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作业是“双减”政策中的关键词,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是学生学业的重要组 成部分。适宜的课前、课中及课后作业,有助于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那么,在“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要如何转 型,才能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的呢?本文将从整组关照、紧扣要素、分层设计、体现育人四个角度,谈谈自己在优化 作业设计,增效语文课堂的几点尝试。
“双减”政策的重磅出击,将作业 推至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口浪尖”,在 新的教学生态下,作业的改革与优化 势在必行。众所周知,作业是学生巩 固知识、锻炼能力、发展思维的主要 手段,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 是教与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 时,也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衔接 点之一,是家长及社会对学校教育满 意与否的重要标尺。然而,在小学语 文教学中,语文作业往往存在机械化、 一刀切、书本化、短浅性等弊端,如 作业内容往往以临摹生字、抄写词语、 背诵自然段、写作文为主,机械反复; 作业形式以短时性的抄、读、记、背 为主,不能对接生活实际,缺少以发 展学生探究能力的综合性作业、长时 研究性作业、项目化作业,不能发挥 作业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创新精神 和核心素养的教学功能等。这样的作 业思维含量、效能含量极低,不仅徒 增学业负担,还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限制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对语文学 习产生厌倦的消极情绪。可见,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要“转 型”,教师不仅要大刀阔斧地减少机械 性作业的数量,还要“增值”作业质 量,以优质的作业内容、丰富的作业 形式、多元的作业评价,促进学生语 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真正发挥作 业的教学价值。
一、整组关照,设计单元作业
统编语文教材注重以人文主题及 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内容,无论是 篇章、插图、课后习题、交流平台或 词句段应用等板块,我们都可以深刻 地感受到单元的整体感。单元整合, 是落实语文要素,促进学生对单元主 题意义探究的有效途径。那么,在实 际教学中,不仅教学内容需要整合, 作业设计也要体现整组关照的思想, 以单元整组作业,推动单元整体教学 活动,有效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发展 学生的关键能力。在以往的作业设计 中,很多教师都习惯以课时为单位, 课与课之间的作业内容及形式缺乏紧 密的联系,导致单元知识的巩固不扎实,语文要素的落实不到位。为了进 一步提高作业的巩固与诊断功能,在 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有能够梳 理“大单元”的观念,设计与单元教 学相匹配的单元作业。
单元作业,即以完整的一个单位 为整体单位,针对整个单元的知识点、 能力训练点,结合学情以及学习需求 而展开的作业设计,其作业目标与教 学目标相一致,作业内容与课堂教学 保持一致性和互补性,作业设计凸显 科学性、差异性及多样性,作业具有 一定的考查性和诊断性。单元作业设 计,可以避免课时作业之间的割裂, 也可以避免一些低水平、机械化的作 业内容在不同课时中的反复出现,是 减轻作业负担,提高作业效率的有效 途径。
例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 单元以“责任”为主题,以“通过人 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 人物的内心”为语文要素,编排了 《古诗三首》《青山处处埋忠骨》《军 神》及略读课《清贫》。在这一单元的作业设计中,笔者就提炼“致敬革 命烈士”的大概念,关照单元主题, 创设作业语境,设计了“初识(前置 性作业)——追忆(随堂作业)—— 追寻(随堂作业) ——仰望(课后作 业) ——致敬(拓展作业)”为主线的 单元整组作业。
在第一个板块“初识”的作业设 计中,笔者设计了前置性作业,通过 课前导学单形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 的支架,鼓励学生通读整个单元内 容,并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 理解生字词。在初读单元课文时,引 导学生关注单元篇章,了解单元的学 习重点。
通过前置作业的设计,引导学生 通读单元内容,关注单元主题与语文 要素,明确本单元“学什么”,培养学 生的单元整体意识。
在“致敬”这个迁移拓展板块的 设计中,笔者则创设了“人物明信 片”,引导学生聚焦人物动作、语言、 神态等描写,感受人物心理,撬动学 生对革命文化主题单元的策略化运用, 促进学生对单元知识的结构化认知。
二、紧扣要素,导向问题解决
语文要素是统编语文教材编排的 一条“明线”。在“双减”背景下,聚 焦要素精准设计作业,能促进学生语 文知识、语文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 习惯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 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前置性 作业或随堂作业的优化设计中,教师 要明确教学目标,并直指语文要素, 将要素的训练融合在作业中。在作业 设计时,教师可依托课后习题,设计 教学的核心任务,以作业为支架,指 导学生在解决随堂作业的过程中,落 实本单元的语言训练点,让语文要素 真正落地课堂,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真实发生。
在教学《花的学校》第二课时, 笔者聚焦课后习题第三题“‘雨一来, 他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 吗?请你照样子写一写,‘清风一吹, 他们……’‘蝴蝶一来,他们……’”, 寻找读写联结点,深化读与写之间的 整合,设计了随堂写话作业。在设计 写话作业时,笔者紧扣本单元的语文 要素,“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和句子。”,指导学生模仿课文写法迁 移写话,体会拟人的妙趣并初步学习 表达。
在这一作业设计中,笔者设计了 两个部分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交 流提炼的基础上,模仿文本写话,以 此解决课后习题三,落实语文要素, 增强学生对“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的理解和体会,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 能力。
大自然(树枝、绿叶、雷云、鲜 花) ——人——人的动作、人的表情、 人的语言大自然还有很多事物也可以当成 “人”来写哦,请你选择一个内容,模 仿片段写一写吧!
