知,2023(5):4-10.
  [7] 李颖.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21.
  [8] 李健.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培育优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 学,2022.
  [9] 朱羚玮.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视域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沈 阳:沈阳工业大学,2020.
  [10] 李健.硕士研究生就业观结构的质性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0(2):21-26.
  [11] 王永刚.论“大思政”格局下的高职学生就业价值观培育[J].山 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4):66-68.9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74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