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积极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中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2-21 10:43: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为了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的必要性,然后阐述了高 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了积极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 :  积极心理学;谈心谈话工作;高校辅导员

       对于高等教育来说,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学  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稳定的心态,使  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1] 。然而随着  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越发便  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头脑灵  活、思维开阔,同时也存在敏感、抗压能力差等问题。 积极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积极心理学不同于  传统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更加关注人类身上积极的品  质,包括善良、乐观主义和幸福感等,这些内容对于培  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 目前,高校辅导员作为与  大学生接触相对较多的教师群体,尽管很多问题可以  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但是针对一些思想、心理出现偏  差的学生 ,通过谈心谈话工作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引  导和帮助学生。而为了使高校辅导员的谈心谈话工作  更具实效性,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技巧有一定的  价值和意义 。基于此,本文拟通过说明高校辅导员开  展谈心谈话工作的必要性及分析高校辅导员谈心谈  话工作存在的问题,对积极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谈心  谈话工作中的应用路径加以论述。

       一 、   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的必要性

       (一)开展谈心谈话工作是辅导员的岗位职责要求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 员应当履行的九项职责当中,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 领工作及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都需要结合大学 生实际,广泛开展谈心谈话[2]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 能力标准(暂行)》也明确指出,辅导员要利用日常观 察、谈心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 态;能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引导 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 优良品格[3]。由此可见,谈心谈话工作在深入了解学生 思想动向和心理健康状态 , 使学生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理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是高 校辅导员开展工作时运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开展谈心谈话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抓手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是为大学生服务 。鉴于大学生  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复杂与多面性,高校辅导员的工作  往往是最难的 。部分大学生可能因为思想出现偏差或  心理异常引发一系列问题,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人际  关系,导致学业完成受阻,甚至造成更严重的情况 。出  现这些问题的部分原因是辅导员前期对学生个体没  有充分的认知,或者发现了问题却没有采取积极的应  对措施,工作成效往往事倍功半 。谈心谈话工作是高  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是解决学生  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4]。对于辅导员来说,虽然身处数  字化时代,交流方式可以跨越时空,但网络交流的优  势更多集中在信息即时性和便捷性方面,相比网上交  流,面对面交流传递的信息更丰富、更真实、更有温  度,能够使教师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和真实想法 。 因此,谈心谈话工作可以让辅导员深入  学生基层,掌握不同学生的特殊情况,及时做好备案, 以便后续开展针对性的工作,防微杜渐,尽量避免引  发更大的事件 。良好的谈心谈话可以使学生向教师敞  开心扉,吐露心中所思所想,让辅导员全面了解学生  在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拉  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效开展育人工作,这是每一  位辅导员的“必修课”。

\
 
       (三)开展谈心谈话工作是学生的内在需求

       高校辅导员面对的是年龄相对比较大的学生群 体,然而对每一个学生来说,他们都是一个个独立鲜 活的个体,他们原生家庭各异,成长背景不同,性格能 力更是千差万别,因而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 到的困难也会有所不同,思想和心理等方面出现的问 题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和指导。同时,当下在校大学生大多是 ’00 后独生子女,他 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对社会充满了憧憬,其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逐渐完善的阶段,容易出现 意志力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现象。对此,谈心谈话 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能够帮助教师发现不同学生身上 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引导,使学生 扭转思想偏差,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二 、   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关于辅导员谈心谈话相关的研究成果及 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来看,大部分辅导员在谈心谈话 工作开展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不足使辅导员谈心谈 话工作的育人成效大打折扣。

       (一)谈心谈话模式单一,随意性强

       传统的谈心谈话工作中,高校辅导员会根据日常  观察或心理测评结果,对思想出现偏差或有心理问题  的学生进行一对一 的谈话,但很少针对其他类型的学  生开展相应的谈心谈话工作,模式比较单一 。辅导员  谈心谈话工作的随意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 一般情况下, 谈心谈话的内容没有进行提前规划和  设想,辅导员在与学生进行谈话时,往往是想到什么  谈什么,逻辑性不强;其次,没有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  行针对性的谈心谈话,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学习和生  活上遇到的问题不尽相同,这种不考虑学生成长发展  规律的谈心谈话往往事倍功半,实效性不强;最后,谈  心谈话的场所一般都安排在办公室,没有考虑到不同  学生的性格特点、问题类型,以及谈话内容的私密性  等,这也反映了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的随意性。

