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观培养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2-21 10:19:1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相关背景,然后从通过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提高学生专业学习信心;加强野外地质实践教学,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高校“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观培养的路径,最后论述了高校“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观培养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自主学习观;“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高校

  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观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求知探索,不断更新已有认知和经验,从而构建新的知识框架及知识体系的主观意识。自主学习观的养成是高校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取得进步的阶梯。学习是高校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不断探索进而获得客观认知的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在同一学习条件下,高校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也会参差不齐,这与学生自主学习观的培养程度密切相关。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观的培养,一方面涉及内部因素,即与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学习策略有密切联系,具体包括自我定向、自我探索、自我评价、自我调控及自我激励,另一方面涉及外部因素,如多样化课堂教学模式、科研成果融入式教学方法,这对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观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1-3]。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是在“地球科学概论”“结晶学与矿物学”“石油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等先修课程的基础上,教育学生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油气田而开设的一门应用基础性学科课程,也是一门综合石油勘探开发全过程、由多种石油地质理论构成、强调动静态方法结合且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以往,“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单一化的教学模式通常是在课前让学生先了解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由来及发展,课上采用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课后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重难点的把握[4-5]。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真正领悟课程的核心要点,进而无法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观[6-7]。基于此,本文拟对“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观培养加以探究。

  一、相关背景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高校课程教学方式必须有所变化。其中,自主学习观更需贯穿学生主动学习及被动教学的全过程。而如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观,一直以来都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大学阶段与中学阶段存在显著的差异,大学是一个更为自由的环境,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提升虽然与个人自律能力存在密切的关系,但教学方式的革新也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的重要原因[8-10]。学生进入大学之后,面对的是陌生的面孔、全新的环境,如果自身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容易迷失方向,加之如果不能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就会产生学习障碍,影响自信心,进而就不能形成自主学习观。

  自主学习观的养成应该是在相对宽松、自由、向上的学习氛围条件下,由高校学生自主进行且发自内心对专业问题产生兴趣,进而激发无限的学习潜力[11-12]。因此,课程教学模式的革新应该本着以学生需求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及抽象思维能力,同时理论结合实践,并积极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和动手能力,注重学生个人人格和自信心的培养,最终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笔者认为,高校学生应当以自强、自立、自律的“三自学法”为学习导向,故而学习的自强、自立、自律自然而然地成了自主学习的核心与主要体现。其中,自强是自主学习的本质要求,自立是自主学习的基础,自律则是自主学习的根本保证。如果教师能帮助学生做到“三自”,学生学习效果定能事半功倍,但归根结底学习是学生自身的责任,教师只能起到引导的作用。

  当然,自主学习并非仅仅是针对学习,更是对高校学生做人做事的引导与影响。即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秉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使即将进入社会的学生具备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学习、生活、发展、创造的基本能力,并为日后的发展做好铺垫,为建设祖国而付诸行动。因此,如果高校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观,便能提高自身自主学习觉悟,并使自身主动实践,形成独立自主探索知识的习惯,最终提升个人创造性。

\

  二、高校“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观培养的路径

  (一)通过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样化教学模式要综合考虑具体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及教学对象特点。近年来,高校“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教学正在逐步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演变,而只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多样化教学模式包含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小组协作竞争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等[13-14]。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辅助教学内容视频的录制,增强课程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于扩展到了视频媒介教学,因而相比传统单一的PPT教学更具趣味性和灵活性。同时,通俗易懂且鲜明的图像视频内容使得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能够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观。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解决疑问为向导的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内容被任务化,进而营造出一种模拟实际开发地质及工程问题的情景。同时,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点和教师给予的指导思路完成所要求的任务。另外,必要时学生可结合上机实践进行任务的完成。概言之,通过循环往复地进行任务驱动教学,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进而培养其自主学习观。

  小组协作竞争教学模式是将班级内的学生按等同人数划分为多个小组进行教学活动,组内成员对课程问题进行分工总结及答复,以讨论及答辩的形式完成课程的学习。很显然,该教学模式可以促使学生都参与到课程学习活动中,学生彼此之间也有充分的交流和学习机会。同时,小组内开展讨论能提升学生的思考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问题本质的深刻理解。概言之,协作竞争教学模式要求组内学生之间密切配合、分工协作、互帮互助,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有效地培养其自主学习观。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较为类似,其都是通过教师先抛出一个科学问题来阐明教学要点,进而激发学生的潜在求知欲及创造性思维。但是,该模式将更多的自主探索及提出相互关联客观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能够让学生在疑惑、探索、求知过程中不断形成创造性品质,进而培养自主学习观。