(1)风一来,花孩子们便开起了 音乐会。
雪一来, 。 (2)春天一来,小燕子便从南方 飞回来。秋天一来, 。
(3)( )一来,( )。
在“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不 仅可以在课后“发光发热”,也可以在 课堂上“大放异彩”。在随堂作业的设 计中,教师要能“一针见血”,导向语 文要素的训练与落实,真正提高学生 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促进教学目 标的意义达成。不仅如此,教师还可 以依托校本作业本,锁定教学的关键 习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有意识地将阅读的过程转化为 问题的解决过程,以此发挥作业导学 助教的教学价值,实现以作业助力教 学,增效课堂,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 养的培养与发展。
三、分层设计,灵动作业评价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教师所面对的每一个学生亦是独一 无二的。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 想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就应该改变 “一刀切”的作业设计及评价方式,真 正将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学生的“学”, 将教学的关注点锁定在学生身上。那 么,尊重并承认学生在认知水平、学 习能力、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是 优化作业设计的第一步。在作业设计 中,教师要能基于班级学生的实际情 况,设计具有层次性、可选择性的作 业内容,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 不同层级的学生都能选择与之相匹配 的作业内容,得到相应的发展,实现 “一作业一收获”的设计初衷。
作业设计要达到优化的效果,还 需要作业评价的保驾护航。因此,作 业分层,后续的评价内容及形式也要 体现相应的分层设计。在日常的作业 设计中,很多教师对于分层的落实是 断层的,有分层的作业设计,却没有 分层的作业评价,导致作业反馈不够 准确,阻碍了教学评的一体化进程。
《猎人海力布》是五上第三单元的 第一篇课文,在单元语文要素“创造 性复述”中为学生提供了“把自己想 象成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复述”和“调 整故事的顺序进行复述”的方法,重 点在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复述故事的学 习能力。
在本课作业设计中,笔者设计了 “我能转换角色讲故事”的作业任务。(见表 1)
学习任务一:当海力布得知洪水 即将爆发的时候,着急回到村子,向 乡亲们传达信息时,他是什么样子 的?当乡亲们不相信他的时候,他又 是怎样的?当他终于说出真相,即将 变成石头时,他又是什么样的?
学习任务二:请你以海力布的口 吻,讲一讲这个故事情节,劝乡亲们 赶紧搬家吧!
(选做)学习任务三:你能以乡亲 们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我是老大爷——
我是张大妈——
在这一作业设计中,笔者聚焦本单 元的语文要素“创造性复述”,整合交 流平台,引导学生提炼“创造性复述小 妙招”,鼓励学生选择符合自己能力层 级的复述任务,并以自评和小组互评的 形式,讲一讲,评一评(见表 2)。
在这个作业任务中,我一共获得 了 星星。我能讲好中国故事!
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笔者聚焦 “创造性复述”这个要素训练点,以分 层设计的方式,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 权,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 进行自主选择,落实学生对“转变角 色进行复述”“注意复述口吻”这个创造性复述要点的学习与掌握。
四、体现育人,活化作业形式
在以往的作业设计中,语文作业 往往更注重于课内知识的消化与巩固, 对于作业的人文价值、德育价值、文 化价值等育人功能,没有深度的思考。 这样的语文作业主要服务于语言知识 的掌握以及考试命题的检测,与核心 素养的发展需求并不匹配。在“双减” 背景下,教师应该立足“以文化人” 的育人站位,重新审视作业的育人价 值,要能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 特征,活化作业形式,以跨学科、交 互式、体验式的形式,如绘画手工、 科学实验、生活实践、社区服务、志 愿服务、趣味配音、海报设计、文化 体验等,赋予作业更多可能性,激发 学生的学习潜能与创造潜能。
“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 是统编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 题,本单元所有学习内容都与传统文 化相关,如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 《纸的发明》《赵州桥》和一篇略读课 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都与传统文 化有关。在本单元的作业设计中,笔 者非常重视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深度探 究,在拓展作业中,设计了项目化作 业——“我是传统节日推介员”。
任务一:探究节日
组建团队,调研传统文化,探究 传统节日,并完成相关内容制成表格。
任务二:节日镜头
1. 亲历一次习俗,经历传统文化。 请你小团队拍下一张有关传统节日的 习俗照片,并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这个 镜头。
2. 录制小视频,讲清楚节日镜头。
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 某个传统节日展开小组探究活动。在 这个活动中,从过节时间、节日习俗、节日故事、相关诗歌或者故事的收集 等方面,对传统节日展开意义探究。 在收集相关资料后,鼓励学生寻找生 活中的传统节日镜头,以录视频、说 照片的形式,介绍传统习俗,分享自 己的过节经历。通过项目式实践作业, 将传统意义的语文作业转化为具体的 “做项目”的过程,促进学生之间的合 作学习,深化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提高作业的话题度,深化学生对单元 主题的意义探究。
总之,“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 要如何体现“减负增质”,已经成为当 下教学改革的热点课题。在小学语文 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 打破原有的作业设计定势,积极思考、 大胆探索优化作业设计的新路径,真正 发挥作业在减轻负担与增效课堂中的积 极作用,以作业赋能,促进语文核心素 养的发展;以作业赋能,促进学生的深 度学习,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在作 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能深度解读教 材,并基于“一体化”的单元整合理 念,以语文要素为主线,融合课后思考 题及校本作业本,有效优化作业设计, 让语文作业不仅能有“颜值”、有“趣 味”,还能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荣荣 , 彭冰 . “双减”背景下 优化作业设计的实践路径 [J].教育艺 术 ,2022(1):37.
[2] 濮 玉 芹 . 科 学 设 计 强 化 管 理 优 化 作 业 提 质 增 效 [J]. 现 代 教 学 ,2022(1):36-37.
[3] 吴 慧 芳 . 浅 谈 小 学 语 文 如 何 优 化 作 业 设 计 [J]. 中 国 校 外 教 育 ,2011(3):9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