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4-02-19 10:06: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生本教育理念的提出,为教师开展初中生物学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通过加强对生本教育理念的探索,进一步创新授课方式,尊重学生当前的学习需要,将课堂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但实际上,当前初中生物学教学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索将生本教育理念运用到生物学教学中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生本教育;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当前初中生物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导方法,对教师转变固有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本教育是基于素质教育理念出现的,旨在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运用生本教育理念,能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等,推动初中生物学教学任务高效完成。

  一、当前初中生物学教学运用生本教育理念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主体性不明确


  在当前的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尽管教师受到新时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认识到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学生学习技能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快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部分教师仍然趋向于将自己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在课堂上以讲解教材知识为主,并根据历年考试要点、考试大纲强化教材学习要点,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这些知识。这种方式短期来看有明显的提分效果,但因为初中生物学在内容上有一定的专业性,而学生通过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生物学知识,很容易陷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认知困境,导致在遇到变化题型时无从下笔,所以不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当然,部分教师会对教学模式进行些许调整,在课堂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式引导,但由于自身对生本教育理念的认识不够深刻,设计的活动偏离主题,教学主体模糊不定,不仅没能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自主探索欲望,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最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本教育理念在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

  (二)教学实践不够全面

  教学实践的效果和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密切相关,且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关注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促进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推动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但当前部分初中生物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对“教”的每个环节都没有做到尽善尽美,甚至有些教师忽视了“课前预习”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学”没有足够关注,忽视了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关注,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为了快速达成教学目标,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之间的发展极不均衡[1]。教师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不够全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影响了他们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三)教学形式缺乏创新

  创新有趣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仅能增加初中生物学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还能将专业性强的生物学知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调动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探索欲望,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然而,部分生物学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以按部就班地完成本堂生物学教学任务为主,对生物学教学形式的探索不够,通常是快速讲授教材新知,让学生对本堂内容进行消化,之后进行随堂测试,达到查缺补漏的目的。这种程式化的教学形式一方面难以调动学生对生物学课堂的期待,另一方面严重挤压了生本教育理念融入生物学教学中的空间,不利于发挥生本教育理念提升生物学教学效率的价值。

  二、将生本教育理念运用到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原则

  (一)尊重学生主体原则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习惯将学生当作被动学习的角色,让他们在“满堂灌”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生物学知识。这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对此,教师在将生本教育理念运用到教学中时,要加强对学生主体性的认识:第一,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以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参考,使课堂教学活动符合当前学生的“口味”;第二,在优化教学内容时,要以学生的主观学习需求为考量,通过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认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库;第三,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根据,确保教学目标的制订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等。由此可见,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坚持尊重“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将学生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角色,围绕学生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加强学生间合作原则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外,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当前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很容易陷入的教学误区是过度关注教学的效果,忽略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比如,在开展新课教学时,教师认识到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要用引导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对生物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但在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学生和学生之间也需要加强交流和互动,导致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没能得到有效发挥。因此,教师在将生本教育理念运用到初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时,要遵循加强学生间合作的原则,以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思维差异为基础,通过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满足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互动需求。

  (三)促进全面发展原则

  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每个班级中的学生都不可能是均衡发展的。教师在开展生物学教学活动时,要深刻理解这一点,并对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但不能忽略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为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教师要制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为了促进全体学生均衡发展,教师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通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实现最终的教育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运用生本教育理念的过程中,要始终遵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

  三、将生本教育理念运用到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策略

  (一)改变固有教学思维,实施翻转课堂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想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教师就要对当前的课堂授课方式进行突破创新,通过改变固有的教学思维,将生本教育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到生物学教学中,转变自身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实施翻转课堂。在教师的耐心引导下,学生会逐步提升对生物学知识的探索能力,逐渐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当然,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要向学生强调“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并让学生预习教材内容,提高生物学课堂学习效率。

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二)关注学生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兴趣

  对初中生来说,有趣的课堂活动能极大地提升他们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对学习该科目的期待感、在课堂学习中的活跃度。因此,教师在将生本教育理念运用到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时,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符合学生学习“口味”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解冀少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这一章内容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当前的学习需求,避免对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以免他们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对课堂教学内容不感兴趣的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入《南橘北枳》的成语故事,在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领学生一起进入生物学新课内容的学习。在引入关于环境的知识后,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这一内容的探索,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物种分布”的拓展知识,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对新知识的探索主动权交给学生。借助新颖的教学手段,教师不仅能给学生带来全新的生物学课堂学习体验,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巧设课堂提问内容,加强师生互动

  生物学教师在常规教学过程中设计问题,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力,同时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但实际上,部分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过于“专业”,即过于就事论事,忽视了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问题的互动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为了将生本教育理念运用到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巧妙设计课堂提问内容,在层层递进、耐心引导的过程中,带领学生揭开生物学的奥秘,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2]。

  例如,在讲解冀少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细胞的结构”这节课时,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完本节课内容后,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动物细胞由哪几部分构成?”“植物细胞由哪几部分构成?”“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二者间有什么异同点?”“平时吃西瓜的时候,流出来的汁液是什么?属于细胞中的哪个结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的什么结构中?”等。在提问期间,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的眼神,这样不仅能提升师生互动的有效性,还能让学生在对问题的层层探索中逐步掌握关于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促进生物学课堂活动的高质量开展。

  (四)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促进生生互动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勇于打破“我说你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中的关注点从教材内容转移到学生群体上,通过将生本教育理念运用其中,为学生搭建课堂互动的平台,给他们提供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空间,提高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就本节课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分组讨论,让他们在互相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思维的碰撞,以加强他们之间的情感联系,促进他们之间有效互动。当然,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时,并不意味着教师就要退出课堂活动,教师应以引导者的身份给予适当辅助,并把控好课堂节奏,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分层教学

  部分生物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过度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忽视了全体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导致学生之间的发展极不均衡。对此,教师要对生本教育理念进行深入解读,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不仅要做到“因材施教”,还要做到“分层施教”,即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个性特点、学习态度等,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动态分为不同的层次,并据此制订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3]。教师通过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不仅能避免“一刀切”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还能改善学困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焦虑情绪,也能让学优生在掌握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己。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上运用生本教育理念,要注意坚持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加强学生间合作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施有效策略,发挥重要的教学指导作用。当然,教师还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动态调整,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晓宁.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学周刊,2022(31):31-33.

  [2]杨海.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新课程,2019(7):188-189.

  [3]袁敏.探究生本理念下初中生物有效课堂的实践途径[J].考试周刊,2021(55):121-12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10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