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以诗歌为载体的小学"大德育"课程建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2-20 14:09: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诗歌的文化特质决定了其在德育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 可以以潜移默化的方式熏陶 学生心灵 , 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 。本文介绍了以诗歌为载体的小学 “大 ”德育课程建构经 验 , 探讨了基于诗歌资源实施德育的具体方法 。 学校可以开发以诗育德的校本课程 , 将 诗情诗意融入校园环境 , 通过学科教学活动渗透诗歌 , 运用诗歌创设主题式实践活动 , 并组织学生社团活动 , 促进学生自主成长 。

  关键词 : 诗歌,校本课程,大,德育课程

  品德是人立身之本 , 德育对小学生的终身发展 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开展德育工作时 , 必须灵 活运用方法 , 兼 顾 学 生 的 年 龄 特 点 和 身 心 发 展 规 律 , 选用 适 宜 的 德 育 方 式 。 诗 歌 作 为 一 种 语 言 艺 术 , 具备情感表达和义理阐述的功能 , 内涵丰富的 德育元素 。此外 , 诗歌语言简 洁 优 美 , 富 有 韵 律 , 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 。 因此 , 学校将诗歌作为德育 的载体 , 从中挖掘丰富的德育资源 。 同时 , 注重拓 展德育的范畴 , 构建以诗歌为基础的小学 “大德育 ”课程 。

  一 、课程构建的缘起

  品德的培养是个体逐步完善精神世 界 的 过 程 。 品德教育关系 到 学 生 终 身 的 发 展 。 作 为 教 育 的 核 心 ,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过去 的德育工作常以教师的宣讲和说教为主 , 难以实现 预期效果 。 因此 , 我们需要寻找更为有 效 的 方 式 , 引导学生自觉涵养品德 。诗歌是一种恰如其分的德 育载体 , 有助于推动学校的德育工作 。 中国拥有悠 久的 诗 歌 文 化 传 统 , 人 们 对 诗 歌 有 深 刻 的 情 感 。 《毛诗序》曾提出 : “诗者 , 志之所在也 。在心为志 , 发言为诗 。 情 动 于 中 而 形 于 言 。”诗 歌 能 够 表 达 志 向 , 培养 品 德 和 塑 造 人 格 。 我 们 学 校 运 用 诗 歌 这 一文化资源 , 构建独特的德育课程 。将诗歌文化融入德育 , 能够引导学生修身养性 、树 立 道 德 观 念 、 培养正直品格 。 以诗歌 为 基 础 构 建 “大 德 育 ”课 程 , 能够以诗的文化内涵统领各类德育活动 , 使学生在 欣赏美的同时受到道德的熏陶 。


\

 
  二 、课程的实施途径

 
 品德的发展需要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 , 周围环 境的影响在学生品德的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构 建 “大德育 ”课程时 , 我们创造多样的实施途径 , 营 造出全面的育人环境 。

  1. 开发校本教材 , 借助诗歌培育品德

  教材是 实 施 德 育 课 程 的 关 键 基 础 , 我 们 依 托 “以诗育德 ”的理念开发了校本教材 。这份教材作为 “大德育 ”课程的核心 , 收录了蕴含思想和艺术美的 诗歌 , 为 学 生 提 供 精 神 滋 养 。 教 材 划 分 为 人 格 培 养 、感恩亲情 、友爱诚实等篇章 , 每个篇章都集结 了相关诗歌资源 。我们汇集了中外古今的佳作 , 内 容和风格多样 。教材设计生动的图片与德育 注 解 , 以及 “教读 ”和 “自读 ”两个模块 , 引导学生深入领会 德育主题 。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 , 课内诗 歌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资源 。