       (二)谈心谈话内容固化,说教性强

       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的对象一般都是已经  在思想或心理方面出现一些问题的学生。对待这些学  生,辅导员谈心谈话的内容基本都是围绕“ 为什么会  出现这种情况”及“ 以后如何不再出现相同的情况”展  开的,旨在让学生寻找自己的问题和不足,而这个过  程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生对自身的否定和不满。一  般来说,辅导员会直接教育或让学生自己表达一些实  操性不强的想法,没有针对性的内容,泛泛而谈,往往  难以挖掘出深层次的内容,更无法触及学生内心 。谈  心谈话说教性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说得多, 听得少”。辅导员工作纷繁复杂,日常事务性工作会消  耗其大量精力 , 以致开展谈心谈话工作的时间有限, 对学生的倾听不够,更多时候是站在一个师者的位置  对学生进行说教,没有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  进行交流。二是“道理多,感情少”。辅导员在谈心谈话时极易讲很多空洞的大道理,然而这些道理都是学生 从小到大从父母和教师那里听到过无数遍的说辞,故 其一般都是左耳进右耳出 。概言之,辅导员没有结合 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的特点,以及用他们乐于接受的 方式进行谈话,不能很好地利用一些故事案例拉近与 学生的距离,故不能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谈心谈话时机不准,滞后性突出

       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一般发生在问题已经  出现之后,作为解决事件的一种应对手段,而没有积  极主动地开展谈心谈话,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把  问题扼杀在摇篮中。如辅导员会在心理健康排查工作  结束后对心理异常学生进行谈心谈话,但这个时候, 有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比较严重,较晚的谈心谈话  已经错失了良好的沟通时机。谈心谈话工作不能是学  生问题的“灭火器”,而应该是发现问题的“探测器”[5]。

       三 、   积极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中的 应用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把积极 心理学的理念与技巧应用到与学生的谈心谈话工作 当中。

       (一)在谈心谈话工作模式上拓宽类型,关注个人 和关注整体协同开展

       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的模式应该根据学生  的问题和教育引导目的改变而改变 , 不能一成不变。 积极心理学在研究视野上摆脱了过去偏重个体层面  的缺陷,在关心个体心理研究的同时,强调对群体心  理的探讨 。基于现状,辅导员可以将个体谈心谈话和  集体谈心谈话相结合。

       对于个体谈心谈话,侧重解决针对性问题,其谈 心谈话过程对辅导员的要求更高,因为个体谈心谈话 时,学生会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到教师身上,教师的一 举一动乃至微表情都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反馈。教师 对学生的尊重、信任与关注,学生是可以感知到的,甚 至有的学生会非常敏感,若感受不到那种亲和信任的 关系,就会在某种程度上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6] 。因此 辅导员在谈心谈话时要观察学生的反应,适时做出调 整,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让学生打开心扉,激 发学生的积极品质。集体谈心谈话则侧重解决共性问 题,如在提高班级凝聚力、解决学生宿舍矛盾等谈话 过程中,教师除了可以通过谈心谈话内容调动群体积 极情绪,还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技巧,以谈心谈话 的方式召开班级、宿舍见面会,引导学生通过写感恩 信表达感恩;成立“ 幸福董事会”,要求“ 董事会”成员经常会面,互相监督,给予及时的建议,从而充分调动 个人和群体的积极性。

       (二)在谈心谈话工作内容上,关注学生的积极情 绪和积极人格

       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存在引导学生发现自  身短板不足的倾向,即让学生找到自己出现问题的原  因,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总会聚焦自身劣势,从而产  生消极的情绪体验。积极心理学强调关注人的积极情  绪和积极人格,就如同植物的“ 向光性”,因为积极情  绪可以使学生像花儿一样开放,使其看到更多、想到  更多、创造更多,与周围的人的关系更和谐、更亲密。 另外,受到教育领域“ 积极人”研究的启发,即“ 积极  人”应具备的积极人格是“ 以积极价值观和积极心态  为核心,具有知识与智慧、坚韧意志和高效能行动品  格的人格”[7],辅导员在谈心谈话中应该尽量调动学生  的积极情绪和积极人格。

