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融合教育以融合为导向 , 推动公平 、有质量的教育改革 , 在我国近年来的 一 些重 大教育政策中已有所体现 。在融合教育的大背景下 , 解决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成了 教育工作中的新任务 。本文通过分析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现状 , 经过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指 导探索 , 总结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指导策略以供参考 。
国家出台的随迁子女在父母务工地就近入学的 政策 , 解决了留守儿童入学难和无人管教的问 题 。 但随着外地务工人员的增多 , 新的问题又出现 了 。 随迁子女不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 , 原来的生活学习 习惯被打破 , 新的习惯未养成 , 影响了他们的健康 成长和学习成绩 , 所以在融合教育的大背景下 , 解 决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成了摆在教育工作者面 前的新任务 。
一 、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现状
相较于本地学生而言 , 随迁子女对新的生活与 学习环境存在一定的不适应 , 心理问题凸显 。 随迁 子女往往缺乏安全感 , 对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具有 畏难情绪 , 学习习惯差 , 缺乏与教师主动交流的意 愿 ,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 导致学习成绩下 降 , 产生易怒 、厌学情绪 , 甚至一部分随迁子女沉 迷手机和网络情况非常严重 。
随迁子女家庭家长的教育观念 、教育认知及其 生活习惯与当地存在偏差 。 随迁子女家庭家长促进 子女学习的意 愿 很 强 , 但 欠 缺 一 定 的 家 庭 教 育 能 力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 随迁子女家庭家长往往 采用不恰当的教育方式 , 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 略 , 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 阻碍孩子正确人 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
二 、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指导探索
为了研究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指导的 有 效 策 略 ,我校组建了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指导团队 , 对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指导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 。
1. 针对家长 、 学生 、教师需求 , 做问卷调查 ,并做问卷分析
进行问卷调查 , 了解家长对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指导的需要 、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学生随迁子女教育方面的具体措施和不足之处 。
(1) 家长问卷调查分析
对本校的随迁子女家庭家长调查研究发现 , 大学本科文化程度以上的父母占 8% , 而高中及以下文化 程 度 的 占 80% 。 60%的 家 长 对 于 孩 子 的 教 育不够重视 , 寄希望于学校教育 ; 20%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重视 , 但是缺乏恰当的教育方法 ; 10%的家长对于孩子的问题重视 , 但对是否能够转变孩子信心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 , 随迁子女家庭家长可分为拔苗助长型 、放纵不拘型 、工作繁忙型等 。拔苗助长型家长对孩子期许高 , 缺乏有效的教育 方 式 ,动辄生气打骂 , 易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 放纵不拘型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 , 很少与孩子单独相处与互动 , 导致孩子因容易结交不良朋友而缺乏规则意识和教育 ; 工作繁忙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 , 常 将 孩 子 交 给 老 人 , 很 少 参 与 孩 子 的 教育 , 导致孩子缺少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 生活自理能 力较差 ;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问题 “护短 ”, 使孩子在 学校接受教师的教育时常本能地回怼 。
(2)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发现 , 随迁子女家庭学生对随迁 子女身份带来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感受明显 , 大多 数学生对于自身的家庭生活环境不太满意 , 在融入 班级方面比当地学生有难度 , 自信心不足 , 80%的 学生有一定程度的手机依赖情况 , 男生依赖游戏的 比重比当地男生要严重 。
(3) 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教师问卷发现 , 不少教师在做问卷之前 , 忽略 了对学生问 题 中 随 迁 子 女 身 份 对 其 成 长 影 响 的 思 考 。通过调查学生背景才发现 , 在问题学生中 , 随 迁子女占比较本地学生高 。80%的教师认为随迁子 女家庭教育指导必不可少 , 但是缺乏随迁子女家庭 教育指导的实践研究 , 均愿意开展随迁子女家庭教 育指导的案例研究 。
2. 进行教 师 、 学 生 、 家 长 访 谈 , 形 成 访 谈 分 析报告
通过教师访谈 , 了解教师授课班级随迁子女的 比例 、部分随迁子女的问题 、家庭情况以及受访教 师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指导现有的方法和策略 , 讨论 和优化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指导研究的可行性方案 。 受访教师均认为有必要实施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指导 研究 , 加强随迁子女家庭学生的在校教育 , 加强家 校沟通 , 需要为促进随迁子女的融入度和身心健康 而提升自身在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理论和 实践水平 。