  (二)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提高学生专业学习信心

  科研成果往往可以一种更为生动的形式被引进教学,这样能够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更为鲜明的认识。高校“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是培养石油与天然气等矿产勘探开发领域的地质工程师的重要课程之一,因而学生只有熟练地掌握油气等资源勘查工程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进行必备的基础工程训练,才能在将来更好地从事油气等矿产资源勘探开发领域的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工作。这门课程的应用性非常强,单纯地依赖教材知识的学习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可以很好地将抽象的开发地质概念具体化,进而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信心。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中涉及很多复杂工程知识,如利用高等数学知识开展经济评价及油气资源储量计算、基于聚类分析方法对多地质因素开展综合评价、利用数理统计知识进行地质建模等。可见,复杂工程知识不只是简单的理论应用,还涉及基于理论分析的逻辑推理、综合分析和定量计算等[15]。复杂工程知识只是通过教材按部就班地教学,取得的成效并不显著,很多学生也不能领悟其中的要点。此时,如果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即从科研项目的思路出发,以解决科学问题为目标,按照科研技术路线的进度,深入浅出,带着疑问逐步寻求解答,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课程的趣味性及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认为,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外部环境,因此对自主学习观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此外,将科研成果融入“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教学,能够提升教学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协调性,让学生脑海中形成油气勘探及评价复杂工程活动中不同子系统的概念,同时能够利用兴趣激发学生抽象思维及综合评价复杂问题要素的关联性,如此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观。

  (三)加强野外地质实践教学,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高校“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教学中,野外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要。“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故加强野外地质实践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野外地质工作环境的机会,进而可以促进学生从教材知识学习向具体实践过渡,这为学生自主学习观的养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融合了普通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及石油工程等多学科教学内容,多学科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两者均是自主学习观培养所涵盖的重要内容。笔者所在学校每年度开展的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中,学生均有机会接触野外形形色色的生态地理及地质奇观,能够观察不同类型地质剖面的沉积、构造特征,掌握罗盘、GPS仪、指南针等的使用方法,学习如何测量地层的倾角、方位。这些实践操作能与教材上介绍的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程度,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快速提升[16-17]。除了学校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企业油田也有众多开展野外地质实践教学的机会。

  概言之,在“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教学中,结合企业油田丰富的野外地质工作经验和先进的设备及软件,学生能了解目前野外地质工作的前沿问题,找准野外与室内学习工作的差异,把握需要重点努力的学习方向,促进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理论与实践学习的结合,进而有效培养自主学习观。

  三、高校“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观培养的注意事项

  (一)要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校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就不利于专业知识的获取。而生动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需要师生予以重视。当前,课堂教学时间较为有限,自主学习时间在整个大学阶段中占据了更大的比重。由此可见,个人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学生自主学习观培养的关键。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式,以个人喜欢的方式开展学习,将有助于良好学习兴趣的养成,进而能提高学习效率并达成学习目标。学习是一个漫长的不断重复已有知识体系并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的过程,而没有目标、被动地学习是枯燥的,加之高强度的学习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都会有一定要求,因此“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首先,要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及运动习惯。因为良好的作息及适度的运动可以让学生在高强度学习过程中保持充沛的精力,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其次,要鼓励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内容,如“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涵盖多门学科知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加强对感兴趣的学科知识的钻研。这种带着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进而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观。