       1.引导学生减少消极情绪,弱化消极人格。谈心谈 话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一定的积极心理学技 巧帮助学生减少消极情绪,弱化消极人格。其一,通过 反驳消极情绪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暗示、写日 记、情绪记录的方式,将消极情绪扼杀在萌芽期 。其 二,告诉学生当消极情绪占领上风时,马上去做可以 提升积极情绪的行动,如慢跑、与信任的人聊天、冥想 等。其三,使学生调整对媒体信息的输入频率,因为媒 体信息的泛滥会侵蚀人们的思考力、注意力,也会逐 渐击退人们的同理心和慈悲心,消减人们对现实生活 的关注, 因此学生要适当减少媒体信息的摄入量,更 加关注自己的内心,并积极面对生活,从而减少消极 情绪的产生。

       2.引导学生增加积极情绪,强化积极人格。谈心谈 话工作中 , 高校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增加积极情绪,强 化积极人格 。其一,辅导员的态度要真诚,富有同理 心,能够切身体会到学生的情绪和想法,并适当地做 出反应,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积极心理 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理解的,自己的思维和 做法是能够被认可的。其二,引导学生提升行动力。研 究发现,行动比思考更容易诱发积极情绪 。故辅导员 可以在谈话中引导学生制订行动计划,如参加比赛竞 赛、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在行动的 过程中,即使未能达成预期的目标,仅仅是为了实现 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 积极情绪,久而久之,积极的人格品质就能占据主导 地位,基于此,学生在做事情的时候,就会更加积极主动、乐观、富有远见等 。其三,寻找意义感 。马丁·塞利  格曼关于“ 幸福”的五大支柱中最后一个就是寻找意  义[8],在谈心谈话中辅导员要引导学生立足优势视角, 即使遇到糟糕的情况,也要发现其积极意义,用新的  视角重新解释当前的境遇,构建积极的意义。

       (三)在谈心谈话工作成效上,注重提升学生的主 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要把握“ 主观”和“ 幸福感”两个关键  点,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在谈心谈话工作中引导学生意  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9],产生“主观”的感受,同  时需要让学生意识到此刻的生活状态是令人满意的, 从而产生“幸福感”。 对此,笔者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  加以阐述。

       1.引导学生自我接纳、自我成长、自我实现 。积极  心理学强调人的价值和潜力,与“天生我材必有用”的  内涵相一致 。当人们不接受自己与生俱来的价值时, 就是在忽视和削弱自己的能力、潜力、喜悦和成就,也  就无法实现真正的自我成长。

       高校辅导员在谈心谈话工作中不难发现,很多学  生都有一个共性的问题,即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面对  这种情况 , 辅导员在与学生谈话时可从以下三点着  手,对其加以引导 。首先,强调接受自己的重要性,使  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因为更高的自我一致性可以带来  更多的幸福感[10]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烦乱与悲伤是人  性的一部分, 进而坦然接受自己偶尔的失落与悲伤, 然后问问自己内心深处,接下来“我”需要感谢什么让  自己感觉好一些,做到真实地关注自我,知道自己的  优势和短板,不洋洋得意,也不妄自菲薄 。其次,学生  在面对新事物时总是畏手畏脚,对此,教师要引导学  生正确看待失败 。成功没有捷径可以走,历史上有成  就的人总是敢于行动,也会经常失败,因此不要让失  败的恐惧,绊住尝试新事物的脚步。最后,引导学生认  识到生活是心态的反光镜, 如果不满意自己的现状, 一定要及时进行改变,且真实的心态改变必须和行为  的改变相一致,如感恩练习、写日记、锻炼身体等,都  可以很好地抑制焦虑和忧郁情绪,从而让学生更好地  认识自己、悦纳自己,促使学习和生活进入良性循环, 最终推动学生不断成长。

       2.引导学生设立目标,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目标 感。在参加完高考之后,部分学生由于目标缺失,出现 了理想真空、动机不足、意志减退的问题,从而导致行 为懒散等后果 。积极心理学强调目标的重要性,从整 体而言,有目标的人成功的概率和幸福感要比没有目标的人高得多 。对于缺乏目标感的学生,高校辅导员 在谈心谈话时要引导学生设立具体而明确的目标(设 定时限和具体的成果),一般包括长期目标、短期目标 和行动目标。基于此,学生通常会有更好的表现,能充 分调动自我能动性,同时辅导员要结合自身或其他人 的成功案例进一步表明目标的重要意义。