  2. 优化校园环境 , 多维融入诗情诗意

  校园环境 的 塑 造 能 够 潜 移 默 化 地 影 响 品 德 养 成 , 这是德育的基本法则之一 。学生的心智具有高度的感受力 , 能够将环境中的各种要素转化为个体 资源 。如果环境中弥漫着积极健康和高尚美好的元 素 , 学生的精神世界将受到正面影响 。在环境营造 方面 , 我们注重在校园中融入诗歌的元素 。通过装 饰艺术作品 、雕塑和绿化设施 , 将诗意融入校园环 境 。 同时 , 激发师生的创造力 , 共同构建充满诗歌 氛围的文 化 空 间 。 校 报 中 设 有《古 诗 伴 我 成 长》专 栏 , 学生可以分享读诗心得 。教师也能在校报中展 示自己的诗歌创作 , 以启发学生在教学和生活中的 思考 。每年举办 的 诵 诗 比 赛 引 导 学 生 深 入 体 验 诗 歌 , 使之成为诗意人生的一部分 。这些渗透环境的 做法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德育课程 , 通过这些方 式 , 学生在不经意间培养了丰富的人文情怀 , 形成积极 的人生态度 。

  3. 渗透学科教学 , 促进课堂绽放诗性

  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能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培养品德 。在课程教学中 , 我们通过多种学科引入 诗歌资 源 , 以 诗 歌 引 领 学 习 活 动 。 以 语 文 课 程 为 例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 力 , 同时也是以诗歌培养品德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 教授诗歌时 , 注 重 传 递 其 中 的 人 格 价 值 和 思 想 内 涵 。通过校本教材和其他资源 , 学生可以广泛吸收 诗歌中的精神营养 。此外 , 我们还利用诗歌群文教 学 , 让 学 生 从 多 个 角 度 深 入 理 解 诗 歌 中 的 德 育 意义 。

  除了语文 , 道德与法治 、美术 、音乐等学科也 在德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 中 , 我们引入诗歌素材以增强教学的亲切性 。美术课程 通过 “诗配画 ”活动 , 让学生通过画面表现诗歌的情 感 。音乐课程则通过 “古诗新唱 ”活动 , 让学生在歌 唱实践中感受诗歌的美妙 , 同时传承优秀的文化传 统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读诗 、领悟诗 , 通过诗歌资 源完善自身 。

  4. 创设主题活动 , 巧用诗歌引领实践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 : “行是 知 之 始 , 知 是 行 之 成 。”陶行知重视实践活动在成长中的作用 , 认为个 体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了解真实的生活 。 陶行知先生 还提出要重视德育实践 , 指出 : “嘴里 讲 道 德 , 耳 朵听道德 , 而所行所为却不能合乎道德的标准 , 无形无影当中 , 把道德与行为分而为二 。若想除去这种弊端 , 非 给 学 生 种 种 机 会 , 练 习 道 德 的 行 为 不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 经验的习得不是外部灌输的结果 , 而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结果 。 开展德育实践能够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 进而自主建构经验 , 发展个性化的感悟 。我们根据这一理念 , 在德育课程中巧妙地将诗歌融入实践活动 , 引导学生亲身体验道德与美的结合 。例如 , 在母亲节前后 , 我们开展了 “母爱 ”主题吟诵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 ,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诗经 · 邶风 · 凯风》《游子吟》《十五》等 母 爱 主 题 诗 歌 。 运 用 多 媒 体 营 造 情 感 氛围 , 让学生在诗歌语言中感受深厚的母爱 。完成校内学诗活动后 , 开展 “将爱心献给妈妈 ”家庭教育活动 。本次活动要求学生自制爱心卡 , 并跟随母亲学做三样家务 , 学会用自己的劳动为家庭分忧 。将诗歌用于实践活动中 , 能够将美育与德育融为 一 体 ,也可以对学生产生情感熏陶的作用 , 可以促进心灵升华 。