  (二)要注重教师的重要引导作用

  高校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观培养中能够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高校教师是引导学生专业学习的引路人,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观从无到有的直接责任人。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既要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也要引导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人际交往等,甚至包括为学生升学或工作等人生规划提供指导。笔者认为,作为高校教师,首先应该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学习。同时,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因为只有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其才能正确认知学生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慢慢地引导学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不仅需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还要帮助学生树立独立的人格。独立的人格表现为学生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集学生的思想、情感及行为于一体,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观的养成。对于“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灵活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有奋斗的方向,为学生指引前进的道路。这个学习目标不能太过简单,也不宜太过困难。因为目标太容易达成,容易让学生产生骄傲、不屑一顾的情绪,而太难达成的目标则容易打击学生积极性及信心,两者都不利于自主学习观的培养。因此,对于刚开始制定的目标,应遵循“跳一跳就能够着”的原则,即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达成,形成“努力”才有“收获”的因果联系,从而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另外,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对客观事物认知能力及程度的差异。特别是对于一些认知能力偏弱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一些特别“指导”,从而使其更有意愿去自主学习。此外,从简到难循序渐进地引导,能够让学生不断看到自身专业能力的进步,其自身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便能得到有效激发。概言之,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意识到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及专业能力,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开阔自身视野,最终真正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18]。

\

  (三)要注重以综合能源服务意识提升为目标

  对于高校“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而言,提升学生综合能源服务意识是其重要目标。综合能源服务意识要求学生通过系统化的专业学习,具备加入能源行业并服务社会的能力,从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而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创新创业竞赛等为提升学生综合能源服务意识提供了一条途径。此类竞赛涉及的专业知识面非常广泛,本质是强调自主学习,培养竞争意识。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学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不断进行自学,如此才可以完成竞赛。另外,不同学生对课程不同部分都有一定的建树,通过竞赛可以相互交流,这对于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锻炼的机会。概言之,竞赛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够不断培养学生对特定专业方向的求知欲,使学生明确自身的爱好和兴趣,进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观。

  四、结语

  高校“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是一门以能源服务为特色的学科课程,兼具知识理论性和实践操作性,而自主学习观是进入该门课程知识的海洋并自由翱翔的“钥匙”。自主学习观强调学生个人是学习的主体,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性。大学阶段,学生学习环境较为宽松,相互间的竞争不像以往那样激烈和透明,而是变得类似于“隐性竞争”,正因如此,只有持之以恒地学习并能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学生才能最终成才。对此,在“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将好奇心逐渐转化为求知欲,就能促使其建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做从0到1,即从无到有的科学问题的思考及探索,将教学内容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从“被动”自主学习逐渐过渡为“主动”自主学习。另外,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观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因为“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的学习要结合数学思维、物理思维、化学思维及地质思维,而不同学科思维的最佳展现需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所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进而使其形成自主学习观。概括来说,自主学习观的养成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学习产生情感,且能够养成“爱学”“会学”“主动去学”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编写组.教育心理学[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0.

  [2]李爱荣,胡书勇.油气田开发地质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22.

  [3]邱月.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与深度学习水平的有效策略:评《可见的学习与深度学习》[J].化学教育,2023,44(13):129.

  [4]杨华,张智强,张美美,等.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课程自主学习教学改革研究[J].物流科技,2023,46(15):180-182.

  [5]王运周,安芃芃,雷娟娟,等.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在隧道工程试验检测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3(5):136-139.

  [6]唐丹,尹宏鹏,方觅,等.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信息类课程群建设[J].计算机教育,2023(6):141-144.

  [7]张玉兰,蔺锡柱.新能源材料课程体系改革:以新能源材料导论为例[J].高教学刊,2023,9(S1):148-151.

  [8]孙少杰,朱布博,江泉等.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专业课的探索与实践:以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22(1):76-77,93.

  [9]宋其晖.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习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以贵州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21(6):41-42.

  [10]陈鹏,陈轩,江山.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开发地质”方向课程体系建设:以长江大学为例[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23,43(3):51-53.

  [11]夏位荣,张占峰,程时清.油气田开发地质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12]国景星,李红南,张立强.油气田开发地质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7.

  [13]刘静,陈刚.油气田开发地质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8.

  [14]崔廷主.油气田开发地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15]张剑锋.初中历史自主学习中短视频的运用探究[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3(8):80-81.

  [16]蒋占峰,刘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多维审视[J].现代教育管理,2022(9):111-118.

  [17]岳芳,陈剑平,甘可鑫,等.交叉重叠类别结构的自主学习优势和集中学习劣势[J].心理学报,2023,55(10):1597-1605.

  [18]林隽.基于自主学习的中职数学微学习资源设计与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3,9(14):146-14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31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