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地理大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4-02-19 10:36:0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双减”背景下,传统初中地理作业设计存在一系列问题,急需进行改革,大单元作业设计应运而生。文章节选作者所在学校地理教研组集体编写参评的省作业设计比赛获奖作业设计“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部分内容为例,探讨“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大单元作业设计建议、遵循理念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双减”背景;大单元作业;UbD模式

  “双减”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1]。大单元作业设计是指教师以某一个单元为单位,站在单元整体的角度对作业进行设计的方式,满足学生大单元学习的需求。下面,本文对“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地理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展开探究。

  一、传统初中地理作业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初中地理教师的调研和对七、八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能够发现,当前初中地理作业在作业目标、类型、内容、功能、评价和结构方面都比较单一,很多作业内容和目标不完全匹配。同时,作业类型以传统的书面作业为主,实践类、表达类、制作类和跨学科作业相对较少。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作业质量,难以起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大单元作业设计基本要求

  (一)单元作业目标设计减教增趣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确定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地理课程目标。这个地理课程目标也应是教师设计初中地理作业的总目标。单元作业目标需要要尽可能从单元整体的角度进行描述,而不是对单个课时作业目标简单叠加,要强调作业设计的整体性、系统性[2]。教师在制订地理作业目标时,既要坚持正确的目标导向,又要在强调巩固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利用一些课外学习的优势,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二)单元作业评价设计减压增益

  单元作业评价设计要学习借鉴《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探索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教师对学生完成地理作业的结果不能仅以分数评判,要将评价的视野拓宽至学生的整个地理学习经验领域,凡是有价值的地理学习成果都应当得到肯定的评价。教师要重视反映学生发展情况的多元化评价,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所用时间、收获知识的建构过程,强调作业的诊断分析、及时反馈与针对性指导的作用。

  (三)单元作业形式设计减量增质

  “双减”首先要求把作业量减下来。通常情况下,学生反感大量简单重复的复习题地理作业,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减量的同时,关注作业功能、形式的拓展变化,让作业增质。教师应按照不同学生的学业水平设置不同类型和不同难度的作业,既要设置基础性作业,又要设置综合应用性作业、拓展探究性作业、课外探究作业等。

  (四)单元作业内容设计减枯增融

  单元作业内容的科学性决定了学生的可理解性,也体现了作业的基本质量[3]。教师在单元作业内容设计上,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生活实际、社会热点,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科学合理地运用并融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联系实际。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大单元作业设计遵循的理念

  (一)立足UbD模式,坚持“以终为始”的逆向设计理念


  UbD模式是美国教育专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长期致力研究的一种“理解为先”的教学设计模式。UbD模式遵循“以终为始”的教学设计理念,也称为“逆向设计”。教师在进行大单元作业设计时,可立足UbD模式,设计流程分为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三个阶段[4]。基于UbD模式的单元作业设计可以将多个课时的内容和目标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深度理解能力。

  (二)重视单元作业设计策略的可视化

  作业设计策略的可视化是课程视域研究范式的一种操作化表现。作业设计策略的可视化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工具或者方法,而是从宏观理念、中观方法到微观操作的系统化思维的体现。

  四、“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地理大单元作业设计案例——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为例

  (一)确定预期结果:制订单元作业目标


  教师需要根据单元作业设计原则,在进行教材和学情分析后,参照单元教学目标,提炼单元作业目标,并明确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重点、难点等目标指向。教师在解读《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单元作业目标设置如下:

  [单元作业目标]

  1.单元要求(见表1)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地理大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为例论文

  2.单元目标

  (1)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活动涉及人地关系,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和谐的人地关系,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

  (2)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方法简单分析和解释相应的农业生产问题;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区域差异及区域联系,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3)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地理工具在调查、测量等实践活动中准确获取地理信息,归纳地理特征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地理实践力。

  (二)确定评价证据:创新单元作业评价

  单元作业评价是衡量学生单元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师设计单元作业不仅要考虑知识目标达成情况,还要考虑核心素养目标达成情况,以综合训练、考查和反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运用等能力。“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作业评价如表2所示: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地理大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为例论文

  (三)设计学习体验:确定单元作业内容1.基础性作业(笔者原创)

  某中学组建了一个地理兴趣小组,教师带领学生到城市郊区的“学农”基地进行研学,请你据此完成下列选择题。

  (1)地理兴趣小组成员发现“学农”基地主要种植的是花卉和蔬菜,具体原因是()。

  ①城市郊区的地形多样,适合从事多种农业生产活动。

  ②郊区距离市中心较近,运输较为方便。

  ③与城市相比,郊区的科技水平更高,产品的价格有所提高。

  ④城市中心的人口较多,对花卉以及蔬菜的需求很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科技在农业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下面关于科技兴农的说法存在明显错误的是()。

  A.对无土栽培、节水灌溉等科技进行利用可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B.现代科技的利用可以促进农业的可视化,并实现远程诊断的智能化管理

  C.用智能机械代替人工,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和效率

  D.对农药、化肥等产品进行使用,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2.综合应用性作业(笔者原创)

  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2019年3月以来,粤陕合作携手推进“苹果南下,荔枝北上”活动,共同促进两省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截至2020年底,50万吨苹果热销大湾区,30万吨荔枝走进大西北。(材料来源:南方新闻网)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地理大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为例论文

  (3)在古代,远在北方的人们要吃上荔枝,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现在,洛川人民却能在一天之内吃到千里之外的新鲜荔枝,为什么?

  3.探究拓展性作业(笔者原创)

  (1)课后调研活动

  请学生调查本班其他同学或任课教师是否吃过东北大米。思考:“在农业分布上经常有‘南稻北麦’的说法,为什么东北大米能在全国各个地区热销呢?”

  (2)“水果连连看”探究活动

  给学生提供福建省和北京市的地形材料,并呈现荔枝、苹果两种水果的信息,包括生长习性、种植气候条件等。然后,教师把学生分成“荔枝组”和“苹果组”,让学生探讨北京适合种苹果而福建更适合种荔枝的原因,总结影响水果种植的自然条件。

  (3)“荔枝知多少”

  请学生课后自主搜集关于荔枝的信息,查找有关荔枝的诗词作品,了解和荔枝有关的产业,总结要发展荔枝产业需要考虑哪些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4.实践性作业

  水仙花的种植与观测

  活动目标:漳州水仙花闻名全国,请学生尝试种植水仙花,并在实践中观察分析自然要素对农业的影响。

  活动过程:

  (1)种植两盆水仙花,分别贴上写有A和B字母的标签。(2)把贴着A标签的水仙花长期放置于室内,贴着B字母标签的水仙花白天放置在阳台,晚上收回室内。(3)定时观测、分别记录A和B两盆水仙花的生长情况(记录表见表3)。(4)根据成长记录表的数据,从地理和生物学角度分析光照、气温对水仙花成长的影响,撰写心得体会。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地理大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为例论文

  五、“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大单元作业实施反馈

  本次大单元主题作业设计契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业设计难度适中,理论与实际联系性强,融入了许多乡土地理的内容,在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共鸣。大部分学生在完成本次单元作业后反馈良好,能够在分析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认真研读“双减”的理念和要求,在作业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基于大单元的视角优化初中地理作业设计,努力提高地理作业的整体性和关联性,针对学情设计多样化、趣味性的作业,丰富作业的形式,通过基础性作业、综合应用性作业、拓展探究性作业以及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强化学生地理学习的综合能力,最终使他们获得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马燕婷,胡靓瑛.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3]王月芬.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10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