通过家长访谈 , 了解受访随迁子女家庭家长对 孩子学习情况以及身心情况的了解程度 , 随迁行为 给自己家庭和随迁子女带来的影响 , 以及他们对于 学校层面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 。多数家长表达了愿 意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参与指导 , 愿意配合教师的 引导 , 加 强 对 孩 子 的 管 理 , 提 升 自 身 的 家 庭 教 育 水平 。
通过学生访谈 , 了解受访学生对于随迁子女的 身份给自己带来的具体影响 、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 问题 、 自身成长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对任课教师提供帮助的需求 。访谈发现 , 随迁子女家庭学生 往往更容易感到自卑 、孤独 , 更容易缺乏安全感和 归属感 。多数受访学生表示与家长沟通不畅 、 自控 能力不足 、 内心具有缺失感 , 渴望通过教师的帮助 化解自己与家庭的矛盾 , 提升自己在班级里的融入 度以及自控能力和自信心 。
3. 指导组成员理论学习
指导组成员积极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 , 获 得家庭教育指导证书 。组织成员集体学习家庭教育 指导书籍与论文 , 加强理论学习 , 提升研究能力与 指导水平 。
三 、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指导策略
结合理论学习与研究和学生的实际需要 , 积极 探索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指导策略 , 提高指导的针对 性和有效性 。结合策略 , 进行大量的随迁子女家庭 教育指导实践活动 , 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反思完善策 略 , 形成研究闭环 。
1. 学校活动育人
结合学校开展的家庭教育宣传周 , 开 展 “美 化 我的家”“家务劳动我参与”“为爸妈做顿饭”“一 张全 家福 ”等一 系列学生 活 动 。 通 过 活 动 引 导 他 们 成 为 家庭活动的主动参与者 , 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家庭 活动 。此类活动促进了随迁子女对自身家庭角色的 再思考 , 提升了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主动性 ; 让家 长看到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 , 提供了亲子互 动的机会 。
2. 班级主题班会设计
针对随迁子女在班级的现状 , 以班级为单位开 展 “我可爱的故乡 ”“家庭趣事 ”“我的理想 ”“最重要 的人”“我的困惑”“如何情绪管理 ”等 一 系列的主题 班会 。
3. 随迁子女家庭家长指导
针对随迁子女家庭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 , 开展 了线上 、线下随迁子女健康教育指导家长会 。选取 学习视频 , 播放给随迁子女家庭看 , 交流学习收获 。
针对有典型问题的随迁 子 女 , 开 展 家 访 活 动 , 深入家庭了解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现状 , 开展个性化 指导 , 改善亲子关系 。
4. 随迁子女家庭学生指导
针对少数家庭层面引发的随迁子女心理问题家 庭 , 我们因 “需 ”定 “单 ”, 因 “人 ”施 “导 ”。指导教师 通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随时掌握孩子在校学习与生 活情况 , 开会制定帮扶措施 , 同时通过线上沟通实 现与随迁子女的实时互动 , 为随迁子女提供线上个 性化的指导和持续性关注 。开展随迁子女反思征集 活动 , 鼓励随迁子女写出心中所思所想 , 为指导团 队深入了解随迁子女真实现状搭建平台 , 为家庭教 育指导提供方向 , 从而增强学生自信心 , 提高学生 的班级融入度 ,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四 、随迁子 女 家 庭 指 导 策 略 在 具 体 案 例 中 的 应用
调查研究发现 , 随迁子女家庭亲子关系可大致 分为亲子关系紧张型和护短型两类 。
1. 亲子关系 紧 张 型 随 迁 子 女 家 庭 教 育 指 导 策 略应用
首先 , 指导教师应分析亲子关系紧张的原 因 , 引导关系的主导方从情绪中冷静下来 , 指导他们分 析亲子关系紧张的主要因素 、 问题来源 、导致的不 良后果 、应对策略 ; 其次 , 对关系的从属方进行情 绪疏导 , 分 析 亲 子 关 系 紧 张 问 题 的 解 决 策 略 ; 最 后 , 建立亲子关系沟通的桥梁 , 促进良性的亲子关 系的形成 。
例如 , 外来务工随迁子女苏小辰(化名) 的家庭 , 苏小辰因为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值屡受责备 , 亲子关系紧张 ; 为舒缓情绪 , 苏小辰习惯了从网络上寻求心理安慰 , 导致亲子关系进 一 步恶化 。情绪低落导致苏小辰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 , 家庭矛盾不断升级 。本案例亲子关系紧张的主导方是家长 , 针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 帮助家长梳理孩子问题产生的原因 、分析孩子的学习现状 、肯定孩子在学习中的闪光点 、对孩子现状合理化归因 。在家长认同的基础上 , 提出给予孩子一定的学习和情绪处理的空间 、适当地表达关爱 、放低对孩子的期待 、 以平和的视角去观察孩子的优点 、恢复孩子居家安全 感 、建立孩子在家里的主人翁地位 、给予孩子家庭信任感等建议 , 消除不利因素 , 构建积极因素 。利用随迁子女的随笔建立沟通渠道 。将苏小辰的随笔中正能 量 、关 爱 理 解 父 母 的 片 段 转 发 给 家长 , 让家长看到孩子内心中善良纯真 、关爱家长的一 面 。让家长在反思中去树立新的父母形象 , 用关爱化解矛盾 , 促进良性亲子关系的形成 。
2. 护短型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指导策略应用
教师应梳理护短型家庭随迁子女自身存在的问题 , 合理化归因 , 对家长的护短行为导致的问题进行归类和整理 , 利用问题产生的时机进行家访 , 帮助家长通过自省认识到护短的危害 , 改变家长对孩子问题的处理方式 ; 针对护短型家庭随迁子女不肯正视问题的行为 , 教师应帮其分析问题行为导致的不良后果 、遇到问题正确的对待方式 、分析问题的解决策略 , 转变他们对问题本能的排斥态度 , 引导他们积极正视问题 , 进而有效解决问题 。
参考文献
[1] 李拉 . 当代融合教育改革的目的 —融合教育理论研究专题(一 ) [J] . 现代特殊教育 , 2021(15) : 7- 10.
[2] 王晓萍 . 儿童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家庭因素研究—以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为例[J] . 考试周刊 , 2021(52) : 13- 14.
[3] 袁飞 , 冯跃 . 随 迁 子 女 家 庭 教 育 的 问 题 与 对 策 研 究 —基 于 Z市 Q 学 校 随 迁 子 女 的 研 究 [J] . 现 代 中 小 学 教 育 ,2021(5) : 6- 10.
[4] 赵惠琴. 家校共育背景下区域层面家庭教育教研工作的开展探究[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 2022(18) : 124-12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