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多场域劳动实践背景下生物学科学素养培养路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2-18 14:01: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劳动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 、 落实立德树人 的基本途径之 一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 , 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场域生产生活实践和科学实 验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 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劳动教育培养生物学科学素养 。本文阐述 多场域劳动实践背景下生物学科学素养培养策略 。

  关键词 : 劳动实践,高中生物学,劳动教育,科学素养

  当前 , 劳动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内容之 一 , 是培养与践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 手段 。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 大中小学带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 “除劳动教育必 修课程外 , 其他课程结合学科 、专业特点 , 有机融 入带动教育内容 。”这就需要教师牢记 “劳动与教育 相结合 ”使命 , 将劳动教育融入基本学科教育 。

  在多场域劳动实践背景下 , 教师应当让学生积 极主动参与学习 , 在实践中充分调动自己思维和双 手 , 通过探究性学习掌握学科知识 , 进而锤炼学生 将理论知识 、科学观点与技能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 的能力 。

  一 、劳动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自 20世纪 80年代起 , 劳动教育开始逐渐成为 独立学科 , 而这一学科发展至今 , 其功能不仅是针 对学生的理论教学 , 还增加了对学生自身素养的培 育 。劳动教育开始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 , 在教育过 程中起到了“1+1>2”的育人作用 。 劳动教育包含 劳动精神 、劳动素养 、劳动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 劳 动精神主要是指学生在实践劳动当中展现出来的良 好品质 ; 劳动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生产教育和生活 实践当中所塑造出来的与劳动相关的素养 , 包含学 生的劳动能力 、劳动知识与技能 、技能和劳动习惯等方面 ; 而劳动价值观主要是指学生在长时间的社 会交往中所产生的价值判断 。

  在教学中 , 教师要重点关 注 学 生 的 劳 动 教 育 。 劳动教育不仅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还是培养学 生良好品德习惯的重要手段 。在进行劳动教 育 时 , 教师需要将人与社会的发展需要作为切入点 , 以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此 外 , 适当的劳动教育在强健学生体魄的同时 , 促进 学生智力发展 , 为打造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

  劳动 教 育 与 生 物 学 科 相 互 补 充 、 相 互 渗 透 。 一方面 , 劳动教育与生物学学科相结合 , 能够在生 物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劳动素养 , 在生物学课堂上塑 造学生 尊 重 、热 爱 劳 动 的 品 质 , 提 高 实 践 操 作 能 力 。另一方面 , 在劳动实践过程中 , 可以让学生通 过实践来巩固和验证课堂中所学生物学理论知识 , 提高学生生物学科学素养 , 为未来学习和成长夯实 基础 。


\

 
  二 、多场域劳动实践背景下高中生生物学科学 素养培养实践路径探究

  1. 建立有效劳动情境 , 做好顶层设计


  在高中生物学课堂实践中 , 不少实验需要融入 劳动教育 。例 如 , 人 教 版 必 修 一《分 子 与 细 胞》提 出 , 让学生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结构模型 , 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 。这是将生物学知识与劳动教育相 结合的切入点 ,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制作模型来 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 达到提高学生劳动素养的 目的 。此外 , 选修课 “校园动植物分类 ”模块 , 出现 了动植物分类过程 、简易检索表编制 、不同动植物 的种类特征和识别方法等学习内容 , 这就要求学生 建立与之相关的资源管理库 , 从而更加清晰地认识 动植物与环境之间的适应关系 。在进行植物种类分 类教学时 , 可以先带领学生寻找校园当中的被子植 物 , 随后指认被子植物根 、茎 、花 、 叶 、种子 、果 实等器官的真实形态 , 让学生正确区分被子植物的 单叶与复叶 , 认识到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 和果实之间的区别点 , 了解不同种类的植物其外表 形态的差异 。 同时 , 引导学生进行激素与植物生长的 关系等类型的实验研究 ,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印证课 上学习过的知识 , 巩固课上学习效果 , 还可以让学生 适量采集校园内的植物 , 学习如何制作腊叶标本 , 锻 炼学生动手能力 , 进而提高生物学学科素养。

  2. 创建劳动教育基地 , 营造劳动实践场所

  为培养学生劳动素养和提高动手能力 , 可在校 园内开辟劳动区与观赏区 。观赏区主要是在教师带 领下 , 帮助学生更加直观认识不同种类植物 。 可以 将劳动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 如划分为兴趣田 、责任 田和组培田 。在学生操作前 ,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相 关指导 , 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要求指定播 种植物的种类与数量 , 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独 立进行植物的培育与研究 。在学生培育植物的过程 中 , 要适当加以引导和督促 , 让学生及时 、准确记 录植物的种植过程与生长情况 , 培养动手能力与思 考能力 , 提升学生生物学学科综合素养 。

  教师还可以打造一个教室阳台 , 让学生选择自己 喜欢的植物种类 , 通过适宜的栽培形式 , 将其培育在 教室的阳台上 , 不仅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 锻炼学 生耐心与信心 , 还能美化教室环境使人身心愉悦。