  5. 建构学生社团 , 自主品味诗歌之美

  学校在实施以诗歌为载体的 “大 ”德育课 程 时 ,通过建立读诗社团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我们创设了 “古诗雅韵”“小荷初露”“品诗阁 ”等诗歌社团 , 为学生在课余学诗提供适宜的平台 。诗词社团中设置指导教师 , 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生成社团课程 , 创设社团实践活动 。学校的诗歌社团活动凸显以诗育德的导向 , 多次举办德育主题的集体 活 动 。如 “古诗雅韵 ”社团开展了 “读古诗 · 悟人生志向 ”写作活动 , 鼓励学生基于一句古诗写一 写对人生的畅想 ; “品诗阁 ”社 团 开 展 了 “爱 国 主 义 诗 歌 大 观 ”活动 , 由师生策划 一 次爱国主义主题诗歌吟诵 活 动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诗歌社团的创设让诗歌走入学生心中 , 令诗歌伴随学生成长 。


\

 
  三 、以诗育德的成效

  以诗歌为载体的小学 “大 ”德育课程通过多种途径覆盖 , 构建了全面的教育结构 , 为学生成长的品德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持 。通过开发和实施一 系列课程 , 学校在以诗育德方面取得了多重成效 。

  1. 培育校园文化 , 优化德育氛围

  学校的德育课程凸显以文育人的理念 , 注重开 发利用诗歌中隐含的德育资源 。诗歌在课程中不仅 作为阅读材料 , 还能引导实践活动 、营造活动氛围 等 。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体验诗歌 , 从中汲取精神养 分 , 提升品德修养 。诗歌的渗透优化了 校 园 文 化 , 让师生沐浴在诗歌的文化氛围中 , 身心受到有益的 熏陶 。 以诗歌为载体的课程让校园充满浓厚的人文 气息 , 学校的德育氛围得到优化 , 可为学生的生命 成长注入积极的力量 。

  2. 凸显学生主体 , 促进全面发展

  以诗歌为载体的 小 学 “大 ”德 育 课 程 , 让 学 生 的主体地位得以 凸 显 。 各 个 课 程 注 重 引 导 学 生 自 主阅读 、思考和 行 动 , 使 学 生 通 过 亲 身 体 验 获 得 全面发 展 。 读 诗 活 动 让 学 生 领 悟 了 诗 歌 的 美 感 , 传承了传统精神 文 化 ; 以 诗 歌 为 引 领 的 德 育 实 践 活动 , 则 让 学 生 深 刻 认 知 孝 敬 、诚信 、友爱 等 传 统价值的真谛 , 并学会将它们应用于生活中 ; 诗歌 社团的建构为学生提供了自创活动的平台 , 培养了 学生的自主计划 、合作学习等能力 , 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

  3. 提升教师素养 , 增强育人能力

  “亲其师 , 信其道 。”教师是直 接 针 对 学 生 开 展 教育的主体 , 教师的素养对学生品德的发展具有深 远意义 。学校以诗育德的德育模式让教师走近了诗 歌 , 接受 诗 歌 中 思 想 文 化 的 熏 陶 , 同 样 令 教 师 受 益 。诗性校园文化拓展了教师的生命境界 , 有助于 培养教 师 爱 教 、乐 教 的 精 神 。 学 校 还 组 织 校 本 研 修 , 让教师熟悉课程内容 、教育方法 。通过实施德 育课程提升了 教 师 的 素 养 , 让 教 师 增 强 了 育 人 能 力 , 能够更好地担当学生成长道路中的引路人 。

  四 、结语

  诗歌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 在小学生的品德教 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 以诗歌为载体的小学德育 课程将诗歌运用于多个教育途径中 , 有效利用诗歌 的文化价值 。学校的德育课程以读诗为核心 , 通过 各种活动让诗歌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 以诗歌为 载体的小学 德 育 课 程 在 学 校 德 育 活 动 中 注 入 了 特 色 , 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

  参考文献

 
 [1] 陈华 . 养成教育 : “双减 ”背景下小学德育的实践探索[J] .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 2022. 23(5) : 6- 8.

  [2] 杨裕华 . 德文化背景下 “以诗育德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J] . 小学教学研究 , 2016(32) : 8- 10.

  [3] 闫素珍 . 小学 “体验式德育 ”的实施策略[J] . 中国教师 , 2022(7) : 106- 10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24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