       通过设立目标,学生下次与辅导员进行谈心谈话  时就有了实质性的内容,而辅导员要根据学生对实现  目标的过程的描述,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目标感 。一  般情况下, 学生实现目标之后能获得幸福感和成就  感,没有实现目标则会导致内心的失落和消沉 。故辅  导员需要在谈心谈话时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因为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的过程比达成目标更能带来  幸福和积极的情绪体验,故设立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认  识到“ 目标是意义,不是结局”,重要的是让学生建立  目标感,即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享受过程,实现自我  和谐的状态。

\
 
       3.引导学生构建积极人际关系 。大学生希望与他 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它是学生克服学习和生活上 各种困难的心理安全屏障。学生只有学会与各种各样 的人打交道,将来走向社会时才能适应更加复杂的人 际关系,才能与大众和睦相处,适应当下的社会。

       人际关系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  因素,积极心理学认为亲密的人际关系是获得幸福的  捷径 。笔者在与大学生的谈心谈话中发现,学生存在  的问题主要有普通人际交往问题和宿舍关系处理问  题 。对于前者,在大一新生的入学适应上表现得比较  明显,大一新生第一次离开熟悉的环境,交际对象发  生重大变化,从而产生了人际交往压力 。有些学生在  与他人的交往中存在缺乏主动性、过于在意他人评价  及社交恐惧等问题 。对于这一类型的学生,辅导员与  其谈心谈话时应该注重观念的引导,不同性格特点的  学生需要在人际交往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不同的, 即要使学生充分尊重自己的本性 , 引导而非压抑强  迫 , 让学生在与他人相处当中处于一种舒服的状态。 因此,从积极心理学这个大的角度出发,每一个学生  都不必强迫自己刻意经营人际关系,也不必给人留下  善于交际的印象,其要做的是根据自己每次交流的体  验,控制好与朋友交流的时间、深度。

       对于宿舍关系来说,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具有 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性格特点更是不尽相同,朝夕 相处中难免出现问题,故宿舍矛盾也是辅导员开展谈心谈话的一个重点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学生 首先要尊重人性,尊重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不趋炎 附势,不吹毛求疵 。积极心理学中的重要特质就是感 恩,因此辅导员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注重感恩教育的 输入。相关研究表明,心怀感激之情,表达对他人的感 恩,不仅能够促进人际交往,还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 康发展。在宿舍当中,不免有需要互相帮忙的时候,辅 导员要引导学生在他人有困难的时候主动热情地伸 出援手,逐渐形成互相帮助、相亲相爱的宿舍氛围。在 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学会感恩他 人 , 时常表达对他人的感激 , 不要把别人的善意、帮 助,甚至一个简单的微笑当作理所应当。相反,要积极 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可以是一条短信、一声问候、一 个拥抱等,经常这样做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 、   结语

       大学生在从青少年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在思想 和心理方面容易出现波动和偏差,此时,高校辅导员 在谈心谈话工作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的一些理念和技 巧,对学生顺利度过大学生活,甚至终身发展都有非 常重要的意义 。概言之,笔者总结归纳了目前谈心谈 话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研究 成果及自身实践经验,提出可将积极心理学融入谈心 谈话工作。

       参考文献 :

       [1] 金惠恰.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科 技资讯,2018,16(25):248-249.

       [2]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2017-09-21)[2023- 03-29].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zhengce/guizhang/202112/ t20211206_585050.html.

       [3]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通知[EB/ OL].(2014-03-27)[2023-03-29].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 060/201403/t20140327_167113.html.

       [4] 王菁.语用移情策略在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中的应用[J].产业与 科技论坛,2022,21(9):265-266.

       [5] 刘潇,张磊.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开展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 践,2020,40(6):41-43.

       [6] 仇华.积极教育视角下提升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实效性的路径探 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2(12):143-147.

       [7] 秦己媛.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 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8] 高淑艳.马丁·塞利格曼幸福理论:解析与研究展望[J].牡丹江大 学学报,2021,30(2):1-9.

       [9] 席居哲,叶杨,左志宏,等.积极心理学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实践[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6):149-159.

       [10] 本-沙哈尔.幸福的方法[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2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31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