  3. 拓宽劳 动 教 育 覆 盖 面 , 强 调 教 学 中 的 劳 动 教育

 
 在校园内打造生物学学科特色劳动教育空间有 一定的局限性 , 还可以结合家庭和社会资源力量来 拓宽劳动教育覆盖面 , 让劳动教育走出校园 。学校可以与研究所和大学内的植物组织培养室进行联系与沟通 , 让学生参观学习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际操作流程及操作过 程 中 的 注 意 事 项 。 学 生 在 参 观 实 践后 , 才能够真正学会如何应用课堂所学生物学理论知识创造实用 价 值 , 把 专 业 知 识 能 力 转 换 为 生 产动力 。

  教师可以适当改进研学课程内容与形式 , 加强研学课程中的劳动教育 。例如 , 教师可以在研学课程加入类似播种 、施肥一类的劳动项目 , 让学生通过体力劳动进行植物栽培 , 既观察到植物生长的神奇过程 , 也培养团结合作 、不怕吃苦的品质 , 使生物学学科的劳动教育内涵更加丰富 。在学习营养物质的作用相关内容时 ,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为父母制作一份营养均衡的早餐 ,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的同时 , 培养尊敬父母 、关心父母的道德品质 。

  4. 完善活动评价机制 , 提升劳动教育水平

  科学 、合理的活动评价机制和客观的评价内容 ,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和参与劳动的积极性 , 也能够更好地体现教育价值观 。教师可以从学生研究项目中选择优秀的研究成果 ,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科技创新比赛 。在比赛准备中 , 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 ,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想法 , 锻炼创新实践能力 。

  教师还可以组织校园文化展示活动 , 让学生将自己实践成果展现给大家 , 让学生互相点评作品与成果 , 选取优秀成果进行展示 , 并让学生分享自己劳动实践中的经验 , 让其他学生学习其长处并改正自身不足 , 在评价中提高劳动实践水平 , 培养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

  教师还需要不断主动寻找高中生物学与劳动教育的融 合 切 入 点 , 充 分 调 动 多 方 资 源 与 力 量 , 进一步拓宽劳动教育路径 , 创造多场域劳动实践环境 ,让具有生物学学科特色的劳动教育长久发展下去 。


\


 
  三 、促进劳动实践与高中生物学科学素养培养结合的建议

  1. 寻找劳动实践与高中生物学的契合点


  寻找劳动实践与高中生物学的契合点 , 需要寻找教材中能够融入劳动教育的关键点 , 培养学生劳动观念与劳动意识 , 使其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 观 。 例如 , 必修一 “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学膜模型 ”实 践活动 ,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 让学生 合理分工制作生物学模型 , 在锻炼自己动手能力的 同时 , 培养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 利用废品进行创 作还能培养环保意识 。

  2. 设计特色校本课程 , 培养学生劳动能力

  单纯的体力劳动并不能真正完成劳动教育 , 还 需要结合脑力劳动 。与其他学科相比 , 生物学具有 较强的实践性 , 将生物学学科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具 有一定优势 , 还能在完成生物学教学任务的同 时 , 将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 培养学 生动手能力 。特色校本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 , 根据 学校资源和学生实际需求 , 让家长和学生都参与课 程计划的制订 、实施与评价当中 , 特色校本内容的 设计属于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内容之一 。在以往校 本课程创设经验中 , 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生物学学科 内容 , 还能提高自己动手实践能力 。

  3. 强化课内外结合 , 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

  在多场域劳动实践背景下 , 课本是学生学习知 识的重要载体 , 仅仅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远无法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 还需要学生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 正确运用到生产生活实践中 。 只有生物学知识在实 践中得到了正确应用 , 才能代表学生真正理解并掌 握了生物学知识体系 。将多场域劳动实践与课本上 的生物学知识相结合 , 也是完成课内外知识结合的 重要步骤 , 能够进一 步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统 一 , 全 面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 , 为后续知识学习和未 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

  四 、结语

  高中生物 学 教 学 不 能 把 目 光 局 限 于 书 本 和 试 卷 , 还要将生物学知识与生产劳动实践有效结 合 。 在教学中 , 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 扮演好引领 者和协助者角色 , 领导学生参与多场域劳动实践活 动 , 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 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生 物学科学素养 。在多场域劳动实践背景下 , 通过生 物学知识与劳动实践的高效结合 , 显著提高学生探 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 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 构建起科学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 进一 步提高学生对 相关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 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 质人才奠定牢固基础 。

  参考文献

  [1] 杨娟 .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劳动教育路径探索 —以 “闽南地区中学生营养健康教育 ”活动为例[J] .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4) : 128- 129.

  [2] 孙钱民 .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策略[J] . 数理化解题研究 , 2022(36) : 136- 138.

  [3] 赵占良 .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思考[J]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 2022(1) : 41- 46. [4] 艾海青 , 方元平 .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 育 的 实 践 策 略 —以 “细 胞 膜 的 结 构 与 功 能 ”为 例[J] . 中 学 生 物 学 教 学 , 2023(3) : 10- 12.

  [5] 刘磊 . 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J] . 新课程研究 , 2023(7) : 55- 57.

  [6] 孙进 , 陈囡 . 德国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课程 : 目标 · 内容 · 考评[J] . 比较教育研究 , 2020. 42(7) : 73- 81. [7] 王学香 , 汪旭 , 姜苹等 . 劳动教育融入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途径研究[J] . 教师 , 2022(25) : 30- 3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03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